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龙潭组

龙潭组

龙潭组的相关文献在1979年到2022年内共计320篇,主要集中在地质学、石油、天然气工业、矿业工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17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118255篇;相关期刊131种,包括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贵州地质、科学技术与工程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第十二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中国黄金工业改革创新发展高层论坛、第四届全国沉积学大会等;龙潭组的相关文献由787位作者贡献,包括汪凌霞、邓恩德、邓模等。

龙潭组—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17 占比:0.27%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18255 占比:99.73%

总计:118575篇

龙潭组—发文趋势图

龙潭组

-研究学者

  • 汪凌霞
  • 邓恩德
  • 邓模
  • 金军
  • 黄宇琪
  • 何金先
  • 刘光祥
  • 刘祥先
  • 曹文杰
  • 石富伦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心罡; 庞宏; 庞雄奇; 陈君青; 吴松; 马奎友; 张思玉
    • 摘要: 上二叠统龙潭组是四川盆地多个大中型气田的烃源岩,热演化程度较高,无法通过热模拟实验或化学动力学方法对其进行有效的生、排烃特征和油气资源潜力研究,制约了油气勘探开发。基于国内主要含油气盆地的大量岩石热解、总有机碳(TOC)含量分析及成熟度资料,采用生烃潜力法,建立了龙潭组高、过成熟烃源岩的生、排烃演化模型,分析了生、排烃特征,评价了资源潜力,预测了常规和非常规(页岩)油气有利区。结果表明:龙潭组烃源岩生烃潜力巨大。Ⅱ型和Ⅲ型有机质均在镜质体反射率(R_(o))为0.5%时达到生烃门限,分别在R_(o)为0.8%和0.9%时达到排烃门限;原始生烃潜力指数分别为570 mg/g和200 mg/g;龙潭组现今生烃量达7460×10^(8)t,排烃量达3840×10^(8)t,残留烃量达3620×10^(8)t,其中页岩气资源量为24.6×10^(12)m^(3),可采资源量为3.7×10^(12)m^(3);川北应以常规气勘探为主,川中及川东北油气勘探可以常规气与页岩气并举,川东和川南应以页岩气勘探为主。
    • 陈聪; 林良彪; 余瑜; 刘冯斌; 唐顺成; 苏加亮; 周文; 田景春
    • 摘要: 研究四川盆地南部上二叠统龙潭组碎屑岩的地球化学特征,探讨其物源特征及古风化、古环境、古氧化-还原条件等地质意义。通过对CLD1井龙潭组岩心的观察描述和薄片鉴定,结合主元素、痕量元素及稀土元素的测试分析等方法对龙潭组沉积期的沉积环境进行讨论。La/Sc-Co/Th图解、∑REE-La/Yb图解及δEu值分析,以及Al_(2)O_(3)/TiO_(2)-TiO_(2)图解与峨眉山高Ti玄武岩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研究区龙潭组物源复杂,主要为峨眉山玄武岩,伴少量钙质泥岩及部分长英质火山岩;Th-Sc-Zr/10和La-Th-Sc三角图分析结果显示龙潭组物源主要来自大陆岛弧;龙潭组样品大陆风化指数平均为85.19,属于中-高强度风化;Sr/Cu质量分数比值介于0.41~26.05(平均值为5.68),MgO/CaO质量分数比值介于0.02~2.35(平均值为0.92),指示龙潭组整体形成于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沉积环境为咸水的海陆过渡相环境,晚期为海相沉积环境;古氧化-还原指标[V/(V+Ni)质量分数比值]介于0.59~0.95(平均值为0.81),Th/U质量分数比值介于2.18~5.62(平均值为4.23),Ce_(anom)值介于-0.80~0.10(平均值为-0.01),指示龙潭组沉积水体以贫氧至厌氧的弱氧化至还原性环境为主。龙潭组碎屑岩沉积于温暖湿润条件下的贫氧至厌氧的弱氧化至还原性环境,整体为中-高强度风化,龙潭期沉积水体呈加深趋势。
