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遗传病

遗传病

遗传病的相关文献在1980年到2022年内共计2111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基础医学、妇产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949篇、会议论文54篇、专利文献62307篇;相关期刊844种,包括人口学刊、生物学教学、生物学通报等; 相关会议42种,包括第九届全国遗传病诊断与产前诊断学术交流会暨产前诊断和医学遗传学新技术研讨会、首届回医药学术交流大会(2013·北京)、首届中国遗传与疾病论坛——常见与罕见神经遗传病规范化诊治学术交流会等;遗传病的相关文献由3377位作者贡献,包括郭亦寿、高恒旺、等等。

遗传病—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949 占比:3.03%

会议论文>

论文:54 占比:0.08%

专利文献>

论文:62307 占比:96.89%

总计:64310篇

遗传病—发文趋势图

遗传病

-研究学者

  • 郭亦寿
  • 高恒旺
  • 张文萃
  • 曾溢滔
  • 龚瑶琴
  • 张思仲
  • 张思霖
  • 柴建华
  • 王有国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袁艳萍; 郑志娟; 李运伦
    • 摘要: 遗传病传统的临床治疗方法只能减轻或矫正患者的临床症状,不能改变患者携带的致病基因。揭示遗传病的发病机制,利用基因治疗改变细胞中的遗传物质是根治遗传病的有效途径。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特性的细胞,其中人尿源性诱导多能干细胞具有容易获得、易于培养增殖、重编程率高等优点,且可被诱导分化为多种细胞和器官。该文总结了近五年来人尿源性诱导多能干细胞的高效重编程方法,并整理其在心脏、肌营养不良、脊髓型肌萎缩等相关遗传病的疾病模型复制、机制探索及可行性治疗方面的应用,为遗传病的临床治疗研究提供更多的思路。
    • 白桦(综述); 童永清; 郑红云(审校)
    • 摘要: 分子诊断为遗传病诊断的重要手段,因其具有直接诊断性、高特异性、灵敏性、早期诊断性的特点,弥补了表型诊断的不足而被广泛应用。遗传病的分子诊断是利用分子遗传学技术在DNA或RNA水平上对某一基因进行突变分析,从而对特定疾病进行诊断。分子诊断技术包括传统的细胞遗传学技术和现代分子诊断技术。常规的细胞遗传学技术包括染色体核型分析、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等,而现代分子诊断技术主要有染色体微阵列分析、一代测序、高通量测序及质谱分析等,每一种技术都有其优缺点,只有将其有效整合,优势互补,才能最大程度识别遗传病的变异类型,真正实现疾病的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使患者获益。
    • 摘要: 罕见病是一种患病率极低的疾病,临床上病例少、经验少,往往被称为"医学孤儿"。这些疾病大多数和遗传有关,由于患病人数少,也被称为"孤儿病"。世界卫生组织(WHO)对罕见病的定义为,患病人数占总人口的0.65‰~1‰的疾病或病变,也就是说1 000个人里最多才有一人患病。我国将患病率低于50万分之一的疾病、在新生儿中发病率低于万分之一的遗传病定义为罕见病。
    • 宋朝霞; 温得中
    • 摘要: 目的:探讨基于案例教学(CBL)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医学遗传学“遗传病的治疗”教学中的实施效果。方法:将2018级五年制临床专业学生分为两个教学班:试验组140人,实施CBL联合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照组68人,实施传统PPT讲解授课模式。分析问卷调查和考试成绩,进行教学效果评估。结果:试验组学生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参与教学积极性高(87.8%积极准备),对教学满意(85.0%);试验组和对照组学生相关遗传病治疗的客观题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CBL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受到学生欢迎,能有效提升学习的自主性,值得在教学中推广和应用。
