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鄂西地区

鄂西地区

鄂西地区的相关文献在1980年到2022年内共计209篇,主要集中在旅游经济、地质学、石油、天然气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03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12803篇;相关期刊144种,包括江汉论坛、广西民族研究、沉积与特提斯地质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第七届世界华人地质科学讨论会、中国古生物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中国古生物学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25届学术年会等;鄂西地区的相关文献由391位作者贡献,包括李文璟、林春、何生等。

鄂西地区—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03 占比:1.56%

会议论文>

论文:6 占比:0.05%

专利文献>

论文:12803 占比:98.39%

总计:13012篇

鄂西地区—发文趋势图

鄂西地区

-研究学者

  • 李文璟
  • 林春
  • 何生
  • 刘早学
  • 卢德佩
  • 周向辉
  • 张焱林
  • 杨权喜
  • 段其发
  • 段轲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浩涵; 包书景; 张焱林; 段轲; 陈科; 周志; 宋腾; 李飞
    • 摘要: 随着黄陵背斜南翼下震旦统陡山沱组全球最古老页岩气的首次发现,该层系暗色页岩的含气性已获得证实。陡山沱组二段作为主力含气页岩层段分布广、沉积厚度大、页岩质量好。在鄂西地区选取典型的三斗坪镇头顶石村早震旦世剖面进行了地质测量,并针对陡山沱组二段开展小层划分和特征描述工作,证实该地区陡山沱组二段是一套具备生气潜力的白云质岩性组合。结合临近地质调查井秭地2井岩心资料及其测试分析数据,综合探讨了鄂西地区陡山沱组二段沉积特征、生烃条件和储层条件。认为该层段含气性受高演化程度的有机质丰度控制,依赖纳米级孔隙和微裂缝的吸附气是该常压层段页岩气的主要组成部分。
    • 文月; 王涛
    • 摘要: 2021年12月17日,最低气温仅有2°C的宜昌,一场意义非凡的交流会点燃了这个冬天。来自湖北省应急管理厅、武汉科技大学、中钢武汉安环院、武汉工程大学,鄂西地区相关市县应急管理局、相关磷矿企业的负责人,齐聚一堂,围绕鄂西磷矿区岩爆灾害防控等问题展开热烈讨论。
    • 罗凡; 王亿; 许露露; 周向辉; 陈威
    • 摘要: 为研究鄂西宜昌地区牛蹄塘组富有机质泥页岩的稀土元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对该区长地1井(CD1)、聂地1井(ND1)、秭地1井(ZD1)和秭地2井(ZD2)的牛蹄塘组一段泥页岩样品进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测试。结果表明,牛蹄塘组富有机质泥页岩稀土元素总量(∑REE)介于66.56~298.20μg/g,均值为129.96μg/g;轻稀土元素总量(∑LREE)介于69.08~260.62μg/g,均值为115.03μg/g;重稀土元素总量(∑HREE)介于9.60~37.58μg/g,均值为14.93μg/g;轻重稀土元素比值(LREE/HREE)介于5.93~10.21,均值为7.71,表明该区牛蹄塘组泥页岩轻稀土元素相对富集、重稀土元素相对亏损且分异不明显。牛蹄塘组泥页岩δEu值为0.65~2.49,均值为0.98,样品以Eu负异常为主,部分样品表现为Eu正异常;Ce有轻微的负异常。据REE特征、∑REE-(La/Yb)N和(La/Yb)N-(Ce/Yb)N图解显示,鄂西宜昌地区牛蹄塘组暗色泥页岩的物质来源为正常海相沉积碎屑与热水活动带来的洋壳物质的混合。据Eu异常特征和(Eu/Sm)N-(Sm/Yb)N图解表明,该区海底热水活动强度在空间分布上具有差异性,CD1井受海底热水活动影响较大。由稀土元素指标显示,牛蹄塘组泥页岩沉积时期总体上处于还原环境,部分时期处于弱氧化环境,区内沉积速率缓慢,整体差异性不大,利于有机质的保存。
    • 张保民; 陈孝红; 蔡全升; 陈林; 张国涛; 李培军
    • 摘要: 【研究目的】不同页岩岩相的矿物组分、含气性和可压性等的差异,决定不同岩相的开发潜力不同,页岩岩相的划分及评价对找寻页岩气勘探开发甜点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研究方法】基于钻井、岩心和分析测试资料,综合利用地质理论结合硅质矿物-黏土矿物-碳酸盐矿物含量三端元图解,对鄂西宜昌斜坡带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下段含气页岩岩相进行划分,结合有机碳含量、含气量、岩心镜下特征等划分优势岩相。优选有机质丰度、硅质矿物含量、黏土矿物含量3项指标与页岩含气量进行相关性分析,建立了五峰组—龙马溪组含气页岩优势岩相的分级标准。【研究结果】研究区优势岩相均为Ⅱ类优势岩相,Ⅱ_(1)类(最优)优势岩相为S-2混合硅质页岩相和S-3含黏土硅质页岩相,位于龙马溪组一亚段和五峰组上段,厚6 m;Ⅱ_(2)类(次优)优势岩相为S硅质页岩相,位于五峰组下段,厚4 m。【结论】宜昌斜坡带和涪陵地区具有相似的岩相垂向演化序列,优势岩相均位于五峰组—龙马溪组一亚段,但同一岩相组合的页岩厚度和品质差异较大,发生在鲁丹阶早期的湘鄂西水下隆起和鲁丹阶晚期的水下隆起是造成宜昌地区优势岩相的厚度和品质均要差于涪陵地区的主要原因。
