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低温冻害

低温冻害

低温冻害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538篇,主要集中在园艺、植物保护、农作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84篇、会议论文41篇、专利文献85598篇;相关期刊241种,包括中国果业信息、果农之友、现代园艺等; 相关会议23种,包括2016年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分论坛暨第三届全国农业与气象论坛、广西省气象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第32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等;低温冻害的相关文献由1107位作者贡献,包括李琼、葛德光、王加义等。

低温冻害—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84 占比:0.56%

会议论文>

论文:41 占比:0.05%

专利文献>

论文:85598 占比:99.39%

总计:86123篇

低温冻害—发文趋势图

低温冻害

-研究学者

  • 李琼
  • 葛德光
  • 王加义
  • 陈家金
  • 何燕
  • 受苗苗
  • 姜燕敏
  • 曹炎成
  • 曾昭座
  • 朱学群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余跑兰; 孙永明; 吴艳; 肖小军; 林小兵; 周莺; 汪海鸿
    • 摘要: 为探究地表不同覆盖物对茶树低温冻害及茶园地温时空变化的影响,指导茶农有效开展冻害预防,采用稻草、白膜、防草布3种材料对茶园地表进行覆盖,同时以不覆盖为对照,比较极端低温下茶园土壤温度时空变化和茶树冻害的发生情况,分析地表最低温度、日较差、低温持续时间与茶树受冻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白膜、稻草、防草布覆盖均能提高土壤地表最低温度,比对照分别高2.9、2.6、0.9°C,减轻茶树受冻程度,覆白膜和稻草处理的茶树受冻率均显著低于对照和覆防草布处理。覆白膜具有增温作用,能提高不同深度土壤的最低温度和最高温度,使其较对照分别平均提高1.0~2.9°C和1.0~4.7°C,增温效果大于覆盖其他材料;覆稻草具有高温时降温和低温时升温的双向调控作用,增加了同一深度土壤温度的稳定性,日较差最小,降温效果最好;覆防草布降温不如覆稻草,增温不如覆白膜。地温时空变化主要体现在表层土壤,地下土壤与表层土壤相比温度变化趋于平缓;沿着土壤深度方向,土壤温度峰值出现的时间延后。茶树受冻率与地表平均最低温度、地表温度<0°C最长持续时间呈显著相关,与地表温度<4°C最长持续时间呈极显著相关,地表温度<0°C不是茶树受冻的临界温度,当茶园地表温度0~4°C,持续时间大于7 d且日持续时间大于13.5 h,茶树仍可发生冻害。因此,从预防茶园低温冻害考虑,覆盖材料推荐使用白膜和稻草;从保持土壤温度的稳定性考虑,推荐使用稻草。
    • 袁星星
    • 摘要: 一、倒春寒对蚕豌豆的影响1.低温导致花荚大量脱落,从而影响蚕豌豆的产量蚕豌豆花荚期遇低温冻害,会导致花荚受冻,组织坏死,造成大量落花落荚,严重影响蚕豌豆产量。据调查,当花荚期的蚕豌豆处于最低温度4°C以下的条件下超过2小时,就会造成蚕豆幼荚脱落或变黑。
    • 席吉龙; 杨娜; 王珂; 杨志国; 张建诚; 席凯鹏
    • 摘要: 为了提高小麦的抗寒能力和产量,以周麦18和冀麦325为材料,分别在越冬期和春季倒春寒发生前后冻害田喷施抗寒剂,通过小麦分蘖、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光合速率、可溶性糖含量和产量等指标综合评判各抗寒剂的抗寒效果。结果表明,在小麦冻害发生前或发生后,喷施不同化学调控剂均有利于提高小麦光合效率,不同程度地增加叶片可溶性糖含量,促进小麦分蘖,有效减缓穗数、穗粒数的降低,最终减少产量损失。因此,喷施抗寒剂是抵御低温灾害有效实用的技术措施,以喷施氨基酸、壳寡糖、芸苔素内酯的混合液(T4)的效果较好。
    • 孙永明; 雷礼文; 王永刚; 黄尚书; 余跑兰; 林小兵
