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踝足矫形器

踝足矫形器

踝足矫形器的相关文献在1997年到2022年内共计366篇,主要集中在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临床医学、外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72篇、会议论文24篇、专利文献2876324篇;相关期刊84种,包括双足与保健、中国医疗器械信息、医疗装备等; 相关会议20种,包括第三届中西医结合儿童康复学术会议、第9届北京国际康复论坛、第三届世界灾害护理大会等;踝足矫形器的相关文献由889位作者贡献,包括侯瑶、刘海斌、朱勇等。

踝足矫形器—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72 占比:0.01%

会议论文>

论文:24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2876324 占比:99.99%

总计:2876520篇

踝足矫形器—发文趋势图

踝足矫形器

-研究学者

  • 侯瑶
  • 刘海斌
  • 朱勇
  • 沈玄霖
  • 申冰一
  • 陈亚茹
  • 高凡
  • 张杰
  • 钱亿飞
  • 练志坚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刘港; 穆晓红; 马超; 汪乐; 曾杰; 焦勇; 赵毅; 任敬佩; 胡传宇; 徐林
    • 摘要: 目的:脑性瘫痪因其高发病率及高致残率,严重影响儿童身心健康.佩戴踝足矫形器是该病一项重要治疗措施,但关于其改善脑性瘫痪儿童运动功能的效果方面还不十分确切.为此,文章系统评价了踝足矫形器改善脑瘫儿童运动功能的效果.方法:第一作者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CBM、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数据库,检索时限从建库至2020-09-09.根据制定的入组标准,纳入有关踝足矫形器治疗脑性瘫痪儿童的随机对照试验.至少2名评价员独立提取数据,使用Cochrane 5.1.0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对纳入研究的质量进行评估,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①纳入12项质量较高的随机对照试验,共480例脑性瘫痪儿童,其中踝足矫形器组239例为佩戴踝足矫形器,对照组241例不佩戴踝足矫形器,治疗疗程0-48周;②Meta分析结果显示,踝足矫形器组在GMFM-88-D/E区评分(MD=6.26,95%C/:3.54-8.98,P<0.00001)、MAS评分(MD=-0.60,95%C/:-0.80至-0.40,P<0.00001)、摆动位平均踝背屈角度(MD=14.96,95%CI:12.03-17.90,P<0.00001)、运动功能改善有效率(MD=2.99,95%CI:1.19-7.50,P=0.02)和步幅(MD=0.06,95%C/:0.04-0.09,P<0.00001)的改善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现有的12项随机对照试验证据表明,脑性瘫痪患儿无论是佩戴踝足矫形器行走,亦或是佩戴一定时间后解除踝足矫形器行走,其短期内(治疗0-48周)运动功能恢复效果均显著,但长期运动功能的恢复情况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 刘港; 马超; 汪乐; 曾杰; 焦勇; 赵毅; 任敬佩; 胡传宇; 徐林; 穆晓红
    • 摘要: 目的:脑性瘫痪因其高发病率及高致残率,严重影响儿童身心健康。佩戴踝足矫形器是该病一项重要治疗措施,但关于其改善脑性瘫痪儿童运动功能的效果方面还不十分确切。为此,文章系统评价了踝足矫形器改善脑瘫儿童运动功能的效果。方法:第一作者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CBM、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数据库,检索时限从建库至2020-09-09。根据制定的入组标准,纳入有关踝足矫形器治疗脑性瘫痪儿童的随机对照试验。至少2名评价员独立提取数据,使用Cochrane 5.1.0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对纳入研究的质量进行评估,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①纳入12项质量较高的随机对照试验,共480例脑性瘫痪儿童,其中踝足矫形器组239例为佩戴踝足矫形器,对照组241例不佩戴踝足矫形器,治疗疗程0-48周;②Meta分析结果显示,踝足矫形器组在GMFM-88-D/E区评分(MD=6.26,95%CI:3.54-8.98,P<0.00001)、MAS评分(MD=-0.60,95%CI:-0.80至-0.40,P<0.00001)、摆动位平均踝背屈角度(MD=14.96,95%CI:12.03-17.90,P<0.00001)、运动功能改善有效率(MD=2.99,95%CI:1.19-7.50,P=0.02)和步幅(MD=0.06,95%CI:0.04-0.09,P<0.00001)的改善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现有的12项随机对照试验证据表明,脑性瘫痪患儿无论是佩戴踝足矫形器行走,亦或是佩戴一定时间后解除踝足矫形器行走,其短期内(治疗0-48周)运动功能恢复效果均显著,但长期运动功能的恢复情况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 任武; 袁志垚; 杨秀如; 杨士伟; 尹紫鑫; 张雪玲; 李佳; 闫慧娟
