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侧向发育型肿瘤

侧向发育型肿瘤

侧向发育型肿瘤的相关文献在2001年到2022年内共计96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内科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1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969864篇;相关期刊50种,包括中国内镜杂志、临床内科杂志、中华消化内镜杂志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2009南方消化论坛暨第五届全国肠道疾病学术大会、第三届全国肠道疾病学术大会、首届国际中西医结合大肠肛门病学术论坛暨第十二届全国中西医结合大肠肛门病学术会议等;侧向发育型肿瘤的相关文献由342位作者贡献,包括姜泊、刘思德、张亚历等。

侧向发育型肿瘤—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1 占比:0.01%

会议论文>

论文:5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969864 占比:99.99%

总计:969960篇

侧向发育型肿瘤—发文趋势图

侧向发育型肿瘤

-研究学者

  • 姜泊
  • 刘思德
  • 张亚历
  • 周丹
  • 周殿元
  • 智发朝
  • 万田谟
  • 潘德寿
  • 周平红
  • 白杨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学科

年份

    • 肖文静; 罗和生
    • 摘要: 目的探讨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aterally spreading tumor,LST)合并结直肠息肉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癌变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1日至2020年8月1日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消化内镜中心经内镜诊断并治疗的大肠LST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比较合并息肉组与不合并息肉组患者的人口学资料、LST的内镜下表现及组织病理学,研究合并息肉与LST癌变的相关性,利用Logistic回归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合并息肉组LST癌变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132例LST患者,合并息肉组与不合并息肉组在年龄、性别、LST的部位、形态分型、肿瘤大小和组织病理学类型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伴异型增生的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合并息肉组中LST伴癌变的概率(16.3%)显著高于不合并息肉组(4.8%)。合并息肉是LST癌变的危险因素(OR=2.861,95%CI:1.242~6.590,P=0.014)。合并息肉组中LST假凹陷型、结节混合型、肿瘤直径≥4 cm、位于直肠、合并息肉≥1 cm是发生恶变的危险因素,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LST直径≥4 cm、合并息肉≥1 cm的息肉是病变恶变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合并息肉≥1 cm是LST癌变的危险因素,内镜下可结合合并息肉的大小、LST的大小、部位和形态分型来综合预测LST的恶性风险。
    • 穆龙龙
    • 摘要: 1病历简介患者男,65岁。因“稀便伴便后出血1月余”前来就诊,消化内科以“直肠占位性病变”收治入院。入院后查体,腹平软,全腹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肾区无叩击痛,双下肢无浮肿。肿瘤标志物检测未见明确异常指标。
    • 肖文静; 罗和生
    • 摘要: 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aterally spreading tumor,LST)是根据电子结肠镜下特殊的形态学表现定义的一类肿瘤,具有较一般隆起性腺瘤高的癌变潜能,与结直肠癌密切相关。LST的癌变与其形态学分型、部位、直径、年龄等因素相关,其在发生发展上有一定的特殊性,癌变过程涉及多种分子机制,如KRAS基因突变、APC基因突变、p53基因过表达、DNA甲基化等,且LST两种形态类型的分子发生机制也不尽相同。近年来,随着内镜设备的更新、各种辅助技术的发展,以及内镜医师对LST的认识增强,LST的检出率较前增加。现就LST的恶变机制及内镜诊治现状作一概述。
    • 孙可靖(综述); 许树长(审校)
    • 摘要: 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aterally spreading tumors,LSTs)是一类发生于结直肠,较大且相对平坦,沿着肠壁呈侧向生长的非息肉样病变,由于其独特的形态学特征,受到学者们的广泛关注与重视,现对近年来LSTs在临床特征、分子生物学以及内镜诊治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郭利华; 丁勇; 胡柯峰; 张新军; 杨齐华; 叶国良
    • 摘要: 结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ateral spreading tumor,LST)是一类大小10 mm以上,沿肠壁黏膜匍匐生长而非垂直生长为特点的结肠黏膜病变[1]。LST具有恶变潜能,与单纯息肉或结直肠腺瘤比较,LST更容易发生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或癌变黏膜下浸润[2]。目前,应用内镜下微创治疗可以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为了解LST内镜下表现与肿瘤病理特点以及内镜下治疗情况,本研究对采用内镜治疗的不同类型LST进行比较分析,现报道如下。
    • 余凤莲; 林芳峰; 林建龙; 付肖岩
