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光流场

光流场

光流场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256篇,主要集中在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航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75篇、会议论文9篇、专利文献42242篇;相关期刊103种,包括中国图象图形学报、电子学报、光电工程等; 相关会议9种,包括2006年航空试验测试技术学术交流会、第十一届全国图象图形学术会议、中国自动化学会第15届青年学术年会等;光流场的相关文献由543位作者贡献,包括陈震、高满屯、何凯等。

光流场—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75 占比:0.41%

会议论文>

论文:9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42242 占比:99.57%

总计:42426篇

光流场—发文趋势图

光流场

-研究学者

  • 陈震
  • 高满屯
  • 何凯
  • 李秀智
  • 王阳
  • 谭君
  • 贾松敏
  • 赵冠荣
  • 魏颖
  • 尹晓琳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闫景瑞; 姚发展; 王丽会
    • 摘要: 由于运动原因会造成活体心脏MRI图像中左心室心内膜与心肌边缘轮廓模糊,进而导致分割不准确以及分割精度较低,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光流场与语义特征融合的心脏4D Cine-MRI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左心室心肌分割模型OSFNet.该模型包含了光流场计算和语义分割网络:将光流场计算得到的运动特征与图像语义特征进行融合,通过网络学习达到了最优的分割效果.模型采用编码器-解码器结构,本文提出的多感受野平均池化模块用于提取多尺度语义特征,减少了特征丢失;解码器部分使用了多路上采样方法和跳跃连接,保证了语义特征被有效还原.本文使用ACDC公开数据集对模型进行训练与测试,并分别与DenseNet和U-Net在左心室内膜分割、左心室内膜和心肌分割目标上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 OSFNet在Dice和HD等多个指标上取得了最佳效果.
    • 刘远仲; 张海波; 杨嘉; 唐天国; 谭鹤毅
    • 摘要: 在传统移动目标的跟踪与检测算法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智能视频跟踪与检测算法,目的是要提高普通视频中移动目标跟踪技术的实时性、有效性.为了降低传统视频中移动目标跟踪的编程难度,减小计算量,在前期采用图像帧差法来捕捉移动目标的区域,在后期运用最优估计点匹配技术与光流均匀采样技术构建光流场实现图像的检测与跟踪.实验仿真表明,该方法能对视频流中的移动目标进行实时有效的跟踪与检测.
    • 孙跃; 肖辉; 杨慧玲; 丁建芳; 付丹红; 郭学良; 冯亮
    • 摘要: 本文针对2021年7月20日河南省郑州市发生的"7·20"特大暴雨天气过程,主要基于FY-4A静止气象卫星成像仪和地基天气雷达遥感数据,利用光流法分别计算遥感数据图像的光流场(Optical Flow Field).经与FNL数据水平风和地面风速观测对比表明,气象卫星和雷达光流场可以近似反映大气和云系的高空和低空的运动特征.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与暴雨天气过程有关的动力条件和水凝物输送特征.结果显示,在20日午后,存在从华南经河南延伸至华北"西南—东北"走向的水汽和云水输送带,其中对流活动非常明显,并一直延伸至河南中北部的既有云系中,为河南郑州地区特大暴雨的形成提供了有利的水汽和云水输送条件.20日午后至16时(北京时)最强降水发生前,郑州地区低空由辐散转为强烈的气旋状辐合,并且高空的反气旋涡度增强,表明郑州地区整个降水系统上升运动增强.在最强降水发生前,从郑州地区南侧输入的水凝物急剧增加.这些结果表明,郑州地区不仅存在大量水汽输入,同时还有大量水凝物随强对流云输送进入到大范围降水系统的上升运动区,可能极大地加速了水汽转化为云水进而形成降水的微物理过程转化速率,这可能是此次郑州特大暴雨快速增强的主要成因.本文提出的基于遥感数据光流场的分析方法在暴雨短临预报和预警中有显著的应用潜力.
    • 赵冉; 王雅楠; 李苗; 刘波; 孙勇; 张洋; 贾金升
    • 摘要: 为实现工业生产中光纤传像材料的微纳米尺度形变的检测,建立了图像楔面化模型,提出了一种基于光流的离面位移测量技术。实验装置由一部带有工业相机的光学显微镜和一个放置倒像器的支架构成,通过支架的倾斜可对光纤传像材料加载形变。首先,在显微镜下用工业相机采集变形前后的两幅二维图像。接着,用Brox光流算法得到两幅图像之间的光流运动场。最后,根据图像楔面化模型,由两幅图像之间的光流场得到两幅图像之间的离面位移场并分析了实验结果。实验结果表明,在光学放大50倍的显微镜下多次测量结果的绝对误差均小于0.1μm,相对误差均小于2%。该方法只需要一部工业相机拍摄显微镜下两幅图像即可完成测量,提取离面位移时无需转换到频域和相位解包操作,适合动态原位测量。该方法测量误差较小,目前已被应用于光纤传像材料的微纳米尺度形变与均匀度工业监测。
    • 梁栋; 高赛; 孙涵; 刘宁钟
    • 摘要: 针对无人机与相机快速相对运动造成的运动模糊问题,以及小型无人机外观信息缺失和背景复杂造成漏警和虚警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无人机检测-跟踪方法.针对成像尺寸小于32像素×32像素的无人机目标,提出改进的多层特征金字塔的分类和目标框回归器作为目标检测器,克服漏警.利用检测结果初始化基于核相关滤波的目标跟踪器,并持续修正跟踪结果,跟踪结果为剔除检测器虚警提供依据.在跟踪过程中,引入对观测场景纹理自适应的相机运动补偿策略实现目标重定位.多场景下的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在对高速运动小目标的检测和跟踪指标上显著优于传统方法,且运动补偿机制的引入进一步增强了方法在极端复杂场景下的鲁棒性.
