首页>中文会议>医药卫生>2009年度宋儒耀整形外科青年医师论坛
2009年度宋儒耀整形外科青年医师论坛

2009年度宋儒耀整形外科青年医师论坛

  • 召开年:2009
  • 召开地:北京
  • 出版时间: 2009-11-21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北京医学会

会议文集:2009年度宋儒耀整形外科青年医师论坛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性下睑袋的手术矫正方法。方法:应用Hill试验、下睑牵拉试验、内眦韧带松弛试验和外眦韧带松弛试验检测患者下睑支持结构的松弛情况,采用肌皮瓣法下睑袋整复术结合下睑缘楔形切除进行治疗并长期随访。结果:本组患者共41人,均为老年性下睑袋患者,其中男性15例,年龄为42-67岁,女性26例,年龄为53-65岁;下睑板松弛34例,内眦韧带松弛7例。术后有17例患者接受了长期随访,随访时间为7-26个月(平均12.7月)。下睑缘均平整,无下睑退缩,术后效果良好。结论:应用肌皮瓣法结合下睑缘楔形切除治疗伴有下睑支持结构松弛的老年性下睑袋是有效而简单的方法,但对外眦韧带松弛者慎用。
  • 摘要:目的:探讨微创结膜入路下睑袋整复术在减少下睑袋术后并发症方面的作用。方法:微创结膜入路下睑袋整复术将结膜切口改为1—2个小切口,手术路径由切开结膜——进入眶隔后——切除眶脂肪——缝合切口改为切开结膜——进入眼轮匝肌下间隙——找到和打开眶隔膜——切除眶脂肪。临床应用187例,均为先天性或年龄性下睑袋。结果:术后早期复诊93例患者,14例出现皮肤紫斑;远期随访59例,除3例(5.1%)下睑袋改善不明显外,其余效果佳(94.9%)。无其它并发症。结论:术前仔细检查,了解下睑袋的畸形特点,采用微创结膜入路下睑袋整复术能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
  • 摘要:目的:研究脉冲1064nm Nd:YAG激光破坏皮肤微细血管的特点与规律。方法:用脉冲1064nmNd:YAG激光以不同参数组合对72只新西兰白兔耳背皮肤血管模型进行照射,并进行6周的大体与病理组织学检查,比较不同参数的激光照射后靶血管与皮肤的损伤情况。结果:在其它条件相同前提下:能量密度越大,对血管与皮肤的破坏程度越大;脉宽的大小需要与血管口径相适应,可有效破坏皮肤血管;激光对皮肤的作用与脉宽之间存在特殊的关系,脉宽过大、过小均会加重皮肤损伤。结论:采用适当的治疗参数组合,脉冲1064nmNd:YAG激光治疗仪可对皮肤微细血管病变进行安全有效的治疗。
  • 摘要:表皮干细胞对于修复皮肤缺损具有重要意义,但如何方便、快捷地对所获取的表皮干细胞进行纯化培养一直没有比较好的技术方法。rn 目的:拟应用胰蛋白酶差速脱壁法去除表皮干细胞中混杂的成纤维细胞。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学体外观察,于2006-06/2007-06在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输血医学研究所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研究室完成。rn 材料:实验所用皮肤来源于20~30岁女性乳房缩小整形术患者,由北京协和医院整形外科提供。rn 方法:无菌条件下切取皮肤,剪除皮下脂肪组织,采用胶原酶/Dispase酶和胰蛋白酶两步法体外分离培养表皮干细胞。待细胞生长达70%~80%融合时,加入胰蛋白酶消化尚未脱壁的细胞,30s1min后吸出脱壁细胞,同法传代培养至第5代细胞。