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低磷胁迫

低磷胁迫

低磷胁迫的相关文献在1996年到2022年内共计356篇,主要集中在农作物、植物学、林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14篇、会议论文14篇、专利文献169745篇;相关期刊126种,包括海峡科学、生态学报、西北植物学报等; 相关会议12种,包括全国西瓜甜瓜科研学术研讨会、中国遗传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第23届全国大豆科研生产研讨会等;低磷胁迫的相关文献由1168位作者贡献,包括吴鹏飞、马祥庆、张彦丽等。

低磷胁迫—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14 占比:0.18%

会议论文>

论文:14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69745 占比:99.81%

总计:170073篇

低磷胁迫—发文趋势图

低磷胁迫

-研究学者

  • 吴鹏飞
  • 马祥庆
  • 张彦丽
  • 贺立源
  • 刘国道
  • 周志春
  • 肖凯
  • 谷思玉
  • 刘攀道
  • 文晓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梁龙; 胡德活; 晏姝; 郑会全; 王润辉; 韦如萍
    • 摘要: 磷是植物正常生长和代谢过程中必需的大量营养元素,在我国南方大部分丘陵山地土壤中,总磷含量高但有效磷匮乏,磷的供应不足将会导致植物生长代谢受阻,产量受制。杉木是分布于我国南方的传统重要针叶用材造林树种之一,南方土壤的低磷环境已成为杉木人工林长期生产力维持的关键养分供应限制因子,杉木磷胁迫响应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从植株表观形态变化、生理响应特性、分子响应机制及杉木—菌根真菌共生体等方面入手,对低磷胁迫下杉木的响应特征进行综述,指出了当前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今后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 何榜眼; 刘世男; 杨梅; 梁喜献
    • 摘要: 【目的】探究低磷胁迫对大花序桉叶片生理指标的影响,为大花序桉抗低磷机制研究及其苗木推广种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设置低磷浓度(0.1 mmol/L)和正常磷磷浓度(1.0 mmol/L)Hoagland营养液对大花序桉无性系1203号和1212号幼苗进行水培,20 d后测定其叶片的保护酶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光合色素含量和叶绿素荧光参数,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不同磷浓度处理大花序桉幼苗叶片的生理指标。【结果】在低磷处理下,大花序桉无性系1203号和1212号幼苗叶片的MDA含量分别为0.0032和0.0037μmol/g FW,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分别为18.42和16.25 U/g FW,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分别为894.13和1138.00 U/g FW,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分别为579.67和471.33 U/g FW,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分别为1598.89和688.33 U/g FW,均显著高于正常磷处理(P<0.05);叶绿素总量分别为1.65和1.51 mg/g,类胡萝卜素(Caro)含量分别为0.17和0.12 mg/g,均低于正常磷处理;PSⅡ反应中心初始荧光(F_(o))均为0.082,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分别为1.44和1.35,均高于正常磷处理,最大荧光(Fm)分别为0.37和0.40,可变荧光(F_(v))分别为0.29和0.31,最大光化学量子效率(F_(v)/Fm)分别为0.78和0.79,实际光化学效率(Φ_(PSⅡ))分别为0.31和0.32,均低于正常磷处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低磷胁迫对大花序桉幼苗各生理指标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特别对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最大。【结论】低磷胁迫会使大花序桉幼苗叶片大量积累MDA,导致叶片组织受到不可逆的损伤,进而引起叶片光合机构功能异常;但大花序桉幼苗能通过对叶片SOD、PPO、POD和APX等保护酶和NPQ的综合调节来减轻低磷胁迫引起的伤害,尤其以PPO和NPQ的调节作用更佳,二者在减轻大花序桉幼苗叶片损害过程中可能发挥着重要作用。
