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胶凝砂砾石

胶凝砂砾石

胶凝砂砾石的相关文献在2006年到2022年内共计217篇,主要集中在水利工程、建筑科学、水路运输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2篇、会议论文35篇、专利文献184157篇;相关期刊54种,包括混凝土、人民长江、人民黄河等; 相关会议15种,包括第五届水库大坝新技术推广研讨会暨中国水利学会水工结构专业委员会第十二次年会、中国大坝协会2015学术年会暨第七届碾压混凝土坝国际研讨会、第四届水库大坝新技术推广研讨会等;胶凝砂砾石的相关文献由408位作者贡献,包括贾金生、郭磊、孙明权等。

胶凝砂砾石—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2 占比:0.06%

会议论文>

论文:35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184157 占比:99.93%

总计:184294篇

胶凝砂砾石—发文趋势图

胶凝砂砾石

-研究学者

  • 贾金生
  • 郭磊
  • 孙明权
  • 冯炜
  • 杨世锋
  • 柴启辉
  • 郑璀莹
  • 马锋玲
  • 汪洋
  • 郭利霞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郭磊; 李明儒; 郭利霞; 张芳芳; 汪伦焰
    • 摘要: 胶凝砂砾石材料是一种贫胶筑坝材料,其应力应变特征不同于常规混凝土,在通过数值模拟对胶凝砂砾石材料的强度进行模拟分析时,无法选用混凝土的本构模型进行计算。通过对不同围压胶凝砂砾石材料应力-应变曲线特征进行分析可知,胶凝材料用量对其本构模型影响较大。对此将表征胶凝砂砾石初始形成状态的堆石体概化为“堆石元件”,将胶凝材料的胶结作用概化为“胶结元件”。基于二元并联概念模型引入经验系数,考察不同胶凝材料用量对材料应力-应变关系的影响,从而建立胶凝砂砾石材料本构模型,并通过大三轴试验数据对本构模型进行了验证。模型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拟合度良好,说明该模型可较好地描述不同胶凝材料用量下胶凝砂砾石材料应力-应变曲线非线性特征。
    • 师现营; 李晓南; 陈平平
    • 摘要: 为提升寒区胶凝砂砾石材料的耐久性,对影响胶凝砂砾石材料抗冻性的因素进行综合优化分析。基于正交试验原理,利用Design-Expert软件,设计了以水胶比、砂率和粉煤灰掺量为因素,以质量损失率、相对动弹性模量为冻融试验响应指标的三因素三水平试验,通过构建响应面模型、等值线图及多目标优化设计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建立的响应面回归模型较为精确,基于该模型利用渴求函数可以实现抗冻性能的多目标优化;影响胶凝砂砾石冻融后质量损失率的主要因素是水胶比和粉煤灰掺量,影响相对动弹性模量的主要因素是水胶比和砂率;结合渴求函数对胶凝砂砾石配合比进行多目标优化设计,得出最优砂率为0.2,粉煤灰掺量为30、40、50 kg/m^(3)时对应的最优水胶比分别为1.06、1.04、1.01。
    • 郭磊; 张金凤; 郭利霞; 申伟平; 郭宇航
    • 摘要: 暴雨往往引发超标准洪水,使坝体承受较大的不利外荷载,影响工程安全运行。对于胶凝砂砾石坝,水位暴涨对坝体应力影响极大,为了研究水位变化引起的坝体响应,采用Fluent软件对暴雨洪水入库过程进行模拟,获取水库水位上升直至漫顶溢流时的水位历时变化过程,基于胶凝砂砾石材料特性建立其损伤本构模型,进行不同水位历时变化下的坝体受力损伤特征分析,结果表明:①在设计工况下,胶凝砂砾石坝在上游坝踵处承受拉应力最大,在下游坝趾处承受压应力最大,坝体中部位移量最大,且在坝体与坝基接触面处承受较大的不利应力,坝体无损伤特征;②暴雨历时过程中,水位增大,坝体超载,坝体位移量和坝趾处压应力逐渐增大,而坝踵处拉应力过大导致材料性能劣化而损伤;③暴雨过后,胶凝砂砾石坝的主要破坏方式为拉裂破坏,破坏区域主要集中在坝踵处。
