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刑事和解

刑事和解

刑事和解的相关文献在2001年到2022年内共计2742篇,主要集中在法律、法律、中国政治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698篇、会议论文44篇、专利文献7108篇;相关期刊731种,包括法制与经济(上旬刊)、法制与社会、人民检察等; 相关会议20种,包括中国消防协会火灾原因调查专业委员会六届一次会议暨学术研讨会、社会管理创新语境下流动人口犯罪司法应对研讨会、第四届中国法学博士后论坛等;刑事和解的相关文献由2769位作者贡献,包括徐伟、童春荣、李卫红等。

刑事和解—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698 占比:27.39%

会议论文>

论文:44 占比:0.45%

专利文献>

论文:7108 占比:72.16%

总计:9850篇

刑事和解—发文趋势图

刑事和解

-研究学者

  • 徐伟
  • 童春荣
  • 李卫红
  • 孙文红
  • 张云玲
  • 萨其荣桂
  • 谢晖
  • 刘方权
  • 宋英辉
  • 徐光华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应逸
    • 摘要: 刑事和解程序和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在设计上虽价值取舍不同,但两者不是矛盾对立关系。刑事和解程序能够弥补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不足,缓解社会矛盾,有利于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实施和推进。针对司法实践中刑事和解程序适用率不高、适用混乱等不足,应从制度构建、程序优化、严格责任等方面进行完善。
    • 王天保; 李莉
    • 摘要: 推行赔偿保证金制度对于落实“少捕慎诉慎押”刑事司法政策、推进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提高刑事和解成功率以及实现司法公正具有积极作用。作为实践中不断探索的诉讼性制度,赔偿保证金制度在使用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应从适用案件范围、适用诉讼环节、保证金数额确定、保证金缴存和保管方式、程序适用的风险防控等方面进行全流程、系统的完善。
    • 韩浩
    • 摘要: 我国的刑事和解制度属于舶来品,该制度在我国之所以取得迅速发展,不仅因为我国有适合其发展的土壤,也与其提升司法效率、提高被害人地位等密切相关.回顾20世纪西方国家的刑事司法程序,我们可以发现被害人保护运动在这一时期风起云涌的开展,这些都为刑事和解制度的兴起创造了便利条件.对于我国刑事司法程序而言,同其他刑事制度相比,刑事和解制度属于新鲜事物,虽然我国2012年才正式将刑事和解制度写入刑诉法,但其仍然取得迅速发展,彰显了强大生命力.
    • 张建宇
    • 摘要: 未成年人刑事和解结合了解决纠纷与未成年人保护两种理念.由于理念上的"重心偏移",未成年人刑事和解在实践中存在未成年人保护"结构混乱"与被害人物质补偿"功能混乱"的风险.应以制度供给矫正实践偏差,通过构建未成年人刑事和解专门规则,完善未成年人刑事和解保障主体来优先保护未成年人利益,进而保护社会的长远利益.
    • 陈磊
    • 摘要: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不断完善,但仍受限于案多人少的现实困境以及在刑事案件处理中国家追诉主义的传统思维.在目前的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设计中对被害人的权益保障从实体和程序两方面都有所忽视.通过对实践案例进行分析发现当前存在的量刑协商参与严重不足、被害人介入程序不明确、缺乏必要的异议权等问题.由此,应当提高被害人参与案件的程度、完善被害人进入量刑协商程序、赋予被害人程序反对权,弥补立法设计漏洞、明晰立法歧义,有效平衡认罪认罚从宽制度适用过程中的各方权益.
    • 彭昕; 左卫民
    • 摘要: 民族地区的刑事和解实践根植于民族传统与当地习惯法,有其固有特性亦存在一定的局限.近年来,民族地区刑事和解机制逐渐与国家制定法接轨,在此过程中,民族地区刑事和解实践呈现出民间权威力量再组织化、和解方式司法化的新图景,但同时也陷入了内卷化与功能异化的新困境.确保民族地区刑事和解机制朝着法治化方向发展的同时,积极发挥民族习惯法在冲突化解与秩序维持方面的特有功能、正确定位国家法与民族习惯法之间的关系、促进刑事和解制度的适度弹性化设计已成为当前民族地区刑事和解机制可能的发展方向.
    • 张立志
    • 摘要: 未成年人刑事和解制度的出现,既有利于被害人自身利益的恢复,又有利于矫正未成年人的犯罪行为,更好的促进未成年人的改造,还能提高诉讼的效率,有效的降低诉讼成本.就未成年人刑事和解制度的实体而言,有必要考虑适用该制度的条件和范围、刑事和解协调人、监护人的责任、刑事和解协议的法律效力和适用结果等等.但在实际的未成年人刑事和解制度制定过程中,出现了未成年人刑事和解制度缺乏统一性以及缺乏适用性等问题,阻碍了未成年人刑事和解制度的深入应用以及发展.本文将从未成年人刑事和解制度的现状出发,为如何更好地完善和解制度提一些意见和建议.
    • 赵一鸣
    • 摘要: 近年来,随着新《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颁布与实行,更加规范、完善的刑事和解制度正式进入人们的视线,刑事和解制度的适用将为刑事司法程序提供一条新的解决纠纷的途径,也将为受害人与被告人(犯罪嫌疑人)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同样,随着时代的变更以及科技的发展,汽车已经与人的生活密不可分,但是科技发展作为一把双刃剑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使得交通肇事案件与日俱增.现阶段刑事和解制度的发展对交通肇事案件中有着巨大的帮助.因此在有条件的前提下应当积极推广刑事和解制度在交通肇事案件中的适用.
    • 陈梅
    • 摘要: 在刑事案件中,适用民族习惯法出罪并不与罪刑法定原则相冲突,但具体如何进行出罪,应结合刑法基础理论进行。根据刑法教义学的三阶层犯罪论,民族习惯法虽然可以在违法性阶层中以正当化事由进行出罪,但这样做可能会剥夺被害人的正当防卫权。因此将民族习惯法的适用定位于责任阶层更为合理,这样有助于规范化地解决适用民族习惯法在刑事案件中出罪的问题。这就需要从违法性意识可能性与期待可能性的角度,分别结合少数民族地区的情况与特点进行分析。
    • 李佳威
    • 摘要: 长期以来,被害人参与问题都是刑事诉讼关注的重点问题.《刑事诉讼法》于2012年确立的刑事和解制度,使被害人参与刑事诉讼的空间得到了极大扩张.在刑事和解制度中,被害人的参与程度极高,在整个制度体系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自从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进入刑事诉讼的视野,其与刑事和解制度的衔接问题就成为学界探讨的重点.从被害人的角度来看,由于两种制度在价值取向和制度设计上存在差异,被害人参与在发挥作用、程序开启以及参与程度三个方面同样存在不同.因此,从被害人参与的角度实现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与刑事和解制度的衔接,就必须对不同制度中的被害人参与加以调整和明确.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