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免疫效应

免疫效应

免疫效应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308篇,主要集中在基础医学、肿瘤学、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75篇、会议论文36篇、专利文献73128篇;相关期刊151种,包括中国学术期刊文摘、中国病理生理杂志、中国免疫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28种,包括福建省中医药学会中药分会第十四次学术研讨会、第三届东北三省暨内蒙古自治区免疫学学术会议、第十二届华东六省一市麻醉学术会议暨2013年福建省麻醉学术会议等;免疫效应的相关文献由880位作者贡献,包括李宗海、王华茂、宋波等。

免疫效应—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75 占比:0.24%

会议论文>

论文:36 占比:0.05%

专利文献>

论文:73128 占比:99.71%

总计:73339篇

免疫效应—发文趋势图

免疫效应

-研究学者

  • 李宗海
  • 王华茂
  • 宋波
  • 王鹏
  • B·瓦拉梅尔
  • T·T·李
  • 曹雪涛
  • 石志敏
  • C·W·克拉夫
  • D·A·约翰逊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林梅英; 甘东辉; 高颖; 王正杰; 陈志敏
    • 摘要: 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原发性抗磷脂综合征(antiphospholipid syndrome,APS)患者中性粒细胞中的关键差异基因,并鉴定其参与的生物功能和信号通路。方法在GEO数据库中下载APS患者中性粒细胞的RNA测序数据,使用R语言中的limma包筛选差异表达基因,通过clusterProfiler包分别对上调和下调基因进行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富集分析。最后,通过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蛋白互作网络,使用Cytoscape软件计算网络中的核心基因。结果共筛选得到512个上调基因,473个下调基因,上调基因主要参与的功能和通路包括固有免疫反应调节、中性粒细胞激活、炎症复合体形成等,下调基因主要参与的功能和通路包括T细胞激活、淋巴细胞分化、淋巴细胞激活等。IFIT1、IFI35、IFI3、CCL2、TLR8、FCGR1A是核心的上调基因。MYC、CD8A、FYN、CD28、LCK、GNB2L1是核心的下调基因。结论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出的核心基因可能是APS患者中性粒细胞发挥免疫效应的关键靶点。
    • 罗盛男; 陶冀
    • 摘要: 微波消融术适用于多种组织类型的肿瘤,具有创伤小、消融范围广、临床疗效好等优点。微波消融不仅可以通过热效应杀灭肿瘤细胞,其产生的免疫效应在肿瘤的后续治疗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总结微波消融对肿瘤免疫微环境的作用,分析微波消融联合免疫治疗的临床疗效,尤其是对PD-1/PD-L1轴的作用,并展望微波消融联合肿瘤免疫治疗的前景。
    • 房立春; 胡宇航; 李月涛; 刘涛; 亓丽红; 吴家强; 赵鹏; 朱鸿飞
    • 摘要: 为分析CpG基序寡聚脱氧核苷酸(CpG DNA)对H9亚型禽流感病毒(AIV-H9)灭活疫苗的免疫增强作用,利用商品化的含有CpG DNA的重组质粒作为AIV-H9灭活抗原的免疫佐剂,经肌内注射1、7、21日龄的SPF鸡,通过检测鸡血清中HI抗体和外周血淋巴细胞CD4、CD8基因相对表达量,分析CpG DNA重组质粒对不同日龄SPF雏鸡首次免疫AIV-H9灭活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1、7和21日龄SPF鸡首免后,CpG DNA免疫增强剂添加组的HI抗体滴度明显高于未添加组(P≤0.05),HI抗体峰值滴度升高了近2log2滴度,差异极显著(P≤0.01),且上升速度更快;CpG DNA免疫增强剂添加组,在21日龄免疫时的免疫效果明显优于1日龄和7日龄免疫组,表现为HI抗体上升速度更快,峰值更高,离散度更小;首免3周后,7日龄和21日龄SPF鸡CpG DNA免疫增强剂添加组的CD4、CD8基因相对表达量均高于同日龄未添加组,且明显高于1日龄SPF鸡组(P≤0.01)。结果表明,CpG DNA能显著增强鸡对AIV-H9灭活疫苗的特异性体液免疫反应,可以作为高效的免疫增强剂,尤其在21日龄使用时免疫效果更好。本研究为CpG DNA重组质粒在禽流感疫苗上的联合应用以及研制新型复合佐剂疫苗提供了依据。
    • 王亚楠; 霍健; 黄冉; 程航航; 范道朋; 王淑琪; 何华; 张改平
    • 摘要: 现有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疫苗存在免疫原性差、全身不良反应大等缺点,使防疫手段相对局限。近年来,纳米疫苗在增强免疫反应、提高抗原利用率及保证安全性等方面展现出显著优势,因而被广泛研究。目前,在防控ASF中尚未出现有关纳米疫苗的报道。本综述介绍了ASF传统疫苗的研究现状,阐述了纳米疫苗的定义和种类,重点从免疫学角度分析了纳米疫苗在防控ASF的优势,并对纳米疫苗防控ASF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为ASF疫苗的研发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 李光达; 王婧; 许晶; 谢美雯; 周义斌; 侯丽
