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黄瓜霜霉病

黄瓜霜霉病

黄瓜霜霉病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2年内共计976篇,主要集中在植物保护、园艺、化学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32篇、会议论文55篇、专利文献5004篇;相关期刊238种,包括农民致富之友、北方园艺、长江蔬菜等; 相关会议36种,包括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中国园艺学会2007年设施园艺学术会议、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等;黄瓜霜霉病的相关文献由1796位作者贡献,包括刘刚、过戌吉、郑丽等。

黄瓜霜霉病—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32 占比:14.12%

会议论文>

论文:55 占比:0.93%

专利文献>

论文:5004 占比:84.94%

总计:5891篇

黄瓜霜霉病—发文趋势图

黄瓜霜霉病

-研究学者

  • 刘刚
  • 过戌吉
  • 郑丽
  • 李宝聚
  • 王文桥
  • 王开运
  • 代光辉
  • 朱书生
  • 李学勇
  • 李宝庆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郑丽; 黄杰豪; 刘红霞; 罗玉明; 郭坚华
    • 摘要: 【目的】探究化学药剂胁迫对生防菌在黄瓜植株上定殖能力的影响。【方法】设置一个温室试验和两个田间试验,分别在无药剂和无病原菌、无药剂和有病原菌、有药剂和有病原菌的黄瓜植株上处理生防菌。【结果】供试的6株生防菌在黄瓜叶片和根围上均具有良好的定殖效果。在无药剂和无病原菌的温室条件下,各生防菌定殖量均呈现降-增-稳定的趋势,菌株1BS4和3BY4在黄瓜叶片和根围定殖能力较强,接菌后30 d定殖量接近106 CFU/g(FW),其余菌株定殖量保持在10^(4)CFU/g(FW)左右;在无药剂和有病原菌的田间条件下,各生防菌在叶片和根围的定殖量存在显著差异,且均呈现降-增-降-稳定的趋势,菌株5BJN1的定殖能力最强,接菌后30 d在黄瓜叶片和根围定殖量分别为10^(5.92)、10^(4.95)CFU/g(FW);在药剂和病原菌均存在的田间条件下,各生防菌在叶片和根围的定殖量存在差异,但差异不显著,也均呈现降-增-降-稳定的趋势,接菌后30 d菌株3BJN7和5BJN1在黄瓜叶片的定殖量较高,分别为10^(3.88)、10^(4.23)CFU/g(FW),其余菌株定殖量均在10^(3)CFU/g(FW)左右。【结论】化学药剂对生防菌定殖能力的影响,取决于菌株类型,如3BJN7和5BJN1与药剂存在相容性;在黄瓜霜霉病菌存在时,使用化学药剂后它们仍可保持相当的定殖量;在无药剂胁迫时,霜霉病病原菌的出现能够诱导菌株3BJN7定殖能力的提升。
    • 李彦军; 谭克; 史超; 朱晓天; 王永卓; 迟翔丹; 王宇微; 孙希卓
    • 摘要: 导读:吉杂18号黄瓜是吉林省蔬菜花卉科学研究院2016年审定的保护地露地兼用型品种。植株生长势强,分枝力中等,平均第1雌花节位4.0节,主侧蔓均可结瓜,结成性好。从播种到采收45天左右,瓜条顺直,整齐度好,刺瘤稀少,耐老化,肉质细脆,口感清香。抗黄瓜霜霉病、枯萎病,耐角斑病。
    • 王志恒; 韩家晨; 徐雯琦; 陈晓峰
    • 摘要: 【目的】探明纳米氧化铜(CuO NPs)和纳米氧化铁(Fe_(2)O_(3)NPs)对黄瓜生理特性的影响及对黄瓜霜霉病的抗性,为黄瓜生产上应用纳米材料防治黄瓜霜霉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黄瓜真叶期采用叶面喷雾法研究不同浓度(10μg/mL、50μg/mL、100μg/mL)CuO NPs和Fe_(2)O_(3)NPs悬浮液喷施后再接种霜霉病病原菌对黄瓜叶片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和叶绿素(Chl.a+Chl.b)含量的影响,以及对黄瓜霜霉病的防治效果。【结果】CuO NPs和Fe_(2)O_(3)NPs对黄瓜霜霉病的防效分别为40.75%~72.23%和58.73%~71.24%;除100μg/mL CuO NPs处理外,其余处理叶片叶绿素含量均有提高,CuO NPs处理和Fe_(2)O_(3)NPs处理分别较超纯水处理提高25.000%~36.583%和13.224%~48.263%;除CuO NPs处理GSH含量在病原接种后96 h受抑制外,2种纳米材料其余各处理黄瓜叶片的MDA含量随时间推移较CK逐渐下降,GSH含量较CK逐渐提高。其中,50μg/mL CuO NPs和100μg/mL Fe_(2)O_(3)NPs对黄瓜霜霉病病原菌的抗菌效果最佳;100μg/mL CuO NPs悬浮液处理对黄瓜叶片产生毒害,进而对霜霉病菌的抑制效果显著减弱。【结论】CuO NPs和Fe_(2)O_(3)NPs对黄瓜霜霉病均具有一定防治效果,在适宜浓度范围内可提高病菌侵染后的叶绿素含量和GSH含量,并降低MDA含量。2种纳米材料可根据当地黄瓜霜霉病发生具体情况选择适宜浓度进行使用。
