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高原湿地

高原湿地

高原湿地的相关文献在1998年到2022年内共计201篇,主要集中在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林业、环境科学基础理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89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13082篇;相关期刊130种,包括中国西部、文明、山地学报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2010年年会暨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2004环境遥感学术年会、中国气象学会2004年年会等;高原湿地的相关文献由405位作者贡献,包括田昆、肖德荣、陆梅等。

高原湿地—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89 占比:1.42%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13082 占比:98.55%

总计:13275篇

高原湿地—发文趋势图

高原湿地

-研究学者

  • 田昆
  • 肖德荣
  • 陆梅
  • 李宁云
  • 徐守国
  • 杨宇明
  • 袁华
  • 岳海涛
  • 刘振亚
  • 徐凤翔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雪萍; 叶雨桐; 冯艳滨
    • 摘要: 以拉市海高原湿地保护区为研究对象,运用因子分析法和统计分析法筛选出游憩环境因子,聚类出社会状况与隔绝程度、基础设施供给与管理、自然环境状况和游憩环境与公共服务管理4种指标,将案例地游憩环境分为原始自然型、半原始自然型、乡野型及城郊型4种类型,参考游憩机会谱“连续轴”思想构建出“四标四类”的拉市海高原湿地游憩机会谱(PWROS)。基于PWROS针对拉市海高原湿地保护区现状,在游憩活动区域划分、基础设施和游憩管理规划三方面提出了建议,以期为解决拉市海高原湿地保护区游憩需求与资源开发之间的矛盾提供参考。
    • 艾佳; 吕杨; 钟雄; 李彦澄; 李江; 杨爱江
    • 摘要: 草海是由喀斯特盆地积水发育而形成的一个完整的、典型的高原湖泊湿地生态系统,同时也是中国面积最大的岩溶构造湖.甲烷氧化菌作为一类能够将甲烷氧化为CO_(2)和水的独特微生物,其活动与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元素循环的关键步骤密不可分.为了解贵州草海喀斯特高原湖泊湿地中甲烷氧化菌的群落结构特征及功能,利用宏基因组技术对浅水沼泽、莎草湿地、深水沉积物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草海湿地中主要的好氧甲烷氧化菌为Methylobacter和Methylomonas,主要的厌氧甲烷氧化菌为Candidatus_Methylomirabilis_oxyfera,属于NC10门的反硝化型厌氧甲烷氧化菌.所研究的4种代谢功能基因种类多样性表现为碳代谢>氮代谢>硫代谢>甲烷代谢;基于KEGG数据库共注释到6大类功能和18条与碳、甲烷、氮、硫相关的完整代谢路径.PCoA分析表明浅水沼泽和莎草湿地中甲烷氧化菌的种类和功能相似,且与深水沉积物存在差异.物种与功能相关性网络分析结果显示Methylacidiphilum_fumariolicum和Methylacidiphilum_kamchatkense与草海湖泊湿地中的各个代谢功能均具有较强的相关性.显著影响草海湿地中大多数甲烷氧化菌的群落结构的环境因素是硝酸盐、电导率、总磷和有机质.
    • 摘要: 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与森林、海洋并列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西藏自治区湿地类型丰富,是世界上特殊的高原湿地分布区,是中国水资源安全战略基地和水能资源接续基地,是重要的物种基因库,其保护与发展在西藏自治区生态文明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根据全国湿地资源第二次调查结果,西藏自然湿地面积652.40万公顷,人工湿地面积0.50万公顷。截至目前,西藏自治区共建立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15处、国家湿地公园22处(含试点),12处湿地列入国家重要湿地名录,扎日南木措湿地、色林措湿地、麦地卡湿地、玛旁雍措湿地等4处湿地已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 摘要: 1981年划建全省第一处以湿地为主要保护对象的自然寺稿/SPEC保护区——苍山洱海自然保护区。1998年划建全省第一处以湿地命名的自然保护区——拉市海高原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2004年大山包、拉市海、碧塔海、纳帕海等4处湿地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 郝文渊; 郭涛; 王忠斌; 杨红; 杨爽; 张红锋