rn 主要观察指标:第1,5代表皮干细胞表面标志CD29、CD49f、CD71的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第5代细胞生长周期。免疫荧光检测第5代表皮干细胞和传代时胰蛋白酶消化30s~1min即脱壁细胞角蛋白19及波形蛋白的表达。透射电镜观察表皮干细胞超微结构。rn 结果:第1代表皮干细胞CD29阳性率94.32%,CD49f阳性率86.24%,CD71呈弱阳性,经过4次胰蛋白酶差速脱壁去除混杂细胞后,第5代表皮干细胞CD29阳性率96.77%,CD49f阳性率96.31,CD71呈弱阳性,82.58%表皮干细胞处于G0~G1期。第5代表皮干细胞角蛋白19呈阳性,波形蛋白呈阴性,而传代时胰蛋白酶消化脱壁的细胞角蛋白19呈阴性,波形蛋白呈阳性,证实为成纤维细胞。表皮干细胞呈克隆样生长,透射电镜下胞质中可见呈束状排列的角蛋白丝。rn 结论:应用胰蛋白酶差速脱壁法能够简单、有效地获取纯化的表皮干细胞。
  • 摘要:目的:初步验证以CD105作为ADSCs分选标志的可行性,为将来ADSCs分选纯化技术的建立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rn 方法:应用携带磁珠的CD105抗体标记ADCs中CD105+细胞,通过磁珠分离器(MACS)将ADCs分选为CD105+和CD105-两个细胞群体,以组织学染色、免疫组化染色、RT-PCR检测等方法分别比较两群细胞生长曲线、克隆形成能力及成软骨、成骨、成脂分化潜能。rn 结果:Giemsa染色示:CD105+ADCs克隆形成能力显著优于CD105-ADCs(p<0.05);Ⅱ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Alizarn Red染色及oilRed染色分别显示CD105+ADCs在Ⅱ型胶原的表达,钙结节的沉积,脂滴的形成上均优于CD105-ADCs;RT-PCR检测显示CD105+ADCs Ⅱ型胶原,AKP,Leptin、PPARγ2的表达量明显高于CD105-ADCs,两者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rn 结论:CD105+ADCs无论在克隆形成能力,成脂、成骨及成软骨分化方面均明显优于CD105-ADCs,通过MACS分选ADCs中CD105+ADCs,能够将多数间充质干细胞从混杂细胞中分离出来,CD105可以作为ADSCs初步分选的一个相对特异性标志。
  • 摘要:重睑成形术是整形美容外科中最为常见的手术之一,术式多种多样,其中埋线法重睑成形术操作相对比较简单,创伤小,恢复快,无明显手术痕迹,受术者易于接受。本文介绍了采用改良的点线复合式重睑术施行重睑成形术54例的过程,浅谈了取得的临床疗效。
  • 摘要:目的:评估非动物源性稳定性透明质酸凝胶注射治疗鼻唇部皱纹的有效性和安全性。rn 方法:鼻唇部皱纹严重程度分级在中度以上的患者接受非动物源性稳定性透明质酸凝胶的注射治疗(每侧<1.5ml)。随访时间6个月。分别由医生和患者本人根据皱纹严重程度分级标准进行评分。研究者记录不良事件。治疗前后进行常规实验室检查。rn 结果:共86名患者接受鼻唇部注射治疗(95%女性,平均年龄43岁)。注射治疗后的6个月后,研究者和受试者分别评估,局部左右侧鼻唇沟皱纹的评分均较注射前下降;面部整体美容效果的改善程度,均超过90%认为至少有某种程度的改善。rn 在治疗6个月时,左右侧鼻唇沟的应答率分别是81.4%和84.9%。治疗后6个月,32人(占受试者总数的37.2%)报告不良事件总数为52项,大多数被判断为注射部位反应。大多数不良反应为中度以下,并且可以自愈。没有全身反应。rn 结论:非动物源性稳定性透明质酸凝胶纠正中国人的鼻唇部皱纹疗效好,并且安全可靠。
