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加铺

加铺

加铺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3年内共计524篇,主要集中在公路运输、建筑科学、水利工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64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91507篇;相关期刊147种,包括城市建设、科技信息、山西建筑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现场技术交流会、中国公路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第四届国际道路和机场路面技术大会等;加铺的相关文献由1058位作者贡献,包括王慧、李强、刘伟等。

加铺—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64 占比:0.40%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91507 占比:99.60%

总计:91874篇

加铺—发文趋势图

加铺

-研究学者

  • 王慧
  • 李强
  • 刘伟
  • 沈佳
  • 张振兴
  • 曹刚
  • 丁建明
  • 何伟南
  • 何建胜
  • 凌建明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赵晨晟
    • 摘要: 为了提高超薄磨耗层在水泥路面上加铺时的施工效率和加铺完成后的成品质量及其性能,结合在广东省龙川至怀集高速公路三角镇收费站匝道水泥混凝土公路路面上加铺新型超薄磨耗层工艺技术的具体操作和应用,通过对匝道的试验路段施工过程中的施工机械材料介绍、沥青摊铺前准备、施工过程控制注意事项、施工结束收尾和成品表观评价等方面进行具体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超薄磨耗层摊铺作业时,施工管理人员及具体操作人员应掌握磨耗层摊铺过程的注意事项、施工顺序及施工工艺要求,严格把关施工前、施工时、施工后各个环节的工艺做法及注意事项,会使摊铺施工效率和摊铺后成品质量及其性能达到最佳效果。
    • 王威娜; 周圣雄; 秦煜
    • 摘要: 旧路加铺沥青混凝土是实际工程常用的旧路修复方法,而反射裂缝是复合结构路面的主要病害类型。反射裂缝本身不会对路面造成严重损坏,但一旦形成并贯穿加铺层,水就会渗透至结构层内部,在交通荷载和温度变化的共同作用下破坏内部结构层,严重影响沥青路面的疲劳寿命。为延缓反射裂缝的出现,延长复合式结构路面的疲劳寿命,各类防治反射裂缝的方法相继被提出,可分为改善沥青加铺层性能、设置中间阻裂夹层和旧路处理三类。科研工作者们设计了大量的室内反射裂缝试验,用以探究反射开裂机理和评估各类防反措施,得到的试验数据再反馈于路面抗裂设计。实际道路中的反射开裂过程复杂,室内试验会不同程度地简化影响因素,影响反射开裂的因素主要有交通荷载和温度。依据影响因素将现有室内反射裂缝试验分为温度型、交通型和耦合作用型。温度型反射裂缝试验模拟温度变化引发的拉伸荷载;交通型反射裂缝试验模拟接裂缝上方的沥青加铺层在车轮荷载作用下承受的弯曲和剪切应力;耦合作用型反射裂缝试验会同时模拟交通荷载和温度应力,对接裂缝上方的沥青加铺层施加拉伸、剪切和弯曲荷载,贴近真实路面情况。本文系统综述了国内外室内反射裂缝试验研究现状,归纳了温度型、交通型和耦合作用型三类室内反射裂缝试验方法,对各类室内反射裂缝试验的优缺点进行了评价,并指出了现有存在问题及未来的发展趋势,以期为后续制定标准化的反射裂缝试验方法提供参考。
    • 王威娜; 周圣雄; 秦煜; 蔡盛辉
    • 摘要: 为探究沥青加铺层张开型反射裂缝的发展过程,开展了水泥混凝土加铺沥青层的复合梁三点弯曲试验研究,采用声发射技术对复合梁的损伤过程进行动态监测,利用开源数字图像软件Ncorr获取损伤过程的水平向应变场,以荷载、声发射(acoustic emission,AE)振幅、AE振铃计数和AE能量研究复合梁的损伤过程.试验结果表明,AE技术对沥青加铺层内部微裂缝及宏观裂缝的发展均具有良好的识别效果.基于AE参数,可将张开型反射开裂过程划分为静寂期、上升期、发展期和残余期4个阶段.静寂期基本没有AE信号;上升期和发展期损伤快速增长,表现为AE信号密集且活跃,与荷载曲线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呈现出单峰型特征;残余期复合梁已临近破坏,损伤趋于平缓.张开型反射裂缝扩展过程先沿着接缝两侧,以多裂缝的形式发展,随后其中一条裂缝发展成主裂缝,并持续垂直向上扩展,次裂缝进入停滞状态.研究结果可为反射开裂行为分析提供参考.
    • 陈林聪; 吴迪; 韩亚芳
    • 摘要: 改性树脂薄层随着路用时间增长,面层骨料出现磨损、污染等问题,路面抗滑性能明显下降.因此,需要通过加铺树脂薄层提升原路面的抗滑性能及行车舒适性能,结合工程案例,对改性树脂薄层加铺工艺及质量控制进行了针对性的研究.通过采用机械摊铺车加铺改善面层施工质量,并经过路用测试表明加铺后的改性树脂薄层摩擦系数稳定在87,构造深度稳定在1.12 mm,完全满足路用需要.
    • 池育源
    • 摘要: 依托某水泥混凝土路面改扩建工程设计,详细阐述了整个加铺设计流程并进行了详细的探讨,为今后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改造提供一定的参考.
    • 朱琼; 吴尧珍
    • 摘要: 为解决水泥路面行车舒适性差、噪音和扬尘大,且容易破坏等问题,提出一种在水泥路面基础上加铺沥青面层的改造方法.结合某公路实际情况,对其路面改造中水泥路面加铺沥青面层施工技术的具体应用进行分析,提出各施工环节操作方法及需要注意的要点,最后经实践验证了该公路所用水泥路面加铺沥青面层技术的合理性与可行性,可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 周圣雄; 王威娜; 秦煜; 刘佳亮
    • 摘要: 为揭示玻纤格栅对复合梁弯曲开裂行为的阻裂机理,本工作开展基于声发射(AE)技术的带缝水泥混凝土板加铺沥青层结构的三点弯曲试验,通过声发射特征参数对比分析有无玻纤格栅夹层两类复合梁的弯曲断裂过程,探究试件损坏过程中AE参数演化特征,通过RA值和AF值分析了复合梁的断裂模式,并结合分形理论研究玻纤格栅对复合梁弯曲断裂特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声发射特征参数可有效识别玻纤格栅的作用时期;玻纤格栅在荷载峰值后逐渐开始承受弯拉荷载,延缓了宏观裂缝的扩展,对复合梁的峰后持荷能力有明显提升作用,但承力时期滞后于沥青加铺对弯曲破坏荷载没有影响;玻纤格栅夹层的存在降低了复合梁拉伸破坏趋势,提高了复合梁弯曲破坏过程中的有序性,使复合梁中的微裂缝从产生、发展以及汇集成宏观裂缝至最终弯曲破坏的变化成为更加有序且渐近的过程,从而使该过程有明显的分形特征.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