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降雨型滑坡

降雨型滑坡

降雨型滑坡的相关文献在2004年到2022年内共计130篇,主要集中在建筑科学、公路运输、大气科学(气象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5篇、会议论文9篇、专利文献924628篇;相关期刊66种,包括风景名胜、山地学报、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第八届中国土工合成材料学术会议、全国第一届防灾减灾工程学术研讨会、第二届全国国土资源遥感技术应用交流会等;降雨型滑坡的相关文献由416位作者贡献,包括柳成荫、贺可强、叶龙珍等。

降雨型滑坡—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5 占比:0.01%

会议论文>

论文:9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924628 占比:99.99%

总计:924722篇

降雨型滑坡—发文趋势图

降雨型滑坡

-研究学者

  • 柳成荫
  • 贺可强
  • 叶龙珍
  • 吴钟腾
  • 徐勇
  • 曹洪洋
  • 李明波
  • 李长江
  • 殷坤龙
  • 王秀英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子豪; 王钧; 郭婷婷; 侯捷; 张俊香; 宫清华; 张洪岩
    • 摘要: [目的]对安徽省黄山市降雨型滑坡的降雨强度—历时阈值进行研究,拟为黄山市各区县精细化滑坡预警提供技术支持。[方法]以黄山市2004—2019年历史滑坡点及其对应的降雨数据为研究样本,基于经验性阈值Caine模型,通过比较滑坡前有效降雨量的方式确定诱发滑坡降雨历时,建立各区县降雨强度—历时(I-D)阈值曲线。考虑到I-D曲线在灾害预警中的实用性,以歙县滑坡点为例,将该县诱发滑坡的降雨事件按照气象预报的雨强标准分为小中雨组、大雨组和暴雨及以上组。根据雨强的分组情况建立歙县复合型降雨I-D阈值。[结果]黄山市降雨型滑坡多由中长历时降雨诱发,复合型I-D阈值更能体现各雨况对滑坡的诱发作用,此阈值可直接使用气象预报的降雨对滑坡进行预警。[结论]I-D阈值具有强烈的区域适用性,依据气象预报对降雨强度分组的滑坡复合型降雨阈值曲线,可使用气象预报的降雨数据进行区域滑坡预警。
    • 栗倩倩; 史绪山; 柴波; 王伟
    • 摘要: 统计确定临界降雨量是滑坡早期预警常用的方法。东南沿海地区台风暴雨不同于一般降雨,常引发滑坡灾害,从而威胁沿海地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了建立台风和非台风降雨型滑坡临界降雨量预测模型,以浙江丽水市为例,基于2010-2020年台风暴雨、非台风降雨诱发滑坡与降雨量的统计,构建了丽水市滑坡发生概率和有效降雨量的关系,提出了多时长临界降雨量预测模型,并开展了台风和非台风降雨型滑坡预测模型结果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非台风降雨与台风暴雨之间雨型和雨量差异是导致丽水市内2类降雨滑坡预测模型差异的主要原因;以多时长预测模型确定的临界雨量值法和有效降雨天数更加符合丽水市降雨型滑坡的预测预报,且预测精度相比于传统相关性分析法更高。研究成果对于开发区域降雨型滑坡预测模型具有理论意义,对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汛期滑坡早期预警具有重要实际意义。
    • 高蓉; 陶传洪; 陈浩东; 胡祺
    • 摘要: 日柯寺滑坡为降雨型土质浅层滑坡,现一直持续产生变形,有利的地形条件和降雨条件导致了滑坡的不稳定。本文结合滑坡基本特征分析,判断了滑坡变形发现趋势,并针对性地提出了监测预警建议,为这类滑坡的防灾提供参考。
    • 李忠燕; 田其博; 左晋; 罗阳欢; 曹蔚
    • 摘要: 根据贵州省2010—2017年630次降雨型滑坡资料以及国家气象台站和区域自动气象站逐小时降水资料,分析了贵州省降雨型滑坡的时空分布特征。基于5个不同时效降水指标与滑坡累积发生概率的拟合曲线公式,得到不同概率对应的5个降水指标的降水阈值,建立贵州省降雨型滑坡预报模型,并利用2018年新增滑坡样本对预报模型进行检验。结果表明:贵州省降雨型滑坡高发期主要集中在5—7月,其中6月发生概率最高,约48.6%;7月次之,约34.9%。当R_(1 h)、R_(3 h)、R_(6 h)、R_(1 d)、R_(3 d)分别≥26.9、48.9、62.9、79.5、92.0 mm时,发布滑坡预报预警。在降雨型滑坡预报模型中,随着5个不同时效指标的降水量增大,降雨型滑坡累积发生概率变化呈现前后增加缓慢、中间快速增加的变化特征。模型检验结果表明,贵州省降雨型滑坡预报模型有一定的准确性,且5个降水指标均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其中利用R_(3 d)开展降雨型滑坡预报准确率最好。
    • 霍志涛; 李高; 王力; 占清华; 李玉