    • 孙浩伟; 范存辉; 张云峰; 郗爱华; 周远志
    • 摘要: 利用钻井、测井等资料,通过对火山岩薄片鉴定,结合野外剖面露头及区域地质研究成果,对川东地区二叠系储层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火山岩主要分布在龙潭组中部和底部,岩相主要为火山溢流相和火山沉积相,储集空间类型主要为原生气孔、溶蚀孔及各类裂缝。溶蚀改造是影响储层的关键因素,沉凝灰岩类中形成的溶蚀孔缝和脱玻化孔是主要的储集空间,火山熔岩受喷发方式和构造作用影响形成的气孔和裂缝,是储层形成的重要因素;构造作用对储层储集性能具有建设性作用,构造形成的裂缝不仅自身可作为良好的储集空间,也改善了储渗关系。
    • 邢慧通; 张晓丽; 何金先; 曹文杰; 杨甜甜; 王健; 师帅
    • 摘要: 致密气是发育于低孔、特低渗透砂岩中的一种非常规资源,具有丰富的潜在油气储量,但由于其致密低渗透性,压裂改造是致密气高效开发的必须手段,而砂岩储集特征及物质组成对初步评价致密砂岩储层的资源潜力和生产能力有重要意义。运用X射线衍射、显微镜及扫描电镜等技术手段,对滇东威信地区二叠系龙潭组10个致密砂岩露头样品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龙潭组致密砂岩矿物组分以黏土矿物和石英为主,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42.5%和30.1%;其次为长石,平均含量14.7%;另外,还含有少量的方解石和锐钛矿,虽然在部分样品中有检出,但其平均含量分别达到9.05%和14.4%。通过矿物组分法获得龙潭组致密砂岩的岩石脆性指数为0.575,脆性效果较好,有利于压裂。黏土矿物组合特征反映出龙潭组砂岩为深层低渗透砂岩储集层,物质来源与岩浆热液及玄武岩的风化产物有关。研究区龙潭组致密砂岩储层为高黏土矿物储层,尤其是绿泥石、高岭石的普遍存在,对孔隙发育有消极作用,影响煤系气的运移与储存,总体上属于深层低渗透高黏土矿物砂岩储层。但龙潭组上段高含量的碳酸盐类矿物,充填在孔裂隙中,对砂岩具有较强的抗压实作用,也是后期溶蚀作用的物质基础,易形成次生孔隙,对致密砂岩气藏的形成和开发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因此,龙潭组上段可作为下一步致密砂岩储层改造和致密气开发的首选层段。
    • 张玉玲; 张鹏; 周钰昌; 刘影; 周雅茹
    • 摘要: 采用扫描电镜和光片显微观测等方法明确龙潭组页岩裂隙特征。研究表明,六盘水龙潭组页岩的裂隙宽度多介于0~50 m之间,以垂直和高角度的斜交裂隙为主,裂隙多为构造缝,在剪切缝中发现有大量的方解石填充,非构造性裂隙相对较少。
    • 邓敏; 兰叶芳; 程锦翔; 王正和; 余谦; 刘安然; 赵安坤
    • 摘要: 二叠系龙潭组是四川盆地最主要的海陆过渡相页岩气勘探层位。通过钻井岩芯和薄片观察、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有机地球化学分析、孔渗测试、现场解吸和等温吸附等手段,以SD1井为例,对川东南石宝矿区龙潭组烃源岩特征和页岩气潜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SD1井龙潭组泥页岩累计厚度约47.74 m,与煤层及粉-细砂岩交互出现,主要为分流间湾和沼泽微相沉积;2)泥页岩总体黏土矿物含量高(平均值为49.7%),富菱铁矿、黄铁矿和锐钛矿,缺乏长石和其他碳酸盐矿物;3)有机质主要由镜质组构成,干酪根δ^(13)C集中分布在–22.8‰~–24.2‰之间,以Ⅲ型干酪根为主,有机质丰度高(TOC平均值为7.37%),处于过成熟生干气阶段,生烃潜力大;4)储集空间主要包括微裂缝、有机质孔、溶蚀孔和晶间孔,孔隙度变化在3.05%~4.35%之间,平均值为3.79%;渗透率约为0.486μD,远小于0.1 mD,具超低孔超低渗特征;5)现场解吸泥页岩含气量为0.61~4.70 m^(3)/t,平均值为2.16 m^(3)/t,含气性相对较好,饱和吸附气含量均大于2.00 m^(3)/t,显示出良好的吸附性能。