  • 摘要:目的:前瞻性探讨针对不同病情的腋臭患者实施个体化微创手术的疗效。rn  方法:根据患者病情不同分为两组,第一组轻中度患者采用小切口盲视修剪法,第二组重度患者采用大切口直视修剪电灼法。rn  结果:88例患者中,治愈83例(94.3%),有效5例(5.7%),无效0例。手术区外观:好84例(95.5%),中4例(4.5%),差0例。小切口盲视修剪法手术时间短,恢复快;大切口直视修剪电灼法手术疗效更加确切。rn  结论:针对不同病情选择个体化手术方案较好地平衡了手术时间、疗效及切口外观三者之间的矛盾,是一种易行、有效、安全的方法。
  • 摘要:目的:探讨眶颧骨折的修复时机和方法。方法:本组43例患者,其中41例在受伤早期行切开复位和内固定,根据不同伤情选择不同的手术入路和相应的固定点。结果:伤口均一期愈合,术后6月至1年随访,骨折愈合良好,外观及功能恢复满意。结论:眶颧骨折应在伤后早期复位和坚强固定。
  • 摘要:神经纤维瘤是皮肤及皮下组织的一种良性肿瘤,它起源于神经轴索鞘雪旺细胞及神经内、外束膜细胞,可发生在神经末梢或沿神经干的任何部位。本文介绍了一例面部巨大纤维瘤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浅谈了手术治疗方法和取得的临床疗效。
  • 摘要:菱形皮瓣(L形皮瓣)属于易位皮瓣,它包括Limberg皮瓣(典型菱形皮瓣)和Dufourmentel皮瓣(改良菱形皮瓣),但临床局部设计改良菱形皮瓣难于掌握。本文介绍了本院应用菱形尺设计改良菱形皮瓣治疗39例菱形缺损和圆形缺损病例的过程,浅谈了取得的满意疗效。
  • 摘要:目的:探讨自体脂肪注射式隆乳术后钙化形成的因素以及与乳腺癌钙化相鉴别的方法。方法:本文对自体脂肪注射隆乳术后出现簇状钙化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对于簇状钙化的患者如果术前未触及肿物,则采用X线细针定位下的手术活检;对于可触及的肿物则直接切除。术中、术后将标本进行病理检查。结果:自1999年7月-2005年12月共进行自体脂肪注射隆乳48例,发现6例钼靶X光片上出现簇状钙化,年龄22-38岁。这6例患者的簇状钙化均被怀疑为乳腺癌钙化,后经病理证实为脂肪坏死。结论:自体脂肪注射式隆乳术后可形成簇状钙化,影响疾病的诊断,因此对自体脂肪注射式隆乳应采取谨慎的态度。
  • 摘要:目的:通过对腭裂术后患者语音特点的分析,探讨语图分析在评价腭裂术后腭咽闭合功能过程中的应用。方法:对59例腭裂术后语音障碍的患者进行宽带语图的频谱分析、鼻咽镜检查和主观判听,并利用统计学分析对诊断结果进行一致性比较。结果:利用语图分析评价腭咽闭合状况与电子鼻咽镜和主观判听结果有良好的一致性。结论:宽带语图的声学分析可以作为临床上评价腭咽闭合状况的一种辅助手段。
  • 摘要:目的:探讨一种比较精确的提上睑肌厚度的测量方法,从而对上睑下垂的手术治疗方法给与更为准确的指导。rn 方法:随机选择先天性单侧或双侧上睑下垂患者,并将所有眼分为正常、轻度、中度、重度四组,通过超声生物显微镜对各种程度上睑下垂患者的提上睑肌厚度进行测量,再与传统的上睑下垂分级方法进行比较。rn 结果:本组病例共42人,经测量四组平均值分别为0.478±0.037mm; 383±0.038m; 0.381±0.042mm;0.339±0.035mm。统计学处理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结果显示利用超声生物显微镜术前检查上睑提肌厚度各组间有明显差异(P<0.01)。rn 讨论:超声生物显微镜是一种比较精确的测量提上睑肌厚度的方法,此种测量方法可以有效的区分上睑下垂程度,可以为上睑下垂手术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较为有效的依据。
