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遗产传承

遗产传承

遗产传承的相关文献在2002年到2022年内共计210篇,主要集中在世界各国文化与文化事业、中国政治、轻工业、手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04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326篇;相关期刊148种,包括理论与当代、政协天地、人文天下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2013年中国建筑学会年会、第十二次全国民族地区图书馆学术研讨会、2005·人民大会堂首届中华传统医药名家大会等;遗产传承的相关文献由214位作者贡献,包括吴平、崔荣荣、张晨等。

遗产传承—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04 占比:38.13%

会议论文>

论文:5 占比:0.93%

专利文献>

论文:326 占比:60.93%

总计:535篇

遗产传承—发文趋势图

遗产传承

-研究学者

  • 吴平
  • 崔荣荣
  • 张晨
  • 牛犁
  • 钱程程
  • 丁洋
  • 丁贵亮
  • 于海礁
  • 于爱莲
  • 付国顺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董关鹏; 郭沛沛; 李颖
    • 摘要: 北京冬奥会圆满成功,闭环内新闻发布与对外传播工作效果显著。本文由深度参与冬奥会闭环内新闻发布与对外传播工作的专家,以亲历观察者的视角对相关工作进行梳理和归纳。本文认为,北京冬奥会闭环内系列新闻发布会是在多面现实挑战下的创新突破,是非常成功的国际传播创新实践活动,充分展现了中华文化感召力、提升了中国形象亲和力、增强了国际传播影响力、彰显了中国话语说服力、体现了国际舆论引导力。其传播案例值得借鉴推广。
    • 李招; 王玮; 龙厚维; 王鹏
    • 摘要: 一、中学地理教学渗透遗产教育的必要性与可行性1.中学地理教学渗透遗产教育的必要性随着外来多元文化影响的深入,人们对文化遗产的敬畏日益缺乏。与此同时,遗产保护教育在中学阶段没有具体的课程计划与安排,开展的不确定因素较多。如果任其按现状发展,青少年传承与守护的责任意识将日渐淡薄,我们的“乡愁记忆”也终将消散。基于此,地理学作为研究地理环境及人地关系的基础学科,应加快“课程思政”意识觉醒,结合学科属性与内容特征巧妙融入遗产传承、保护的理念,实现学科教学与学科育人并进,培养能力与情怀兼备的接班人。
    • 朱涛
    • 摘要: 学徒制是人类在生产劳动和工具改进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技艺传承制度和技法理念延续体制。学徒制与人类历史相始终,经历了原始社会学徒制、奴隶社会学徒制、封建社会学徒制、资本主义学徒制和社会主义学徒制等几大发展阶段。学徒制可以分为两大类,即官方学徒制和民间学徒制。官方学徒制在当今逐渐演化为“现代学徒制度”,而民间学徒制则仍然延续着“传内不传外”和“嫡系传承”等带有血缘和家族色彩的技艺传承理念。现代学徒制广泛存在于手工业技法、重工业生产活动、农业作物种植技法、金融科技培训、信息技术集成技艺、互联网技术改进和非物质性文化遗产传承等相关联的诸多领域,尤其是在手工业领域学徒制度的内在规矩和行业要求更加突出。
    • 鄂璠
    • 摘要: 奥运遗产是一种具有特殊价值的世界遗产。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是自《奥林匹克2020议程》颁布之后,第一届从筹办之初就全面规划管理奥运遗产的奥运会。因此,疫情之下的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将如何打造独特的遗产,特别值得国人乃至全世界人民期待。近日,被誉为"我国第一部有关奥运遗产研究的专著"的《北京奥运遗产传承研究》问世了,作者建议针对文献遗产和数字资源建立北京奥运记忆数字资源库。
    • 黄显
    • 摘要: 中国中小城市正经历着快速的城市化建设和居民的频繁移动,城市遗产保护的议题也随之日渐升温。"遗产热"现象常被解释为新媒介冲击下对地方的应激保护。这种对"遗产热"的解释预设了稳定不变的地方与媒介技术及其所带来的变动新世界的对立,将信息的跨地域传播当作媒介的唯一向度。德布雷的媒介学提醒我们留意媒介的时间传承维度,指出媒介在文明传承中的意义。
    • 王璐
