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采高

采高

采高的相关文献在1959年到2023年内共计557篇,主要集中在矿业工程、工业经济、经济计划与管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45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348207篇;相关期刊94种,包括煤、煤矿安全、煤炭工程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中国科协2004年学术年会第16分会场等;采高的相关文献由1456位作者贡献,包括闫振东、杨俊哲、刘国柱等。

采高—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45 占比:0.07%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348207 占比:99.93%

总计:348453篇

采高—发文趋势图

采高

-研究学者

  • 闫振东
  • 杨俊哲
  • 刘国柱
  • 张守祥
  • 张强
  • 仲丛和
  • 吕金龙
  • 杨磷
  • 宋相坤
  • 索智文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树刚; 刘李东; 赵鹏翔; 林海飞; 徐培耘; 卓日升
    • 摘要: 为研究综采工作面采动覆岩压实区演化综合因素影响效应,运用物理相似模拟试验及理论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开展不同采高(2,4,6 m)、不同推进速度(3,5,7 m/d)以及不同煤层倾角(0°,15°,30°)条件下的采动覆岩压实区裂隙演化规律研究,得到了压实整体形态随工作面采高、推进速度以及煤层倾角变化的演化规律。结果表明:采空区覆岩"三带"高度随着工作面采高的增大、推进速度的减小以及煤层倾角的增大呈线性增大趋势。采空区上覆岩层离煤层顶板越远,其贯通度越小,并在达到一定高度后,出现迅速减小的现象。受更高层位岩层的挤压以及两侧煤壁的支撑作用,覆岩离层率呈现两侧高于中部的"马鞍形"。构建出以覆岩贯通度突减、覆岩离层率突增以及断裂带发育高度为依据的综采工作面覆岩压实区边界判定准则,得到不同开采条件下覆岩压实区整体发育形态,进而发现采高对压实区影响主要表现在高度方面,煤层倾角对压实区宽度和对称度的影响较大,推进速度对压实区的高度与宽度都有较为明显的影响。基于采动裂隙椭抛带理论,结合物理相似模拟试验结果,构建了多因素影响下的采动裂隙椭抛带压实区演化综合效应模型,并结合工程实践,有效提高了现场瓦斯治理效果,保证了工作面的安全回采。
    • 李超
    • 摘要: 为了提高厚煤层综放开采的回收率,以薛虎沟矿1209工作面为工程背景,采用数值模拟软件对不同采高下顶煤的应力峰值和水平位移变形量进行分析,发现随着采高的不断增加,应力峰值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顶煤的水平位移量同样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当采高为3.0 m时,应力峰值和水平位移量均达到最大值。同时,对不同采高下的顶煤冒落状态进行分析,发现不同采高顶煤冒落均类似于漏斗状,当采高为3.0 m时,顶煤回收率和含矸率均为最优,分别为86.1%和8.4%,所以最佳采高为3.0 m。希望所述内容能够为矿井厚煤层高效开采提供一定的参考。
    • 梁国红
    • 摘要: 针对厚煤层综放开采时适当增大采高后工作面原有生产系统是否能够满足生产需求为研究目的,以晋圣公司坡底煤业N2105工作面为工程地质背景,通过破、运煤运输系统分析、液压支护系统分析、排头和排尾支护系统分析以及工程经济效益分析等,结果表明工作面原有生产系统能够满足采高增至3.5 m后的生产需求,同时带来973万元的直接经济效益。
    • 段艳强
    • 摘要: 基于某矿煤层赋存状况和地质钻孔情况,分析现有支架存在不足。为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提高资源回采率,提出在综采工作面使用大采高液压支架,并从技术角度和经济角度对其进行可行性论证。论证结果显示,采用Z10000/23/52型液压支架,与该矿原有SGZ960/2×52型、SGZ60/2×700型刮板输送机以及MG500/1140-GWD型采煤机配套使用,具有较强的技术、经济、安全方面的可行性,完全满足22122综采工作面回采要求。
    • 王冬
    • 摘要: 我国西部地区的煤层分布多以大倾角厚煤层的形式赋存,其开采难度较大,应对其放煤工艺参数进行合理的选择。采用离散元分析的方式,对不同工艺参数下顶煤的冒落形态进行模拟,对采出率及含矸率进行对比分析。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在放煤步距0.6 m、采高2 m时顶煤的采出率最高为94.5%,此时的含矸率为3%,满足煤矿的开采需求,此为工作面最合理的放煤工艺参数。
    • 寇海萍
    • 摘要: 为进一步保证综采工作面的采煤效率和安全性,以21051工作面为例在分析其地质、煤层以及顶底板情况的基础上,拟采用走向长壁放顶采煤工艺,并基于PFC2 D数值模拟软件对不同放煤步距和采高下的采出率和含矸率进行对比分析,最终结合数值模拟结果和经济、成本得出走向长壁放顶采煤工艺下的最佳工艺参数.
    • 王宏; 王建彬; 赵斌
    • 摘要: 为了研究不同因素对综采工作面过空巷时围岩稳定性的影响,采用ANSYS软件建立数值模型,分析不同埋深、不同采高、不同空巷宽度下的空巷顶板沉降、煤壁位移和煤柱切向应力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埋深增加对空巷顶板沉降、煤壁位移和煤柱应力都产生不利影响;采高增大对空巷顶板沉降和煤壁位移影响较小,对煤柱内应力分布影响较大;空巷宽度增加会显著破坏空巷顶板稳定性,同时增大煤柱应力,对煤壁位移影响较小;当工作面与空巷距离小于25 m时,随着工作面继续推进,空巷稳定性明显变差,巷道易失稳破坏.
    • 李亮宇; 付玉平; 谢建林
    • 摘要: 顶板稳定性是保证矿井安全生产及高产高效的一个重要条件。为了研究综采工作面在不同因素下对顶板下沉量的影响,以沙坪煤矿的煤层赋存条件及开采参数为研究背景,采用FLAC3D软件进行仿真模拟。总结出顶板下沉量与采高、埋深、工作面长度的单因素回归公式,以及三因素回归公式。确定影响顶板下沉量因素的主次顺序为埋深、采高、工作面长度。
    • 李亮宇; 付玉平; 谢建林
    • 摘要: 顶板稳定性是保证矿井安全生产及高产高效的一个重要条件.为了研究综采工作面在不同因素下对顶板下沉量的影响,以沙坪煤矿的煤层赋存条件及开采参数为研究背景,采用FLAC3D软件进行仿真模拟.总结出顶板下沉量与采高、埋深、工作面长度的单因素回归公式,以及三因素回归公式.确定影响顶板下沉量因素的主次顺序为埋深、采高、工作面长度.
    • 祖海军
    • 摘要: 为提升综采工作面的生产效率和安全性,以12021工作面为例在分析其地质、煤层、顶底板以及瓦斯等条件的基础上,结合理论计算和实践经验对采煤参数(采高、工作面长度、工作面倾角)和采煤工艺(放煤步距)进行优化,并对优化后的效果进行验证,为后续提升工作面产量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