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遗传方式

遗传方式

遗传方式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2年内共计452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基础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43篇、会议论文9篇、专利文献38558篇;相关期刊280种,包括生物学教学、生物学通报、遗传等; 相关会议9种,包括第一次全国中西医结合检验医学学术会议、2011年第11届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内分泌遗传代谢学组学术会议、《中华眼科杂志》第三届中华眼科中青年论坛等;遗传方式的相关文献由969位作者贡献,包括祁曙光、等、任新鸾等。

遗传方式—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43 占比:1.14%

会议论文>

论文:9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38558 占比:98.84%

总计:39010篇

遗传方式—发文趋势图

遗传方式

-研究学者

  • 祁曙光
  • 任新鸾
  • 梁文香
  • 吴浩
  • 贺敬义
  • 钱得胜
  • 彭玉成
  • 李巍
  • 李玉玲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赵颖玲; 于力
    • 摘要: Alport综合征(AS)是我国常见的具有遗传异质性的儿童肾脏疾病,以血尿、听力损坏、眼部病变及进行性肾功能衰竭等为临床特点,又被称为家族性出血性肾炎、遗传性进行性肾炎。其主要病理改变为组成肾小球、耳蜗、角膜、晶状体和视网膜中成熟基底膜的主要成分Ⅳ型胶原α3、α4或α5链的产生、沉积或功能的异常,主要为基底膜的Ⅳ型胶原α3、α4或α5链(COL4A3、COL4A4或COL4A5)基因变异所致。该病既可伴X性染色体遗传,也可伴常染色体遗传。X性染色体遗传为X连锁显性遗传(XL-AS),而常染色体遗传又分为显性遗传(AD-AS)和隐性遗传(AR-AS)。近年来随着检验检查技术的发展,儿童AS由既往所认为的罕见病逐渐变为常见疾病。但随着基因诊断方法的发展,如何及时诊断AS、明确基因突变类型,提出有效治疗方案一直是人们着重研究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Alport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以期人们提高对Alport综合征的再认识。
    • 摘要: 血友病是一类以出血表现为主的罕见遗传病,遗传方式为X连锁隐性遗传,其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由于女性拥有两条X性染色体,而男性为一条X染色体和一条Y染色体,所以杂合子(一条X染色体上的基因异常,另一条X染色体上的基因正常)的女性通常不患病,为携带者;只有当女性为纯合子(两条X染色体上基因均异常)时才患病,而半合子(X染色体上基因异常)的男性即可患病。
    • 闫丽红; 陆林; 赵鑫; 张小安; 邢庆娜; 张晓莉; 徐丹
    • 摘要: 目的 探讨分析Leigh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及特征、遗传方式及影像学表现,总结其规律。方法整理分析2016年3月5日到2021年12月10日期间在我院就诊、经过基因检测确诊为Leigh综合征的5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资料,总结其特点。临床资料包括初次就诊及发病时间、家族史、临床表现、实验室一般检查项目明显异常者以及基因检测结果。影像学资料包括头颅核磁平扫、头颅核磁波谱扫描。核磁扫描仪采用西门子MAGNETOM Skyra 3.0T超导型扫描仪与GE SIGNA Pioneer 3.0 T超导型扫描仪,分别采用20通道头颅线圈和48通道头颅线圈。头颅波谱扫描取大脑基底节层面、半卵圆中心层面以及在平扫上观察到的病变区层面。结果 5例患儿中,4例男性,1例女性。发病年龄从1月龄到1岁11月,临床表现均有癫痫、发育迟缓。基因检测结果中2例为来源于母亲的线粒体基因突变,3例为分别来源于父母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复合杂合突变。5例患儿中3例进行了头颅核磁平扫和波谱扫描,2例只进行了头颅核磁平扫。5例患儿在基底节区、脑干以及额顶枕叶均有不同程度的长T1长T2信号影。3例进行波谱扫描的患儿,部分病灶区NAA降低,并可见乳酸峰及倒置乳酸峰。结论 Leigh综合征是一种亚急性坏死性脑脊髓综合征,其遗传方式各异,头颅核磁检查有其特异性。对于发育异常的患儿应该考虑本病,进行基因检测及头颅核磁检查,进行早期诊断,并进行动态观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及指导生育。
    • 司锘; 潘博; 杨庆华; 赵延勇; 张晔; 蒋海越
    • 摘要: 目的 在中国汉族小耳畸形核心家系中评估基因新生突变模式在散发小耳畸形中的作用,寻找可能的致病性新生突变.方法 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7月就诊于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的24个中国单纯小耳畸形核心家系.其中小耳畸形患者24例,年龄6~10岁,男15例,女9例,均为单侧小耳畸形,包括左侧15例,右侧9例.获知情同意后,抽取患者及其未患病双亲的外周血,对24个单纯小耳畸形患者及其未患病双亲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筛选位于基因编码区及经典剪接位点的新生突变,观察每例患者外显子区的新生突变数量.