  • 摘要:目的:探讨应用眼轮匝肌蒂皮瓣修复瘢痕性下睑外翻的方法及效果。方法:设计以眼轮匝肌为蒂的颞侧或鼻侧皮瓣,将皮瓣分别旋转180°或90°,覆盖眼睑部瘢痕松解后形成的创面,修复睑外翻。其中应用眼轮匝肌蒂颞侧皮瓣修复下睑外翻34例,皮瓣最大面积1.8cm×2.8cm;应用眼轮匝肌蒂鼻侧皮瓣修复下睑外翻6例,皮瓣最大面积0.7cm×1.8cm。结果:本组患者40例,皮瓣均完全成活,随访6-12个月,睑外翻无复发,供区瘢痕不明显。结论:眼轮匝肌蒂皮瓣转移方便,血供良好,色泽协调,是修复瘢痕性下睑外翻的良好选择。
  • 摘要:目的:解决下眼袋、颧部皮肤和肌肉松弛、鱼尾纹,并整体上提面中部,改善鼻唇沟过深,以最小的切口获得最大的面部年轻化效果。rn 方法:通过下睑袋切口入路,在面中部骨膜下广泛剥离,然后再通过颞部除皱切口范围悬吊眼轮匝肌和颧大肌,使面中部上提,实现面中部以及颞部的年轻化。rn 结果:近5年来以此种方法为42例患者(均为女性)进行治疗,得到比较满意效果。rn 结论:此方法简单易行,安全性高,创伤小,恢复快,效果持续时间长,可作为面中部年轻化微创化手术的首选。
  • 摘要:目的:了解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后表皮干细胞(ESC)的分化和分布情况,初步探讨扩张皮肤组织的相关生长机制。方法:取15例行Ⅱ期头、颈部皮肤扩张术患者扩张后(平均注水期45d)皮肤标本及正常皮肤标本,按取材部位分为:(1)头部近扩张器中心组:取与扩张器中轴线垂直距离为3cm处的扩张后头皮;(2)头部扩张器侧壁组:取与扩张器中轴线垂直距离为5~7cm的扩张后头皮;(3)颈部扩张皮肤组;(4)未扩张头皮对照组;(5)未扩张颈部皮肤对照组。各组皮肤标本行HE染色观察组织结构,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细胞角蛋白19(CK19)阳性细胞的分化及分布特征。结果:HE染色可见与2个未扩张对照组比较,各扩张组表皮层凹凸不平且相对增厚,皱褶明显,细胞层次增多;细胞呈密集分布,以靠近基底层最为显著,细胞排列欠整齐,极性过度不明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各扩张组基底层CK19阳性细胞的连续性基本存在,基底层个别部位阳性细胞明显增多,呈复层排列;基底层之外亦有少量成团或散在分布的CK19阳性细胞。2个未扩张对照组未见上述现象。结论:皮肤软组织扩张后,ESC在修复过程中增殖和分化加强,并出现异位分布。
  • 摘要:目的:探讨激光微孔猪脱细胞真皮基质(PADM)与自体薄皮片修复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提高创面修复质量的可行性。rn 方法:采用胰蛋白酶/TritonX-100的方法制备PADM,使用激光加工机对其进行打孔,根据微孔孔间距的不同,制备出四种不同规格的激光微孔真皮基质。144只SD大鼠背部制作全层皮肤缺损创面,随机分为6组:微孔组Ⅰ、Ⅱ、Ⅲ和Ⅳ采用孔间距分别为0.8mm、1.0mm、1.2mm和1.5mm的激光微孔PADM+自体刃厚皮移植;网状组采用网状PADM+自体刃厚皮移植;对照组采用单纯自体刃厚皮移植。术后定期观察各组创面愈合情况并计算移植物成活率和创面收缩率,同时行组织学观察。将激光微孔PADM与自体薄皮片复合移植应用于临床,修复切除瘢痕后继发创面9例,并采用网状PADM与自体薄皮片复合移植、单纯自体薄皮片移植进行自身对照。rn 结果:微孔组Ⅰ、Ⅱ术后6周移植物成活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明显高于网状组。