    • 摘要: 为应对极端低温天气对江西茶区的困扰和威胁,探索科学有效的茶园冻害减灾避灾技术措施,本研究设置围挡措施,通过阻碍冷空气的平流运动对茶树叶片的直接接触,分析比较不同处理温度变化和冻害差异,探讨冻害影响因子之间的关联性、贡献率,并计算冻害发生阈值。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围布与围布+膜处理可以有效减少低温(≤0°C)发生天数、持续时间以及负积温,发生天数减少1~3 d,持续时间减少10.16%~17.11%,负积温下降5.72%~20.23%;可以缩小空气温度的波动范围,日较差降幅12.08%~18.64%;可以减轻茶树低温冻害,受冻率下降了2.11%~8.0%。相关性分析表明,茶树受冻率与平均日最低温度、极端日最低温度、平均日温度呈极显著负相关(P0.05)。主成分分析得出,平均日最低温度、平均日温度、日低温持续时间为低温冻害主导因子,贡献率为89.69%。此外,通过曲线拟合计算出10%冻害发生率的平均日最低温度阈值为-0.77°C。综上所述,围挡措施能有效缓解茶园冻害,围布+膜是当前茶园冻害预防值得推广的技术。
    • 刘敏
    • 摘要: 冬季的极端低温会对部分茶园,尤其是幼龄茶园、低山丘陵茶园和连云港市等苏北茶园,造成较大影响,应及时采取应急防控措施,最大限度地减轻极端低温对它的危害,保障2022年春茶生产。一、茶园冻害的类型与症状1.雪害下雪后,雪融化时吸收了茶树和土壤中的热量,再遇低温,地表和叶面都可结成冻壳,出现覆盖-融化-结冰-解冰-再结冰的现象。这种骤冷骤热,一冻一化,使茶树部分细胞遭到破坏,造成冻害。受冻多出现在上部树冠,向阳面往往受害较重。
    • 杨丽; 杨爱琴; 李桂英; 侯蓓蕾
    • 摘要: 针对2020年4月10-13日和4月20-25日延安市2次低温冻害天气过程,从天气实况及灾情、环流形势、致灾成因分析这2次过程的天气和气候背景,从服务亮点以及存在的不足等方面分析苹果花期低温冻害气象决策服务过程的优缺点,以期为提高气象决策服务水平提供参考。
    • 王登亮; 郑雪良; 吴雪珍; 刘春荣; 刘丽丽; 陈骏
    • 摘要: 柑橘是我国第一大水果,也是我国南方栽培面积最广、经济地位最重要的果树[1]。低温冻害是影响柑橘生产的重要自然灾害之一[2]。柑橘遭受低温冻害时,轻则损伤树体,产量减少;重则造成橘树死亡,引起重大经济损失[3]。橘树对低温冻害的抗冻能力较复杂,受园地选址、品种、栽培管理水平、地势、气象等多方位因素综合影响[4]。砻糠又称稻谷壳、谷糠等,为稻谷的外壳,体轻,应用范围广泛。
    • 魏华兵; 陈正洪; 李桂红; 汪旭东; 罗翔; 袁观强
    • 摘要: 为了分析鄂东南枇杷主产区关键生育期的枇杷低温冻害和高温热害发生规律,首先对2011—2020年枇杷物候期和气象灾害开展调查,并整理相关数据,确定枇杷花期、幼果期冻害等级指标及果实近成熟期热害天气指标;再利用邻近的通山国家气象观测站1959—2020年的逐日气象资料将主产区乡镇区域自动气象站2011—2020年气象资料延长至30年以上;最后通过Gumbel概率分布拟合及极值推算,揭示枇杷关键生育期不同等级冻、热害的重现期及气候风险概率。结果表明:枇杷低温冻害发生在开花-幼果的全生育期,主要时间段为12月下旬至次年2月下旬;枇杷花期重度冻害19~20年一遇,极重冻害50年一遇;幼果期重度冻害10~11年一遇,极重冻害30年一遇;枇杷高温热害发生在果实从青果到黄熟的转色期,主要时间段为4月下旬至5月上旬,轻度热害4~5年一遇,中度热害15年一遇,重度热害超50年一遇,极重热害超100年一遇。本研究为减轻枇杷花或幼果低温冻害、果实高温热害提供了科学依据。
    • 刘敏
    • 摘要: 四、发生冻害后的补救措施茶树遭受冻害后,应及早采取补救措施,以减轻冻害造成的损失,尽快恢复茶树生机。1.整枝修剪,复壮树冠做到因地因园制宜,对冻害程度较轻和原来有良好采摘面的茶园,采取轻修剪,修剪程度宁轻勿深,尽量保持采摘面;对受害重的应进行深修剪或重修剪乃至台刈。
    • 任利萍; 刘永林
    • 摘要: 苹果花蕾期能忍受的临界最低气温为-2.8~-3.8°C,盛花期为-1.7~-2.2°C,幼果期为-1.1~-2.2°C。近年来,受到全球气候多变因素影响,特别是春季"倒春寒"多发,延安产区苹果花期和幼果期最低温度甚至到-10°C,且持续时间较长,给苹果生产带来极大危害。同时,由于干旱缺雨等原因,新栽幼园春季很容易出现抽条现象,造成生产损失。为有效应对苹果晚霜低温冻害,果业技术研究部门和果农应用了许多抗冻防冻措施,起到了积极作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