    • 达珍; 马雅; 孟岩; 田亚平; 张春燕
    • 摘要: Cornelia de Lange综合征(Cornelia de Lange syndrome,CdLS;OMIM#122470,#300590,#610759)是一种罕见的累及多器官系统的遗传性疾病,1933年由荷兰儿科医生Cornelia de Lange首次系统报道,之后以他的名字命名此病。目前其发病率各国报道不一致(1/10000~1/50000),常呈散发,男女发病率基本相同。已发现CdLS致病基因有NIPBL、SMC1A、SMC3、RAD21、HDAC8等[1-2],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或X连锁遗传。
    • 陆菲; 陆佳程; 张若男; 吴振科
    • 摘要: 22q11.2缺失综合征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临床表现为颜面畸形、腭裂、先天性心脏病、反复发作的低钙抽搐,患者成年后可出现学习能力下降、自闭症、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等神经精神异常表现[1]。1病历摘要1.1一般资料患儿,女,12岁,因“反复手足搐搦1年余,持续血小板降低半年”于2020年5月8日入院。入院前1年余患儿常在写作业时出现手足搐搦,表现为双手无名指及小指突然向手心内收,伴掌心发麻,严重时可出现全部手指内收屈曲伴僵直,呈“爪形手”姿势,按摩数分钟后可恢复。
    • 赵振国; 张磊; 韩清銮; 张亮亮; 张波; 朱瑾
    • 摘要: 骨软骨瘤病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其发病由骺板关系发育失常所引起,该病有0.5%~2.0%的概率会转化为恶性肿瘤,主要通过影像学检查及相关病理检查诊断,软骨瘤好发于手、足短管状骨的中心部位,故有内生软骨瘤之称,偶尔亦有外生型。足部短管内生骨软骨瘤癌变罕见,本文介绍1例多发骨软骨瘤病中足部短管内生骨软骨瘤、肿胀、疼痛畸形严重患者,给予多次手术治疗后,病理检查显示逐渐出现癌变,综合相关文献讨论该短管内生软骨瘤癌变患者的诊治及随访情况。
    • 王小梅
    • 摘要: 国外知名女星安吉丽娜·朱莉在接受了基因检测后,发现自己患上乳癌及卵巢癌的几率比一般人高出许多,最终决定通过预防性手术割除乳房及卵巢,让世人知道基因并非决定一切的终极命运。人体内拥有约20000~25000个遗传自父母的基因,基因遗传的机制需根据受牵涉的基因来作区分,每个基因都有着独一无二的功能.
    • 陈影影; 卢晓燕; 苏娜; 唐文燕
    • 摘要: 总结ABCB11基因突变所致的进行性家族性肝内胆汁淤积Ⅱ型的临床特点和基因诊断的临床意义。回顾性分析江西省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2019年3月-2021年7月收治的进行性家族性肝内胆汁淤积Ⅱ型患儿1例的临床资料,查阅相关文献,总结进行性家族性肝内胆汁淤积Ⅱ型患儿的临床表现及相关基因表达情况。此例患儿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和总胆汁酸水平明显升高,但谷氨酰转肽酶(GGT)正常,临床表现为黄疸、肝肿大。二代测序(NGS)发现患儿ABCB11基因存在两个杂合变异:NM_003742.2:ex.2_12dup/p.?(父亲)和NM_003742.2:C.3011G>A/p.Gly1004Asp(母亲)。前者意义不明,未曾有相关文献报告,后者在相关文献中证明了以复合杂合或纯合形式存在于进行性家族性肝内胆汁淤积Ⅱ型的患儿基因内,属于剪切突变。ABCB11基因突变所致的进行性家族性肝内胆淤积Ⅱ型黄疸反复治疗效果欠佳,建议对临床上遇到的胆汁淤积、胆汁酸偏高、转氨酶升高、GGT正常的患儿尽早完善基因检测以明确诊断。
    • 王钦
    • 摘要: 在育种场和繁殖牧场内,家畜的遗传疾病是非常常见的,这种疾病一旦出现,不仅对繁殖繁育产生了严重影响,对于经济效益而言,也是极为不利的,按照遗传的表现和遗传的程度来看,家畜遗传疾病通常情况下都是有害的,而且危害十分严重,可将其危害程度划分为两种不同类型,分别是致死和半致死.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