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

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的相关文献在2006年到2022年内共计143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药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6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153130篇;相关期刊96种,包括中国老年学杂志、现代肿瘤医学、海峡药学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2014全国医院药学(药物安全性与评价)学术会议、第31次全国医药行业QC小组成果发表交流会、2015年中国临床药学学术年会暨第十一届中国临床药师论坛等;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的相关文献由429位作者贡献,包括张晨光、汪军、王宏伟等。

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6 占比:0.08%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53130 占比:99.92%

总计:153250篇

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发文趋势图

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

-研究学者

  • 张晨光
  • 汪军
  • 王宏伟
  • 孔祥林
  • 孙金星
  • 张贵民
  • 桑建彬
  • 程度胜
  • 韩明娣
  • 龙应国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周政荣; 刘珊珊
    • 摘要: 目的:观察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rhG-CSF)剂量对Ⅳ度骨髓抑制的癌症化疗患者免疫功能影响。方法:使用随机数表法将2018年1月-2020年6月在周口市第一人民医院行化疗治疗的84例癌症患者分为A、B两组。A组42例,B组42例。两组患者均接受rhG-CSF治疗,A组采用低剂量,2.0~3.5μg/(kg·d),B组采用高剂量,3.5~5.0μg/(kg·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4 d后的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ANC)、CD3^(+)、CD4^(+)、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比较两组患者WBC、ANC恢复正常时间;统计两组患者继发感染发生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4 d后WBC、ANC、CD3^(+)、CD4^(+)水平均显著上升,且B组治疗4 d后WBC、ANC、CD3^(+)、CD4^(+)水平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95、6.953、4.650、6.999,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46,P>0.05)。结论:高剂量rhG-CSF能快速改善Ⅳ度骨髓抑制的癌症化疗患者免疫功能,且能在一定程度上预防继发感染发生,其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王知刚; 张波
    • 摘要: 目的:探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外用溶液联合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 stimulating factor,RHGSF)治疗化疗所致口腔黏膜炎的效果及对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2月~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化疗所致口腔黏膜炎患者9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7例,对照组应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外用溶液治疗,研究组应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外用溶液联合RHGSF治疗。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口腔pH值、VAS评分、血清HIF-1α、VEGF水平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临床疗效(95.74%)明显高于对照组(76.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口腔PH值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血清HIF-1α的平均水平为(4.8±1.1)ng/L,血清VEGF的平均水平为(29.1±3.2)ng/L。对照组血清HIF-1α的平均水平为(6.1±1.2)ng/L,血清VEGF的平均水平为(19.7±3.4)ng/L。研究组血清HIF-1α水平低于对照组,研究组VEGF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疗所致口腔黏膜炎患者应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外用溶液联合RHGSF治疗效果显著,可以降低其口腔PH值和疼痛程度,减少HIF-1α和增加VEGF在机体内的浓度。
    • 于会明
    • 摘要: 目的:研究用升白配方颗粒联合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预防乳腺癌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的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7月至2021年5月期间在江苏省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进行化疗的66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一般组和观察组。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化疗,在此期间为一般组患者应用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以预防其发生白细胞减少症,为观察组患者在一般组用药方案的基础上加用升白配方颗粒,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白细胞减少症的发生率、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5 d及30 d后,观察组患者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均高于一般组患者,P<0.05。化疗期间,观察组患者白细胞减少症的发生率和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均低于一般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一般组患者,P<0.05。结论:对乳腺癌患者进行化疗后,为其应用升白配方颗粒联合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能显著预防其发生白细胞减少症,降低其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 屈茹楠; 范加龙; 刘慧; 张贺; 毛峻琴
    • 摘要: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识别药物不良反应(ADR)中的作用,提醒临床注意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引起药物性肺损伤的可能,并与感染性疾病相鉴别。方法对1例粒细胞降低患者因使用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出现急性肺损伤的病例进行分析,评估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与急性嗜酸性粒细胞肺炎的关联并分析可能的机制。同时,临床药师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和判断,提出相应的治疗建议。结果患者使用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后嗜酸性粒细胞增高,双肺炎症加重,抗感染治疗效果不佳,考虑为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相关嗜酸性粒细胞肺炎,及时停用抗感染及抗病毒药物,并予糖皮质激素治疗后,患者肺部症状好转,嗜酸性粒细胞恢复正常。结论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可引起罕见嗜酸性粒细胞肺炎,临床药师参与临床治疗有助于提高对药源性疾病的识别和管理,从而调整治疗方向,保证临床治疗成功。
    • 陈莉; 张川莉; 陈凤姣; 郭彩玲; 冷亚美
    • 摘要: 目的 探讨硫培非格司亭注射液和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rhG-CSF)注射液在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对刺激粒细胞生长的有效性及经济效应。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2019年4月我院收治的行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术的患者7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硫培非格司亭组和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组(rhG-CSF组),每组35例。在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1 d或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5 d分别予硫培非格司亭注射液和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皮下注射。对比两组患者粒细胞生长速度,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经济效应。结果 硫培非格司亭组和rhG-CSF组在粒细胞平均植活天数比较中无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相关并发症骨关节肌肉疼痛、发热、皮损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rhG-CSF组皮损例数多于硫培非格司亭组;粒细胞上升期骨关节肌肉疼痛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注射次数比较:硫培非格司亭组患者只需注射1次,rhG-CSF组患者需注射8~17次,平均注射14次。经济费用比较:硫培非格司亭组费用为3080元,rhG-CSF组平均费用为2876元。结论 硫培非格司亭注射液在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对粒细胞促升有效,其注射简单、方便,病员依从性及舒适度相较更高,可在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中推广应用。
