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IL-22

IL-22

IL-22的相关文献在1999年到2022年内共计158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基础医学、皮肤病学与性病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58篇、专利文献2511篇;相关期刊105种,包括中药药理与临床、中国免疫学杂志、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等; IL-22的相关文献由589位作者贡献,包括王晶、马雪梅、侯卫坤等。

IL-22—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58 占比:5.92%

专利文献>

论文:2511 占比:94.08%

总计:2669篇

IL-22—发文趋势图

IL-22

-研究学者

  • 王晶
  • 马雪梅
  • 侯卫坤
  • 李晓佳
  • 杨晓东
  • 刘中华
  • 刘晓斐
  • 叶军
  • 吕社民
  • 张丽丽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叶路敏; 陈云; 应婉倩; 李池慧
    • 摘要: 目的探讨白介素22(IL-22)基因位点rs2227473多态性与痛风性关节炎的关联性。方法收集2019年9月至2021年9月在浙江省金华市人民医院就诊的87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取5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集研究对象静脉血检测外周血IL-22水平采用试剂盒提取血液全基因组DNA后,通过PCR扩增产物,对扩增产物IL-22基因的多态性位点rs2227473进行测序及单核苷酸多态性分型,并与痛风性关节炎进行关联性分析。结果观察组血清IL-22水平为(8.13±1.23)ng/L,对照组为(5.41±2.57)ng/L,对照组IL-22水平低于观察组(P0.05),符合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定律。两组rs2227473基因位点TT基因型分布与T、C等位基因频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不同年龄段等位基因T、C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同年龄段TT基因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22基因多态性位点rs2227473会增加痛风性关节炎的发病率,但该结果需要在更大的样本中进一步验证。
    • 华晔; 葛春林
    • 摘要: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22(interleukin-22,IL-22)对胰腺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并探索其可能机制。探索IL-22对不同恶性程度的胰腺癌细胞系促癌效果差异。方法:选择恶性程度较低的SW1990和恶性程度较高的CAPAN-2两种胰腺导管癌细胞做平行实验。MTT法检测IL-22对胰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细胞划痕实验观察IL-22对胰腺癌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Transwell小室侵袭实验检测IL-22对胰腺癌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RT-PCR检测经IL-22处理前后,胰腺癌细胞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protein B1,HMGB1)、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9,MMP9)的mRNA表达差异;Western blot实验检测IL-22处理前后,细胞中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蛋白3(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STAT3)、p-STAT3、VEGF、HMGB1、MMP9的蛋白表达差异。以上实验均进行两种胰腺癌细胞系之间的平行比较。结果:MTT实验中,在不同浓度的IL-22作用下,胰腺癌细胞光密度(optical density,OD)值随着浓度增加逐渐增高,CAPAN-2细胞的增长率大于SW1990细胞的增长率;划痕实验显示,在IL-22作用后24 h和48 h,划痕相对宽度分别逐渐减小,CAPAN-2细胞的24 h变化率和48 h变化率均大于SW1990细胞;Transwell实验显示,IL-22作用下,侵袭过膜细胞测得OD值较空白对照组增加,其中CAPAN-2细胞刺激前后增长率大于SW1990细胞;RT-PCR结果显示,IL-22可以显著增强VEGF、HMGB1、MMP9的mRNA表达水平,其中CAPAN-2细胞受IL-22刺激后三种促癌因子mRNA表达增强率均大于SW1990细胞;Western blot结果显示,IL-22可以明显增强STAT3通路磷酸化,STAT3蛋白表达下降,p-STAT3蛋白表达增加,其下游VEGF、HMGB1、MMP9的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上升,其中CAPAN-2细胞的变化率大于SW1990细胞的变化率,以上实验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22通过磷酸化STAT3通路上调肿瘤增殖、迁移和侵袭相关因子VEGF、HMGB1、MMP9的mRNA及蛋白表达,从而促进胰腺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并且随着胰腺癌恶性程度的增加,其促增殖、迁移和侵袭效应增强。
