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体积比

体积比

体积比的相关文献在1961年到2023年内共计13537篇,主要集中在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化学工业、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45篇、会议论文7篇、专利文献13085篇;相关期刊348种,包括技术与市场、数理天地:初中版、吉林电力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第二届全国纳米材料与结构、检测与表征研讨会、第十四届全国质谱分析和检漏会议、第九届全国真空计量测试会、第五届全国青年摩擦学学术会议等;体积比的相关文献由29816位作者贡献,包括蒋廷学、张国新、张磊等。

体积比—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45 占比:3.29%

会议论文>

论文:7 占比:0.05%

专利文献>

论文:13085 占比:96.66%

总计:13537篇

体积比—发文趋势图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刘远东
    • 摘要: 研究采用阴离子交换吸附方式脱除高酸硫酸镍溶液的硫酸,提高硫酸镍溶液浓缩比的工艺条件。分别考察了进液速率、洗脱液类型以及洗脱液体积比对酸盐分离效果的影响。确定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进液速率为5BV/h,洗脱液的类型为生产用水,洗脱液与进液体积比为1∶1。在最佳工艺条件下进行的验证实验结果表明:硫酸镍溶液的酸脱除率大于80%,脱酸后液中硫酸的酸度小于70g/L。
    • 温原
    • 摘要: 小变形下,基于体积不变假设,材料的泊松比上限为0.5,在大变形下材料泊松比的取值鲜有讨论。通过建立理想线弹性体的弹簧模型,认为体积比和泊松比均为拉伸比的独立变量,和应力模式无关。在大形变过程中,体积是变化的,变化趋势取决于初始泊松比的大小。泊松比的取值范围是(0, ∞)。当初始泊松比小于0.5时,拉伸时体积先增加后减小,压缩时体积减小;当初始泊松比大于0.5时,拉伸时体积减小,压缩时体积先增大后减小;当初始泊松比等于0.5时,拉伸或压缩时体积均减小。因此理论上应存在压缩体胀和拉伸体缩的超材料。
    • 宋利锋; 陈振鸣
    • 摘要: 基于区间分析的非概率干涉可靠性模型,即用结构安全域的体积与基本区间变量域的总体积之比作为结构可靠性的度量,建立随机变量、模糊变量与区间变量两两混合的结构非概率可靠性模型,推导包含2种混合变量的线性功能函数的可靠度计算公式,可应用于含混合不确定变量的结构可靠度计算。相对于前人的研究成果具有更加明确的意义,并拓宽了不确定性的研究范围。实例计算说明文中方法的实用性和可行性。
    • 马国庆; 于珍珍; 王宏轩; 李海亮; 孙海天; 汪春
    • 摘要: 为探明鹅粪与玉米秸秆发酵时最佳体积配比,实现鹅粪的资源循环利用,研究采用固液分离后的鹅粪与收获粉碎后的玉米秸秆为试验材料,按鹅粪与玉米秸秆不同的体积配比进行桶装发酵试验。以纯鹅粪发酵为对照试验,试验共设置6组,鹅粪与玉米秸秆体积比分别为1∶3、2∶3、1∶1、3∶2、3∶1,针对发酵过程中温度、含水率、pH、全氮、全磷、全钾、C/N及发芽指数变化规律及发酵后发酵产物的色泽、气味及蓬松度等指标,开展不同体积配比对鹅粪—玉米秸秆发酵效果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各组发酵高温期均达到3 d以上,其中体积比为3∶2组发酵温度最高达到60°C;发酵结束后,各组含水率均显著降低,体积比为3∶2组含水率最低,为59%;发酵过程中各试验组的pH均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各试验组全氮、全磷、全钾含量均增加,体积比为1∶3组全氮含量最高,为2.52%;体积比为1∶1、3∶2和2∶3组的全磷含量增加幅度较高,分别为0.60%、0.61%、0.57%。发酵结束后,除对照组外,各试验组发芽指数均达到100%,通过气味、颜色及蓬松度表明均已发酵完全。综合判断,鹅粪与玉米秸秆体积比为3∶2时进行混合发酵较为适宜。
    • 罗志锋; 张楠林; 赵立强; 鲜超; 王春雷; 庞琴
    • 摘要: 自生固相化学压裂中裂缝几何尺寸、相变时机等均与裂缝温度场密切相关.在拟三维裂缝扩展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缝内温度场模型,并进行耦合求解,该模型考虑了自生固相化学压裂液体系黏度随温度的变化,并对两相压裂液进行均相处理.通过实例计算,结果表明:温度场、压裂液体系黏度、裂缝几何尺寸之间相互影响;增加低比热容、高热传导系数的非相变压裂液体积,有利于提高缝内温度,使相变压裂液尽快相变,形成稳定支撑;根据裂缝内的温度分布情况,可选用不同相变温度的压裂液体系,达到"快速相变、有效支撑"的目的.通过研究,能够帮助提高自生固相化学压裂材料和工艺设计的针对性.
    • 林泽中; 杜柄璇
    • 摘要: 以制备大颗粒氯化钾为目的,通过对不同温度下饱和氯化钾的自然冷却结晶、冷-热耦合结晶及其最佳配比进一步优化,并考虑不同搅拌速率、不同表面活性剂用量对氯化钾结晶的影响,从而得到优化制备大颗粒氯化钾的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在温度35°C和65°C,以体积比3:1的混合KCl溶液中加入6 g Na2 S2 O3,转速为50 r/min,自然冷却结晶下,得到的晶体晶形较大且晶体结构稳定,为大颗粒氯化钾的制备提供了一种方法.
    • 苏铁军
    • 摘要: 依据终点误差的体积比定义式,滴定分析中所加入滴定剂的体积与待测体系的初始体积之比是计算终点误差的关键。建立了配位滴定中关于体积比的一般方程,提出了求解该方程的迭代策略,并给出了终点误差的计算实例。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适应范围广、计算精度高的特点。
    • 苏铁军
    • 摘要: 依据终点误差的体积比定义式,滴定分析中所加入滴定剂的体积与待测体系的初始体积之比是计算终点误差的关键.建立了配位滴定中关于体积比的一般方程,提出了求解该方程的迭代策略,并给出了终点误差的计算实例.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适应范围广、计算精度高的特点.
    • 刘建; 赵印; 齐娟
    • 摘要: 运行中的汽轮机油应有良好的抗乳化性.选取某电厂破乳化时间不合格的运行油样与同牌号的新油按不同的体积比进行混合,测定混合油的破乳化时间,以找到使运行油破乳化时间降至理想值时所需最少的新油量.试验发现在运行油与新油的体积比在20:1时,可将运行油的破乳化时间由45 min降低至22 min,有效提高了运行中汽轮机油的抗乳化性能,相较于全部更换新油,成本降低了95%.
    • 本刊编辑部
    • 摘要: “混合物”是指含有1种以上的物质的气相、液相或固相。文中没有明确的单位时,可以将混合物组成笼统表示为“含量”“浓度”;文中若有明确的单位,视具体情况确定。当混合物的单位是百分数(量纲为1)时,气体则一般是体积分数、体积比(单位为1或体积单位的比值);若是固体溶解于液体中,则一般是质量分数、质量比(单位为1或质量单位的比值);若×××的单位为mol/m 3或mol/L,则称为×××的浓度;若单位为kg/m 3或kg/L,则称为×××的质量浓度。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