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医药卫生>第七届中国医师协会美容与整形医师大会
第七届中国医师协会美容与整形医师大会

第七届中国医师协会美容与整形医师大会

  • 召开年:2010
  • 召开地:重庆
  • 出版时间: 2010-11

主办单位:中国医师协会

会议文集:第七届中国医师协会美容与整形医师大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目的:研究加温肿胀麻醉液应用于吸脂术的效果。rn 方法:将57例受术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分别将实验组的肿胀液加温至体温、对照组的局麻药液按正常室温配制后作局部灌注,采用目测模拟划线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比较两组患者在推注麻药后对疼痛的感觉程度及寒战发生率。rn 结果:实验组患者对痛觉的感知程度及寒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非常显著)P<0.05)。rn 结论:使用接近体温的肿胀液可以明显减少受术者的疼痛不适及术后寒战的发生。
  • 摘要:0.05)。②血管密度: A、B 2 组血管密度均高于C 组(P<0.05),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点计数:A、B 2 组存活脂肪细胞计数均高于C 组(P<0.05),纤维组织计数均低于C组(P<0.05),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发现自体血管基质层细胞与自体脂肪来源干细胞在体内均可向血管内皮细胞分化。rn 结论:自体血管基质层细胞与培养的自体脂肪来源干细胞一样,可提高脂肪移植物存活率,但前者操作更方便,安全性更高,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目的:探讨应用自脂肪组织新鲜分离的血管基质层细胞辅助脂肪移植,提高移植物存活率的可行性。rn 方法:将0.5m待移植的脂肪颗粒分别进行以下处理,与:①DiI标记的新鲜分离的自体血管基质层细胞(A组);②DiI标记的培养至第4代自体脂肪来源干细胞(B组);③DMEM完全培养基(C组)混合后,随机注射移植于14只新西兰兔背部皮下。术后观察:①湿重。②切片HE染色计数血管密度。③方网测试系统"点计数"法检测存活脂肪细胞计数以及纤维组织计数。④荧光显微镜检测DiI标记的细胞在体内的分化转归。rn 结果:①湿重:A组(291.0±72.1)mg,B组(269.3±67.3)mg,C组(177.8±60.0)mg,A、B 2 组脂肪存活率均高于C 组(P<0.05),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血管密度: A、B 2 组血管密度均高于C 组(P<0.05),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点计数:A、B 2 组存活脂肪细胞计数均高于C 组(P<0.05),纤维组织计数均低于C组(P<0.05),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发现自体血管基质层细胞与自体脂肪来源干细胞在体内均可向血管内皮细胞分化。rn 结论:自体血管基质层细胞与培养的自体脂肪来源干细胞一样,可提高脂肪移植物存活率,但前者操作更方便,安全性更高,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 摘要:目的:探讨高聚生治疗吸脂术后血清肿的可能机制。rn 方法:对64例吸脂术后血清肿患者分别经过常规治疗和高聚生治疗,然后每日采集渗出液。对渗出液的比重、Ph值、细胞类别及数量以及总蛋白(TP )、碱性磷酸酶(ALP )、乳酸脱氢酶(LDH )、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γ-谷氨酰基转移酶(γ-GT)、腺苷脱氨酶(ADA)、载脂蛋白B (ApoB)、总胆固醇(TC)等多种生化指标进行分析。rn 结果:高聚生治疗组患者的渗出液比重增高,淋巴细胞、间皮细胞的数量增加。总蛋白、乳酸脱氢酶、腺苷脱氨酶、总胆固醇等多种生化指标均有明显升高,与常规治疗组差异显著(p<0.05)。rn 结论:高聚生刺激浆膜以及周围组织产生的炎症反应以及从而引起的渗出液中细胞类别、数量以及多种生化指标的变化可能是高聚生治疗吸脂术后血清肿的机制。
  • 摘要:目的:观察重组人bFGF对植入裸鼠体内前脂肪细胞形成脂肪组织的作用,为临床脂肪细胞移植提供新的思路。rn 方法:前脂肪细胞原代培养、传代、分化刺激后,种植在异体脱细胞真皮支架上,然后植入裸鼠皮下,8周后取材行HE组织学检查和组织化学检查,观察成脂情况。实验分3组,A组细胞悬液含bFGF(10ng/ml)而B组不含bFGF,C组含bFGF(10ng/ml)但不含细胞。rn 结果:A组成活的脂肪细胞较多,在真皮表面有成团的脂肪细胞,脂肪细胞可深入真皮内;在放大200倍镜下A组脂肪细胞的数目(77±56/视野)较B组(66±44/视野)增加明显,支架内有新生血管形成;C组没有观察到脂肪细胞。免疫组化显示A组阳性细胞较B组阳性细胞多,C组无阳性细胞染色。rn 结论:bFGF对移植于裸鼠体内的人前脂肪细胞有明显的促成脂作用。