    • 崔忠
    • 摘要: 新疆EH输水工程首部拦河枢纽基础原始地层已完全被淘金者扰动,分离成相对较集中的卵砾石和粉细砂堆积体,在平面和垂直深度上长度及厚度不等,其扰动后的地层承载能力不能满足要求,通过方案比选最终选定采用胶凝砂砾石对基础进行换填。通过胶凝砂砾石在新疆EH输水工程首部拦河枢纽基础处理的成功应用,拓展了胶凝砂砾石的应用范围,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依据。
    • 吴海燕
    • 摘要: 为充分了解胶凝砂砾石材料的性能,并为胶凝砂砾石在工程中的应用提供指导,首先在实验室中开展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对单位用水量、单位水泥用量、单位粉煤灰用量以及砂率4种指标对胶凝砂砾石工作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程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胶凝砂砾石的工作性能受单位用水量的影响最大,强度受单位粉煤灰用量的影响最大,砂率对工作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不显著;整体而言,胶凝砂砾石材料表面对气体的抗渗性较差,因此在施工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碾压参数。根据试验结果,提出几点胶凝砂砾石填筑注意事项,可为指导工程实践提供帮助。
    • 姜国新; 易蓉; 罗茂盛
    • 摘要: 胶凝砂砾石抗压强度较低,常规技术无法对现场实体强度进行有效的快速检测。文章基于超声回弹综合测强法和碳化深度检测对砂岩破碎料与天然砂砾石混掺的胶凝砂砾石实体抗压强度进行检测,并与标准试块实际抗压强度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普通混凝土全国统一测强曲线对胶凝砂砾石抗压强度存在拟合偏差,超声回弹综合法中引入碳化深度更接近于胶凝砂砾石实际抗压强度。
    • 刘雨冰; 李倩; 李浩; 杨金娣
    • 摘要: 依托云南省某水利工程,将胶凝砂砾石用作库岸防渗结构的垫层。为了满足胶凝砂砾石的抗压强度、透水性及经济性的要求,通过配合比试验和渗透试验,研究了胶凝砂砾石抗压强度和渗透系数。研究结果表明:用水量对低胶凝材料用量的胶凝砂砾石的工作性能和力学性能有较大的影响;用水量是控制低胶凝材料用量的胶凝砂砾石抗压强度的重要影响因素,试件密度是影响胶凝砂砾石渗透系数的重要因素。研究成果为该工程的设计提供了科学依据。
    • 高彦丛
    • 摘要: 提出了一种胶凝砂砾石与砂砾石联合坝,按线性与非线性本构理论建立了联合坝体的数值分析的方法,按剪切理论建立了胶凝砂砾石与砂砾石强度破坏的判据,给出了一个联合坝体的算例。
    • 吕刚; 万虎
    • 摘要: 胶凝砂砾石是近些年研究出来的一种新坝型材料,是由胶凝材料胶结颗粒料形成的一种材料,多应用于大坝工程建设。由于胶凝砂砾石坝工程数量及规模较大,施工过程中受供料系统、运输系统、碾压设备、天气因素、施工工序间歇等影响,无法连续铺筑碾压施工,出现胶凝砂砾石层间接缝暴露时间超过铺筑允许间隙时间,致使接缝表面胶凝砂砾石凝结硬化,可碾性差,层间连接质量差,因而成为坝体薄弱环节。层间接缝的处理工艺及质量至关重要,如果处理不当,容易造成运行期渗漏,甚至影响结构安全。
    • 苗新虎; 任伸; 李昭华
    • 摘要: 本文主要探索水利质量监督部门如何通过有效的手段开展胶凝砂砾石坝的质量监督控制工作,以雷山县猫猫河山塘为例,从原材料选择、施工配合比、施工过程以及质量评定等方面阐述了胶凝砂砾石坝的质量监督控制方法,得出胶凝砂砾石的质量监督控制与碾压混凝土质量监督控制相类似的结论,可为胶凝砂砾石坝质量监督工作提供参考.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