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生防菌

生防菌

生防菌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2年内共计802篇,主要集中在植物保护、园艺、林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00篇、会议论文30篇、专利文献598263篇;相关期刊189种,包括微生物学通报、植物保护、北方园艺等; 相关会议21种,包括中国微生物学会第三届全国农业微生物研究及产业化研讨会、第十二届全国杀虫微生物学术研讨会、湖北省暨武汉市微生物学会和新疆微生物学会2010年会、第五届中国植物细菌病害、第七届中国植物病害生物防治暨国际细菌学及植物病害生物防治学术研讨会、中国植物病理学会化学防治专业委员会第七届中国植物病害化学防治学术研讨会等;生防菌的相关文献由2555位作者贡献,包括刘勇、宋纪真、牟文君等。

生防菌—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00 占比:0.07%

会议论文>

论文:30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598263 占比:99.93%

总计:598693篇

生防菌—发文趋势图

生防菌

-研究学者

  • 刘勇
  • 宋纪真
  • 牟文君
  • 奚家勤
  • 姜道宏
  • 张德咏
  • 孟庆华
  • 刘文波
  • 张艳玲
  • 李国庆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吴家葳; 赵悦; 张金平; 陈立功; 迟乃玉; 王晓辉
    • 摘要: 目的:霉菌是常见的有害菌,常引起食品腐败和一些农业疾病,极不利于农产品储存。方法:本文以黑曲霉为病原菌,从深海中取海泥为样品,利用平板对峙法从中筛选出一株抗黑曲霉效果最明显的菌株。结果:经形态学、生理生化、16S rDNA测序鉴定,该菌为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对其生长曲线进行测定,发现该菌株的生存能力较强,很难进入衰亡期。随后利用毛霉、青霉、根霉、曲霉、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棉花枯萎病、稻瘟病、玉米腐烂病为病原指示菌对其进行了广谱抑菌性研究,根据结果推断该菌对革兰氏阴性菌与霉菌有着显著抑制作用。并且研究发现该菌产抑菌物质部位在胞外,在工业生产与应用时可直接利用其发酵液进行防治节约成本。
    • 杨应美; 卢灿华; 罗朝旺; 苏家恩; 吴德喜; 夏振远
    • 摘要: 【目的】获得抗烟草黑胫病效果较好的生防菌,并研究其对根际土壤中病原菌和微生物群落的影响。【方法】采用土壤微生物诱集法分离植烟土壤中的微生物,结合平板拮抗和温室盆栽试验筛选烟草黑胫病生防菌,利用16S rDNA序列分析法鉴定,通过MGB探针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烟草根际土壤中疫霉菌孢子数,借助Illumina高通量测序平台分析烟草根际土壤中细菌和真菌的群落结构多样性。【结果】从20份土壤样品中共分离出土壤细菌120株,获得了抗烟草黑胫病效果较好的2株芽孢杆菌79-14和05-1506,其抑菌率分别为76%和72%,防效分别为64%和76%;施入芽孢杆菌79-14和05-1506后,烟草根际土壤中疫霉菌孢子数分别为3.02×10^(4)和8.13×10^(3)个/g,均比对照降低了2个数量级;芽孢杆菌79-14和05-1506提高了烟草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物种丰度和多样性,但降低了其细菌群落物种丰度和多样性;烟草根际土壤细菌群落中,优势类群主要是变形菌门、放线菌门和厚壁菌门等,变形菌门和拟杆菌门相对丰度高于对照,放线菌门相对丰度低于对照;烟草根际土壤真菌群落中,优势类群主要是子囊菌门、壶菌门和被孢霉菌门等,子囊菌门、罗兹菌门和担子菌门相对丰度高于对照,壶菌门和被孢霉菌门相对丰度低于对照。【结论】筛选到抗烟草黑胫病效果较好的芽孢杆菌79-14和05-1506,它们降低了烟草根际土壤中疫霉菌孢子数量,改变了烟草根际土壤细菌和真菌的优势种群比例,提高了烟草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的多样性和丰富度,但降低了其细菌群落物种丰度和多样性,对烟草黑胫病的防控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赵玳琳; 何海永; 谭清群; 李继业; 陈小均
