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阿苯达唑

阿苯达唑

阿苯达唑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3年内共计788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药学、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63篇、会议论文21篇、专利文献204篇;相关期刊260种,包括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中国药房、新疆医科大学学报等; 相关会议20种,包括2016第六届中国兽药大会(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药品学分会第五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2016学术年会、中国微生物学会兽医微生物学专业委员会、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生物制品学分会2016年联合学术大会)、第五届全国晶型药物研发技术学术研讨会、第五届中国兽药大会(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药品学分会2014年学术年会、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生物制药学分会暨中国微生物学会兽医微生物学专业委员会联合学术论坛)等;阿苯达唑的相关文献由2004位作者贡献,包括温浩、王建华、肖树华等。

阿苯达唑—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63 占比:71.45%

会议论文>

论文:21 占比:2.66%

专利文献>

论文:204 占比:25.89%

总计:788篇

阿苯达唑—发文趋势图

阿苯达唑

-研究学者

  • 温浩
  • 王建华
  • 肖树华
  • 赵军
  • 史大中
  • 王鹤尧
  • 郑文婕
  • 陈迹
  • 袁宗辉
  • 黄玲利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马瑞佳; 巩月红; 吾斯曼江·艾买提; 赵美玲; 王建华
    • 摘要: 目的 系统评价阿苯达唑(ABZ)不同剂型治疗包虫病的效果。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Web of Science、CNKI、VIP、WanFang Data和CBM数据库,收集ABZ不同剂型治疗包虫病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20年6月。由2名研究者对纳入的临床研究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另外2名研究者对纳入的动物实验进行共10个条目的质量评价。两种资料均采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分别纳入5篇临床研究以及10篇动物实验,包括350例患者,1076只小鼠。临床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ABZ乳剂疗效显著高于ABZ片剂以及未经药物治疗[OR=3.77,95%CI(1.81,7.82),P=0.0004]。而ABZ脂质体与ABZ片剂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动物实验Meta分析结果显示:相较于未经药物干预的模型对照组,ABZ壳聚糖微球、脂质体、片剂、粉剂、混悬剂均有成效。与片剂相比,壳聚糖微球治疗效果较佳,[SMD=-3.79,95%CI(-7.12,-0.47),P=0.03]。根据不同剂量进行亚组分析,各亚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SMD=-3.00,95%CI(-4.85,-1.16),P=0.001];ABZ脂质体与片剂在剂量同为75mg/kg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剂量同为37.5 mg/kg,150 mg/kg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SMD=-2.09,95%CI(-3.26,-0.92),P=0.005]。结论 当前证据表明,在临床上,ABZ乳剂可以提高包虫病病人疗效;在动物实验中,与片剂相比,壳聚糖微球治疗效果较佳,ABZ脂质体与片剂在剂量为37.5mg/kg,150mg/kg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但受纳入研究数量和质量的限制,本研究结论尚需开展更多高质量研究予以证实。
    • 张东辉; 陈玲玲; 申涵露; 董朕; 白玉彬; 李冰; 张继瑜; 周绪正
    • 摘要: 为了建立具有区分复方阿苯达唑混悬液中阿苯达唑和羟氯扎胺溶出度的方法,采用Agilent Eclipse XDB-C18(150 mm×4.6 mm,3.5μm)色谱柱,以含0.1%磷酸的10 mmol/mL磷酸二氢铵与甲醇的液相体积比为20∶8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300 nm,流速1.0 mL/min,柱温35°C。通过筛选不同pH值的缓冲液及含不同浓度表面活性剂的溶出介质,绘制本品中阿苯达唑和羟氯扎胺的体外溶出曲线,溶出方法为桨法,转速为50 r/min。结果显示,阿苯达唑和羟氯扎胺的质量浓度在10~100μg/mL范围内与检测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其平均回收率(n=9)分别为99.1%和98.4%。本试验结果证明,分别以pH=1.5的盐酸溶液和含0.01%十二烷基硫酸钠的pH=7.4的磷酸盐缓冲液为双溶出介质时,阿苯达唑和羟氯扎胺能获得具有适当区分度的溶出曲线。
    • 田凯; 许丹; 卢迪; 谢书宇; 赵宝凯
    • 摘要: 为了解决阿苯达唑的溶解性和口服吸收难题,借助高分子活性剂的稳定作用,利用反溶剂法-高压匀质法制备阿苯达唑纳米混悬剂,并考察该制剂的药学特征及稳定性,研究该制剂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研究创制的纳米混悬液在电镜下药物形状大小均一,中位粒径为358.1 nm。其药学特征符合中国《兽药质量标准》(2017版)中对混悬液的质量要求。稳定性试验表明,6个月加速考察该制剂外观、色泽、含量、pH值、沉降体积比、重分散性均未发生明显变化。大鼠单剂量(45 mg/kg bw)口服阿苯达唑纳米混悬液的C_(max)为5.895μg/mL,显著高于参比制剂阿苯达唑伊维菌素粉、佛山正典阿苯达唑混悬液的2.804和2.053μg/mL。与阿苯达唑伊维菌素粉、佛山正典阿苯达唑混悬液相比,该制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分别为214%和299.74%,表明该阿苯达唑纳米混悬液能显著提高阿苯达唑的吸收,将有助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 赵雪宁; 雷浩; 贺习文; 高勤叶; 李易轩