    • 王天琪; 贺乃宝; 高倩; 赵俊杰
    • 摘要: 利用视觉信息驱动机器人运动的技术称为视觉伺服,其中视觉信息一般采用图像平面误差构成任务函数法.图像平面误差由期望特征点和当前特征点差值产生,虽然目前对特征点的研究非常成熟,但是其存在噪声敏感、容错率差等固有缺陷,所以不适用于实际生产.本文采用光流场信息作为任务函数的自变量,能够实时反映运动过程中的目标状态,使用PID控制器在线调整特征速度,避免在手眼相机趋近过程中出现特征点丢失,任务函数不收敛等问题.
    • 周静; 窦一民; 李金屏
    • 摘要: 为了解决伪装色运动目标难以检测的问题,通过分析动态背景下具有伪装色运动目标的运动变化规律,提出一种基于光流场分割的运动目标检测方法;在具有伪装活动目标且背景动态变化的视频中采用稠密光流算法计算出视频序列的运动光流场,根据运动目标与背景运动方式的差别对运动光流场进行分析,利用K-均值算法完成运动目标与背景的分割,获取运动目标区域.实验结果表明,在摄像头固定情况下,该方法能在变化的背景中有效检测出伪装色运动目标.
    • 张聪炫; 陈震; 熊帆; 黎明; 葛利跃; 陈昊
    • 摘要: 光流场是目标检测,无人机定位等众多计算机视觉任务的重要基础.本文针对非刚性大位移运动等困难运动类型图像序列光流计算的准确性与鲁棒性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非刚性稠密匹配的TV-L1(Total Variational with L1 norm,TV-L1)大位移光流计算方法.首先,使用非刚性稠密块匹配计算图像序列初始最近邻域场,其次根据图像相邻块区域的相似性消除初始最近邻域场中的非一致性区域以得到准确的图像最近邻域场.然后,在图像金字塔分层计算框架下,将图像最近邻域场引入基于非局部约束的TV-L1光流估计模型,通过Quadratic Pseudo-Boolean Optimization(QPBO)融合算法在金字塔分层图像光流计算时对TV-L1模型光流估计进行大位移运动补偿.最后,采用标准测试图像序列对本文方法和当前代表性的变分方法LDOF(Large Displacement Optical Flow,LDOF)、Classic+NL、NNF(Nearest Neighbor Fields,NNF)以及深度学习方法FlowNet2.0进行对比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能有效提高非刚性运动、大位移运动以及运动遮挡等困难运动类型光流估计的精度与鲁棒性.
    • 周瑞鸿; 林俊亭
    • 摘要: In view of the safety risks of the trackside workers due to the lack of train approaching warning, and the imperfection of the existing artificial three-point protection method, radar-based vehicle approach warning method and other methods, a protection strategy is proposed to realize accurate detection of the train on the spot. The strategy is based on the optical flow method to detect the approaching train and to warning the workers in advance. Video detection method of the optical flow method is used to detect the movement of the train. The algorithm uses two levels of discriminant structure. Firstly, the optical flow method is used to capture moving objects in the video. Secondly, the moving objects in the video are distinguished according to the proportion of different objects in the same position in the video. The video experiment conducted on the railway site shows that this protection strategy can accurately detect the train running in the railway protection zone under the condition of clear line of sight, and it can provide technical support for the safety of the trackside workers.%鉴于列车接近时预警缺失会使现场作业人员面临安全风险,并且现存的人工三点防护方法、基于雷达的车辆接近预警方法及其他方法并不完善,同时为实现对现场列车的准确检测,现提出一种基于光流法检测来车的轨旁作业人员安全防护策略.该策略利用光流法的视频检测方法检测铁路现场防护区段车辆的运动情况.算法采用两级判别结构,首先利用光流法捕捉视频中的运动物体,其次根据不同运动物体在视频中同一位置的不同面积占比,辨别视频中的运动物体是否为钢轨上行驶的列车.由铁路现场拍摄的视频实验可得,在现场视线较清晰的条件下,该防护策略能够准确检测到铁路防护区段行驶的列车,可为轨旁作业人员的安全提供技术保障.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