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低氧胁迫

低氧胁迫

低氧胁迫的相关文献在2004年到2022年内共计169篇,主要集中在水产、渔业、园艺、植物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5篇、会议论文13篇、专利文献4053篇;相关期刊71种,包括广东海洋大学学报、水生生物学报、西北植物学报等; 相关会议10种,包括2012中国设施园艺工程学术年会、设施蔬菜栽培技术研讨暨现场观摩会、中国园艺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中国园艺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等;低氧胁迫的相关文献由554位作者贡献,包括郭世荣、高洪波、胡晓辉等。

低氧胁迫—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45 占比:3.44%

会议论文>

论文:13 占比:0.31%

专利文献>

论文:4053 占比:96.25%

总计:4211篇

低氧胁迫—发文趋势图

低氧胁迫

-研究学者

  • 郭世荣
  • 高洪波
  • 胡晓辉
  • 王素平
  • 汪天
  • 孙艳军
  • 康云艳
  • 李璟
  • 李娟
  • 段九菊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美东; 凌晨; 沙航; 陈梦; 王丹; 罗相忠; 邹桂伟; 梁宏伟
    • 摘要: 为探究低氧-复氧胁迫对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抗氧化酶活性及Cu/Zn-SOD和Mn-SOD基因表达的影响,对鲢进行急性低氧、持续低氧及复氧实验,进而分析血清、心脏和肝脏中不同抗氧化酶和SODs基因表达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急性低氧胁迫后,血清中总抗氧化能力(T-AOC)、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随着氧浓度的降低均呈上升趋势,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在持续低氧胁迫后,血清中T-AOC和GSH-PX活性随着低氧胁迫时间的增加显著升高(P<0.05);心脏中SOD活性显著高于常氧水平(P<0.05),但Cu/Zn-SOD和Mn-SOD基因表达在低氧胁迫24h时显著低于常氧水平(P<0.05);肝脏中SOD活性在低氧胁迫24h时显著高于常氧水平(P<0.05),且Cu/Zn-SOD和Mn-SOD基因表达在低氧胁迫24h时也显著高于常氧水平(P<0.05)。复氧后,血清、心脏和肝脏中T-AOC、SOD、CAT和GSHPX活性均能恢复至常氧水平,且心脏和肝脏中Cu/Zn-SOD和Mn-SOD基因表达的也能恢复至常氧水平,但肝脏中Mn-SOD基因表达恢复至常氧水平较在心脏中所需时间更少。因而,鲢可以通过调节抗氧化酶的活性来保护自身免受氧化应激造成的损伤。研究为解析低氧胁迫下鲢抗氧化应激机制提供了基础。
    • 曹新宇; 高铭鸿; 杨旭; 杨祯; 汪忠林; 刘欣悦; 姜晨
    • 摘要: [目的]探讨黄条鰤(Seriola aureovittata)在急性低氧胁迫下的应激响应机制。[方法]将体质量(621.13±63.29)g的黄条鰤置于养殖水槽中,通过药物调节水体中溶解氧含量,使其控制在(2.0±0.2)mg/L内,分别急性低氧胁迫0(对照组)、2、4和6 h,分析其肝脏和肌肉中氧化应激指标的变化。