    • 曹琼
    • 摘要: 在设施蔬菜栽培中,黄瓜是最常见且面积最大的蔬菜之一。因设施大棚内温度高、湿度大、较为封闭,容易形成小气候,加之连茬栽培的特点,黄瓜霜霉病高发。黄瓜霜霉病是由卵菌纲的古巴假霜霉病菌(Pseudoperonospora cubensis)引起的,该病危害范围广,危害程度严重。为促进蔬菜生产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探索设施蔬菜栽培潜力,通过试验筛选出适宜生产、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和持效性较长的施药方案,从而为解决生产实际问题提供更充足的理论支持,也为指导田间生产提供依据。
    • 李俊
    • 摘要: [目的]验证66.5%霜霉威盐酸盐水剂对黄瓜霜霉病的防治效果以及对黄瓜的安全性。[方法]设置66.5%霜霉威盐酸盐水剂900、1 200、1 500 m L/hm^(2)3个处理浓度,在和县蔬菜科技示范园内进行了防治黄瓜霜霉病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各药剂处理对黄瓜生长无明显不良影响,对天敌亦安全。66.5%霜霉威盐酸盐水剂对黄瓜霜霉病有很好的防效,900、1 200、1 500 m L/hm^(2)处理药后7 d的平均防效分别为64.60%、73.04%、76.76%,药后14 d的平均防效分别为68.91%、72.13%、79.62%。[结论]66.5%霜霉威盐酸水剂对黄瓜叶片有较好的保护作用,推荐施用剂量为1 200~1 500 m L/hm^(2),施药时期掌握在发病初期。
    • 顾家禄; 詹红艳; 李坤飞
    • 摘要: 无论大棚和露天种植,黄瓜霜霉病在黄瓜种植期间一年四季均有发生,为害比较突出,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对种植户增产增收影响很大。为大力推进农业绿色发展,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药剂防控技术,特开展银法生对黄瓜霜霉病田间药效试验,有望取得很好的防控效果,促进黄瓜生态种植。试验结果表明,银法生药剂亩用剂量30-40 mL均能有效防治黄瓜霜霉病,但从田间小气候及病害发生特点对防治效果的影响来看,建议在霜霉病发生前预防或发病早期使用,每季作物亩施用2-3次、使用剂量不低于40 mL对黄瓜霜霉病防治效果较好,并具有较长的持效性,是防治黄瓜霜霉病较为理想的药剂,可以推荐使用。
    • 王魁岩
    • 摘要: 1病原菌及危害症状1.1病原菌。黄瓜霜霉病是真菌病害,病原菌属鞭毛菌亚门、假霜霉属,称为古巴假霜霉菌。寄生在黄瓜等多种葫芦科作物上。1.2侵染循环过程。黄瓜霜霉病病菌一般通过土壤中或植株病残体内的孢子囊,或种子携带的菌丝体传播。病原菌周年在保护地中的各种葫芦科寄主间传播,秋季露地发病植株的病原菌会侵染秋冬茬保护地瓜类作物,孢子囊通过流动的空气传播到瓜类作物上,从叶片的表皮部位初次侵染发病。在春季保护地内菌源会侵染露地瓜类作物。
    • 叶乃玮; 王承芳; 干华磊; 吴紫燕; 糜芳; 毛伟力
    • 摘要: 通过离体叶片筛选法,得到1株对黄瓜霜霉病原菌有较强抑制作用的多黏类芽胞杆菌Paenibacillus polymyxa菌株P1.通过液体发酵和剂型处理,将P1制成含量2×109 cfu/mL的悬浮剂分别进行室内和大田药效测试.室内药效试验结果表明,P1-SC悬浮剂对黄瓜霜霉病的防治效果与用药浓度呈正相关.当使用浓度为1.25×107 cfu/mL时,P1悬浮剂对霜霉病的防治效果与化学农药250 g/L嘧菌酯SC的相似;当使用浓度为5.0×107 cfu/mL时,防治效果显著大于嘧菌酯(P≤0.05).2017年和2018年连续两年大田药效测试结果显示,经P1-SC处理(3 000 mL/hm2)的黄瓜植株霜霉病病情指数(2.53,2.48)显著低于经250 g/L嘧菌酯SC(600 mL/hm2)处理的植株(4.33、6.22),防治效果(86.16%,89.90%)显著高于后者(76.34%、74.95%)(P≤0.05).
    • 赵兰; 韩玉成; 王新卫
    • 摘要: 本试验表明在早期预防性应用哈茨木霉菌生物农药替代试验中推荐的化学农药来防治黄瓜霜霉病,其防治效果可以达到59%.
    • 高苇
    • 摘要: 黄瓜霜霉病病原菌极易产生抗药性,许多内吸性杀菌剂如甲霜灵等因长期使用防效已显著降低。为有效控制黄瓜霜霉病,笔者在大棚黄瓜上采用氟噻唑吡乙酮进行了田间试验。试验在天津一大棚内进行。设4个药剂处理,分别为10%氟噻唑吡乙酮可分散油悬浮剂有效成分亩用量1.3克、1.65克、2克,以及50%稀酰吗啉可湿性粉剂有效成分亩用量20克对照处理。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