    • 摘要: 足踝是人体下肢行走的主要器官,近年来由于自身疾病或者外部原因踝足功能异常的人数增加,给患者康复带来不少难题。足踝矫形器在康复训练的过程中,临床医师指导患者康复锻炼中有重要作用[1]。国内外矫形器设计的目的都类似,但是不同临床病症矫形器设计的结构和使用效果以及价格却不尽相同。近年来国内外矫形器的研究主要体现在:黄美玲等[2]结合临床病例统计发现穿戴踝足矫形器对患者恢复的心理有较大帮助。Ranz EC等[3]通过对单侧踝部肌无力患者的各种步态研究,设计了一种非定性的,包括踏板、下肢定位和柔性支柱,用于增强受损肌肉功能的动态可调踝足矫形器。Wang Y[4]回顾了足部模型开发的几何结构和材料特性等问题,研究出可作为解决生物力学和癌症平台的多尺度矫形器计算模型。Menger B等[5]通过对膝关节患者多项指标的测量和分析,统计评估了踝足矫形器对踝足关节炎患者治疗的效果。Brown等[6]研究发现穿戴动态踝足矫形器可以有效减少下肢的异常模式的出现,提高步行效率。
    • 张琪; 高汉义; 王莹; 杨琪; 付海燕
    • 摘要: 目的探讨踝足矫形器(AFO)不同介入时机与脑卒中偏瘫病人步态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8年7月至2020年1月期间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康复科脑卒中偏瘫住院病人共40例。其中A组为下肢Brunnstrom2期病人20例,B组为下肢Brunnstrom3期病人20例,两组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和AFO治疗,两组病人均使用Senno Gait步态分析系统对其治疗前后进行步态分析。结果经过8个周的治疗后,两组病人的双支撑相比例均较治疗前变小;偏侧摆动相的比例均较治疗前变大;偏侧着地期内翻角均较治疗前变小;偏侧着地期背伸角均较治疗前变大;步宽治疗后均较治疗前变小。A、B两组相比较,A组病人的双支撑相治疗前后的差值(18.80±4.34)%显著大于B组病人的双支撑相治疗前后的差值(14.45±5.00)%,且A组的偏侧摆动相、偏侧着地期内翻角、偏侧着地期背伸角、步宽等指标治疗前后的差值也较B组病人大(P<0.05)。结论脑卒中偏瘫病人在Brunnstrom^(2)期介入AFO后步态各项指标优于Brunnstrom3期介入,因此AFO越早介入效果越好。
    • 张强; 吕延宝; 单玲; 杜琳
    • 摘要: 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CP)是由于发育中的胎儿或婴幼儿脑部非进行性损伤所致,以持续存在的中枢性运动和姿势发育障碍、活动受限为主要症状,通常伴随感知觉、认知、交流、行为障碍、癫痫及继发的肌骨问题[1]。CP患儿治疗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各种策略提高自身潜在功能和社会参与度,其中就包括预防和延缓由继发性损伤对身体结构和功能造成的损害。
    • 张晓雪; 樊虹玉; 王金芝; 窦娜
    • 摘要: 目的比较功能性电刺激(FES)和踝足矫形器(AFO)对脑卒中后足下垂的治疗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知网。收集比较FES和AFO对脑卒中后足下垂治疗效果的随机对照实验(RCT),检索截止时间为2021年1月。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对纳入的研究进行质量评价并提取数据,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8个RCT,共855例患者。对其中7个RCT的10m步行速度进行Meta分析,最终结果显示:FES与AFO在步行速度改善方面效果接近[MD=0.02,95%CI(-0.03,0.07),P=0.37]。亚组分析显示,精确结果[MD=0.04,95%CI(-0.02,0.10),P=0.16]及干预4~6周[MD=0.06,95%CI(-0.02,0.14),P=0.13]均表现为FES与AFO在步行速度改善方面效果接近。对步行功能及步行耐力仅进行了描述性研究。结论 FES和AFO在步行速度提高方面有同等的治疗效果,在步行功能及步行耐力方面的效果尚不确定,FES可能优于AFO,需要进一步长期干预或随访观察其远期疗效。
    • 苏盼盼; 孟殿怀