对筛选到的新生突变依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会变异分类标准进行分类,使用ExAc数据库、VarCards数据库、Human Splicing Finder 3.1在线软件分别对丧失功能突变、错义突变和同义突变进行变异特征判断,结合小鼠基因组信息数据库查询同源基因在小鼠鳃弓部位的表达情况、使用David6.8生物信息数据库对候选基因进行通路富集分析,使用在线人类孟德尔疾病遗传数据库查询候选基因与人类疾病之间的对应关系,从而对不同变异进行变异功能和基因功能2方面的致病性评估.结果 24个小耳畸形家系中共检测到23个新生突变,每个患者检测到0~3个外显子区新生突变,与正常人相比未见明显增加.突变类型包括错义突变12个、同义突变8个以及无义突变、起始密码子突变、整码插入突变各1个.其中LRP12基因无义突变依指南分类为致病变异.使用多种生物信息学软件及数据库对所有新生突变进行分析,未见明显的致病性特征.结论 小耳畸形患者中并没有发现明显的新生突变负担加重,尽管致病基因可能通过新生突变模式在小耳畸形中致病,但新生突变模式可能不是小耳畸形致病的主要遗传模式.
    • 杨蓓蓓
    • 摘要: Alport综合征是一种以血尿、感音性神经性耳聋和眼部异常为特征的进行性遗传性肾脏疾病,分为X-连锁遗传、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及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三种遗传形式,近年来随着对Alport综合征研究的不断深入,早期诊断该疾病也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Alport综合征临床表现、遗传方式及诊断为综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识别.
    • 汪洋
    • 摘要: 单基因遗传病遗传方式的判断,对于解决有关遗传病方面的题目有很重要的作用,一般都放在题首.只有正确地判断遗传方式,才能进一步写出个体的基因型和表现型,计算相关概率,而概率的计算方法对于快速准确地得出答案尤为重要.
    • 唐辉武; 张兰; 蔡培荣; 黄潇溢; 秦银娇; 吴梓鹏; 朱嘉慧; 王丽敏
    • 摘要: 水稻作为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随着人口增长、耕地减少及环境条件的不断恶化,进一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是育种家的重要目标.通过提高光合效率来增加生物量是进一步提高水稻产量的有效手段.叶绿体是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和细胞的能量供应中心,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和细胞的新陈代谢至关重要.鉴定和克隆参与叶绿体发育和调控的关键基因,揭示其调控网络和分子机制,对于调控光合作用和植株的生长发育以及培育高光效水稻新品种均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实践价值.植物叶色多种多样并且容易进行区分,因此叶色突变体常被用作探究植物光合作用机制、叶绿素生物合成、叶绿体结构和功能以及遗传发育调控等的重要材料.水稻叶色突变体较为常见,白化转绿突变体较容易区分,在研究水稻叶绿体发育、叶绿素合成、光合作用效率及遗传育种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从白化转绿突变体的表型、分类、来源、作用机制、遗传方式及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水稻白化转绿突变体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提供参考.
    • 刘权中; 崔清波; 贾学渊; 吴杰; 孙文靖
    • 摘要: 骨硬化症(osteopetrosis,OP)又称大理石骨病,是由破骨细胞功能缺失或破骨细胞缺乏引起的一种骨疾病,特点是骨内出现一定范围的骨结节,影像学检查中主要表现骨密度增加.目前为止,认为骨硬化症有3种遗传类型,分别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和X连锁遗传.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骨硬化症最为常见,大致分为3型,I型的表现相对温和,主要由LRP5基因突变引起,Ⅱ型也叫阿耳伯斯·尚堡氏病,是发病率最高的骨硬化症类型,Ⅱ型的表现相对比较极端,从无症状到严重的表型都有过报道,CLCN7基因被认为是导致Ⅱ型的主要致病基因,Ⅲ型没有太多的资料.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骨硬化症也叫婴儿恶性骨硬化病,发病年龄早,易诊断,致死率高;已报道的致病基因约有8种.目前骨硬化症的治疗主要为对症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以最大程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颉满珍; 王根绪
    • 摘要: 目的 探讨腓骨肌萎缩症(CMT)4B3型的临床特点、神经肌电图及遗传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一家系7名成员的临床表现及基因突变情况.结果 本家系中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慢性进行性四肢远端肌无力和肌萎缩,腱反射减弱,感觉减退及弓形足;神经肌电图示周围神经广泛的节段性脱髓鞘和髓鞘再生.结论 腓骨肌萎缩症遗传方式以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为主,也有部分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或X连锁显性或隐性遗传.该家系为CMT4B3型,根据二代基因检测,其定位为4B3型,主要致病基因为SBF1.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