    • 赖燕辉; 黄小琴; 梁清海
    • 摘要: 目的:探讨为接受化疗的恶性肿瘤患者应用二级预防药物对其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近年来在惠州市博罗县人民医院进行化疗的46例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预防用药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Ⅰ组和Ⅱ组。Ⅰ组患者在化疗期间通过口服地榆升白片来预防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发生,Ⅱ组患者在化疗期间通过皮下注射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来预防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发生。比较两组患者Ⅲ度以上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发生率、再次住院率、抗菌药物的使用率、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发生率、化疗周期天数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Ⅲ度以上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发生率、再次住院率、抗菌药物的使用率、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发生率均较低,其化疗周期天数均在21 d左右。干预后,两组患者Ⅲ度以上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发生率、再次住院率、抗菌药物的使用率、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发生率及化疗周期天数相比,P>0.05。用药后,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相比,P>0.05。结论:在恶性肿瘤患者化疗期间,为其规范应用地榆升白片、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等二级预防药物能有效降低其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发生率、再次住院率及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且用药的安全性较高。
    • 张燕; 张丰林; 李敏
    • 摘要: 目的 探讨硫培非格司亭长效与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在老年非骨髓恶性肿瘤患者中预防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效果。方法 112例老年非骨髓恶性肿瘤患者根据治疗方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结果 观察组初始纳入56例,男28例,女28例;年龄60~75岁,平均(61.52±3.26)岁;对照组56例,男31例,女25例;年龄61~75岁,平均(63.45±3.73)岁。两组年龄、身高及体重差异显著(P0.05)。两组化疗前均无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情况,观察组第1、2周期出现3、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患者例数少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第3、4周期出现3、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患者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7、14、21 d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均在治疗后第9天达到最高值,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01)。观察组各周期发热与使用抗生素例数少于对照组,其中第2周期使用抗生素的患者例数及第3、4周期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各周期骨痛及肌肉酸痛少于对照组,其中第2周期肌肉酸痛及第3、4周期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硫培非格司亭长效与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可很好预防老年非骨髓恶性肿瘤患者中性粒细胞减少情况,且可减少患者不良事件发生。
    • 桑媛媛; 王晓玲; 孙莉; 冯翠影; 林紫薇
    • 摘要: 目的:探讨复方皂矾丸联合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rhG-CSF)治疗肿瘤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的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该院收治的94例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7例。对照组患者接受rhG-CSF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复方皂矾丸联合rhG-CSF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CD3^(+)、CD4^(+)、CD8^(+)和CD4^(+)/CD8^(+)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9.36%(42/4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34%(34/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皂矾丸联合rhG-CSF治疗肿瘤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的疗效显著,能有效提升白细胞数量,改善免疫功能,且安全性高。
    • 张晓瀚; 陈诗彧; 汪鹏程; 蔡云; 杜新
    • 摘要: 目的 观察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PEG-rhG-CSF)与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rhG-CSF)在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促进造血恢复的疗效对比。方法 回顾分析2016年1月—2020年12月以来在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血液科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恶性血液疾病患者共100例,随机分为2组,分别在造血干细胞回输后给与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结果 PEG-rhG-CSF组与rhG-CSF组中性粒细胞植入时间分别为(18.7±3.4)天、(18.0±3.1)天,P=0.281,无统计学差异。粒细胞缺乏伴发热在PEG-rhG-CSF组与rhG-CSF组分别发生26例、29例,发生率分别为53.06%、56.86%,P=0.89,无差异。用药次数分别为2.6次(2~5次)、18.1次(11~31次),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主要为骨痛、肌肉疼痛。结论 PEG-rhG-CSF组与rhG-CSF组结果相似,PEG-rhG-CSF具有用药次数少的优势。
    • 王亮; 薛海蓉; 曹献云
    • 摘要: 目的 探讨儿童神经母细胞瘤化疗后严重感染的影响因素及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rhG-CSF)的预防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儿童神经母细胞瘤114例临床资料,包括患儿性别、年龄、临床分期、原发部位、远处转移、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手术切除、化疗药物、化疗维持时间,统计所有患儿化疗后严重感染发生率并分析判断以上各项是否为影响因素.将114例儿童分为2组,其中在停化疗24 h后立即予以rhG-CSF进行预防干预的64例患儿作为观察组,出现粒细胞缺乏后再给予rhG-CSF干预的50例患儿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严重感染的预防效果.结果 114例的儿童神经母细胞瘤严重感染发生率为27.2%(31/114),其中年龄≤18月、临床分期Ⅲ~Ⅳ期、有远处转移、血清NSE>100 ng/ml、手术切除、化疗药物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化疗维持时间≥6个月的患儿严重感染发生率更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临床分期、血清NSE水平、化疗药物、化疗维持时间是儿童神经母细胞瘤化疗后感染的影响因素.观察组的严重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并且感染持续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儿童神经母细胞瘤化疗后感染受到年龄、临床分期、血清NSE 水平、化疗药物、化疗维持时间等多种因素影响,在停化疗24 h后立即予以rhG-CSF进行预防干预,能够显著降低严重感染发生率,改善患儿预后.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