微孔组Ⅲ、Ⅳ术后4、6周移植物成活率均低于网状组和对照组。微孔组Ⅰ、Ⅱ术后4、6周创面收缩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且术后6周较网状组亦显著降低。组织学观察显示各微孔组上皮化良好,胶原纤维排列整齐,基底膜结构完整。临床应用的9名患者中,5例患者各组复合皮均全部成活;4例患者激光微孔PADM移植区成活良好,网状PADM移植区局部可见水疱或表皮松动,经换药后愈合。组织学观察:激光微孔PADM移植区表皮、真皮结构基本正常,表皮钉突密集,真皮层胶原纤维排列规整,毛细血管结构丰富,未见皮肤附件;网状PADM移植区表皮、真皮结构接近正常,表皮钉突散在;单纯自体薄皮片移植区表皮层分层接近正常,钉突稀少。rn 结论:与网状PAMD相比较,激光微孔PADM在移植物成活率及组织结构上更有优势,可提高进一步创面修复质量。
  •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脉宽的超脉冲CO2激光对尿道脱细胞基质的热损伤以及微孔脱细胞基质的生理降解和孔隙率。rn 方法:对尿道脱细胞基质用不同脉宽的CO2激光器进行激光打孔,比较微孔洗涤前后孔径变化,评价热损伤率;并对制备的微孔基质生理降解和孔隙率比较。rn 结果:60ms的超脉冲CO2激光对尿道脱细胞基质的热损伤轻,制备的微孔脱细胞基质生理降解性能和细胞生长增殖生长曲线趋势一致,孔隙率合适。rn 结论:超脉冲CO2激光对尿道脱细胞基质进行精细的加工出合适性能的脱细胞基质。
  • 摘要:目的:近红外光谱技术(NIRS 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是一种潜在的能够对局部组织氧合和灌注情况进行无创、连续监测的方法,现在已被用于医学成像,临床局部组织血氧饱和度监测等多个方面的研究,本实验旨在通过对恒河猴腓骨肌皮瓣的血氧饱和度监测证明该技术对局部埋藏组织瓣的血氧变化的敏感性。rn 材料与方法:使用近红外光谱血氧参数无损监测仪(TSAHl00)对6例恒河猴的腓骨肌皮瓣在分别阻断该皮瓣供养之动脉,静脉及动静脉同时阻断3种情况下皮瓣的血氧饱和度,血容量的改变进行连续监测。rn 结果:6例腓骨肌皮瓣在动脉阻断,静脉阻断及动静脉同时阻断3种情况下,都显示出其血容量,血氧饱和度明显且不同的变化。rn 结论:近红外光谱血氧参数无损监测仪(TSAHl00)对埋藏组织瓣局部的血氧饱和度及灌注情况的变化反应非常灵敏、可靠。
  • 摘要:在重建外科方面,游离组织移植已经成为一种可靠、成熟的技术,其成功率达到91%到99%。本文通过近红外光谱监测系统对游离腓骨瓣术后血氧饱和度检测的初步研究,进一步探讨该系统在埋藏组织瓣血运监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 摘要:目的:探讨口内切口生物可吸收接骨材料在下颌骨骨折中的应用价值,使其更好地应用于临床。rn  方法:2004年1月至2007年11月间,对15例下颌骨颏部、颏孔和角部骨折患者均采用口内切口入路,在骨折线两端,电钻打孔,丝锥攻丝,生物可吸收微型接骨板和骨螺钉进行复位和内固定。rn  结果:所有患者切口均愈合良好,无术后感染,无术后切开引流,无需二次手术取出内固定生物可吸收骨连接材料。术后3月-15月随访,骨折线消失,颞颌关节活动自如,咬合关系正常。rn  结论:口内切口不增加新的瘢痕,生物可吸收接骨材料治疗下颌骨骨折,具有较好的固定强度,术后无需取出,避免二次手术,减少患者痛苦,是一种较好的下颌骨骨折固定材料。
