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会议>中国古生物学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25届学术年会 >鄂西地区晚泥盆世黄家磴组鱼化石新发现及其意义

鄂西地区晚泥盆世黄家磴组鱼化石新发现及其意义

摘要

2007-2008年间,笔者与李志宏等在鄂西地区开展1:5万区域地质调查期间,对晚泥盆世黄家瞪组剖面实测过程中,在该组浅黄一黄绿色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和石英细砂岩中发现保存较完整的盾甲鱼类化石新材料,其中包括眼眶片、后中背片、胸棘、混合侧片以及大量的鱼类化石碎片。由于长江三峡地区晚泥盆世处于近岸一浅海陆棚环境,海水进退频繁的影响,植物与海生动物化石交替出现,鱼化石保存十分丰富,但较为破碎。在对本次实测剖面所采集的盾皮鱼类化石眼眶片、后中背片、前腹侧片、胸鳍和混合侧片等的特征进行详细描述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相应层位的桨鳞鱼(Remigolepis)与沟鳞鱼( Bothriolepistungseni)的形态特征有不少共同点,而与后者更为接近,故将本文所描述的标本暂定为桨鳞鱼未定种(Remigolepis sp.)。桨鳞鱼为东格陵兰及大洋洲上泥盆统的重要化石,大部分生存在晚泥盆世弗拉斯期,在我国宁夏宁卫盆地、湖南醛陵、江西于都等地均有发现,目前主要限于晚泥盆世,即法门期,据此可判断鄂西黄家瞪组的时代为晚泥盆世法门期。到目前为止,鄂西地区泥盆世地层中尚未发现保存完整的鱼类化石,本文所描述的眼眶片、胸鳍和背片等化石材料在鄂西地区晚泥盆世黄家瞪组的发现,并伴随丰富的植物化石(Lepidodendropsis arborescens (Sze) Sze, Cyclostigma kiltorkense Haught, Stigmaria fcoides (Sternberg)Brongn.等)、腕足(q}rtospirifer sp.),遗迹化石等产出,这些发现不但丰富了鄂西地区晚泥盆世生物群的内容,扩大了盾皮鱼类化石的古地理分布范围,并为鄂西地区法门期古地理、古环境以及研究和厘定晚泥盆世黄家瞪组的地质时代和地层划分对比提供可靠的证据。对于晚泥盆纪鱼类化石的对比研究,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