    • 摘要: 本研究建立了能同时测定牛奶中阿苯达唑、氟苯达唑、噻苯达唑及4种代谢物残留量的高效液相色谱定量分析方法。样品用10mL乙腈提取,取5mL提取液氮气吹干后,用10%盐酸溶液溶解,用C18固相萃取柱净化,净化液注入高效液相色谱仪,经C18反相色谱柱分离后,在紫外波长292nm处进行测定,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7种化合物在0.05~10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0.9998;噻苯达唑检出限为0.025mg/kg,定量限为0.10mg/kg,5-羟基噻苯达唑等6种化合物检出限为0.05mg/kg,定量限为0.20mg/kg;7种化合物的加标回收率在68.9%~94.5%之间,日内变异系数在0.7%~3.4%之间,日间变异系数在1.5%~4.8%之间。本研究实现了牛奶中3种广谱驱虫类药物及其4种代谢物的准确定量分析,方法检出限低,回收率高,稳定性良好,填补了测定牛奶中广谱驱虫类药物液相色谱方法的空白。
    • 张东辉; 陈玲玲; 董朕; 白玉彬; 李冰; 张继瑜; 周绪正
    • 摘要: 为了建立原料药及混悬液中阿苯达唑及其有关物质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定量分析方法,采用AgilentPoroshell EC-C18(4.6 mm×150 mm,2.7μm)色谱柱,检测波长为292 nm,流动相为甲醇-0.1%甲酸10 mmol/L甲酸铵溶液,梯度洗脱,柱温35°C,流速为0.80 m L/min,进样量5μL。结果显示,对阿苯达唑与各有关物质进行HPLC检测时均能到达基线分离,且空白辅料无干扰,各有关物质在质量浓度为0.03~20μg/m L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9,回收率在90%~104%之间(RSD≤3%,n=9)。结果表明,所建立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可以用于定性和定量分析阿苯达唑
    • 杨海山; 赵玲莉; 李超群; 李永臻; 张翔
    • 摘要: 棘球蚴病是一种严重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以手术治疗为首选治疗方式,但存在术中易播散、术后易复发等问题,因此药物治疗对包虫病患者术前、术中和术后都必不可少。特殊化学药物联合阿苯达唑可发挥药物协同作用,明显增强治疗效果;中药组分联合阿苯达唑可增强疗效、降低药物剂量,具有保肝作用。因此,联合用药以发挥增效减毒为目标,一定程度上弥补了阿苯达唑等经典药物的不足,为包虫病的药物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对各药物联合治疗包虫病的效果做一综述,为今后探索药物联用治疗包虫病提供参考。
    • LIU ZHONG-LI; GUO XIAO-LA; GUO AI-JIANG
    • 摘要: 包虫病(Echinococcosis)是由棘球绦虫所引起的一类流行广泛且危害严重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分为泡型包虫病(多房棘球蚴病)和囊型包虫病(细粒棘球蚴病),给我国农牧区造成重大公共卫生负担和经济损失。最凶险的泡型包虫病患病10年致死率高达90%,当前,该类疾病仅有阿苯达唑一种药物可用于临床治疗,治疗手段非常有限,患者需长期服药且药效有限。
    • 刘韬; 米军丽; 乔文杰; 王亚丰; 王承相; 马晓明; 王成
    • 摘要: 目的探讨胃癌与肝囊型包虫病之间在发病机制和治疗方面的相关性。方法回顾1例患者病史、影像学检查等病历资料并对患者进行随访。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阐述肝囊型包虫病对胃癌的影响。结果通过回顾文献发现,寄生虫可通过调节宿主免疫应答、调节癌细胞的生长、促细胞凋亡等机制参与抗肿瘤作用。结论肝囊型包虫可能对胃癌肿瘤细胞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 徐兴鹏; 赵才兵; 杜路路; 陈森; 刘正光; 梁景乐
    • 摘要: 为制备阿苯达唑风味片,采用干法制粒压片,以单因素试验筛选处方,正交试验优化处方;通过片剂外观、片重差异、硬度、脆碎度、溶出度进行质量评价。得到阿苯达唑风味片最佳处方为:阿苯达唑33.4%、乳糖45.7%、鸡肝粉11.4%、蔗糖粉9%、硬脂酸镁0.5%,阿苯达唑溶出度在85%以上。研究表明阿苯达唑风味片采用干法制粒压片,避免了溶剂的使用、工艺重复性好、工业化需要的设备少、更易推广使用。
    • 高攀; 潘汝翀; 张发斌; 胡春晖; 高瑞雪; 甘雪辉
    • 摘要: 目的观测砂生槐子总生物碱生物粘附片与阿苯达唑联合用药对小鼠继发性泡球蚴病的药物疗效。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空白对照组。将实验组小鼠造模(腹腔接种原头节),3个月后分为4组:砂生槐子总生物碱生物粘附片组(10只)、阿苯达唑组(10只)、联合用药组(10只)、模型对照组(10只)。实验组给药1个月后,取脾、病灶包块称重,计算脾脏指数与抑囊率;取肝组织切片做HE染色观察;分离病灶内原头节通过Trypan Blue染色法计数有活性的原头节,并观察其结构与形态的变化。使用软件对各实验组小鼠病灶包块中的原头节进行直径与面积的统计。计量资料满足正态性的,以x±s表达,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多重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给药1.个月后,模型对照组小鼠脾脏均增大,给药组重量均下降,与模型空白组相比差异明显(F=12.980,P砂生槐子生物缓释粘附片组[(44.1±2.42)%]>阿苯达唑组[(41.3±2.01)%];肝脏病理切片模型对照组显示肝细胞有严重水样变性,部分细胞结构有残缺,给药组较模型组均有所好转;显微镜下观察各治疗组原头节发现,模型空白组中原头蚴生发层完整清晰且大小正常,各给药组偶见正常大小原头节且出现生发层断裂,多数为被抑制的小原头节,其中联合用药组对病灶包块内原头节的杀伤作用最明显。结论砂生槐生物缓释粘附片与阿苯达唑联合用药可有效治疗小鼠继发性泡球蚴病。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