  • 摘要:目的:探讨采用神经吻合和神经移植修复面神经缺损后的恢复情况和相关影响因素。rn  方法:自1999年至2005年经面神经直接吻合,耳大神经或腓肠神经移植治疗过的共87例面神经缺损病例。其中面神经吻合修复52例,神经移植修复35例。采用整体及分区的House-Brackmann(HB)评价方法评价术前术后面神经功能。另外,应用Spss13.0软件包行统计比较修复时间和神经分支不同对于术后最终恢复效果的影响。rn  结果:神经吻合修复或者术后均可恢复至HBⅢ级以上,即刻吻合效果好于二期吻合,颞支恢复差。神经移植组98%患者恢复至HBⅢ级以上,颞支恢复差,即刻吻合和二期吻合无统计学差异,不同神经供体对于恢复程度的影响无显著性差异。rn  结论:周围性面神经损伤后,不同分支的面神经术后恢复效果不同。对于周围性面神经损伤所致面瘫,要积极探查避免错过最佳治疗时间。选择不同神经供体对于面神经移植术后效果无明显影响。
  • 摘要:目的:针对粉碎性鼻骨骨折复位效果不理想,选择耳软骨移植替代鼻骨的方法,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方法:2006~2009年,对11例有鼻骨前后方移位的粉碎性鼻骨骨折,在全麻下采用鼻小柱横切开+边界切开-鼻内入路,施行了联合耳软骨移植替代鼻骨的鼻骨骨折复位术。结果:对上述患者随访2~12个月,优11例,鼻畸形矫正满意,外形和鼻通气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对无法有效固定和需要植骨的粉碎性鼻骨骨折患者,该术式疗效好,操作简单,供区损伤小,值得推广。
  • 摘要:通过乳晕周围切口将外科网片作为内置式乳罩纠正轻、中度乳房下垂显现出良好的前景,但网片的皱缩和粘连影响了术后乳房的形态和手感。两个动物实验揭示了聚丙烯网和皮肤,以及不同聚丙烯网之间在生物力学和生物相容性上的差异,为寻找最适合作为内置式乳罩的材料以及探索高分子材料在整形外科的应用提供了实验基础。rn  方法:两个实验均以小型猪作实验动物。rn  实验一在皮下埋置聚丙烯网,用扩张器扩张未加网和加网的皮肤,模拟重力对乳房皮肤和置入的聚丙烯网的牵拉作用,分两次采集标本进行生物力学和组织学研究。rn 实验二将四种不同的聚丙烯网片埋置于小型猪腹部皮下,一次采集标本,进一步比较它们在生物力学性能上与生物相容性上的差异。rn 结果:实验一发现未加网扩张皮肤的拉伸强度降低,组织学性质亦有改变;另外聚丙烯网的拉伸强度小于皮肤。实验二发现四种聚丙烯网片显示出不同的生物力学特性,在生物相容性上也存在差异。rn 结论:实验一证实了聚丙烯网对受牵拉的皮肤的保护作用,加用聚丙烯网能取得较好的乳房塑形和支持效果。实验二进一步阐明轻重量、小孔径聚丙烯网在生物力学特性和生物相容性上均表现出优越的性能,适合作为内置式乳罩用于乳房下垂的矫正。
  • 摘要:目的:为头皮巨大肿物切除后形成的近似圆形缺损,寻求一种较简便安全、损伤小的一期修复方法。rn  方法:在直径5~10cm的头皮缺损区周围,选择、设计双侧旋转皮瓣,剥离后将皮瓣旋转移位修复创面,供区拉拢缝合。自1996年6月-2006年10月共修复58例。rn  结果:术后皮瓣全部成活,伤口均Ⅰ期愈合。其中49例获随访1~6年,病变无复发,修复区头发生长良好,瘢痕不显露。结论:双侧旋转皮瓣一期修复中等大小的头皮缺损,可充分利用邻近的头皮组织,设计灵活,操作简单,创伤相对较小,术后不遗留秃发,瘢痕不显露。
  • 摘要:目的:寻找一种微创、有效治疗腋臭的外科手术方法。方法:局麻下将腋部皮肤切除后的梭形缺损通过修剪成形的三叶状皮瓣修复。结果:25例患者均获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腋部疤痕不明显,无血肿、皮瓣坏死等并发症。结论:三叶状皮瓣腋臭根治术具有满意的临床疗效和良好的美容效果,手术难度不大,易于推广。