    • 摘要: 为了研究30年来西藏“一江两河”流域湿地时空变化,采用1990—2021年Landsat TM影像作为数据来源,应用随机森林和支持向量计算法提取西藏“一江两河”流域各年份的湿地数据,分析西藏“一江两河”流域湿地时空分布、面积变化和形状变化等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湿地的时空变化受到人类活动与自然因素的双重制约,高原湿地尤其容易受到人类活动扰动,随着人类区域经济开发活动强度的不断加深,高原湿地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湿地形态变化明显,河流所占的比例减少,湖泊和滩涂比例上升,沼泽所占比例下降最为明显;湿地面积在近30年里呈现出波动上升,前20年湿地面积变化不明显,之后11年湿地呈现急剧增加状态。研究区湿地的空间变化以稳定型和增加型为主,其主要分布于流域河谷周边,这里人类活动相对较少,且东部地区大于中西部地区;减少型主要分布于“一江两河”流域的河谷区域,这里往往是人类活动的中心区域,表明湿地总面积虽然不断增加,但是人类活动对局域湿地扰动依然存在。
    • 王云(文/图)
    • 摘要: 湿地,是地球上珍贵的自然资源,也是重要的生态系统.西昌邛海湿地,滋养和哺育了一代代西昌人,被誉为西昌的"母亲湖".多年来,经过凉山州、西昌市政府持之以恒的修复与保护,邛海湿地成为中国最大的城市湿地和高原大美湿地,也使西昌形成了山、水、城相依相连的景观格局,不仅彰显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也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诠释.
    • 牛孟莹; 郭辉军; 孙梅; 肖德荣; 刘振亚; 艾静; 王娜; 赵飘
    • 摘要: 为探讨高原湿地植物的叶形态适应性,选取滇西北典型湿地碧塔海、纳帕海、泸沽湖和拉市海为研究地点,测定其共有的湖滨带植物黑三棱叶形态性状,并收集研究地小环境因子,探讨黑三棱对环境变化的适应策略,检测影响黑三棱叶形态性状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结果表明:叶大小、气孔密度和大小、叶脉密度、叶厚度、比叶质量以及叶干质量在4个研究地间均存在显著差异,并且与低海拔地区相比,高海拔地区的黑三棱具有更小的叶大小、更低的气孔密度、更大的气孔大小以及更低的叶干质量;叶面积、叶宽度、气孔密度、气孔指数以及叶厚度随着纬度的增加,随之减小;而叶长宽比、气孔大小和比叶质量则随着纬度的增加而增大。温度是影响黑三棱叶形态性状的主要环境因子,叶大小、气孔密度、叶厚度以及叶干质量均与年均温、最暖月均温、最冷月均温呈显著正相关;而气孔大小与3个温度因子呈显著负相关;叶脉密度与最暖月均温也呈显著正相关。叶形态性状之间存在显著的性状关联;叶大小与气孔密度、叶脉密度、叶厚度、叶干质量、比叶质量间呈正相关,而与气孔大小间呈负相关;叶厚度与气孔密度、气孔指数间呈显著正相关,而与气孔大小间存在显著负相关。
    • 谭小兰
    • 摘要: 她们是谁?在51133号湿地样地中,穿着一红一蓝衣服的两个女生,轮流抡圆了铁锤不停往下敲打。铛铛铛的声音,吸引了“草原朋友”的注意,100多头牦牛就要奔过来了。赶紧放下工具,翻过围栏躲起来。两个多小时候后,牛儿们终于耍尽兴离去,一地的残局正等她们收拾。草原的天像小孩的脸,说变就变,突然乌云密布,雷雨要来了,她们不得不加大力气,加快速度,赶在阵雨到来前完成全部调查工作。蓝衣女生,名叫张瑜,中共党员,草学专业毕业,红原县湿地调查监测工组组长;红衣女生,名叫刘燕,园林专业毕业。她们两人结队组合,主动请缨,战高原湿地,解决了湿地调查监测专业人才稀缺、选派人员难的问题。
    • 罗玮; 和智琴; 杨梅
    • 摘要: 迪庆动植物王国皇冠上的璀璨明珠——维西迪庆藏族自治州(以下简称“迪庆州”)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横断山脉南段,地处金沙江、澜沧江上游生态屏障区,由于“三江”并流、“两江”过境,形成了迪庆特殊且复杂多样的地形地貌和气候类型,境内汇集有高山峡谷、雪峰冰川、高原湿地、森林草甸、淡水湖泊、珍稀动物、珍贵植物等诸多奇异景观,是世界上罕见的高山地貌及反映其演化的代表地区,也是世界上生物物种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被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学者确认为全球最不可替代的生物多样性保护重点区域之一。
    • 孙欢欢; 朱仁; 冯秀; 熊文; 隋晓云; 陈毅峰
    • 摘要: 研究于2019—2021年对青藏高原拉鲁湿地和茶巴朗湿地的外来麦穗鱼进行了实地调查和样品收集,对其种群年龄、生长和繁殖等生活史特征进行了分析,并通过与南京及我国其他低海拔地区的原产地种群的对比分析,探讨了麦穗鱼对高原环境的适应性。结果表明,拉鲁湿地和茶巴朗湿地种群的年龄结构以1龄和2龄为主,最大年龄均为4龄,而南京江宁的年龄结构以3龄和4龄为主,最大年龄为5龄;拉鲁湿地种群体长和体重的关系式为W♂=0.021 L^(2.966)(r^(2)=0.982)、W♀=0.014 L^(3.224)(r^(2)=0.986),茶巴朗湿地为W♂=0.011 L^(3.282)(r^(2)=0.990)、W♀=0.014 L3.123(r 2=0.989),南京江宁为W♂=0.014 L3.146(r^(2)=0.939)、W♀=0.028 L^(2.763)(r^(2)=0.894);拉鲁湿地种群鳞径与体长的关系式分别为L♀=21.676 R+7.766(r^(2)=0.886)、L♂=29.184 R0.792(r^(2)=0.886),茶巴朗湿地为L♀=16.946 R+15.048(r^(2)=0.857)、L♂=18.290 R+13.157(r^(2)=0.858),南京江宁为L♀=33.710 R0.607(r^(2)=0.686)、L♂=16.194 R+20.485(r^(2)=0.800);拉鲁湿地繁殖群体的绝对繁殖力(926±476)粒和卵径(0.92±0.10)mm,茶巴朗为(364)粒和(0.97)mm,南京江宁为(1220±704)粒和(1.00±0.13)mm。相比于原产地种群,拉鲁湿地和茶巴朗湿地的年龄结构偏低,平均体长均较短;在生长特征上相同年龄段的个体相对较小、生长速度相对较慢;在繁殖策略上绝对繁殖力较少、卵径较小。高原的低温条件与食物匮乏可能是造成了麦穗鱼生长速率低、怀卵量减少等可塑性变化的重要原因。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