    • 摘要: 【目的】筛选促进万寿菊种子萌发及植株生长的高效生物农药,为万寿菊的高效及优质栽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室内试验测定10种生物农药、1种生防菌对万寿菊种子萌发及盆栽万寿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哈茨木霉粉剂和微生物菌剂可显著推进万寿菊种子的萌发进程并提高种子萌发率,处理1 d后种子均开始萌发,而清水处理(CK)4 d后种子才开始萌发;哈茨木霉粉剂和微生物菌剂处理7 d时萌发率分别为54.67%和52.00%,较CK(4.00%)分别提高50.67百分点和48.00百分点。沃丰康-复合微生物菌剂对盆栽万寿菊植株促生作用最显著,株高、茎粗、根长、总鲜重、地上部分鲜重和地下部分鲜重分别为22.43 cm、1.67 cm、16.50 cm、8.16 g、6.95 g和1.21 g,除地下部分鲜重低于沃丰康-克线散粉剂处理(1.53 g)外,其余各生长指标均高于其他处理;其次是蜡质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土传三号悬浮剂、土壤调理剂和沃丰康-克线散粉剂,各生长指标间差异不显著。【结论】哈茨木霉粉剂和微生物菌剂可促进万寿菊种子萌发并提高种子萌发率,沃丰康-复合微生物菌剂和蜡质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可促进万寿菊植株生长。
    • 李伟欣; 孟令新; 柴同海; 师学静; 李媛媛; 向彩云; 邢明振; 唐磊
    • 摘要: 为了研究土肥管理和微生物菌剂对向日葵菌核病的防治效果及产量的影响,通过不同的土肥管理及在3个关键时期采用生防菌进行预防,在成熟期对向日葵菌核病的病情进行调查和收获期测产。结果表明,播种前土壤处理加苗期灌根预防向日葵菌核病的处理,不仅防治向日葵菌核病效果最好,试验田土壤理化性状明显改善,而且向日葵的产量最高。
    • 杜浩; 刘学敏; 周劲松; 赵丽娟; 只佳增
    • 摘要: 马唐是世界上公认的18种恶性杂草之一,在马唐的田间防控中,化学农药仍占据主导地位。从化学防控、生防菌利用、化感作用的应用等方面,综述了目前马唐的防控研究进展,并提出展望,以期为马唐的综合防控研究和田间技术应用提供参考。
    • 章行远; 吴奇飞; 卯婷婷; 金义兰; 张昌容; 班菲雪; 刘少兰; 乔飞
    • 摘要: 【目的】探明辣椒根际土壤中对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有拮抗作用的微生物,筛选可抑制辣椒枯萎病的生防菌,为绿色防控辣椒连作导致的枯萎病提供有效的生防微生物资源。【方法】采用平板稀释法分离辣椒不同生长阶段根际土壤中的微生物,再通过平板对峙法筛选拮抗菌株并鉴定拮抗菌发酵液抑菌活性,结合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拮抗菌株种类。【结果】从辣椒根际土壤中共分离出真菌50株,其中5株木霉菌株对尖孢镰刀菌有拮抗作用,对峙培养抑菌率为60.47%~78.04%,LJ06020803菌株的抑菌率最高,为78.04%,其不含菌体的发酵液抑菌率为40.92%;根据LJ06020803菌株形态学特征和系统发育树鉴定其为哈茨木霉菌(Trichoderma harzianum)。【结论】菌株LJ06020803为哈茨木霉菌(Trichoderma harzianum),对辣椒枯萎病病原菌有很好的拮抗效果,可作为一种生防资源用于防治辣椒枯萎病。
    • 郑丽; 黄杰豪; 刘红霞; 罗玉明; 郭坚华
