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黏聚力

黏聚力

黏聚力的相关文献在2002年到2022年内共计401篇,主要集中在建筑科学、公路运输、水利工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81篇、会议论文14篇、专利文献155799篇;相关期刊204种,包括工程地质学报、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科学技术与工程等; 相关会议14种,包括中国大坝协会2015学术年会暨第七届碾压混凝土坝国际研讨会、第八届全国基坑工程研讨会、第四届全国环境岩土工程与土工合成材料学术研讨会等;黏聚力的相关文献由1224位作者贡献,包括卿龙邦、董金玉、杨俊等。

黏聚力—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81 占比:0.24%

会议论文>

论文:14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55799 占比:99.75%

总计:156194篇

黏聚力—发文趋势图

黏聚力

-研究学者

  • 卿龙邦
  • 董金玉
  • 杨俊
  • 杨继红
  • 雷胜友
  • 丁树文
  • 唐云伟
  • 张国栋
  • 张岩
  • 朱海丽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江建洪; 曾庆义; 马健
    • 摘要: 扩大头锚杆因其对土层的选择要求而常常具有一定的锚杆倾角,而目前工程实践中未充分考虑该倾角对锚杆抗拔力的影响.为此,在原有研究基础上,采用莫尔-库伦强度理论推导考虑倾角影响的扩大头锚杆极限端压力和抗拔力的表达式,从力学机制层面解释土体黏聚力、内摩擦角和扩大头埋深对极限端压力随锚杆倾角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极限端压力在静止土压力系数不大于1时随锚杆倾角的增大而减小,而在静止土压力系数大于1时随锚杆倾角的增大而增大;黏聚力因其各向同性性质使得极限端压力随锚杆倾角的变化不敏感,而内摩擦角和扩大头埋深因各向异性因素使得极限端压力呈现复杂变化;对于静止土压力系数不大于1的常规土体,目前工程规范中将倾斜锚杆的抗拔力取值为完全水平锚杆的抗拔力,或偏于不安全.相关公式和规律可为采用扩大头锚杆的锚固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 贝建忠; 赵瑞东; 李伟仪; 陈良志
    • 摘要: 水泥搅拌桩是加固软基岸坡的一种常用处理工艺,通常采用复合地基综合强度指标设计方法进行岸坡稳定性分析。但在某些情况下,采用该方法核算整体稳定满足规范要求却发生了滑移事故,因此须进一步分析该方法在岸坡设计中的适用性。基于Plaxis 3D软件,针对某失事工程,分别采用复合地基综合强度指标以及桩体和桩间土的强度指标进行稳定性核算,并调整软土的黏聚力以及水泥搅拌桩置换率,对比分析其对整体稳定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软土黏聚力和水泥搅拌桩置换率较低时,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综合强度指标设计方法在岸坡设计中的适用性较差,该方法不能真实地反映水泥搅拌桩对软基的加固效果。
    • 于航; 戚承志; 朱守东; 赵发; 王晓娇
    • 摘要: 水合物的存在和分解对能源土的抗剪强度有双面影响。为了研究水合物对于海洋土抗剪强度的影响,考虑到水合物的存在增大了土颗粒之间的接触面积,引入胶结面积比的概念,采用理论推导的方法,修正了考虑水合物影响的有效应力表达式,并提出能够同时考虑水合物种类以及赋存模式的黏聚力表达式。根据摩尔-库伦准则,得到抗剪强度随着水合物饱和度变化的关系式。此外,考虑甲烷气体的溶解,修正了水合物分解后的孔隙压力表达式。最后,借助于沉积物三轴剪切试验和水合物分解的数值模拟结果来验证公式的合理性。结果表明:所提公式能较好地反映水合物含量、水合物赋存状态、高水压对强度的影响;同时修正孔压模型有助于更好地分析海底斜坡稳定。
    • 张幼振; 刘焱杰; 钟自成
    • 摘要: 预钻式岩体剪切测量系统可以测量矿山原位岩体的内摩擦角和黏聚力,与传统室内试验和现场测试相比,该测试方法可以最大限度保持岩体本质状态,方便快捷获取测试数据。首先阐述了系统整体设计思路,并成功研制出预钻式原位岩体剪切仪设备,搭建了数据采集存储软件平台;其次,基于剪切仪的工作原理,通过配套完整的测量系统试验装置,制定了试验数据处理方法和试验步骤;最后为验证系统方法的工程适用性,对测量系统进行了标定试验,并在混凝土平台进行了岩体侵入试验与剪切试验。剪切试验结果与室内直剪试验相比,内摩擦角小24.77%~41.33%,黏聚力小13.11%~32.84%。针对试验结果的差异性,从仪器设备和试验方式进行了分析,指出试验误差主要来源于设备剪切加载方式的变化和岩体直剪试验方法的不同。研究结果为矿山原位岩体力学参数的准确测量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也为后续系统的改进设计提供借鉴参考。
