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科举考试

科举考试

科举考试的相关文献在1976年到2022年内共计2572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政治、中国文学、中国史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541篇、会议论文31篇、专利文献2767篇;相关期刊1154种,包括政府法制、文史知识、中国考试等; 相关会议16种,包括2012第五届世界儒学大会、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第十七届学术年会、2009年两岸三地历史学研究生研讨会等;科举考试的相关文献由2077位作者贡献,包括刘海峰、唐宝民、冯建民等。

科举考试—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541 占比:47.59%

会议论文>

论文:31 占比:0.58%

专利文献>

论文:2767 占比:51.83%

总计:5339篇

科举考试—发文趋势图

科举考试

-研究学者

  • 刘海峰
  • 唐宝民
  • 冯建民
  • 张鸣
  • 佚名
  • 张勇
  • 李开周
  • 晏建怀
  • 吴洪成
  • 林仕谋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关键词

    • 张娟; 何莲珍
    • 摘要: 回望以科举考试为代表的中国考试文化,对了解我国社会追求考试公平的历史动因、反思我国现行的语言测试实践、深化教育评价体制改革大有裨益.我国封建社会文官选拔体系彰显的公平理念在取士标准、考试内容、考试程序及录取原则4个方面均有体现,对中国文化语境中的语言测试实践而言是一笔宝贵的遗产.在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背景下,应从以下4个方面努力完善我国的语言测试实践:1)结合实际需求,建立科学的能力评价体系,效率优先,兼顾公平;2)依据考试目的确定考试内容,考试构念优先,兼顾测试方法;3)合理运用技术手段,保证程序公平;4)合理使用考试结果,力求决策公平.
    • 龙菲
    • 摘要: “程门立雪”的故事告诉人们:在求学路上,只有虚心才会不断获得进步,只有礼貌才会得到他人的肯定。宋朝时,杨时通过了科举考试成为一名进士。他放弃了做官的机会,只想钻研学问。一开始,杨时跑到河南颍昌拜程颢为师。程颢是理学大家,杨时向他学到了很多知识。
    • 田建荣
    • 摘要: 从一定意义上说,写科举的书比考科举还难。第一本研究科举的典籍专书应该是五代时王定保所撰的《唐摭言》。科举废止后,有关科举的研究才真正开始。1929年由上海民智书局出版的邓定人著《中国考试制度史研究》,堪称是近代第一部研究科举的中文专书。后有邓嗣禹的《中国考试制度史》、齐如山的《中国的科名》、沈兼士的《中国考试制度史》以及商衍鎏的《清代科举考试述录》等。改革开放以来,对科举的研究不断走向繁盛。
    • 苏白妩
    • 摘要: 元和五年(810年)春,时任左拾遗的白居易向朝廷上疏,直言元稹不应遭贬,但意见未被采纳。心中激愤的白居易写了一首长诗寄给元稹,开篇便是,“忆在贞元岁,初登典校司。身名同日授,心事一言知”。写的是贞元十九年(803年),白居易和元稹同科及第,从此相识定交的事情。如白居易和元稹这样,在同一年参加科举考试,并且同榜考中的学子,可称之为同年。
    • 黄金生
    • 摘要: 宋仁宗嘉祐元年(1056),苏洵带着19岁的苏拭和17岁的苏辙进京参加第二年举办的省试。参加这一届科举考试的考生可谓星光闪耀,同年考中进士者就包括:这一榜进士中,《宋史》有传的有24人,官至三品以上的有11人,其中任宰执的有9人,王韶、郑雍、梁焘、吕惠卿、苏辙、林希、曾布、张澡、章惇、苏轼、曾巩、张载、程颢、吕大钧……
    • 周丹丹
    • 摘要: 八股文可分为大题和小题,八股小题的出现是八股题体演变至一定阶段的产物。目前有关明代八股文发展分期有诸多讨论,但并不适用于小题文。小题发展与大题不尽相同,其特点也相对于大题而凸显。作为制度文体的产物,小题文起初承担应试的功能较弱,能够更为深广地参与到明清士人的日用实践当中,逐渐拓展出教化、游艺等功能,还探索出多种文法的书写空间。随着取士制度对其进一步规约,作为特殊题体形态的截搭小题应运而生。截搭小题强大的题型变化能力为科考注入新的活力,但它对题目的割裂有违经义取士的初衷。截搭小题的弊端引发士人厘正文体及科考制度改良的讨论,以此可见小题文体与文学制度相互作用下的文化生态。
    • 刘芯会
    • 摘要: 我国文房四宝之一的“墨”意为“墨锭”,又称“墨块”,千百年来,传统的书写方式让文人墨客习惯将墨锭在砚台里研磨,调制出适合自己书写习惯的稀稠浓淡。研墨的缓慢同挥毫的畅快相互交错,悠闲的古代时光在这一慢一快间流转。然而,研墨这一原本书写前静心的过程,却逐渐难以适应近代社会对快速书写、便捷书写的需求。墨汁--一种将墨溶于水,随蘸随用的技术经过几年研究酝酿,由清代一位进京赶考的书生研制成功,其灵感竟源于一场科举考试
    • 张延昭
    • 摘要: 《试差事宜》系晚清重臣翁心存为指导其长子翁同书主持直省乡试所作。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传授科场经验,提醒儿子:在恪守《钦定科场条例》的前提下,要适当顺应当地惯例,同其他人以礼相处,尤其是自己的同伴;更要在拟题、录取过程中避免出现差错,甚至要使用各种手段以规避磨勘等。这些科场经验不仅能够印证清代直省乡试制度,重现清代道咸之间直省乡试在《钦定科场条例》规定下的实际运作情形,还能够使人们从琐屑细碎的文字中窥见许多“他人不道、他书不载”的内容,如严密的科举制度下直省乡试考官的闱事办理、日常生活及独特心理等方面的具体情况。这些内容对研究科举时期的考试管理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 姜文浩
    • 摘要: 晚清江南地区瘟疫肆虐,乡试遭受到巨大冲击,引发人员伤亡、秩序混乱、公平削弱等一系列后果。基于南闱、浙闱的考察,发现晚清江南炽盛的乡试本身也成为瘟疫暴发的温床,主要表现在人员聚集流动、秋闱时间安排、闱内生存环境、入闱群体生活状况等方面。为应对秋闱疫情,政府防治并举,包括重视疾疫预防、改善卫生条件、动员闱内医疗力量及时救治等。尽管这些举措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总体上收效不彰,这与古代政府忽视疫情、对瘟疫日渐常态化的麻木懈怠、医疗建设趋于停滞等因素密切相关。
    • 张建华; 胡颖
    • 摘要: 《清代朱卷集成》共收录各类朱卷8 000多份,但其中文学名士或历史名臣的朱卷大多遗失无存。梳理了《清代朱卷集成》中部分名人朱卷的存废情况,考证分析了其佚失原因。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