[结果]急性低氧胁迫后,黄条鰤肝脏中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降低,与胁迫前相比差异显著(P<0.05);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与胁迫前相比显著升高(P<0.05);总抗氧化能力(T-AOC)随着胁迫时间的变化呈现先下降后升高的趋势;酸性磷酸酶(ACP)和碱性磷酸酶(AKP)活性都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急性低氧胁迫后,在黄条鰤肌肉中总抗氧化能力(T-AOC)显著降低(P<0.05),而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则显著升高(P<0.05)。[结论]急性低氧胁迫会影响鱼体肝脏和肌肉中的抗氧化酶及磷酸酶的活性,在低氧胁迫过程中黄条鰤会通过调节抗氧化酶的活性来激活体内抗氧化防御系统,从而保护机体免受缺氧导致的氧化损伤。
    • 马元; 张兴志; 何苹萍; 官俊良; 韦嫔媛; 张立; 李蔚; 朱鹏; 许尤厚; 严雪瑜; 陈晓汉; 彭金霞
    • 摘要: 【目的】探究不同氧浓度胁迫对香港牡蛎(Crassostrea hongkongensis)摄食和代谢的影响。【方法】比较0.5、1、2、3 mg/L等低氧和常氧条件下,香港牡蛎的摄食率(I)、个体摄食率(Iind)、单位体质量的摄食率(Imass)、耗氧率(RO)和排氨率(RN)的变化规律,并进一步分析急性低氧和48 h持续低氧对香港牡蛎摄食和代谢的影响。【结果】不同低氧条件下,香港牡蛎各项指标均随溶解氧(Dissolved oxygen,DO)质量浓度的下降而降低,并且急性低氧处理组摄食和代谢强度下降幅度均大于持续低氧48 h组。急性低氧组溶解氧浓度与摄食率的相关关系为I1=31.225 lnρ(DO)+35.509,R^(2)=0.9805,Iind、Imass、R0、RN的变化范围分别为5×107~4.8×10^(8)个/(只∙h)、7×10^(7)~4.8×10^(8)个/(g∙h)、0.1~0.7 mg/(g∙h)、4~25μg/(g∙h)。持续低氧48 h组溶解氧质量浓度与摄食率的相关关系为I2=36.439 lnρ(DO)+19.163,R^(2)=0.8397,Iind、Imass、R0、RN的变化范围分别为1.2×10^(8)~5.3×10^(8)个/(只∙h)、1.1×10^(8)~4.8×10^(8)个/(g∙h)、0.2~0.8 mg/(g∙h)、18~32μg/(g∙h)。【结论】香港牡蛎的摄食和代谢受水环境中溶解氧质量浓度影响,氧质量浓度越低,摄食和代谢水平越低,经低氧环境适应48 h后,摄食和代谢能力可产生一定水平恢复,但仍低于常氧水平。
    • 邵德义; 高钢; 喻春明
    • 摘要: 土壤涝渍等灾害导致的低氧胁迫是一种非生物胁迫,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分布和产量产生极大的影响。为了在低氧环境下生存,植物进化出一系列适应性形态结构以及重新编码细胞代谢与信号网络等的生理生化策略。脂质是植物细胞膜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参与植物对逆境胁迫的应答调控。文章综述了低氧胁迫条件下植物脂质的适应性变化特征,以及几种重要脂质分子参与植物低氧应答信号调控的前沿进展,并对苎麻脂质代谢和信号分子参与低氧胁迫反应的作用机制及面临的挑战进行了展望,以期为苎麻低氧应答的分子机制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并为耐渍苎麻新品种选育提供参考。
    • 丁茹馨; 王全超; 纪莹璐; 沈斌; 陈琳琳; 李宝泉
    • 摘要: 全球近海底层水体低氧现象日趋频繁,严重影响到海洋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为掌握光棘球海胆Mesocentrotus nudus对低氧胁迫的耐受能力,通过室内生态模拟实验,分析3种规格的光棘球海胆,即大规格海胆平均体质量(91.41±3.31)g、中规格(60.79±3.42)g和小规格(4.15±0.18)g,在3个溶解氧(Dissolved Oxygen,DO)浓度水平(0.5 mg/L、2.0 mg/L、3.0 mg/L)胁迫下的行为、存活、半致死时间(Median Lethal Time,LT_(50))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力。