    • 王永峰; 侯永华; 王翔; 李琛
    • 摘要: 目的:检测耐药性肺结核(DR-TB)患者血清白介素-22(IL-22)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探讨其水平变化与耐多药免疫机制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9年7月河北省胸科医院收治的DR-TB患者68例和敏感肺结核患者36例.将DR-TB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1组(单纯抗结核治疗)和治疗2组(免疫治疗十单纯抗结核治疗),每组34例.敏感肺结核患者为对照组(单纯抗结核治疗).所有患者均连续治疗1年.比较3组治疗前、后血清IL-22和TNF-α水平、免疫功能指标、临床疗效、结核菌转阴率及不良反应率;分析IL-22、TNF-α与免疫机制指标的相关性.结果:治疗前,3组均有结核感染病灶;治疗6个、12个月后,3组病灶均有吸收,对照组、治疗1组、治疗2组吸收分别达到A级、D级和C级,对照组和治疗2组的吸收率明显高于治疗1组,但治疗2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治疗6个月后,3组IL-22、TNF-α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对照组和治疗2组低于治疗1组(均P<0.05).治疗前,治疗1组、治疗2组CD3+T细胞百分比显著高于对照组,CD4+/CD8+比值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6个、12个月后,治疗2组、对照组各免疫功能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对照组、治疗2组与治疗1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IL-22、TNF-α与CD3+、CD8+、CD4+/CD8+均呈正相关关系(P<0.05).治疗12个月后,治疗2组和对照组临床有效率和结核菌转阴率均高于治疗1组(P<0.05),治疗2组与对照组临床有效率和结核菌转阴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加入IL-22、TNF-α刺激的实验组CD3+、CD8+下降趋势较空白组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IL-22、TNF-α水平与DR-TB发生、发展及转归密切相关,可提高该病免疫应答机制,提高结核杆菌吸收率.
    • 张晓燕; 章孝成; 丁锐; 何茂章; 黄升海
    • 摘要: 目的 探讨轮状病毒(RV)感染BALB/c乳鼠后是否通过肠内白细胞介素-22(IL-22)水平变化,促使信号传导转录激活因子3(STAT3)磷酸化,调节肠道炎症反应,为RV的致病机制和有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RV灌胃感染7日龄BALB/c乳鼠,实验分为5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PBS对照组、RV感染组、RV+STAT3抑制剂组、STAT3抑制剂组.五组分别在感染后的1、2、3、4、5、6、7、8、9、10 d各处死5只乳鼠并收集肠组织标本.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肠黏膜匀浆液IL-22含量的变化情况,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各组不同时间点STAT3、pSTAT3和RegⅢ-γ蛋白水平的表达变化.结果 RV感染后肠组织表现出明显的炎症反应,并且肠道内IL-22水平随感染时间延长逐渐上升,在感染第4天达最大值,pSTAT3和RegⅢ-γ蛋白水平呈现出与IL-22类似的变化趋势,而STAT3蛋白水平呈现出相反的变化趋势,在感染后第4天表达水平最低.结论 RV感染机体后可活化IL-22/pSAT3/RegⅢ-γ信号通路,调节肠道炎症的发生与发展.
    • 钱俐; 缪亚军; 余珊珊
    • 摘要: 目的:观察他克莫司软膏联合308准分子光治疗寻常型白癜风的临床观察及对患者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及血清中IL-17、IL-22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2月-2016年12月在南通市通州区人民医院检查的白癜风患者85例,根据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308准分子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308准分子光治疗基础上加用0.1%他克莫司软膏,比较各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及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及血清中IL-17、IL-22的水平.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3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CD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他克莫司软膏联合308准分子光治疗寻常型白癜风的疗效确切,可降低患者血清中IL-17、IL-22的水平,升高外周血中CD3+、CD4+、CD4+/CD8+的水平.
    • 王天鹭