    • 摘要: 茶多酚是茶叶的主要活性物质之一,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则是茶多酚发挥生物作用的主要活性成分。二者作为免疫调节剂可用于肿瘤的治疗。本文从提高免疫效应、改善免疫逃逸两个方面综述茶多酚及EGCG的抗肿瘤作用机制。结果发现,茶多酚及EGCG不仅可以通过活化免疫细胞与促进细胞因子分泌来提高抗肿瘤免疫效应,还可通过调节免疫抑制细胞、调控免疫检查点、调节细胞因子、抑制免疫调节酶与Janus激酶/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子(JAK/STAT)通路来改善肿瘤免疫逃逸,在肿瘤免疫治疗方面具有较大潜力。
    • 王冠玉; 任怡; 孙桂菊
    • 摘要: 通过相应的免疫效应试验,研究枸杞多糖和灵芝孢子粉增强免疫力的最佳剂量组合。首先,根据标准方法进行改良,测定样品有效成分,然后采用均匀设计法,以枸杞多糖和灵芝孢子粉为组成,设计二因素六水平均匀设计表,同时设置阴性对照组,一组枸杞多糖单方700 mg/kg BW,另一组灵芝孢子粉单方700 mg/kg BW,共9组。试验项目选择单核-巨噬细胞功能的相关测定,即小鼠的碳粒廓清试验。试验动物选择18~22g BALB/C小鼠,SPF级,雄性,每组10只,为期45 d。计算吞噬指数可知,枸杞多糖700 mg/kg和灵芝孢子粉700 mg/kg组免疫能力提升水平最高(p<0.05)。枸杞多糖和灵芝孢子粉都具有增强免疫效应的功效,联合作用时应根据等值线图选择最符合要求的组合。
    • 杨婷; 黄世光
    • 摘要: 亲环蛋白A(cyclophilin A,CypA)是人类细胞中首个发现具有肽基脯氨酸顺反异构酶活性的折叠酶,具有强大的促炎作用;CD147可以作为CypA的信号受体;二者通过细胞表面肝素结合,相互作用后可启动巨噬细胞中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xtracellular regulated protein kinases,ERK1/2)和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B,NF⁃κB)信号途径,增加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s)及其他炎症因子的表达。CypA/CD147的相互作用对炎症有调节作用,包括促进炎症反应和骨质吸收,并可参与多种全身疾病的病理过程。CypA和CD147可参与炎症细胞的趋化作用,增加炎症组织中白细胞的浸润,在牙周炎牙龈组织及龈沟液中的CypA及CD147表达随着炎症加重而增多,提示二者的相互作用促进牙周炎的进展,但该信号通路在牙周炎中的具体作用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 谭晓淳; 林中民; 吕金辉; 谢自新; 陈薪安; 李文姝
    • 摘要: 弓形虫和人乳头瘤病毒(HPV)具有共同的免疫保护人群,选择HPV16型晚期结构蛋白1(HPV16L1)为载体,携带弓形虫多表位(RSepitope)以期提高表位免疫原性同时可实现共免疫效应.文中分别以构建的融合体RSepitope-HPV16Ll(RSepitope融合于HPV16L1"N"端)以及HPV16L1-RSepitope(RSepitope融合于HPV16L1"C"端),脂质体转染COS-7细胞后,RSepitope-HPV16Ll融合体形式可以在转染细胞中得到有效转录和翻译,分别可检测到相应的RSepitope和HPV16L1的mRNA和蛋白,但HPV16L1-RSepitope融合体形式在转染细胞中检测不到目标抗原的mRNA和蛋白.融合体采用"DNA初免-蛋白质加强免疫"的方案免疫BALB/c小鼠,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酶联免疫斑点试验(ELISPOT)分别检测到RSepitope-HPV16Ll免疫鼠血清中显著升高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反应(即最高水平的RSepitope特异性抗体IgG和IFN-y),且比较单独RSepitope免疫组(不与HPV16L1融合),产生的是显著升高的Thl和Th2免疫反应类型,提示HPV16L1作为表位载体的优势效应.而HPV16L1-RSepitope融合体形式体内也未能诱导有效的免疫反应.以上研究提示,HPV16L1"N"端可能是较为合适的表位融合位置,融合体表位特异性免疫学效应显著提高,研究结果为提高表位疫苗的免疫原性提供了一个合理的载体融合策略.
    • 李婕; 王俊秋; 王彤敏
    • 摘要: iNKT细胞是兼具NK细胞和T细胞特征的固有免疫细胞亚群,在受到抗原刺激后能够迅速发挥免疫效应,具有协调固有免疫反应和适应性免疫反应的重要作用,iNKT细胞因其抗肿瘤的作用得到广泛关注.激活后的iNKT细胞本身可以作为效应细胞直接杀伤肿瘤,也可以通过激活其它效应细胞起到间接杀伤肿瘤的作用.本篇就近年来有关iNKT细胞以及iNKT细胞抑制肿瘤的机制做一个综述.
    • 杨婷; 黄世光
    • 摘要: 亲环蛋白A(cyclophilin A,CypA)是人类细胞中首个发现具有肽基脯氨酸顺反异构酶活性的折叠酶,具有强大的促炎作用;CD147可以作为CypA的信号受体;二者通过细胞表面肝素结合,相互作用后可启动巨噬细胞中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xtracellular regulated protein kinases,ERK1/2)和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B,NF-κB)信号途径,增加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s)及其他炎症因子的表达.CypA/CD147的相互作用对炎症有调节作用,包括促进炎症反应和骨质吸收,并可参与多种全身疾病的病理过程.CypA和CD147可参与炎症细胞的趋化作用,增加炎症组织中白细胞的浸润,在牙周炎牙龈组织及龈沟液中的CypA及CD147表达随着炎症加重而增多,提示二者的相互作用促进牙周炎的进展,但该信号通路在牙周炎中的具体作用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