结果表明,在DO 0.5 mg/L和DO 2.0 mg/L低氧胁迫下,海胆行为表现异常,低氧初期海胆表现为管足活力下降、吸附力降低,移动能力变弱,同时伴随棘脱落,随着低氧暴露时间延长,海胆各项活动能力进一步减弱,直至死亡;在DO 3.0 mg/L胁迫下,中、大规格海胆无死亡现象。3种规格海胆死亡率随低氧暴露时间延长都有所增加,其中在DO 0.5 mg/L胁迫下,3种规格海胆的最终死亡率都达到100%,但在DO 2.0 mg/L胁迫下,随低氧胁迫时间的延长,3种规格海胆都对低氧胁迫表现出不同程度的适应,很少死亡。3种规格海胆的LT_(50)在DO 0.5 mg/L和DO 2.0 mg/L两种低氧胁迫水平下存在差异,DO 0.5 mg/L胁迫下,大规格海胆的LT_(50)为70.50 h,中规格为34.64 h,小规格为34.02 h;DO 2.0 mg/L胁迫下,中规格海胆的LT_(50)延长至120.88 h,小规格海胆延长至107.15 h。此外,中规格海胆在两种低氧胁迫水平下,体内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均发生了明显变化,说明低氧胁迫已影响到光棘球海胆的抗氧化系统。本研究初次掌握了光棘球海胆在不同环境低氧胁迫下的生存和低氧适应情况,可为低氧海域光棘球海胆种群维持以及海胆养殖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 杨二军; 杨林桐; 王维政; 黄建盛; 张健东; 王忠良; 陈刚
    • 摘要: 为了研究低氧胁迫下军曹鱼肠道转录组中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标记位点及SNP所在基因SNP-Unigene的作用,通过SOAPsnp软件对军曹鱼幼鱼对照组和低氧胁迫转录组测序结果进行SNP检测,并将其比对到GO、KOG、KEGG数据库进行功能注释。结果显示,军曹鱼转录组SNP位点分布在26120条SNP-Unigene上,共检测到431845个SNP位点,SNP平均发生频率约为1/171 bp;SNP-Unigene功能注释发现,在低氧胁迫条件下,军曹鱼SNP-Unigene主要涉及信号转导、传染病、癌症和内分泌系统等信号通路。进一步筛选到3417条SNP-Unigene被注释到MAPK信号通路等35条与免疫相关的通路中。基于转录组差异基因分析,检测了其中7个重要免疫通路中18个免疫相关基因的SNP位点分布情况。同时,也检测了HIF-1信号通路中PIK3CA等8个差异基因的SNP位点分布情况。研究结果将为进一步挖掘免疫及低氧相关SNP的分子遗传标记奠定基础,为军曹鱼低氧适应机制的深入研究提供科学参考。
    • 陆泽峰; 黄和; 黄湘湄; 黄伟镇
    • 摘要: 【目的】探究保活运输中低氧胁迫对珍珠龙胆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Epinephelus lanceolatus♂)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诱导体质量为(498.2±27.3)g的杂交石斑鱼进入休眠状态,并放置在溶解氧为(1.74±0.21)mg·L^(−1)的低氧环境下,低氧胁迫0、6、12、24、48、72 h后,取样测定血清应激指标,肌肉、肝脏、鳃组织氧化应激指标及肌肉、肝脏能量利用指标。【结果】低氧胁迫过程中,杂交石斑鱼血糖含量在胁迫6 h时最大,72 h时恢复胁迫前水平;皮质醇含量在胁迫过程均显著高于胁迫前;肌肉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随胁迫时间的增加而上升,肝脏、鳃SOD活性先上升后下降;肌肉、肝脏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呈先升后降的趋势,鳃CAT活性在胁迫12、72 h显著低于胁迫前;肌肉、肝脏丙二醛(MDA)含量在胁迫过程中均增加,鳃MDA含量先降后升;肌肉谷胱甘肽还原酶(GSH)含量在胁迫12 h达到最大值,肝脏GSH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鳃中GSH含量在12 h时显著高于胁迫前,之后逐渐升高;总抗氧化能力(T-AOC)在肌肉、肝脏、鳃中均呈上升的趋势;肌肉和肝脏中糖原的含量显著减少,肌肉乳酸脱氢酶(LDH)活性显著增加,肝脏LDH先降后升。显著性水平均为0.05。【结论】低氧胁迫会刺激珍珠龙胆石斑鱼产生应激反应,影响体内正常的氧化应激系统,并对不同组织造成不同程度的氧化损伤。
