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运行平稳性

运行平稳性

运行平稳性的相关文献在1991年到2022年内共计135篇,主要集中在铁路运输、公路运输、一般工业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3篇、会议论文13篇、专利文献512277篇;相关期刊69种,包括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大连交通大学学报、针织工业等; 相关会议11种,包括中国铁道学会铁道工程学会工程地质与路基专业委员会第25届年会暨学术交流会、第八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2011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交通运输工程等;运行平稳性的相关文献由281位作者贡献,包括周劲松、宫岛、孙文静等。

运行平稳性—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3 占比:0.02%

会议论文>

论文:13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512277 占比:99.98%

总计:512393篇

运行平稳性—发文趋势图

运行平稳性

-研究学者

  • 周劲松
  • 宫岛
  • 孙文静
  • 任利惠
  • 沈钢
  • 曾京
  • 张洪
  • 刘宏友
  • 李大光
  • 张祥韦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魏洪亮; 李晓峰
    • 摘要: 以驮背运输车为研究对象,基于虚拟激励法提出一种随机振动分析方法,并利用该方法分析载重卡车对其运行平稳性影响.结果表明:车辆系统在载重卡车作用下横向和垂向平稳性等级均在良好以上,其中,重车工况相较于空车工况垂向运行平稳性指标整体减小,凹底架尾部、端部底架头部局部区域以及中部底架横向运行平稳性指标有所增大.该方法能有效提高动力学仿真计算效率,对类似大规模复杂轨道车辆系统的随机振动分析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 李金良; 胡伟豪; 林凤涛
    • 摘要: 针对客货混跑线路小半径曲线存在的较为严重的钢轨轨侧波磨影响列车运行平稳性和安全性的问题,本文基于皖赣线钢轨波磨实测数据,将波磨分为轨顶波磨与轨侧波磨两类.基于现场发现,钢轨打磨车可以有效处理轨顶波磨,但对轨侧波磨处理效果不佳.仿真研究建立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与波磨三维纵向模型,分析了轨侧波磨对列车运行平稳性以及蠕滑特性的影响.结果发现:轨侧波磨导致车体横向振动加速度增大了66.2%,轮重减载率增加了66.7%,脱轨系数增加了15.2%,表明轨侧波磨对车辆运行平稳性和安全性有较大的影响;轨侧波磨导致横向蠕滑力增加了22.9%,横向蠕滑率增加了29.3%.因此建议小半径曲线钢轨打磨车打磨完成后再采用人工打磨的方式对轨侧波磨进行处理.
    • 刘曰锋; 李良杰; 张丽; 耿庆厚; 李颖华
    • 摘要: 中低速磁浮列车作为一种更加绿色环保的新兴轨道交通工具,正在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本文基于虚拟样机技术,采用西门子商用动力学分析软件对磁浮列车和线路轨道进行建模,针对线路轨道的垂向和横向不平顺进行模拟,通过软件对不同载荷、不同速度下的列车在平直轨道上的运行平稳性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该型磁浮列车具有优秀的运行平稳性,Sperling指数远高于优秀等级。通过对比全列车不同位置和不同载荷下的Sperling指数,揭示了其对磁浮列车运行平稳性的影响规律。
    • 罗光兵
    • 摘要: 近年来,轨道车辆车体异常抖动问题频发,导致车辆的运行平稳性和舒适度大幅降低,不利于动车组平稳运行。通过实测轮轨廓形和抖车时刻的振动数据,建立并验证抖车仿真模型,研究车体异常抖动的原因和解决措施。研究结果表明,动车组在抖车区段轮轨等效锥度水平较高,造成了动车组二次蛇行失稳。
    • 王健