    • 蔡忍; 何宁; 张桂荣; 李登华; 周彦章
    • 摘要: 新疆地区正在开展大规模的输、调水工程建设,渠线工程不可避免的要穿越沙漠地区,常利用风积沙作为渠(路)堤的填筑材料。为解决常规施工过程中风积沙填筑体失水松散导致的上料困难问题,利用自渗注浆和负压注浆两种注浆技术对风积沙进行加固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随着负压减小,注浆量逐渐增加,注浆耗时成倍增加;负压注浆的注浆量低于自渗注浆,注浆速率和有效扩散距离高于自渗注浆;负压为60 k Pa和30 k Pa时,有效扩散距离可以达到50 cm,负压为90 k Pa时,110 cm砂柱均在有效扩散距离内,自渗注浆的有效扩散距离可以达到30 cm。
    • 曹文权
    • 摘要: 土建开挖产生的工程渣土进行固化处理后应用于公路工程、市政工程建设具有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通过冻融试验、静力三轴试验和固结试验,分析了不同含水率和密度下的工程渣土固化土在不同冻融循环次数下黏聚力、内摩擦角和压缩模量的变化,揭示了上述力学指标随冻融次数的变化规律,并引入指标劣化系数用于评估工程渣土固化土的长期力学特性,建立了劣化系数计算方法。成果可为工程实践提供参考。
    • 岳中琦; 康兴宇
    • 摘要: 本文通过数据作图法揭示了土体黏聚力和内摩擦角对斜坡安全系数作用的不同规律,并论证了一般土质斜坡存在唯一最小安全系数及其原因。本文在土质斜坡中划分了大量的潜在滑移面,并定义了每一个潜在滑移面所拥有的4类安全系数FOS^(c×Φ)、FOS^(c)、FOS^(Φ)和FOS^(c+Φ)。基于极限平衡的条分法计算了滑移面的4类安全系数,并使用数据作图法揭示和确定了这4类安全系数值随潜在滑移面深度d变化的4条特征和规律。由土体黏聚力和内摩擦角共同作用的安全系数FOS^(c×Φ)包络线随d的增加先单调下降,到达一段最小值区间后,再单调上升。因此,它必然存在一个总体最小值。仅由土体黏聚力贡献的FOS^(c)包络线随d的增加先快速、再缓慢单调下降。仅由土体内摩擦角贡献的安全系数FOS^(Φ)包络线随d的增加线性上升。FOS^(c)与FOS^(Φ)之和FOS^(c+Φ)数值几乎等同于FOS^(c×Φ)数值。这4条规律揭示了土体黏聚力和内摩擦角对斜坡安全系数作用的不同规律,并论证了一般斜坡存在最小安全系数及其原因。本文进一步论证和揭示了这4条特征和规律适用于5种经典有限条分法的计算结果,适用于考虑地下孔隙水压强作用的计算结果,和考虑斜坡土体分层不均质影响的计算结果。特别地,地下孔隙水会加深拥有最小安全系数的潜在滑移面深度。土体黏聚力对斜坡安全系数贡献随潜在滑移面深度增大而减小,土体内摩擦角对斜坡安全系数贡献随潜在滑移面深度增大而增大。这两种强度随深度的相反贡献规律导致了一般土质斜坡存在唯一最小安全系数。
    • 邱模清
    • 摘要: 随着我国基建事业的不断完善,工程中遇到盐渍土地质的概率变得越来越大。黄骅港土质盐渍化特别严重,且处在寒冷地区,土质强度低,冻融严重,这直接影响了工程建设的安全性、适用性和耐久性,因此,开展针对该地区盐渍土-砂混合土的工程特性研究意义重大。鉴于此,文章结合黄骅港综合保税区项目地质情况,以含砂量、含水率为研究因素,对该寒冷地区盐渍土-砂混合土进行系列三轴剪切试验,以研究含砂量、含水率对该寒冷地区盐渍土-砂混合土的强度变化规律,旨在为今后类似工程项目的建设和研究积累基础。
    • 靳雪梅; 黄宏伟; 张东明
    • 摘要: 为探讨土的强度参数的空间变异性对盾构隧道开挖引起的地表变形的影响,选取黏聚力和内摩擦角作为随机变量,采用Karhunen-Loève方法对随机场进行离散,利用Matlab软件将土性参数随机场与FLAC 3D模型单元一一映射,并使用FLAC 3D进行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土强度参数的空间变异性对地表变形的影响明显;竖直方向相关长度的影响大于水平方向相关长度的影响;地表水平位移受到的影响比地表沉降受到的影响更大;竖向相关长度小于1倍隧道直径时,多次模拟得到的地表沉降值符合正态分布,据此可利用确定性分析结果估算地表沉降变形超限概率或确定控制沉降量。
    • 景文琪
    • 摘要: 为确定长江阶地粉质黏土相似材料配比方案,本文研究原材料间配比关系。基于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设计方法,以滑石粉、膨润土、石英砂和水为原料,配置基坑模型试验粉质黏土相似材料,通过剪切试验获取九组配比方案的黏聚力和内摩擦角两个物理力学指标,采用极差法和方差法分析各因素的敏感性与显著性,研究滑石粉、膨润土、石英砂以及水含量对黏聚力和内摩擦角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极差法与方差法分析结果具有一致性,两种方法能合理判断各因素对考察指标的敏感性与显著性;膨润土掺量虽少,但对粉质黏土的黏聚力有很大程度的影响,其次为滑石粉含量,当滑石粉含量增多时,相似材料黏聚力逐渐增大;滑石粉含量为相似材料内摩擦角的主要控制因素。试验方法和结果可为其他模型试验中土质相似材料的配比提供参考。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