  • 摘要:目的:探讨多种原因造成的下肢开放复杂伤口与创面的修复。方法:应用皮瓣、肌皮瓣、大网膜移植等方法,对155例下肢复杂伤口与创面进行修复。结果:一次手术愈合率为50%;两次手术愈合率14.8%;三次手术愈合为7.7%。结论:皮瓣、肌皮瓣以及大网膜移植,可以有效修复多种原因造成的下肢复杂伤口与创面。
  • 摘要:目的:探讨数字化技术在修复额眶部复杂骨质缺损中的实际应用。rn 方法:对额眶部复杂骨质缺损的病例采用螺旋CT扫描取得缺损部位骨组织数据,在计算机上进行三维重建,得到数字化模型,通过机械工程快速成型技术得到实体模型,在计算机上对数字化模型进行术前测量、模拟手术,并计算求得修复体模型,选择合适的材料加工得到修复体后,通过实体模型的模拟手术进行验证和修改,术中植入受区。rn 结果:本组患者12例,其中额眶颧骨折4例,眉弓缺损1例,陈旧性额眶颧骨折7例。术后额眶部形态满意,双侧眉弓对称。随访1-2年,1例发生术后1月感染,取出植入体,余均无植入体外露、变形,及形态不满意。rn 结论:采用数字化技术可以术前取样、计算机模拟手术、实体模型模拟手术,并术前预制修复体,降低了额眶部复杂骨质缺损的一期修复与重建手术难度,提高了手术的精确性。
  • 摘要:目的:采用先行创面清创、全封闭负压吸引装置安置术后,再行肌皮瓣、筋膜皮瓣或全厚皮移植修复难愈性创面,分期手术的治疗效果观察。方法:选择2007-08/2008-07武警总医院烧伤整形科收治的22例各种难愈性创面病例,随机分成2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22例均痊愈出院,治疗组创面修复手术均一期愈合,对照组延期愈合6例。治疗组创周红肿消退时间、平均住院天数、住院花费均少于对照组。结论:采用创面清创、VSD负压吸引装置安置术后行肌皮瓣、筋膜皮瓣或全厚皮移植修复难愈性创面,分期手术缩短住院时间,减轻病人的经济负担,提高了手术的一期愈合率。
  • 摘要:目的:研究VSD冲吸治疗急性重症坏死性筋膜炎的疗效。rn 方法:切开坏死皮肤及窦腔,清除坏死筋膜和软组织后,将VSD的多孔隙白色医用海绵填充于患处腔隙内,同时放置多根多孔输液器管(作为入水管)并连接输液袋,用医用贴膜密封手术创面,根据吸出坏死液化物的量颜色性质,定时多次自输液器管滴入冲洗液,对创口随时冲吸消毒清洗,配合全身静滴敏感抗生素及营养支持对症治疗。rn 结果:有效控制病情发展,全身情况改善明显。rn 结论:VSD冲吸治疗急性重症坏死性筋膜能提高治愈率,减少手术清创次数,缩短疗程。
  • 摘要:PANG作为隆乳的软组织充填材料尽管早已被禁用,但先前注射隆乳后所致的相当多的并发症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仍需妥善处理,尤其取出术后所遗留的继发畸形,成了目前病人和大家所关注的焦点。本文对本科收治的应用PANG注射隆乳的100例病人,根据注射隆乳的层次、肌肉变性的程度、皮肤弹性情况和是否有感染等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并对手术效果进行评估。
  • 摘要:目的:探讨利用膨体聚四氟乙烯在单侧唇裂Ⅱ期鼻畸形中的修复方法及效果。rn 方法:取鼻正中蝶形切口加双侧鼻翼缘切口应用膨体聚四氟乙烯加强型补片矫正鼻尖歪斜、鼻翼塌陷、低鼻畸形;依据Ⅰ期手术所遗留的上唇瘢痕切口行鼻基底和患侧鼻翼基底部填充术。rn 结果:应用膨体聚四氟乙烯加强型补片为66例患者行单侧唇裂Ⅱ期鼻畸形整复术。术后随访6个月至6年,满意者61例,占92.4%,不满意5例,占7.6%,5例患者术后出现伤口感染,将ePTFE假体取出。rn 结论:膨体聚四氟乙烯为单侧唇裂Ⅱ期鼻畸形整复术中治疗鼻尖鼻翼等畸形和面中部塌陷提供了较为理想的软组织替代材料,术后效果满意。