    • 刘潮; 褚洪龙; 吴丽芳; 唐利洲; 韩利红
    • 摘要: 磷是植物必需的重要营养元素之一,是生物大分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植物生命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维持体内磷稳态对于植物的生长发育和环境应答至关重要。多种信号分子参与调控植物对磷的吸收和转运。植物维持磷稳态主要包括土壤磷的活化、磷的吸收、转运、存储和再利用等过程,涉及磷胁迫响应、转录因子调节、miRNA调节、菌根共生、细胞器间转移等磷调节机制。未来的磷营养机制研究需要跨学科知识的融合,由模式植物研究转向栽培作物。全面总结了植物细胞磷吸收和转运的核心分子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旨在为作物品种改良和遗传育种提供重要借鉴。
    • 郝佳; 刘宇航; 殷洁; 刘晶; 田新; 韩忠明; 王云贺; 韩梅; 杨利民
    •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磷浓度处理对土壤特性及防风Saposhnikovia divaricata生长状况、色原酮含量的影响,为防风人工栽培的技术策略制定以及防风对低磷胁迫响应机制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2年生防风为材料,设置营养液磷(NH_(4)H_(2)PO_(4))浓度分别为1.0、0.1和0(无磷)mmol/L,分别在30、60、90 d时测定土壤理化性质及防风生长特性和4种色原酮总含量,分析不同磷浓度处理防风各指标与4种色原酮总含量的关系。【结果】无磷处理下,2年生防风根粗、根生物量在整个处理期间均低于1.0 mmol·L^(−1)磷处理,根长在90 d时显著高于1.0和0.1 mmol·L^(−1)磷处理;土壤pH在60 d后表现为1.0 mmol·L^(−1)磷处理显著高于0.1 mmol·L^(−1)和无磷处理;土壤有机质含量在整个试验期表现为1.0和0.1 mmol·L^(−1)磷处理显著低于无磷处理;90 d时,无磷处理的土壤碱解氮含量显著高于1.0和0.1 mmol·L^(−1)磷处理,而土壤有效磷含量0.1 mmol·L^(−1)处理显著高于无磷处理,4种色原酮总含量0.1 mmol·L^(−1)和无磷处理显著高于1.0 mmol·L^(−1)磷处理。防风根系土壤中酸性磷酸酶活性在30 d时,3种磷处理间存在显著差异。1.0 mmol·L^(−1)磷处理下,根长、根鲜生物量与4种色原酮总含量呈正相关;0.1 mmol·L^(−1)磷处理下,碱解氮、有效磷含量和根鲜生物量均与4种色原酮总含量呈正相关;无磷处理下pH、碱解氮含量、酸性磷酸酶活性均与4种色原酮总含量呈正相关。【结论】防风面对磷胁迫有一系列响应机制,有效成分4种色原酮总含量显著增加,pH、有机质、碱解氮等与酸性磷酸酶协同作用,保证防风对养分的吸收利用。
    • 张君杰; 朱素青; 骆璐; 张秀荣; 万勇善; 刘风珍; 张昆
    • 摘要: 为研究不同花生品种对低磷胁迫的适应能力,本试验选用10个花生品种,其幼苗分别在足磷(0.6 mmol/LKH_(2)PO_(4))和低磷(0.01mmol/LKH_(2)PO_(4))营养液生长16~18d,将生长16d的幼苗移入磷浓度为0.2 mmol/LKH_(2)PO_(4)的营养液中处理,测定单株磷吸收速率,取生长18d的幼苗用以分析不同磷吸收能力花生品种的根系形态差异及特点。结果显示,低磷处理提高大多数花生品种的磷吸收能力,显著促进根系增大,根干重、总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根尖数高于足磷处理。以低磷处理的单株磷吸收速率为依据,将10个花生品种分为磷吸收高效、磷吸收中效和磷吸收低效三类。在低磷处理下,磷吸收高效品种在根干重、总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根尖数方面均显著大于磷吸收低效品种,其中鲁花3号主要通过增大根表面积和根体积来提高磷吸收能力,山花14号主要通过降低比根长来提高磷吸收能力。
    • 陈洁; 魏少萍; 梁鹏飞; 李景峰; 刘鑫; 姚宇恒; 南丽丽
    • 摘要: 为筛选耐低磷红豆草材料及与耐低磷相关性状指标,采用营养液砂培方法,对生长42d的11份红豆草材料分别进行常磷(1.00mmol/L KH_(2)PO_(4))和低磷(0.01mmol/L KH_(2)PO_(4))处理,15d后测定各材料的株高、根系活力、叶片相对含水量、根冠比、根系平均直径、根系体积、根系总表面积、根系总长、根尖数,叶片和根系可溶性蛋白(SP)、游离脯氨酸(Pro)、可溶性糖(SS)、丙二醛(MDA)含量及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酸性磷酸酶(ACP)活性,并计算各指标的耐低磷系数。结果表明,低磷胁迫显著抑制红豆草幼苗生长,增加渗透调节物质含量(SP、Pro)和抗氧化酶活性(POD、CAT、SOD)。聚类分析表明,11份红豆草材料可分为4类,其中材料5和甘肃红豆草为耐低磷型,材料6为低磷敏感型。回归分析表明,根冠比、根长、根直径、根尖数、SS、Pro、SOD、POD、CAT、ACP与耐低磷性相关,可用于红豆草耐低磷性的评价筛选。