    • 摘要: 通过回顾1例扁平隆起型乙状结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aterally spereading tumor,LST)的临床诊治过程,探讨扁平隆起型大肠LST在内镜下可能的漏诊原因,以期提高LST临床检出率;通过文献复习,对LST的内镜诊断、病理类型、临床特征与治疗情况进行分析与思考,为今后临床对LST的研究和诊治提供参考.
    • 陈妙巧; 林海; 车子瑜; 林霓
    • 摘要: 目的 探讨内镜黏膜切除术在治疗结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中的应用疗效.方法 研究样本选自2017年12月~2020年9月某院救治的60例结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患者,根据患者的实际病况,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给予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观察组给予内镜黏膜切除术,各30例.评估两组的病理特征、围术期指标、术后出血率、复发率、整块切除率.结果 两组的病变大小、病变位置、分型、术中穿孔率、术后出血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内镜操作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直径超出2 cm的病变中,观察组中的2例均没有实现整块切除,对照组的整块切除率为92.31%,显著高于观察组(P2 cm的病灶更适合利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
    • 张曦予; 赵公芳; 付雯; 徐泉; 陆瑶
    • 摘要: 侧向发育型肿瘤(LST)与结直肠癌关系密切.LST的亚型、发病部位、病变大小,并发结直肠息肉及黏膜下浸润等临床特征与其恶性风险密切相关.近年来,诊断方式不断进步,各具特点,同时降低了LST的漏诊率.既往常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治疗LST,但新型内镜治疗技术具有不同的适应症.本文就LST的恶性风险因素及诊疗方面的进展做一综述.
    • 史济华; 李文彬; 张晓宇; 王奕然; 王征; 许乐; 罗庆锋
    • 摘要: 目的 探讨大的结直肠肿瘤经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的结局,并分析影响ESD疗效的因素.方法 从2016年11月-2019年12月在北京医院消化内科行ESD治疗的结肠肿瘤患者中,筛选出病变长径≥20 mm、活检病理为结直肠腺瘤或腺癌的患者共82例,收集分析患者的临床特点、ESD及病理结果等资料.结果 82例患者病变均为单发,病变长径(29.72±10.74)mm,分为侧向发育型肿瘤(laterally spreading tumors,LST)组46例,主要位于升结肠及回盲部(47.8%,22/46);腔内突出型肿瘤组36例,病变均位于左半结肠,其中约一半位于乙状结肠(52.8%,19/36).总体的整块切除率81.7%(67/82),治愈性切除率72.0%(59/82),出血和穿孔的发生率分别为2.4%(2/82)和1.2%(1/82).LST-G、LST-NG、腔内突出型肿瘤3组的治愈性切除率[91.4%(32/35)、63.6%(7/11)、55.6%(20/36),P=0.003]和外科手术率[8.6%(3/35)、18.2%(2/11)和36.1%(13/36),P=0.01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变形态为腔内突出型肿瘤(OR=3.396,95%CI:1.014~11.374,P=0.047)和黏膜下层重度纤维化(F2型)(OR=5.508,95%CI:2.216~13.692,P=0.001)是长径≥20 mm结直肠肿瘤ESD非治愈性切除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ESD治疗长径≥20 mm的结直肠肿瘤总体有效、安全,但不同类型病变的黏膜下侵犯比例和治疗结局存在一定差异,腔内突出型肿瘤和严重的黏膜下层纤维化是造成非治愈性切除的危险因素.
    • 赵伟; 王利平; 耿丽媛; 王毓麟
    • 摘要: 目的 分析结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aterally spreading tumors,LSTs)的内镜下特征及癌变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研究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天津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和武警特色医学中心经结肠镜检查诊断为LSTs的22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的LSTs直径分为LSTs≥20mm组和LSTs<20mm组,依据术后病理结果分为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组和癌变组.分别比较组间的临床、内镜和病理特征.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LSTs恶变危险因素.结果 直径≥20mm的LSTs主要见于直肠,以结节混合型(LST-G nodular mixed type,LST-G-M)为主(44.30%);直径<20mm的LSTs主要见于升结肠(40.51%),以颗粒均一型(LST-G homogeneous type,LST-G-H)为主(46.84%).组织学类型中均以低级别上皮内瘤变为主.LSTs≥20mm组患者LSTs癌变率为32.21%,而LSTs<20mm者无浸润癌发生(P<0.05).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组病变多位于升结肠(35.26%),内镜下形态多为LST-G-H(39.31%)为主.癌变组病变多位于直肠(50.91%),形态为LST-G-M(67.28%)为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STs直径增大、位于直肠、内镜下形态为LST-G-M是LSTs癌变的危险因素.结论 LSTs恶性程度与病变直径、部位及形态学表现有关.其中病变直径越大、病变位于直肠和内镜下外观呈LST-G-M是LSTs发生癌变的危险因素.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