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催产素

催产素

催产素的相关文献在1972年到2023年内共计3899篇,主要集中在妇产科学、药学、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744篇、会议论文41篇、专利文献100598篇;相关期刊989种,包括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中国现代药物应用等; 相关会议35种,包括第9届全国猪人工授精关键技术研讨会、2015临床急症经验交流高峰论坛、2014现代护理论坛等;催产素的相关文献由6297位作者贡献,包括刘文彦、宋朝佑、等等。

催产素—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744 占比:3.59%

会议论文>

论文:41 占比:0.04%

专利文献>

论文:100598 占比:96.37%

总计:104383篇

催产素—发文趋势图

催产素

-研究学者

  • 刘文彦
  • 宋朝佑
  • 陈树林
  • 张艳
  • 白波
  • 杨俊
  • 尤金·约翰·特雷布尔斯基
  • 阿米德·阿图罗·法伊利
  • 林葆城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彬彬; 陈珍珍; 余纬; 杨秀录; 温雪清; 虞希祥
    • 摘要: 目的 探讨经阴道给予米索前列醇/双氯芬酸或静脉注射催产素对磁共振引导高强度聚焦超声(magnetic resonance-guided high-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MR-HIFU)治疗子宫肌瘤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6月至2020年12月分别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平阳医院、浙江省瑞安市妇幼保健院接受MR-HIFU治疗的35例、202例子宫肌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催产素组、米索前列醇/双氯芬酸组.其中对照组125例,不进行药物治疗;催产素组59例,给予催产素治疗;米索前列醇/双氯芬酸组53例,给予米索前列醇/双氯芬酸治疗.比较三组患者的超声时间、子宫肌瘤体积和非灌注体积变化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米索前列醇/双氯芬酸组非灌注体积百分比最高,且催产素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患者术后症状缓解越明显,非灌注体积百分比和子宫肌瘤体积变化越大,差异有显著性(P<0.05).米索前列醇/双氯芬酸组子宫肌瘤Funaki分期Ⅰ期和Ⅱ期患者的超声时间最短、非灌注体积百分比最高(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米索前列醇/双氯芬酸组子宫肌瘤体积与超声时间具有明显相关性(r=0.7735).结论 血管收缩药物(催产素和米索前列醇/双氯芬酸)可能会提高MR-HIFU治疗子宫肌瘤的总体有效性.
    • 谢菲; 高歌; 王静莉
    • 摘要: 目的:分析在剖宫产过程中应用米索前列醇与催产素进行联合干预对于产妇术后出血治疗所取得的临床效果。方法:在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期间选取平顶山市妇幼保健院治疗的剖宫产术后出血产妇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列表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使用米索前列醇对患者进行治疗,观察组使用米索前列醇与催产素进行联合干预,对两组患者的术后出血量、出血率等出血相关情况与发热、恶心、呕吐以及腹泻等不良反应情况进行记录与比较。结果:观察组产妇产后出血率(2.00%)显著低于对照组(14.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剖宫产过程中,通过米索前列醇与催产素进行联合干预,有利于产妇术后出血情况的有效改善,且不明显增加产妇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 薛安; 周跃君; 翟锦娣
    • 摘要: 目的:探讨宫颈球囊扩张联合静滴小剂量催产素催产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5月到我院产科病区就诊的70例阴道试产且宫颈不成熟的足月初产妇,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5例孕妇给予宫颈球囊扩张联合静滴小剂量催产素催产,对照组35例孕妇采用静脉滴注小剂量催产素的方法催产。结果:观察组孕妇催产成功率94.29%(33/35)高于对照组77.14%(27/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776,P0.05);对照组胎膜早破、羊水粪染、宫颈裂伤等不良情况发生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5.672,P<0.05)。结论:与静滴小剂量催产素催产相比,宫颈球囊扩张联合静滴小剂量催产素催产能够有效促进宫颈的成熟,提高催产成功率,降低不良母婴结局,改善孕妇阴道分娩体验,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赵霞; 爱伦高娃; 马跃军; 樊东; 乌仁图亚; 苏雅拉图; 乌尼尔夫
    • 摘要: 针对绒山羊人工授精情期受胎率低的主要问题,为提高自然发情和同步发情绒山羊人工授精妊娠率,采用不同发情处理方法、不同输精方法进行了试验,为绒山羊人工输精受胎率的提高提供科学依据。本试验在同一地点同一饲养管理条件下随机选择健康繁殖母羊进行;试验羊按自然发情和同期发情分两组进行,每组羊按输精次数及有无催产素处理再分四组进行人工输精。人工输精后第35~40 d进行超声妊娠诊断。结果显示:催产素处理后的母羊宫颈通透性73.21%与无催产素处理羊宫颈通透性23.21%有显著差异(P0.05)。