  • 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根治术后应用横形腹直肌肌皮瓣转移、背阔肌肌皮瓣转移联合假体置入、乳房假体置入、Ⅰ期扩张器植入即刻乳房重建术的手术原则、适应证、优缺点、手术效果及手术方法的选择。rn 方法:自2006年2月至2008年10月期间挑选我院病例资料完整,因乳腺癌行乳腺癌根治术后接受即刻乳房重建术的病例42例,不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的改良根治术30例,行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的改良根治术12例,其中横形腹直肌肌皮瓣转移者3例,背阔肌肌皮瓣转移联合假体置入者5例,即刻乳房假体置入术者12例,Ⅰ期扩张器植入术者22例。rn 结果:全组病例随访5-37个月,均存活且无肿瘤复发及转移。术后1例0期患者因术后胸部脂肪组织液化推迟化疗,5例0期患者未行化疗,1例仅术前行5周期化疗,术后未行化疗,余35例均在术后10-30天内开始规律化疗。患者术后满意率:横形腹直肌肌皮瓣转移即刻乳房重建66.7%,背阔肌肌皮瓣转移联合假体置入即刻乳房重建60%,即刻乳房假体置入乳房重建75%,Ⅰ期扩张器植入乳房重建,其中14例已行“扩张器取出,乳房假体置入术”,术后满意率85.7%。术后并发症:横形腹直肌肌皮瓣移转中,1例发现TRAM瓣下血肿,1例胸部脂肪组织液化,1例患者术后1年出现腹壁切口疝,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3;背阔肌肌皮瓣转移联合假体置入中,1例皮瓣远端皮缘坏死,术后4周发现假体外上移位,1例胸部皮肤坏死,1例背部供区伤口下积液,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5;即刻乳房假体置入中,3例保留的乳房皮瓣边缘局部坏死,1例伤口下积液,5例保留乳头、乳晕的病例中1例发生乳头坏死,1例部分乳晕皮肤坏死,1例保留的乳头、乳晕及周围的皮肤完全坏死继发感染,术后3周假体从坏死皮肤裂口外露并手术取出假体,术后并发症发生率7/12,术后发生包囊挛缩3例,Baker's分级Ⅲ级,Ⅰ期扩张器植入乳房重建,无近期并发症。rn 结论:对乳腺癌患者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即刻乳房重建已成为乳腺癌局部治疗的一部分,同时满足肿瘤治疗和形体美容的要求,并能按计划完成术后化疗,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在完成外科手术切除治疗的基础上,以不加重患者精神压力,不延误疾病辅助治疗,不影响肿瘤长期监测为前提,尽量选择手术创伤小、风险小、成功率较高、手术时间短、恢复较快的安全有效的方法是目前即刻乳房重建方法选择的原则,同时也要尊重患者的意愿。
  • 摘要:目的:探讨自体鼻中隔软骨移植在鼻尖整形中的应用。方法:在双侧眶下神经阻滞麻醉下,采用“飞鸟形”切口显露鼻尖部。充分游离鼻翼软骨,切取2cm×1cm的鼻中隔软骨备用。将鼻中隔软骨切取1条移植于鼻翼软骨内侧脚之间,相互缝合后延长鼻小柱并抬高鼻尖。将剩余的鼻中隔软骨修剪塑形后,移植于鼻尖和鼻翼软骨表面。结果:15例患者中,13例经3个月至1年半的初步随访,鼻尖形态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效果满意。结论:自体鼻中隔软骨是鼻尖整形术中较好的充填材料,没有排斥反应,值得进一步推广。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