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元代杂剧

元代杂剧

元代杂剧的相关文献在1960年到2021年内共计179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戏剧艺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79篇、专利文献23篇;相关期刊140种,包括法律与生活、文史知识、现代远程教育研究等; 元代杂剧的相关文献由168位作者贡献,包括李春祥、王广超、俞为民等。

元代杂剧—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79 占比:88.61%

专利文献>

论文:23 占比:11.39%

总计:202篇

元代杂剧—发文趋势图

元代杂剧

-研究学者

  • 李春祥
  • 王广超
  • 俞为民
  • 叶爱欣
  • 唐鑫
  • 徐忠明
  • 戴德源
  • 易中天
  • 熊元义
  • 郭建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梓桐
    • 摘要: 元代文人的气质中似乎都带着悲情,政治的动荡、社会等级的划分及科举考试的废除,让元代的文人沦为生活中的底层百姓。作为众多元代杂剧、散曲的作者,他们构成的元代乐人像,透着看尽人生后的不羁,又伴着无可奈何、无处宣泄的愤懑。这群人像有的至今鼎鼎大名,有的在文献中只能表现为"佚名",但他们都是元代乐人不可缺少的一员,共同成就了元代的音乐。从文人到乐人,他们的转换并不违和,事实上,他们的创作也是文学与音乐的完美结合。
    • 张艳辉
    • 摘要: 伴随着雅音日渐陵替,元代古琴音乐不复强调其治世化俗的功能,更多的是文人对修身理性的追求。元代杂剧中,"琴"意象在其文化隐喻层面有了较大改变,"琴剑书箱""琴堂"的意象全部指向禄位功名;"月下听琴"模式的建立则体现了元代风浪士子的风流之志;女性琴的塑造又使得古琴音乐更加趋于大众化。可以说,元代杂剧对古琴文化内涵的重构直接影响了明清时期戏曲乃至小说的古琴书写。
    • 孙凯
    • 摘要: 古代戏曲形式种类复杂多样,从宋代戏文、元代杂剧到京剧都是以“乐”为第一要位,融合美术、文学、舞蹈等因素的综合性艺术。戏曲的表现手法是非写实性的,基于戏曲的特殊性,教师应把握好语文戏曲选文的重点教学内容,抓住其重点特征进行教学。高中语文戏曲选文的内涵戏曲的艺术价值戏曲和文言作品是不一样的,高中阶段的学生在刚接触戏曲选文时肯定是困难重重,因为没有进行过专业的培训,对戏曲知识没有了解和积累,如果教师没有进行相关知识及背景讲解,学生是很难理解的,所以在进行戏曲选文教学时,教师必须对相应的戏曲知识进行介绍,这样有利于学生理解作品内容,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 吕德春
    • 摘要: 被誉为中国古代十大悲剧之首的元代杂剧《窦娥冤》,取材于《列女传》中"东海孝妇"的故事。读者如果将《窦娥冤》与其改编底本加以比较,可以发现关汉卿的创作旨趣。一、《列女传》记载孝妇周青的事迹意在彰显其孝道,宣扬封建社会的伦理道德,而关汉卿将民女窦娥的故事搬上戏曲舞台,意在突出其抗争精神,揭露元代社会的吏治腐败,显示出关汉卿作为进步知识分子的独立人格和责任担当。
    • 张文静
    • 摘要: 《西厢记》是元代戏曲家王实甫创作的著名杂剧,主要讲述了书生张珙与相国府千金崔莺莺之间可歌可泣的爱情故事。《长亭送别》为《西厢记》第四本的第三折,是元代杂剧中的名篇。作者在讲述故事、刻画人物的过程中十分注重细节描写。接下来,我们就来感受一下《长亭送别》的艺术魅力。一、独具特色的景物描写在《长亭送别》一折当中,作者从细处着笔,勾勒了一幅立体感极强的绚烂秋景图:"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 摘要: 金仁杰(?—1329年),杭州人,元代杂剧作家。创作杂剧7种,均为历史题材作品。今存《萧何月下追韩信》一种。剧本着力描写楚汉之际韩信怀才不遇的苦闷与彷徨,尤其是"烟波名利"两难的处境。曲文质朴而雄浑,如第二折[双高·新水令]套:恨天涯流落客孤寒,叹英雄半世虚幻。坐下马空踏遍山水难,背上剑枉射得斗牛寒!恨塞于天地之间。云遮断玉砌雕栏,按不住浩然气透霄汉。
    • 鹿继敏1
    • 摘要: 河南博物院1974年收藏了一批元俑雕砖,这批雕砖出土于焦作西冯封村元代墓葬,雕砖俑共26件,除了个别仆侍俑外,绝大部分是杂剧俑,主要有说唱俑、吹口哨俑、吹笛俑、打节板俑和击鼓俑等,这批砖俑形象生动活泼,造型百态,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最具有代表性的乐舞俑,舞姿优美,栩栩如生,神态活灵活现。这批雕砖以生动的艺术形象,再现了元代杂剧表演的具体情景,为研究宋元杂剧及中国戏曲发展史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 摘要: 乔吉(约1280年-约1345年),字梦符,太原(今山西)人,元代杂剧家,一生怀才不遇,倾其精力创作散曲、杂剧。杂剧作品见于《元曲选》《古名家杂剧》和《柳枝集》中,有记录可考的11本。今存《扬州梦》《金钱记》和《两世姻缘》。这三本都是才子佳人型的爱情杂剧:《金钱记》写的是韩翊与柳眉儿的恋爱婚姻故事,以私情始,以奉旨完婚终。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