  • 摘要:@@海内外华人美容医学界有的被音译为“美塑疗法”或“美速疗法”;国内一些学者译为“中胚层疗法”,这是国内目前较为普遍提法,是指将药物注入皮下组织而发挥作用的方法。
  • 摘要:目的:应用64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观察骨性鼻泪管的解剖特征,为鼻背缩窄截骨术临床安全操作提供参考和理论基础。rn 方法:应用螺旋CT对40例正常成人行头部容积扫描,头颅及骨性鼻泪管三维重建,测量鼻泪管相关解剖学数据,观察鼻泪管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分析截骨可能损伤鼻泪管的部位。rn 结果:测量骨性鼻泪管长度(11.49±1.55)mm,鼻泪管到鼻颌沟的距离顶部(3.51±1.22)mm、中部(4.95±1.55)mm、底部(5.50±1.80)mm,鼻泪管内壁厚度(1.17±0.53)mm,鼻面角度(126.08°±9.45°),鼻泪管长轴与正中矢状切面投影的夹角(8.28°±0.73°),水平切面夹角(73.79°±3.95°),冠状切面夹角(12.12°±1.25°)。rn 结论: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是测量成人鼻泪管解剖学数据的一种有效方法,所得解剖学数据对鼻背缩窄截骨术安全操作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 摘要:目的:针对复杂鼻骨骨折闭合性复位效果不理想,采用一期鼻整形手术并观察治疗效果。rn 方法:对10例复杂鼻骨骨折病人,采用鼻小柱倒"V"切开+双侧鼻翼软骨间切开-鼻内入路,联合软骨移植替代鼻骨,进行复杂鼻骨骨折鼻整形手术。rn 结果:10例随访2~12个月,优10例,鼻畸形矫正满意,外形和鼻通气功能恢复良好。rn 结论:对无法有效固定和需要植骨的复杂鼻骨骨折患者,该术式疗效好,手术安全,损伤小,面部无疤痕,值得推广应用。
  • 摘要:目的:应用自体耳软骨修复多种鼻部畸形以及隆鼻术后鼻尖部的不良反应,评价其治疗效果。rn 方法:2009年10月-2010年6月,收治鼻畸形患者70例其中鼻尖低平者37例,鼻小柱短者23例,单侧鼻翼塌陷者10例。收治隆鼻术后鼻尖皮肤变薄、变红,外形欠佳者约21例。根据鼻畸形的不同情况术中切取相应大小耳甲腔软骨,根据情况分别植入到鼻翼游离缘侧支撑鼻翼,植入到鼻小柱延长鼻小柱,垫在鼻尖部改善鼻尖外观术。rn 结果:应用自体耳甲腔软骨行之有效,术后鼻畸形明显得到改善,术后并发症少,隆鼻术后鼻尖部皮肤变薄发红的问题得到改善,术后89例获随访,随访时间半年至一年满意率达98%。rn 结论:应用自体耳软骨修复多种鼻部畸形以及隆鼻术后鼻尖部的不良反应,取材简单易得,手术方法行之有效。
  • 摘要:目的:对江西籍汉族青年人群外鼻进行形态学测量,为省内临床鼻、唇整形提供参考数据。rn 方法:随机观测某高校在校男女大学生383人,采用软组织直接及面部侧位摄像法测量外鼻及面部相关线距及角度,并统计。rn 结果:得到外眦间距、内眦间距、鼻唇沟间距、口角间距、唇珠间宽、人中嵴长、鼻根宽、鼻根深、鼻宽、鼻深、鼻小柱长、鼻小柱顶宽、鼻尖宽、鼻背长、鼻背高等线距及鼻额角、鼻尖角、鼻唇角、鼻面角等角距,并得出之间的比例关系。rn 结论:本次测量得到省内青年人群外鼻形态学数据及鼻面关系指数,为临床鼻唇整形提供了数据参考。
  • 摘要:目的:研究点阵激光在面部年轻化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rn 方法:应用点阵激光治疗面部皮肤老化患者,治疗3次结束后,对治疗前后进行对比,根据疗效判定标准进行疗效统计。rn 结果:治疗后肤色、毛细血管扩张、毛孔粗大、色素沉着及皮肤质地5 项指标的症状积分均有较显著下降,治疗前症状积分均在中度,治疗后均达轻度,其中色斑评分下降最多,最少的是毛细血管扩张。rn 结论:点阵激光改变了传统的激光发射模式,在治疗面部老化中安全性更高,疗效更好,副作用小,不影响患者的学习及工作,值得临床推广。
  • 摘要:目的:观察应用Q开关Nd:YAG激光大光斑、低能量面部嫩肤的临床效果。rn 方法:采用欧洲之星公司生产的Q开关Nd:YAG激光,波长1064nm,光斑6~8mm,能量1.9~3.0J/cm2,每月一次,治疗一个疗程(5次),治疗皮肤粗糙弹性差,毛孔粗大,面色晦暗,细小皱纹者60例,做完一个疗程后判断疗效。在治疗前和完成疗效后,由主治医生和接受治疗者共同对疗效做出评价。rn 结果:面部皮肤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其中以毛孔粗大、皮肤粗糙、及皮肤质地改善最为明显。rn 结论:Q开关Nd:YAG激光大光斑、低能量嫩肤具有非剥脱、安全有效,恢复时间短,并发症少等优点。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