    • 摘要: 【目的】探究化学药剂胁迫对生防菌在黄瓜植株上定殖能力的影响。【方法】设置一个温室试验和两个田间试验,分别在无药剂和无病原菌、无药剂和有病原菌、有药剂和有病原菌的黄瓜植株上处理生防菌。【结果】供试的6株生防菌在黄瓜叶片和根围上均具有良好的定殖效果。在无药剂和无病原菌的温室条件下,各生防菌定殖量均呈现降-增-稳定的趋势,菌株1BS4和3BY4在黄瓜叶片和根围定殖能力较强,接菌后30 d定殖量接近106 CFU/g(FW),其余菌株定殖量保持在10^(4)CFU/g(FW)左右;在无药剂和有病原菌的田间条件下,各生防菌在叶片和根围的定殖量存在显著差异,且均呈现降-增-降-稳定的趋势,菌株5BJN1的定殖能力最强,接菌后30 d在黄瓜叶片和根围定殖量分别为10^(5.92)、10^(4.95)CFU/g(FW);在药剂和病原菌均存在的田间条件下,各生防菌在叶片和根围的定殖量存在差异,但差异不显著,也均呈现降-增-降-稳定的趋势,接菌后30 d菌株3BJN7和5BJN1在黄瓜叶片的定殖量较高,分别为10^(3.88)、10^(4.23)CFU/g(FW),其余菌株定殖量均在10^(3)CFU/g(FW)左右。【结论】化学药剂对生防菌定殖能力的影响,取决于菌株类型,如3BJN7和5BJN1与药剂存在相容性;在黄瓜霜霉病菌存在时,使用化学药剂后它们仍可保持相当的定殖量;在无药剂胁迫时,霜霉病病原菌的出现能够诱导菌株3BJN7定殖能力的提升。
    • 杨晓蕾; 李建宏; 姚拓; 赵桂琴; 窦嘉宁; 魏恺全
    • 摘要: 木贼镰刀菌(Fusarium equiseti)是北方地区重要的植物病原菌之一,筛选对其具有拮抗作用的生防菌资源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以燕麦(Avena sativa)植株为材料,利用选择性培养基从燕麦根际分离、筛选菌株,采用平板对峙法筛选对木贼镰刀菌具有拮抗作用的菌株,并研究抑菌、促生特性。采用16S rRNA分子生物学技术,确定分离的木贼镰刀菌拮抗菌株的分类学地位。结果表明,经筛选后得到了6株具有拮抗作用的菌株,抑菌率41.84%~91.16%,其中有固氮能力的菌株有5株,固氮酶活性51.82~210.81 nmol·(h·mL)^(−1)(C_(2)H_(4))。具有溶无机磷能力的菌株有5株,溶磷量46.14~135.47μg·mL^(−1),其中菌株DRT-3、菌株DRT-11、菌株DRT-17具有解有机磷的能力,解磷量分别为21.64、31.65和28.64μg·mL^(−1),具有分泌吲哚乙酸(IAA)能力的菌株6株,分泌量41.74~157.28μg·mL^(−1)。经16S rRNA基因序列对优良生防菌株初步鉴定,菌株DRT-2、DRT-8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菌株DRT-3为蕈状芽孢杆菌(Bacillus mycoides),菌株DRT-11为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sp.),菌株DRT-17和DRT-18为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本研究筛选出对燕麦根腐病致病菌有生防作用的细菌,为后续对燕麦根腐病防治研究奠定了基础。
    • 张绍丽; 黄磊; 王友平; 张禄祺; 常培培; 李华; 韩梅梅; 张自坤
    • 摘要: 近年来随着西瓜种植面积的增大,西瓜枯萎病大面积发生,该病已成为限制西瓜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研究一种有效的防治方法降低该病害的发生非常重要。生防菌是从拮抗病原菌和诱导植物抗性的角度防治病害的一种方法。从西瓜枯萎病生防菌的获得、鉴定、生物防效,存在的问题及展望作简要综述,旨在为西瓜枯萎病生防菌的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 陈忠男; 王志刚; 徐伟慧
    • 摘要: 植物病害是限制作物产量和品质的主要因子.化学防治是防治病害的重要手段,但因其带来的“3R(Residue,Resistance,Resurgence)”问题,严重制约农业可持续发展.生物防治因其绿色、环保、安全等优势,近年来,生防菌剂的开发、应用及机制研究已成为热点问题.从不同生防菌在不同病害上的应用、生防机制研究进展方面进行了探讨.生防机制包括:分泌次级代谢产物、诱导系统抗性、竞争作用、重寄生、生物膜形成、分泌胞外酶、钝化病原菌毒素、改变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等,并指出了生防菌在植物病害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展望了生防菌剂的研究方向,以期为植物病害的生防研究提供参考.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