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刚柔耦合模型

刚柔耦合模型

刚柔耦合模型的相关文献在2004年到2022年内共计136篇,主要集中在机械、仪表工业、公路运输、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0篇、会议论文12篇、专利文献205953篇;相关期刊73种,包括现代商贸工业、工程设计学报、机械工程师等; 相关会议11种,包括2013年MSC50周年庆典暨中国区用户大会、第四届全国机械工程博士论坛 、Altair 2012 HyperWorks 技术大会等;刚柔耦合模型的相关文献由432位作者贡献,包括王瑞林、刘夫云、化斌斌等。

刚柔耦合模型—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20 占比:0.06%

会议论文>

论文:12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205953 占比:99.94%

总计:206085篇

刚柔耦合模型—发文趋势图

刚柔耦合模型

-研究学者

  • 王瑞林
  • 刘夫云
  • 化斌斌
  • 张军挪
  • 张蕾
  • 李涛
  • 王红岩
  • 陈志强
  • 伍建伟
  • 傅德彬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学军; 普江华; 陈明方
    • 摘要: 传统升降机多采用链传动和钢丝绳传动的方式,存在占用空间大、运行平稳性差、噪声大和维修保养量大等问题。以显示器自动化生产线的功能需求为背景,根据其工艺要求,设计了一种采用同步带传动的具有换向移载装置和横向移载功能的多进多出型升降机。在此基础上,基于多体动力学理论构建了升降机刚柔耦合模型,利用ADAMS(automatic dynamic analysis of mechanical systems,机械系统动力学自动分析)软件对升降机的动态特性进行仿真分析,对同步带传动系统和载货台的运行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同步带传动机构能够满足显示器自动化生产线多进多出的功能需求,且运行平稳性较好;载货台的位置累积误差小于7 mm,运行速度误差小于1%,可以获得较高的定位精度;导向装置在传动过程中能抵消负载力矩,使传动平稳,保证了配重和载货台在升降过程中的稳定性。研究结果为同步带传动升降机在自动化生产线中的良好应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依据。
    • 李琤; 张弘韬; 姜能惠
    • 摘要: 悬架综合性能和整车操纵稳定性及乘坐舒适度密切相关。针对某款国产车型的悬架综合性能验证,借助Adams/Car软件模块,建立了具有柔性稳定杆子系统的前悬架模型和具有柔性体扭力梁子系统的后悬架模型,形成刚柔耦合的整车悬架系统模型。将车轮位移和受力约束分别施加在悬架系统上,进行动力学及弹性运动学分析,得到不同特性下的车轮定位参数。仿真结果显示,仿真数值和实车K&C试验数据基本一致,悬架综合性能相比于对标车车型更加优化;同时,进一步开展稳态回转路试,从侧倾加速度、不足转向度和车厢侧倾度三个维度,验证整车路试稳态特性满足设计要求,具备良好的运动特性。
    • 张秋峰; 刘夫云; 邓聚才; 叶明松
    • 摘要: 针对传统的载货汽车动力学模型在整车平顺性仿真分析时,存在的仿真精度低、仿真效率慢等问题,应用HyperMesh软件建立柔性车架,导入到ADAMS软件中建立刚柔耦合整车动力学模型;并通过实车道路试验,验证所建立的刚柔耦合整车模型的正确性。选取驾驶室前、后悬置参数和前、后桥处的减振器特性曲线参数为设计变量,通过灵敏度分析,筛选出优化参数,以驾驶室座椅导轨处的垂向加速度有效值(RMS)为输出响应,用最小二乘法在MATLAB中拟合出响应面近似模型。利用粒子群优化算法对响应面近似模型在优化参数可行域内寻优,给出了优化结果。结果表明,载货汽车行驶平顺性得到了较明显改善。
    • 史青录; 赵伟; 智晋宁; 任亚峰; 张浩杰
    • 摘要: 混凝土泵车泵送过程中的整机稳定性直接影响其作业性能和施工安全,提出动态稳定性系数作为泵车作业过程中整机稳定性变化的评价指标。基于有限元软件HyperWorks和动力学分析软件ADAMS,建立了某型号混凝土泵车整机的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对臂架施加泵送激励进行整机动力学仿真,得出了泵车动态稳定性系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动态稳定性系数与静态稳定性系数相比下降9.05%。该方法对分析泵车整机作业稳定性和安全性具有工程应用价值。