    • 张敏娇
    • 摘要: 原发性痛经在女性中较为常见,对其正常学习及生活造成不利影响。使用药物进行治疗,对提高女性生活质量具有积极意义。吲哚美辛具有镇痛解热、缓解炎性疼痛等作用,是临床用于各种疼痛治疗的重要药物。将吲哚美辛栓用于原发性痛经治疗中,可改善疼痛,发挥良好效果。本文主要阐述吲哚美辛栓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研究进展。
    • 韩屹峰; 王洋; 王瑞敏; 戚亚兰
    • 摘要: 目的探讨在晚期妊娠期糖尿病引产中使用一次性球囊宫颈扩张器联合催产素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1年1月在本院住院70例需要终止妊娠的合并妊娠期糖尿病晚期妊娠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引产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使用催产素引产,观察组使用一次性球囊宫颈扩张器联合催产素引产。比较两组促宫颈成熟有效率、引产成功率、剖宫产率、宫颈Bishop评分、产妇临床指标和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产妇的促宫颈成熟有效率、引产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不良事件发生率(8.57%)显著低于对照组(2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晚期妊娠期糖尿病引产中,使用一次性球囊宫颈扩张器联合催产素进行引产,其促宫颈成熟有效率及引产成功率高,能缩短产程,改善母婴结局,操作简单可靠,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徐晓虹; 王金山; 杨雅妮; 金仕祯; 沈思怡
    • 摘要: 加压素(vasopressin,VP)和催产素(oxytocin,OT)在调控社会识别上具有明显的性别二态性,但目前只有为数不多的研究系统地比较二者在调控社会识别上的性别差异,基于此回顾了以啮齿类为主的脑内VP/OT系统及其调控两性社会识别的相关研究.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并归纳总结,综述了不同脑区VP/OT神经纤维分布、受体分布及它们在调控社会识别上的性别差异性,发现VP/OT系统的性别差异与它们在调控社会识别上的性别二态性密切相关.了解VP/OT系统及其在社会识别调控上的性别差异,可能有助于为一些社会能力受损且具有明显性别差异的精神疾病,如自闭症、边缘型人格障碍等的治疗提供科学策略.
    • 杨晓萌; 江洪
    • 摘要: 催产素是下丘脑分泌的肽类激素,参与多项重要的基础生命活动。催产素具有抗炎、抗氧化、保护心肌、调节自主神经等作用,在高血压、缺血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等多种心血管疾病中发挥心脏保护作用。该文介绍催产素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 刘广谱; 赵玲; 王胜普; 任玮娜; 张惠欣
    • 摘要: 目的:探讨产时因素对剖宫产术后阴道分娩(VBAC)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1年11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进行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试产(TOLAC)的孕妇资料,纳入病例均为单次剖宫产后首次阴道试产的孕妇,统计的病历资料包括孕妇年龄、临产时胎头位置、潜伏期时长、产程中是否催产素加强宫缩、活跃期起始阶段(宫口开大4~5 cm)胎头位置及胎方位。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TOLAC成功的产时影响因素。结果:①纳入行TOLAC的孕妇319例,其中236例成功阴道分娩,VBAC率为74.0%。②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活跃期起始(宫口开大4~5 cm)胎头位于坐骨棘水平及以下(85.3%vs.59.9%,OR=3.895,95%CI:2.282~6.647)、胎方位为枕前位(83.6%vs.62.8%,OR=3.020,95%CI:1.787~5.104)的孕妇TOLAC成功率较高;而产程中需催产素加强宫缩的孕妇TOLAC成功率较低(61.2%vs.77.4%,OR=0.461,95%CI:0.260~0.818)。不同的孕妇年龄、临产时胎头位置、潜伏期时长者TOLAC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③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产程中需催产素加强宫缩(OR=0.502,95%CI:0.267~0.943)、活跃期起始(宫口开大4~5 cm)胎头位于坐骨棘水平及以下(OR=3.467,95%CI:1.990~6.042)、胎方位为枕前位(OR=2.633,95%CI:1.515~4.575)是VBAC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对于TOLAC,当产程进展至活跃期起始阶段、胎头仍位于坐骨棘水平以上、胎方位为枕横/后位,或产程中使用催产素加强宫缩者,应严密监测母胎情况及产程进展。必要时放宽指征及时行剖宫产,以保障母胎安全。
    • 沈翀; 黄进宇
    • 摘要: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AD)简称冠心病,作为重要心血管疾病之一,同时也是发达国家及发展中国家人群的主要死因之一,一直影响着全球人类的生命健康[1].冠心病的主要病因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其病理机制主要是动脉内膜的脂质沉积、泡沫细胞聚集形成脂纹、平滑肌细胞移行、粥样斑块形成等.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