    • 摘要: 降雨是滑坡的重要诱因,以往的研究通常以滑体含水率达到饱和作为滑坡发生的判别指标,实际上多数滑坡发生时仍处于非饱和状态。因此,有必要研究滑坡变形对含水率变化的响应,进一步揭示降雨型滑坡致灾机理。通过野外现场监测、现场模型试验和室内土柱入渗试验等多种手段深入研究土体含水率与降雨型滑坡的相关性。结果表明:①含水率变化速率是降雨型滑坡致灾的关键指标,降雨对滑坡的影响体现在降雨引起滑坡内部含水率增加速率达到峰值进而引起滑坡失稳破坏。②前期降雨过程是含水率变化速率的重要影响因素。久旱后发生高频降雨,易使土体含水率迅速增加。③强降雨是含水率变化速率增大的关键影响因素。在相同初始条件下,降雨强度越大,含水率变化速率越大,且含水率变化速率到达峰值速度越快。
    • 赵彬如; 陈恩泽; 戴强; 朱少楠; 张君
    • 摘要: 目前区域降雨型滑坡预测主要依赖降雨阈值开展,然而从降雨诱发滑坡机理可知,除降雨入渗导致的土壤含水量变化外,降雨入渗前的土壤含水量也是影响边坡失稳的重要因素,无法考虑降雨入渗前的土壤湿度情况,被认为是降雨阈值在滑坡预测中表现差的主要原因。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以四川省都江堰地区作为试验区域,提出考虑前期土壤湿度的区域降雨型滑坡预测思路,通过统计分析历史滑坡数据,构建了基于前期土壤湿度和近期降雨情况的水文-气象阈值模型,其中前期土壤湿度情况由改进的前期有效降雨指数刻画,近期降雨情况由最近的累积降雨量表示。试验结果表明:在试验区域的降雨型滑坡预测中,水文-气象阈值模型表现出较好的命中率和较低的误报率。本文构建的水文-气象阈值模型,可同时考虑前期土壤湿度和近期降雨对滑坡发生的影响,模型所需数据少、所用方法简单易操作且预测性能较优,适合在区域降雨型滑坡预测中推广应用。
    • 杨昊天; 牌立芳; 赵永辉; 李志涛; 张俊德
    • 摘要: 降雨型滑坡因其受区域降雨影响而具有分布广泛、灾变因素复杂的病害特征。青海海东地区受季节性降雨因素影响显著,在公路沿线极易遇到降雨型滑坡病害。以青海川官公路民和段古鄯滑坡为例,在现场调查和工程地质勘察的基础上,结合FLAC3D有限差分计算分析,通过对比天然状态下边坡与饱水状态边坡的变形情况,详细分析了滑坡的工程地质条件、变形特征及变形演化过程,研究表明该滑坡是在其特殊的下覆坡体结构及罕见的降雨天气共同作用下形成的,计算结果与滑坡变形特征基本相符,具有较高可信度,为古鄯滑坡的工程设计提供了可靠依据。
    • 朱文慧; 晏鄂川; 邹浩; 陈兵; 肖炜波
    • 摘要: 黄冈市是湖北省汛期地质灾害频发区之一,地质灾害类型以滑坡为主,其中75%为降雨型滑坡。通过统计分析黄冈市近10年滑坡与降雨的相关关系,在考虑黄冈市地质灾害易发性分区基础上,研究黄冈市降雨型滑坡的降雨阈值,利用逻辑回归模型建立滑坡发生的概率预测模型,再针对不同等级易发区提出对应的气象预警判据。最后以历史降雨及其滑坡事件检验预警判据的合理性与可信度。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气象预警判据在时间尺度上由以往依托气象部门的中长期预警精细到了24 h的短临预警,在空间尺度上确定了不同等级易发区的降雨型滑坡气象预警判据。预警准确率大幅提升,显著提高了黄冈市降雨型滑坡气象预警精度,可为临灾转移提供精细化的技术指导,有效降低降雨型滑坡灾害带来的生命财产损失。
    • 张富灵; 邓茂林; 周剑; 李卓骏; 林琰
    • 摘要: 三峡库区谭家湾滑坡自2006年实施专业监测以来,一直持续变形,尤其是自2015年以来,变形趋势逐年增大,对库区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巨大威胁.根据长期的野外地质调查、宏观巡查、滑坡地表裂缝位移自动监测数据以及12余年的人工GP S监测数据等,分析了该滑坡在强降雨和库水位变化条件下的基本变形特征和变形机理.结果表明:谭家湾滑坡属于中厚层圈椅状的降雨型牵引式土质滑坡,强降雨和持续性降雨是影响滑坡变形的主要外因,库水位变动对谭家湾滑坡影响较小.谭家湾滑坡在持续性降雨和强降雨条件下会产生明显响应,当日降雨量>90 mm或前3 d累计降雨量达到50 mm,并且当日和前1 d降雨量均>15 mm,地表裂缝位移-时间曲线、累计位移-时间曲线会出现明显的阶跃现象.目前,谭家湾滑坡变形趋势逐年增大,边界裂缝基本形成,在强降雨等极端条件下产生滑动的可能性很大,必须进一步加强监测.
    • 黄发明; 曹中山; 姚池; 姜清辉; 陈佳武
    • 摘要: 以江西省寻乌县为例,采用信息量(IV)、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PNN)和C5.0决策树模型进行滑坡易发性预测(LSP),比较不同模型的预测性能;基于有效降雨量的概念提出有效降雨强度-历时(EI-D)模型,计算滑坡临界降雨阈值并将其与传统的降雨强度-历时(I-D)阈值做对比;将LSP结果与EI-D模型耦合,实现滑坡灾害预警并进一步验证了预警精度.?结果表明:C5.0决策树的LSP精度高于BPNN和IV,EI-D阈值的预测效果优于I-D模型,且基于滑坡易发性和EI-D阈值的模型能有效实现降雨型滑坡的实时预报.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