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优生学

优生学

优生学的相关文献在1957年到2022年内共计441篇,主要集中在妇产科学、预防医学、卫生学、基础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30篇、会议论文11篇、专利文献13289篇;相关期刊263种,包括人口学刊、人口与经济、婚育与健康等; 相关会议10种,包括2009全国时间生物医学学术会议、第二届全国生育健康学术研讨会、第六届全国优生科学大会等;优生学的相关文献由570位作者贡献,包括蒋功成、郭亦寿、吕文浩等。

优生学—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30 占比:3.13%

会议论文>

论文:11 占比:0.08%

专利文献>

论文:13289 占比:96.79%

总计:13730篇

优生学—发文趋势图

优生学

-研究学者

  • 蒋功成
  • 郭亦寿
  • 吕文浩
  • 戴绘
  • 赵颖
  • 邱仁宗
  • 龚瑶琴
  • 伊琳娜
  • 余昆
  • 侯波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孔杨
    • 摘要: 生殖系基因编辑是一种优生技术。生殖系基因编辑科研自由的难题是生命伦理边界模糊的必然结果。生殖系基因编辑延续了优生学的传统,但优生学本身并不是反对生殖系基因编辑的理由。演化论同样不能构成禁止或放任优生技术的理由,演化论只是一种解释的模式。优生技术的风险在于,营造了一个极其模糊且逼促的科研领域。技术的逼促与教义性的禁止形成了微弱的平衡。生命伦理、优生学、演化论及优生技术本身,都不能单独作为优生技术划界的依据,为优生技术划界,只能依据法律本身。
    • 张晖
    • 摘要: 米哈伊尔·布尔加科夫的小说《不祥的蛋》包含了20世纪20年代苏联历史、政治与科技话语的多层重叠。本文试图以小说所涉及的生物学背景出发,聚焦文本中所涉及的科技图景与科学话语,讨论它们与俄国科学史上相关领域学术沿革和知识传播之间的联系,并由此辨析科幻事件背后所触及的现实期望与焦虑。具体地说,《不祥的蛋》中科幻图像的谱系可回溯至俄国知识界关于进化论与系统发生论中重要概念由来已久的两大论争,这两种论争在20世纪早期随着基因理论等新知识的崛起产生了新的动向。第一个争论面向的是进化论中的“天择”,辩论的焦点是达尔文所代表的“自然选择”与拉马克所代表的“获得性遗传”之间的矛盾。第二个争论面向的是达尔文主义所强调的“物竞”,其议题为:进化的普遍导向是有机体间的竞争和掠夺,还是合作和互惠?《不祥的蛋》中的科幻场景反映了这两个议题在20世纪20年代社会背景下的新生命和多重外延:它们一方面映现出基因理论、优生学等科学新领域的诞生与传播.另一方面也传达了十月革命后苏联社会与文化生活中的焦点问题与诉求。
    • 李璇
    • 摘要: 《可以吃的女人》是享有国际声誉的加拿大作家玛格丽特·阿特伍德于1969年发表的一部长篇小说。除了主人公玛丽安之外,小说中其他几位次要人物形象都各具特色。其中,玛丽安的室友恩斯丽是一位具有超前独立意识的女性,她个性鲜明,以女性身份为自豪,享受女性的生育权力,倡导优生优育。她反抗男权,颠覆性别秩序,改变女性的他者地位,确立主体性。恩斯丽的角色塑造对女性身体和思想的解放有深远而重要的意义,是作者对女性主义者的致敬,也是为女性的解放与发展贡献的力量。恩斯丽的故事也传达出女性主义的宗旨:给予每一个生命个体尊重与关怀。
    • 刘亚秋
    • 摘要: 潘光旦社会思想中有关个性和种族之间的张力问题比较突出,尤其体现在女性的个性发展以及生育职责的承担方面.优生学的立场对女性而言是"冷酷"的,潘先生寄希望于社会施行性别教育,让女性自觉认识到生养教对种族发展的意义,并提出社会应将这一"大义"置于较高位置.潘先生的女性观意图不在于挤压女性的个性,而在于人类发展.其背后是生物人、社会人以及文化人的整全的人性假设,经由社会制度安排,实现个人、社会和民族间的协调发展,并取得人的自然性和伦理性的和谐,实现民族大义.这是将人性(尤其是遗传、生理、心理等)纳入制度框架的一个有益尝试.本文将潘先生的女性观置于他的社会思想之中,试图打捞其女性观的合理之处,并剖析其历史局限,从而为新时期的家庭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