    • 摘要: 目的探讨裸足状态(bare foot)、穿戴软式塑料踝足矫形器(sAFO)和硬式塑料踝足矫形器(hAFO)对老年脑卒中偏瘫病人静态和动态平衡、步态功能的影响。方法共选取老年脑卒中偏瘫病人52例,男38例,女14例,分别在睁眼和闭眼2种方式下,采用Pro-Kin平衡评估训练仪评估bare foot、sAFO和hAFO 3种条件下的静态站立平衡功能,记录每种条件下双足最适距离站立以及主要测量参数,包括前后摆动幅度标准差、左右摆动幅度标准差、前后平均运动速度、左右平均运动速度、运动椭圆面积和运动长度。采用Tinetti平衡与步态量表(Tinetti Performance-Oriented Mobility Assessment,Tinetti POMA)评估老年脑卒中偏瘫病人在3种条件下的动态平衡和步态功能。结果静态站立时,bare foot、sAFO、hAFO双足间最适距离分别为(15.46±4.65)cm、(17.87±5.5)cm、(18.43±5.45)cm。使用sAFO站立时,在睁眼状态下,左右平均运动速度、运动椭圆面积、运动长度显著小于bare foot站立条件(P<0.05);在闭眼状态下,左右摆动幅度标准差、左右平均运动速度、运动椭圆面积、运动长度显著小于bare foot站立条件(P<0.05)。使用hAFO站立时,在睁眼状态下,前后摆动幅度标准差、左右摆动幅度标准差、左右平均运动速度、运动椭圆面积、运动长度显著小于bare foot站立条件(P<0.05);在闭眼状态下,前后摆动幅度标准差、左右摆动幅度标准差、左右平均运动速度、运动椭圆面积、运动长度显著小于bare foot站立条件(P<0.05)。在睁眼状态下,使用hAFO站立时,左右摆动幅度标准差参数显著小于sAFO站立条件;在闭眼状态下,前后摆动幅度标准差显著小于sAFO条件(P<0.05)。使用sAFO的Tinetti POMA、POMA-B、POMA-G评分显著高于bare foot条件(P<0.05);使用hAFO的Tinetti POMA、POMA-B评分显著高于bare foot条件(P<0.05);使用sAFO的Tinetti POMA、POMA-G评分显著高于hAFO条件(P<0.05)。结论sAFO和hAFO均能改善老年脑卒中偏瘫病人的静态和动态平衡功能,而且sAFO改善步态功能更有效。
    • 朱琳; 刘洋; 刘元旻; 刘惠林
    • 摘要: 目的:探究不同下肢辅助步行设备对脑卒中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脑卒中后步行功能障碍患者50例,选取Gait Watch三维步态分析与评估系统在患者独立无干预步行(independent walking without intervention,IW)、运动贴布辅助步行(Kinesio taping-assisted walking,KTW)、弹力绷带辅助步行(elastic bandage-assisted walking,EBW)及踝足矫形器辅助步行(ankle-foot orthosis assisted walking,AFOW)状态下,分别进行步态分析,最终对比各组间数据差异。结果:在步行时空参数方面,4组间无明显差异性(P>0.05);在步行周期方面,EBW相比于IW及KTW在健侧支撑相百分比减小及健侧摆动相百分比增大(P<0.05);AFOW相比于IW及KTW在患侧支撑相百分比减小及摆动相百分比增大、健侧支撑相百分比减小及摆动相百分比增大和双足支撑相百分比减小,相比于EBW在患侧支撑相百分比减小及摆动相百分比增大和双足支撑相百分比减小(P<0.05);在步行关节角度方面,KTW相比于IW、EBW及AFOW在患侧踝关节背屈最大角度增大,相比于IW在患侧踝关节跖屈最大角度增大(P<0.05);EBW相比于AFOW在患侧踝关节背屈最大角度增大,相比于IW在患侧踝关节最大背屈及跖屈角度增大(P<0.05);AFOW相比于其他三组在健侧髋关节屈曲及伸展最大角度、患侧膝关节屈曲及患侧踝关节跖屈最大角度增大,相比于IW在患侧踝关节背屈最大角度增大(P<0.05)。结论:短时间内佩戴不同下肢辅助步行设备,踝足矫形器可作为首选辅助患者完成相关训练任务,运动贴布可在患者肌张力较高时应用,弹力绷带可在治疗条件有限时辅助使用。
    • 陈虹芝
    • 摘要: 目的 探讨在痉挛型脑瘫患儿中应用踝足矫形器和悬吊带康复训练的效果。方法 选取7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两组均进行常规康复训练,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接受悬吊带康复训练干预,观察组接受悬吊带康复训练+踝足矫形器干预;持续干预2个月。对比两组干预前和干预2个月时的运动功能[脑瘫儿童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肌张力[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AS)]以及平衡功能[Berg平衡量表(BBS)]。结果 相较于干预前,两组干预2个月的GMFM评分较高,且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干预前,两组干预2个月的MAS评分较低,且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干预前,两组干预2个月的BBS评分较高,且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踝足矫形器与悬吊带康复训练联用于痉挛型脑瘫患儿中,可改善患儿运动功能、肌张力和平衡功能。
    • 杨庆
    • 摘要: 脑瘫手术为无数脑瘫儿童创造了恢复正常生活的条件,但是此病后遗症影响大,康复训练是手术后不可或缺的环节之一.在康复阶段,踝足矫形器是重要的手段与工具,能够帮儿童快速正确的进行康复训练,使康复效果更佳.本文从脑瘫患者的康复与脑瘫儿童穿戴踝足矫形器的作用,论述踝足矫形器多方面的功能,以及人们尽早对脑瘫儿童进行治疗的意识.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