    • 摘要: 目的:探寻IL-22在脱髓鞘疾病中的作用.方法:本研究共纳入脱髓鞘疾病患者16名,健康对照组15名,采用ELISA检测MS、NMO患者以及健康对照组血清IL-22的水平.探讨IL-22与脱髓鞘疾病是否相关.结果:脱髓鞘疾病患者血清IL-22高于健康人.MS组与NMO组血清IL-22水平无差异.结论:IL-22与脱髓鞘疾病相关.
    • 陈嘉; 陈蓉; 曹毓文; 夏琳; 刘芳; 苏兆亮
    • 摘要: 目的:探究IL-22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心肌炎(EAM)发展后期心肌纤维化中的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重组质粒pET28a-IL-22转化和鉴定生成包涵体后,通过变性、复性和纯化得到可溶性蛋白.Western blot、免疫荧光、qRT-PCR检测纤维化相关指标表达水平.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TGF-β的水平;Western blot检测Smad3及其磷酸化的情况.天狼星红染色检测心脏纤维化的程度;qRT-PCR检测心脏组织中Collagen Ⅰ/Ⅲ的mRNA表达情况.结果:经过变性、复性和纯化后得到IL-22可溶性蛋白.IL-22降低Collagen Ⅰ和α-SMA的表达,下调Collagen Ⅰ/Ⅲ mRNA的水平.1L-22抑制TGF-β水平及Smad3信号分子的活化.IL-22可以缓解EAM小鼠晚期心脏纤维化进程.结论:IL-22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激活的TGF-β下游Smad3信号途径缓解EAM小鼠心脏纤维化.
    • 齐新宇; 庞艳莉; 乔杰
    • 摘要: 目的 探索肠道免疫因子IL-22、游离脂肪酸和糖脂标记物在中国女性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中的诊断价值及其相关性,为PCOS的诊断和管理提供合理的参考.方法 2015年9月—2016年12月在北医三院生殖中心初诊符合鹿特丹PCOS诊断标准的PCOS女性患者24例,纳入PCOS组.同期在本院体检中心体检正常的健康女性24例,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的IL-22水平、游离脂肪酸水平,分析IL-22、游离脂肪酸与糖脂标记物的相关性.结果 PCOS患者血清中IL-22水平较正常对照组降低(P<0.01).PCOS组患者的游离脂肪酸较比照组明显升高,主要表现为十四烷酸(FFA 14:0)、示十八烷酸/硬脂酸(FFA 18:0)、十八碳一烯酸(FFA 18:1)、亚油酸(FFA 18:2)及二十二碳六烯酸/DHA(FFA 22:6)比对照组升高(P<0.05).IL-22与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HOMA-IR及TG均有相关性,且呈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 PCOS患者血清免疫因子IL-22明显降低,血清游离脂肪酸明显升高,且患者的糖脂标记物与IL-22有一定的相关性,可能与PCOS患者的肠道免疫失调,导致IL-22下降有关.IL-22可以作为早期预测PCOS患者代谢异常严重程度的指标之一.
    • 王晶; 曲修胜; 马雪梅; 李树民; 杨晓东; 李娜
    • 摘要: 目的:研究Th22细胞及效应因子IL-22与IL-9在肺癌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相关性分析.方法:收取2018-11 ~2019-05在我院住院确诊为肺癌患者35例为实验组;对照组为来自于同一时期门诊体检的35例健康人群;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中Th22细胞(CD4+ IL-22+)的比例,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血清中IL-22、IL-9的表达水平.结果:在肺癌患者中,Th22细胞、IL-22、IL-9因子的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0.01),差异有显著性,并且Th22细胞与效应因子IL-22在实验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IL-22因子、IL-9因子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结论:肺癌患者外周血中Th22、IL-22、IL-9的表达频率明显升高,与肺癌的发生发展相关,有望为肺癌的研究增添新的思路.
    • 马芳; 呼肖娜; 朱晓丽
    • 摘要: 目的 探讨复方甘草酸苷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白介率-22(IL-22)的影响.方法 将78例初次确诊寻常型银屑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传统方法治疗)与观察组(传统方法十复方甘草酸苷治疗)各39例.治疗1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IL 22水平、PASI评分及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结果 治疗前,两组IL-22水平、PAS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IL-22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AS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复方甘草酸苷治疗寻常型银屑病,患者临床疗效显著,且能有效降低患者的IL-22水平.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