    • 俞伟
    • 摘要: 人类基因编辑行为涉及人的尊严、生育自由、科研自由以及社会公共利益等重要宪法价值,对其展开法律规制必须有相应的正当性基础。对于人类基因编辑目前主要有反尊严论证和自由主义优生学论证两种论证主张。反尊严论证否定基因编辑,认为基因编辑违背人的尊严原则,破坏了人之为人的基础;自由主义优生学论证支持基因编辑,强调保障公民自主自决,要求国家在公民生育自由前保持中立态度。基因编辑对人的尊严究竟是促进还是侵犯,可以以对胚胎未来自主权利的影响为标准在具体情境中进行区分讨论。基因编辑属于生育自由范畴,但是价值体系中的国家保护义务与公共利益等要素都可能构成基因编辑的宪法界限。应当以人的尊严为最高价值指引,同时遵循法律保留、比例原则、民主参与等原则,完善对人类基因编辑行为的法律规制。
    • 全珍瑶
    • 摘要: 阿道司?赫胥黎于1932年出版的反乌托邦经典小说《美丽新世界》,与《1984》和《我们》并列为"世界反乌托邦三部曲",对国内外文学界、思想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小说中对未来科技世界的建构体现了文学凭借其虚构性特征对自然科学的介入与影响,具有一定的预言与警示意义.文章则基于比较文学跨学科研究,分析《美丽新世界》中科技高度发达而引发的一系列科技异化问题,重点关注科技异化对人类思想和人类繁育的绝对控制,从而揭示小说中由于科技异化所导致的严重后果能够给现实社会中科学技术的发展带来怎样的警醒与启示.
    • 蒋坚松
    • 摘要: cqvip:本书是蒋天平教授及其团队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研究成果。作者选取了不同历史时期的13部医学主题或医学描写的小说作为案例,涉及的内容丰富多元,涵盖殖民医学、优生学、产科学、护理学、外科学、精神病学、病毒学等领域和众多医学现象,不啻于一个形象化了的美国20世纪帝国医学史陈列馆。本书紧扣文学、医学和帝国政治三者联系和互动这个主题,文本细读与理论阐释相结合,是一部有分量、有新意的20世纪美国文学研究专著,给读者带来全新的阅读体验、丰富的联想和若干启示。
    • 李军; 王永清; 迟洪滨
    • 摘要: 炎症性肠病(IBD)多见于中青年,他们面临分娩及优生优育的问题,因此评估IB D患者的生育力是指导患者妊娠和生育的重要环节.本文阐述了 IBD患者生育力的常用评估指标及其生育力的变化.建议必要时对IBD患者在妊娠前进行女性和男性生育能力的评估,尤其需要对疾病活动性以及用药情况作出评估.有条件时可行包括消化科、外科、妇产科、生殖科、男科等在内的多学科团队会诊,以增加妊娠成功率,减少妊娠并发症和妊娠丢失率,做到合理安全用药,实现优生优育.
    • 全珍瑶
    • 摘要: 阿道司·赫胥黎于1932年出版的反乌托邦经典小说《美丽新世界》,与《1984》和《我们》并列为"世界反乌托邦三部曲",对国内外文学界、思想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小说中对未来科技世界的建构体现了文学凭借其虚构性特征对自然科学的介入与影响,具有一定的预言与警示意义。文章则基于比较文学跨学科研究,分析《美丽新世界》中科技高度发达而引发的一系列科技异化问题,重点关注科技异化对人类思想和人类繁育的绝对控制,从而揭示小说中由于科技异化所导致的严重后果能够给现实社会中科学技术的发展带来怎样的警醒与启示。
    • 陈鹏
    • 摘要: 潘光旦的著作经常论及六朝时代,甚至整理了六朝数百家士族的谱系.作为优生学家、社会学家,潘光旦关注六朝,与其优生学研究关系密切.他整理六朝士族谱系,旨在以优生学视角来考察望族兴衰和人才生产.在潘光旦看来,六朝时代的门第婚姻和选举制度等现象呈现出的流品观念,与近代优生学的主张存在契合之处.潘光旦的"六朝观",展现出他会通"中西古今"、 打破学科壁垒的治学理路.他的研究方法,至今仍有一定参考价值;但其基于优生学的观点,则有纠正的必要.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