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公德教育

公德教育

公德教育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1年内共计270篇,主要集中在教育、中国政治、信息与知识传播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64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18878篇;相关期刊219种,包括党建、政工研究动态、青年探索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中国图书馆学会未成年人图书馆服务专业委员会2012年全国少年儿童图书馆青年馆员论坛、第十一届中国社区乡镇图书馆发展战略研讨会、全国日本经济学会2011年年会暨灾后重建与经济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等;公德教育的相关文献由297位作者贡献,包括丁全忠、傅维利、潘艳等。

公德教育—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64 占比:1.38%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18878 占比:98.60%

总计:19146篇

公德教育—发文趋势图

公德教育

-研究学者

  • 丁全忠
  • 傅维利
  • 潘艳
  • 余磊
  • 冯磊
  • 刘次林
  • 席彩云
  • 张建英
  • 张金钟
  • 朱思怡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潘艳
    • 摘要: 文章重点分析大学生对公德教育的认知情况,以探究大学生公德教育的总体现状。调查问卷涉及公德内容认知、公德践行、学校公德教育满意度等维度。数据表明大学生有乐于助人的美好心愿,这是优化未来社会公德大环境的基础。调查分析证明,高校思政课堂和日常生活教育发挥着重要的价值引领作用,但还需要以2019年《新纲要》的总体要求为建设目标,在践行平台建设、教育约束制度、联动机制等方面建构符合新时代中国文化语境的公德教育方式。
    • 聂晓
    • 摘要: 庚子之始,一场席卷全球的冠状病毒让全人类的生活方式都发生了改变,封城宅家,延期开学,停课不停学,彻底改变了长期以来学校教育教学的方式。这注定是一场教育的革命。教育部开放云上课堂,一时间线上授课风起云涌。空中课堂,云上之约,师生隔空对话;其实,无论是线上云课堂还是线下传统课,都不过是教育的外在形式而已,上什么?讲什么?什么才是教育的根本在这个时候显得格外刺目。这四节课分别是:“生命教育课”“科学教育课”“公德教育课”“自我教育课”。
    • 潘艳
    • 摘要: 社会公德是人们对合理性道德的集体认同,公德教育则为一种被正义、善意和道德情感所统摄的理性活动。新时代大学生公德教育面临诸多问题,如多局限于理论层面、大学生接受公德教育的主动性不够、大学生公德教育内容在量上存在不足等。其主要原因在于大学生公德教育缺少践行平台、大学生在公德教育中缺乏主体意识、大学生公德教育内容体系尚不完善等。因此高校公德教育需要赋予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一种崇高的社会责任感。在大学生公德教育内容建设、大学生公德教育主体意识培育、思政课的公德教育作用发挥、大学生公德教育环境优化等方面积极作为,将大学生培养成具有良好道德素养的中国公民。
    • 陈衍瑶
    • 摘要: 作为基础教育工作者,我们可以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通过在日常行为、集体活动中进行公德教育,在经典文化教育、校园文化、学科教育中渗透公德教育,使学生的公德意识经历一个从具体到抽象,从量变到质变,从认识到行为,从行为到意识的过程,潜移默化地培养公德心,使其更有可能成为国家需要的“德才兼备”的栋梁之材。
    • 龙小丹
    • 摘要: 本文论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方法,建议语文教师结合教学内容运用恰当的方法对学生实施爱国主义教育、人道主义教育、公德教育等,从而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 林嘉华
    • 摘要: 公德教育作为德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幼儿成长的基石。针对社会公德教育意识淡薄、公德教育方法单一等问题,以及幼儿公德心认知表象化和年龄分化的特征,对幼儿公德心的培养需要明确各项活动规则,营造公德教育的良好环境;采取多元教育手段,促进公德教育内化于心;提升家长的德育理念,增强教育合力。
    • 史少博
    • 摘要: 穂积陈重是日本明治时代的法学家、教育家,他于明治三十三年做了以"关于公德教育"(公徳教育に就て)为题的演讲,对明治政府影响很大.穂积陈重通过比较明治初期日本的公德现状与欧美国家的公德状况,阐释了明治时代的日本公德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强烈呼吁公德教育是当务之急.穂积陈重认为无论哪个国家,道德的发展都经历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家族的道德时代,第二时期是社会的道德时代,第三个时期是人类的道德时代.穂积陈重强调明治初期的日本还处于道德发展的第一个时期家族的道德时代,凸显了公德教育的紧要性,表达了日本奋起直追西方欧美国家、快速进入道德进化的第二时期社会的道德的决心.穂积陈重主张一部分人为公德示范,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带动全体民众规范自己的行为,提高公德素质,推进整个社会的公德提升.
    • 邱昆树
    • 摘要: 公德教育既有普遍性也有特殊性,"在中国"建构公德教育需要选择以中国为方法,尊重中国自身的文化传统和社会现实.从文化传统看,中西方社会和文化语境中的公是不同的:中国的公主要是连带的公,西方的公主要是领域的公,由此导致中华文明与西方文明的差异,前者注重关系、伦理和感通,追求"生生"之道,而后者注重个人主义的自由和杈利优先,它们分别代表着两种不同的伦理学语言和价值、文化立场.我们在借鉴别国经验时应坚持文化自觉,立足于中国文化传统中连带的公的观念,从培养目标、课程教学、学校生活等方面构建我国的公德教育,培育健全的公德心.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