    • 魏大栋
    • 摘要: 为进一步提升采煤机截割部的截割性能,重点开展了采煤机截割部的基础研究。基于MATLAB和ADAMS软件建立截割部电机的机电联合模型,通过迭代流程对其滚筒受力和截割速度进行仿真,对截割部刚柔耦合及扭矩轴模态进行仿真分析,为后续扭矩轴的优化设计提供支撑。
    • 毛冉成; 曾京; 石怀龙; 宋烨
    • 摘要: 车轮多边形通过轮轨接触产生高频激励,会加剧高速转向架的振动、恶化结构部件振动环境,显著影响高速车辆的动力学性能和疲劳寿命。建立了考虑柔性轮对与构架的高速车辆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并开展台架试验验证,通过仿真探究前后轮对多边形相位差、多边形激扰频率与波深对构架振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双轮对车轮多边形激励下的构架振动响应大于单轮对激励,但在激励引起构架结构模态共振时二者之间的差距会减小;前后轮对多边形的相位差会引起构架振动的相位差,但对振幅大小无明显影响;在同一激扰频率下,多边形波深越大,构架的振动越大。本研究可为多边形产生和传播机理及抑制措施提供参考。
    • 肖飞; 熊晓燕; 牛蔺楷; 谢宏浩; 张炜; 郑一珍; 祁宏伟
    • 摘要: 当行星齿轮箱存在太阳轮与太阳轮轴承复合故障时,太阳轮轴承故障信号微弱,容易被太阳轮故障信号淹没。为了在强大的太阳轮故障信号的背景下高效提取微弱的轴承故障信号,开展了行星齿轮箱太阳轮与太阳轮轴承复合故障动力学响应研究。以单级行星齿轮箱为研究对象,利用ADAMS动力学分析软件,构建包含太阳轮断齿以及太阳轮轴承外圈局部损伤的行星齿轮箱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该模型保留了轴承滚动体与保持架的6个自由度,并且考虑了齿轮与轴承的耦合作用。基于所建立的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提出了太阳轮轴承外滚道故障特征增强方法。该方法基于外滚道损伤-滚动体冲击力方向在轴承旋转过程中基本不变的原理,将垂直放置的两个加速度传感器采集的振动信号转换到极坐标系,通过分析坐标点在极坐标系中的分布情况来对复合故障下太阳轮轴承外滚道表面损伤进行诊断。结果表明,使用该方法能够对频谱分析不能诊断的太阳轮轴承外滚道故障进行特征增强。
    • 尹辉俊; 柳泽田
    • 摘要: 台架试验预测汽车疲劳耐久性,需要以道路可靠性行驶试验获得的载荷数据为基础编制的载荷谱作为输入,实车道路测试存在试验周期长、成本高、测点受车体结构限制等缺点。现以前副车架为例,以某企业乘用车和某试验场路面为实际,应用Hyper-Works软件与Adams软件建立控制臂和副车架为柔性体的整车刚柔耦合模型以及3D虚拟路面,研究并提取控制臂轴头处载荷谱以及轮心加速度谱,利用Glyph-Works软件对仿真加速度谱与实测轮心加速度谱进行功率谱密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虚拟试验具有较高有效性,仿真提取的载荷谱精度可靠。
    • 费振南; 范让林; 冯程程; 殷芳
    • 摘要: 阐述了子结构模态综合法的分析步骤和改进Craig-Bampton模态综合法,基于Virtual.Lab Motion的刚柔耦合多体动力学分析流程,建立了将某卫星成像仪主体结构作为柔性体的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对模型施加随机、正弦扫频和冲击三种激励,并分别进行各工况下的强度分析,通过结构等效应力云图判断结构最大应力位置,并校核结构强度.在此基础上,基于模态参与因子对主体结构进行优化,结果表明,优化后的结构最大应力位置不变,等效应力大幅降低,满足强度要求.
    • 杜子学; 何超; 杨震; 周军超; 许舟洲
    • 摘要: 针对跨坐式单轨车辆受电弓在运行时出现断弓的问题,依靠固定界面模态综合法,建立该型跨坐式单轨车辆弓网刚柔耦合多体动力学模型,并通过与测试试验的对比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探讨了各杆件的动应力响应,得到了各杆件的振动特性,并采用准静态应力叠加法对受电弓进行了疲劳强度分析.仿真结果与该型单轨受电弓的实际断弓位置相吻合,从而验证了基于刚柔耦合模型对受电弓进行疲劳分析的正确性.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