    • 汪雅琴; 黄晨; 耿超; 缪艳阳; 陆银月; 顾伟; 王文; 孟庆国
    • 摘要: 为了探究低氧胁迫对螺原体(Spiroplasma eriocheiris)感染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的影响,以中华绒螯蟹为研究对象,在低氧胁迫后,取中华绒螯蟹肝胰腺和鳃组织加入组织固定液,进行HE染色。在低氧条件下使螺原体感染中华绒螯蟹,计算螺原体拷贝数,并对血淋巴细胞进行细胞凋亡、细胞坏死和线粒体膜电位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处于长时间低氧胁迫状态下的中华绒螯蟹肝胰腺组织疏松,出现大量小空泡,鳃轴结构弥散,组织结构被破坏。此外,低氧组的中华绒螯蟹感染螺原体后的死亡速度相对于常氧组明显加快,血细胞内的螺原体数量、线粒体膜电位、血细胞凋亡率和坏死率相较于常氧组均显著升高。以上研究说明低氧胁迫可以加速螺原体的感染,使河蟹死亡速度变快,使血淋巴细胞凋亡和坏死更显著,不利于河蟹的生理生化。
    • 刘雁征; 周云鹏; 和婧; 匡乃昆; 陈伟杰; 徐飞鹏
    • 摘要: 随着设施农业的快速发展,设施土壤普遍出现次生盐渍化、养分失调、土壤板结等退化问题。引发的根区氧气含量不足已经成为制约设施农业生产力的主要因素之一。加氧灌溉通过向灌溉水中掺入空气或氧气,以直接向作物根区输氧的形式提高根际氧气含量,从而实现作物产量与品质的提升。纳米气泡作为一种高效加氧方式,在农业领域的应用逐渐引起人们的广泛兴趣,也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目前,关于纳米气泡产生方法、表征手段、在水处理以及矿石浮选方面的应用等已经被竞相报道,然而对于纳米气泡在农业领域的效果与应用还鲜有概述。综述聚焦于纳米气泡特性,以及纳米气泡灌溉对设施作物生长、产量、品质、土壤理化指标与土壤微生物的影响,对纳米气泡在设施农业领域的现有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并对未来纳米气泡在农业领域的研究重点提出了展望。
    • 王庆敏; 黄智慧; 马爱军; 孙志宾; 王新安; 刘志峰; 徐荣静
    • 摘要: 铁元素作为细胞色素的重要成分参与鱼类细胞内的氧化还原供能过程,在鱼类应对低氧胁迫时发挥重要作用。以硫酸亚铁为铁源,研究不同铁水平饲养对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生长及耐低氧能力的影响。在含铁量为463 mg/kg的基础饲料中添加0(A组)、75(B组)、150(C组)、225(D组)和300(E组)mg/kg铁离子,探究不同铁水平饲喂对大菱鲆常氧下的生长、血清生理生化指标以及抗低氧胁迫的影响。结果显示,常氧情况下,随着饲料中铁含量的增加,上述指标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P<0.05),且C、D组均为峰值显著高于A、B、E三组(P<0.05)。低氧胁迫及耐受实验结果显示,随着低氧胁迫的加剧,C、D两组抗氧化酶活性(SOD,GSH-PX)、低氧[DO=(2.0±0.5)mg/L]死亡率均显著高于或低于其他三组(P<0.05)。铁作为重要的氧载体和电子传递体影响着生物体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研究表明饲料铁水平613~688 mg/kg的饲养对大菱鲆生长性能、抗氧化系统的增强和提高低氧耐受能力具有促进作用,研究结果可为鱼类健康养殖和功能性饵料研制提供新数据支撑。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