综合研究认为,川东南石宝矿区龙潭组页岩气开发潜力较大,龙潭组上段中部C_(14)–C_(17)碳质泥岩夹煤层组合和龙潭组中段上部C_(20)–C_(24)碳质泥岩夹煤层组合为主力勘查层段。
    • 张佳霖; 黄宇琪; 叶旅秀; 孙小飞; 龚丽花; 何小庆
    • 摘要: 页岩孔隙是气体赋存和运移的重要通道,因此研究页岩孔隙具有重要意义。以六盘水龙潭组页岩为研究对象,对其孔隙形态展开了定性和定量研究,并探究孔隙形态对该层系天然气资源富集的影响。研究表明,六盘水地区龙潭组页岩有机质丰度较高,有机质成熟度适中,有机质类型以Ⅲ型为主,具有良好生气潜力;有机质孔和黏土矿物晶间孔发育,孔隙度适中,以微孔~中孔为主,孔隙结构复杂,比表面较大,孔隙形态以墨水瓶型和狭缝型为主;研究区的孔隙结构特点导致六盘水地区龙潭组页岩总含气量较大,其中,吸附气比例较高,开发需要依托压裂技术。
    • 肖威; 张兵; 姚永君; 王艳; 杨洪宇; 杨凯
    • 摘要: 川东地区二叠系龙潭组属于过渡相—海相地层,页岩气勘探前景广阔。根据研究区页岩的矿物学、岩石学特征划分了岩相类型,利用地球化学数据重建了古沉积环境,并探讨了其有机质富集的控制因素,在此基础上建立岩相、有机质富集与沉积环境的耦合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川东龙潭组页岩主要发育硅质页岩、黏土质硅质混合页岩、黏土质钙质混合页岩和钙质硅质混合页岩等4种岩相,垂向上岩相分布可划分为早期相对富黏土阶段和晚期硅质含量相对较高阶段。(2)沉积环境分析表明,龙潭组沉积早期海平面低,主要处于氧化—次氧化环境,其U/Th平均为0.42,EF_(Mo)平均为6.66,V/(V+Ni)平均为0.77,古生产力较低,陆源输入大,硅质来源为陆源搬运;晚期海平面持续上升,主要处于还原环境,其U/Th平均为5.96,EF_(Mo)平均为148.01,V/(V+Ni)平均为0.79,古生产力高,陆源输入低,有大量生物成因硅富集。(3)龙潭组沉积时期有机质的富集具有明显的差异性,沉积早期受陆源输入强度和古生产力共同控制,大量陆源高等植物碎屑等被带入,造成其有机碳含量较高;沉积晚期仅受古生产力控制,陆源碎屑供给相对前期减弱,有机质多来源于海洋藻类植物。
    • 李进; 王学军; 周凯; 王运所; 李宁朝; 吴颖; 王美格
    • 摘要: 为探索超深层条件下海陆过渡相页岩储层特征,针对川东北地区普光气田Y4井上二叠统龙潭组泥页岩开展了有机地球化学、矿物组成、孔隙结构、物性等分析测试。龙潭组泥页岩具有高有机碳含量(主峰区间3.77%~10.72%),Ⅱ_(2)—Ⅲ型干酪根及过成熟特征(R;介于3.82%~3.97%);总孔体积均值为0.047 mL/g,比表面积均值为31.8 m^(2)/g,孔隙度均值为6.64%;储集空间类型以有机孔、黏土矿物层片间孔、脆性矿物溶蚀孔及微裂缝为主,形态多为平行板状与两端开放管状。深水潟湖环境下泥页岩孔隙度与有机碳、黄铁矿、石英含量呈正相关,说明缺氧还原、水体稳定的沉积环境控制着原始矿物组成与结构,同时刚性矿物颗粒与有机质、黏土矿物有效络合,为有机孔保存提供了必要条件。受碾平式改造作用影响的扁平状有机质大孔与密集发育的有机质微—介孔、黏土矿物晶间孔缝、脆性矿物孔缝组成储集网络,最终形成深水潟湖微相超深层泥页岩储层。
    • 谭江林; 陈雄
    • 摘要: 杨山煤矿地处盘州北东部,经过勘查发现,矿区地质构造为单斜构造,矿区内含煤地层为二叠系上统龙潭组和二叠系上统峨眉山玄武岩组上段[1],可采煤层有22层煤。本次研究含煤岩系龙潭组中煤组17、181、182、23、242、251、252煤层对比。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