    • 刘文武; 朱文鉴; 赵洪波; 孟凡洋; 冯美贵; 郭坤; 李超; 蒋睿
    • 摘要: 为查明鄂西页岩气勘查区域地层层序、地质参数,揭示地层含油气性特征,中国地质调查局在湖北省建始县部署了一口大口径页岩气地质调查井——鄂建地4井,完钻井深2026 m。针对卵砾石层、承压水层、致斜地层等复杂地层难钻进和坍塌掉块等井下复杂频现难题,通过钻头优选、钻具组合优化、多类型钻井液体系配制等措施,形成了卵砾石层优快钻进和防斜复合钻进技术;针对涌漏并存,从通井、下套管、固井施工工艺等方面细化技术措施,实现了“穿鞋戴帽”固井,为后续油气开发、井筒完整性等创造了有利条件。该井形成的系列技术方法可为鄂西地区未来油气钻井施工提供有益经验。
    • 摘要: 鄂西地区,人杰地灵,山高水长,这里的土家文化博大精深,这里的人民淳朴热情,这里的美食滋味绵长。尝一口宣恩黄金梨,甜润入心;摘一次宜吕柑橘,叹长江浩荡;而喝一次郧西马头羊汤,-整个秋季都念念不忘。
    • 王辛; 叶疆; 范威; 江越潇; 张硕; 余杰; 孙智杰; 刘帆
    • 摘要: 鄂西地区氯化钠型岩溶热储地热资源分布广泛,其形成与区域构造、地层岩性关系密切。为进一步研究其成因模式,在区域地热地质条件的基础上,结合水化学微量元素、氢氧硫同位素等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建立了鄂西地区氯化钠型岩溶热储地热资源成因模式。研究表明,鄂西地区岩溶地热系统的热储主要为寒武系—奥陶系的碳酸盐岩,碳酸盐岩裂隙岩溶系统是区内地下热水的主要储存与运移场所;热源主要为自然梯度增温;盖层主要为志留系的(含)泥质岩类;碳酸盐岩深大断裂及裂隙岩溶为区内地下热水的导水通道,岩溶发育程度主要受NE、NW向断裂的控制;高含量的氯化钠地热流体来源于覃家庙组的泥质白云岩,含有石盐和石膏假晶。地下水在径流中穿过了该地层,因而形成了高含量的氯化钠水。
    • 徐学娴; 李凯茜; 彭玉玲
    • 摘要: 随着乡村振兴的全面推进,村庄建设面临“千村一面”的问题。鄂西地区的乡村由于经济发展落后、地形因素限制造成交通不便、乡村的开发力度较小,加之鄂西地区文化特征显著,地方特色保留程度较高,因而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文章从鄂西地区乡村发展面临的现状问题出发,从宏观的区域特色挖掘、中观的乡村景观营造到微观的建筑风貌塑造三个层面,探索鄂西地区乡村特色风貌提升策略,并结合巴东县风吹垭村的实际规划治理项目展开具体实施过程,从而确定此提升策略的可行性,以期为鄂西地区其他乡村建设提供参考。
    • 何伟; 陈杨; 雷玉雪; 钱程; 陈科; 林拓; 宋腾
    • 摘要: 鄂西地区页岩气勘探起步较晚,现阶段成果显示该区具有较好的页岩气勘探开发前景,尤其是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受到诸多关注,但关于该区的岩石相划分和岩石相与页岩气富集关系的研究还未系统开展.目前,涪陵气田和威远—长宁国家示范区的成功商业化显示龙一段为勘探开发潜力最大的层段,通过对鄂西地区地质调查井(鄂红地1井)龙一段岩石相开展定量划分,旨在揭示该区不同时期五峰组—龙马溪组岩石相特征,从而为优质页岩分布预测提供科学依据.采用系统取芯、岩芯观察、笔石生物地层划分、相划分等方法,结合TOC含量、主微量元素、矿物成分、氩离子抛光、含气性测试等系统测试和分析,主要进行了2个方面的研究:①从岩性、岩矿、地化、古生物、电性等方面入手,将龙一段划分为浅水陆棚和深水陆棚相,然后利用TOC含量、石英、黏土矿物和笔石4个参数对鄂红地1井龙一段的岩性进行定量分级,将龙一段页岩进一步划分为8类岩石相.其中,富碳富硅富笔石硅质页岩、富碳富硅富笔石放射虫硅质页岩相为最有利岩石相,为页岩气勘探开发的最有利层段.②探讨了不同岩石相与微量元素、储集空间和含气量之间的关系.岩石相通过有机质丰度和矿物组分控制了页岩气富集,其中,富碳富硅富笔石硅质页岩和富碳富硅富笔石放射虫硅质页岩相对页岩气藏含气量影响最大.
    • 邓敏; 闵泉; 杨格
    • 摘要: cqvip:随着新一代物联网、大数据、现代通信等新兴技术的迅猛发展,我国交通运输产业的发展模式已经逐渐改变。交通运输部提出要充分发挥信息化和智能化,在交通运输发展转型和推动交通运输现代化发展中,要以智慧高速公路为中心、以大数据为核心促进未来的信息化建设,通过综合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前沿科技,逐步实现智慧化的发展,这已成为智慧高速发展的必然趋势。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