    • 摘要: 为提升车辆通过高速道岔时的运行平稳性,基于迹线法建立车轮与道岔钢轨接触几何计算模型,分析车辆通过道岔转辙器时的轮轨接触点对分布特性,发现轮轨接触位置不集中和突变是降低车辆运行平稳性的主要因素。以降低接触突变幅度为原则提出转辙器钢轨廓形打磨方案,并基于轮轨接触几何模型和车辆-道岔多刚体动力学模型,对道岔钢轨打磨的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钢轨廓形打磨能有效降低道岔区轮轨接触不平顺和等效锥度,利于提升车辆的运行平稳性;打磨后轮轨横向力、车体横向加速度、脱轨系数的最大值分别降低了39.5%、7.4%、41.7%,该廓形打磨方案对提升道岔服役性能效果明显。
    • 盛明泽
    • 摘要: 波浪形磨耗是影响列车运行性能的一个重要因素,波磨会加剧轮轨之间的相互作用,降低车轮、钢轨的寿命,控制好列车通过带有波磨曲线线路时的速度,不仅使城轨列车的运营安全得到的保证,还能大幅增加钢轨、列车零部件的寿命,减少轨道维修支出。文章综合分析车辆以不同速度通过带有波磨曲线时的性能,阐述了波磨、车速、曲线半径等因素对车辆动力学性能和车辆运行平稳性的影响。
    • 郭翰飞; 佟维; 谢素明; 李晓峰; 李向伟; 刘晓雪
    • 摘要: 针对传统随机振动分析计算成本过高的问题,以Matlab App Designer作为开发工具,开发了轨道车辆随机振动分析系统(RVRAP),利用虚拟激励法的高效性,实现了随机振动分析在轨道车辆系统中的工程应用.该系统可实现任意随机轨道不平顺功率谱的激励输入,快速有效地完成全有限元模型的轨道车辆随机振动响应分析,基于响应结果进行后处理模块的开发,使之完成运行平稳性、舒适性及频域疲劳寿命评估.以某型轨道车辆为例,应用动力学软件的计算结果进行了数值验证,运营线路测试的实测验证,对比分析结果证明了RVRAP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和高效性.
    • 黄金; 张桂南; 张世聪
    • 摘要: 中低速磁浮列车与传统轮轨式城轨列车的技术特性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目前仍然缺乏对这些差异直接进行对比分析的整车测试数据。对某A型磁浮和某B型地铁列车在能耗、噪声和运行平稳性3个方面进行了整车线路实测,结果显示A型磁浮列车在具有相似的典型运行能耗组成的情况下,具有更高的单位起动加速能耗,且在速度46~80 km/h时具有更大的运行阻力,所以其牵引能耗显著超过传统轮轨式城轨列车;两列车在内部噪声水平上无明显区别,A型磁浮列车在静止和加速工况下的外部噪声水平高于B型地铁,但在80 km/h的恒速工况下,外部噪声水平更低;A型磁浮列车具有更好的实测运行平稳性
    • 张云飞; 李莉
    • 摘要: 为研究空间阵风条件下独塔斜拉桥上高速列车运行的安全性和舒适性,本文利用自回归法、多体动力学方法和有限元法,建立了风-列车-桥动力学模型。在此基础上,结合时域/频域分析和统计学方法,分析空间阵风模型载荷、悬架参数变化、风攻角和风速对列车-桥梁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空间阵风环境是影响安全舒适的重要因素之一,可使计算结果趋于保守且有利于安全。横向刚度影响表现出非线性特征,灵敏度最高。75°和90°风攻角对车桥系统影响最大。对于乘坐舒适性指标,当预设风速(α=75°)达到20 m/s时,车体垂向加速度首先超限;当风速(α=90°)达到21.5 m/s时,车体横向加速度首先超限,车辆舒适性得不到保证。对于运行安全指标,当预设风速(α=75°)达到24.6 m/s时,轮重减载率首先超限;当预设风速(α=90°)达到24.5 m/s时,脱轨系数首先超限,运行安全不能得到保证。本文研究结果可为列车在风环境下通过独塔斜拉桥安全稳定运营提供参考。
    • 熊蕴远; 王加里; 吴涛涛; 仇厚淇
    • 摘要: 随着国家对各城市地铁线路运营安全评估提出更高要求,如何评价计算各种标准和规范中涉及的公式指标,成为运营单位和地铁工作者关心的一个问题。本文针对列车运行平稳性评估,介绍了用频谱和功率谱计算Sperling公式的两种方法。特别针对由功率谱计算频谱给出了公式推导,对单边谱和双边谱换算上存在的误区,给出了说明。在通过现场数据比较两种计算方法后,给出了程序编制和使用过程中的一些建议。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