    • 吴荣菊; 文晓鹏; 李正春; 梅利那; 申洛男; 吴泽英
    • 摘要: 通过挖掘4个马尾松蔗糖磷酸合酶基因(PmSPS1~PmSPS4),探究SPS基因在马尾松中的表达特性及功能。利用马尾松转录组数据挖掘SPS基因,对基因进行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其在马尾松不同组织、高低产脂种质和低磷胁迫中的相对表达量。结果从马尾松针叶中克隆获得4个SPS基因,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 ORF)长度为1 701~3 243 bp,编码566~1 080个氨基酸。进化分析表明,PmSPS1和PmSPS3同属A亚族,PmSPS2和PmSPS4同属B亚族。组织特异性分析发现,PmSPS2和PmSPS4在针叶中表达量最高,PmSPS1和PmSPS3在树皮中表达量最高;PmSPS1和PmSPS3在幼嫩组织和成熟组织表达差异不显著,PmSPS2和PmSPS4在成熟针叶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嫩叶(P<0.05),在嫩茎和成熟茎间差异不显著。PmSPS1和PmSPS3的表达量在高、低产脂种质中差异不显著,PmSPS2和PmSPS4在高产脂种质针叶中的表达水平高于低产脂,在高产脂木质部中低于低产脂。低磷胁迫处理后,4个PmSPS基因在针叶中的表达水平均为上调,其中PmSPS2基因表达量最高,达到对照组的3.18倍。综合以上分析结果,克隆得到的4个马尾松SPS基因分布于A、 B亚族中,不同亚族基因呈现出不同的表达特性,为后续深入研究SPS家族基因在马尾松中的功能提供了理论依据。
    • 张淑炜; 赵丽丽; 陈超; 谭景晨; 张莉; 席溢
    • 摘要: 为揭示葛藤(Pueraria lobate)幼苗对低磷胁迫的适应机制,选取来自澳大利亚和我国湖南和江苏的3个不同种源的葛藤为试验材料,设置0.5(常磷)、0.05(低磷)和0.005(极低磷)mmol·L^(-1)3种不同KH_(2)PO_(4)浓度处理,测定不同磷处理下3个不同种源葛藤幼苗的生长及生理响应。结果表明,0.05 mmol·L^(-1)磷处理下,3个不同种源葛藤的根长、根表面积、根直径等根系指标和叶面积、叶周长等叶片指标均呈显著上升趋势(P<0.05),表明葛藤具有一定的耐低磷性;在0.005 mmol·L^(-1)磷处理下,湖南和江苏葛藤的根系指标较澳大利亚葛藤受到了明显抑制,但湖南葛藤的叶片形态指标呈增长趋势。3个不同种源葛藤在低磷胁迫下的根和叶中脯氨酸、可溶性糖、丙二醛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均显著增加(P<0.05),但可溶性蛋白含量下降。综上所述,澳大利亚葛藤的耐低磷能力强,具有较高的种植推广价值。
    • 刘晓波; 王雪; 康俊梅; 杨青川
    • 摘要: 本试验以33份蒺藜苜蓿(Medicago truncatula)材料为研究对象,通过在幼苗期进行低磷胁迫处理,观察其对幼苗生长的影响,并评价不同样品对低磷的敏感性。测定植株茎色、枯叶率以及地上与地下生物量,将材料划分为中度敏感型材料、耐低磷型材料和对低磷敏感型材料3类。结果表明:102、103、107、108、111、113、114、115、116、117、118、119、120、124、125和130在5μmol/L KH_(2)PO_(4)低磷处理后生长并未受到显著影响,耐低磷能力较强,101、106、122、123、129和132在低磷处理后生长迟缓、发育不良,为敏感型材料,其余为中度敏感型材料。
    • 董蓉娇; 彭进乔; 尹元萍; 王天明; 梁坤; 杨晓菲; 董文汉; 张雅琼; 梁泉
    • 摘要: 测定低磷胁迫条件下大豆近等基因系(NIL)根系和叶片中酸性磷酸酶(ACP)、过氧化物酶(POD)、核糖核酸酶(RNAse)、吲哚乙酸氧化酶(IAAO)活性的变化,为解析大豆根系高效吸收利用磷的机理提供依据。【方法】设置高磷(1 mmol/L)、低磷(0.5μmol/L)水培试验,培养15 d后取样,利用试剂盒分别测定2种供磷水平下磷高效相关根形态构型近等基因系(NIL)及其受体亲本BD2(CK)根系和叶片中的ACP、POD、RNAse、IAAO活性。【结果】低磷胁迫条件下,NIL根系ACP、POD、RNAse、IAAO活性均显著高于BD2(CK),分别提高19.91%、10.48%、21.71%、22.31%;NIL叶片ACP、POD、RNAse、IAAO活性均显著高于BD2(CK),分别提高10.47%、26.86%、15.94%、8.7%。NIL根部ACP、POD、RNase、IAAO活性低磷水平显著高于其高磷水平,分别提高31.66%、20.98%、21.93%、41.89%;NIL叶片ACP、POD、RNase、IAAO活性显著低磷水平高于其高磷水平,分别提高14.73%、23.4%、120.95%、18.52%。【结论】NIL在适应磷胁迫环境条件方面显著优于BD2(CK)。本研究大豆根际ACP、POD、RNase、IAAO活性可作为评价磷高效基因型大豆的重要指标。研究结果可为磷高效遗传研究或育种利用提供依据。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