    • 摘要: 天津——"渤海之滨津门故里",不仅传承了特有的风俗人情,更创造了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天津以其九河下梢漕运枢纽独特的历史与地理区域优势,成就了中国北方妈祖文化中心."天津天后文化"是具有天津地域特点的天后文化,并一直久盛不衰.在民间信仰、传承的过程中不断地发展、演化出了民间文化、艺术、天津皇会、口传文化、民俗文化等综合性的独特艺术形式.2007年"天津天后文化"入选天津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作为在天津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保护和利用好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继承和发展天津优秀特色文化,促进文化传承,弘扬民族精神,建设和谐天津,具有重要作用.
    • 田芙蓉
    • 摘要: 滇越铁路被《英国日报》称之为与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相媲美的世界第三大工程,该铁路起于昆明北站,终点位于越南海防线。线路长859公里(滇段465公里,越段394公里)。该铁路于1901年动工,1910年3月30日竣工。2020年,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遗产传承保护工作系列讲话和春节前夕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在滇越铁路开通110周年之际,在中国旅游研究院、中国文物交流中心、中国旅游出版社、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昆明市人民政府、红河州人民政府、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有限公司的指导下,在昆明市文化和旅游局、红河州文化和旅游局、云南米轨铁路经营开发有限公司和云南省旅游规划研究院暨中国旅游研究院昆明分院的共同主办下,在沿线11个县市区文化和旅游局和省文旅厅多个直属事业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完成了文旅结合的系列活动。其中昆明学院旅游学院出色完成了“百年米轨·芳华人生·寻秘滇越·美食同程”美食创意网络比拼大赛,为了云南旅游美食产业的疫后弥新,也为了努力展示及宣传滇越铁路沿线传统少数民族美食文化和特色,带动滇越铁路旅游经济走向新的篇章,走出一条美食与旅游互动发展之路。
    • 李蕭; 孔闯; 徐金利
    • 摘要: 如何将世界遗产传承,如何重新使用这些古迹,赋予它们全新的意义,是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需要关注的焦点。7年前,中国大运河被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条奔流不息的"活历史",成为世界认识中国的又一张"名片"。"中国大运河列入世界遗产轰动全球,是对人类遗产世界的一个重大贡献。中国大运河不仅维护了国家高度统一,同时在经济意义、交通运输意义、社会各民族的融合及在文化上的意义都非常深远。"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主席章新胜说。
    • 胡晓
    • 摘要: 高校声乐教学是传承少数民族音乐艺术的重要方式,传承少数民族音乐遗产对于促进高校声乐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少数民族音乐遗产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从研究少数民族音乐艺术遗产传承入手,阐述在现阶段加强少数民族音乐遗产传承的紧迫性以及将少数民族音乐遗产传承融入高校声乐教学的关键性,分析当前高校声乐教学改革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措施。
    • 梁岳鹏
    • 摘要: 中国拥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藏区作为祖国文化的丰饶之地,因其环境、历史以及风土人情等多种因素孕育出丰富多样而又沉稳厚重的藏区舞蹈文化。藏区舞蹈是中国保存较完整的少数民族舞种。藏族舞蹈从总体上可以分为民族民间自娱性舞蹈和宗教舞蹈两大类。各类舞蹈有着不同的形式、跳法和功能。作为一名热爱舞蹈的民间舞人,笔者深刻认识到藏区舞蹈文化的重要性,从两种典型藏族舞种着手分析藏区舞蹈文化:第一,起源于巴塘,后来传播于云南、青海以及四川等藏族地域的弦子;第二,玄妙的藏传佛教寺院舞——羌姆。文章通过分析藏区这两种舞蹈文化的特征,并从中得出舞蹈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的有效途径。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