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越南语

越南语

越南语的相关文献在1965年到2022年内共计489篇,主要集中在汉藏语系、汉语、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29篇、会议论文10篇、专利文献1545篇;相关期刊258种,包括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中国边防警察、东南亚纵横等; 相关会议8种,包括中国中文信息学会2015学术年会(CIPS2015)暨第十四届全国计算语言学学术会议(CCL2015)、第三届基于自然标注大数据的自然语言处理国际学术研讨会(NLP-NABD2015)、第十六届全国信号处理学术年会及产业发展大会、第六届全国青年计算语言学会议等;越南语的相关文献由509位作者贡献,包括余正涛、郭剑毅、线岩团等。

越南语—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29 占比:21.62%

会议论文>

论文:10 占比:0.50%

专利文献>

论文:1545 占比:77.87%

总计:1984篇

越南语—发文趋势图

越南语

-研究学者

  • 余正涛
  • 郭剑毅
  • 线岩团
  • 毛存礼
  • 陈玮
  • 高盛祥
  • 刘艳超
  • 刘汉武
  • 李英
  • 张亚飞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陈瑞清; 高盛祥; 余正涛; 张迎晨; 张磊; 杨舰
    • 摘要: 越南语属于低资源语种,高质量关键词新闻数据稀缺,为了解决样本不足条件下生成越南语新闻关键词准确性不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多特征融合的越南语关键词生成模型,拟提升生成的越南语关键词与越南语新闻文档的相关性.首先,将越南语新闻实体、词性、词汇位置特征与词向量拼接,使输入模型的词向量包含更多维度的语义信息;其次,利用双向注意力机制捕获上下文与新闻标题的依赖关系,增强标题在关键词生成中的指导作用;最后,结合复制机制生成越南语关键词,从而提高关键词的语义相关性.在构建的越南语新闻关键词数据集上进行实验,结果表明融合多特征的关键词生成模型能在越南语训练样本有限的条件下生成高质量关键词,F1@10、R@50分数比TG-Net分别提升了13.2%和17.1%.
    • 林莉
    • 摘要: 近二十年来,越南语汉借词的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音系方面,学者们沿用历史比较语言学、音韵学的理论和方法,取得了重要成果。词汇语义方面,主要运用传统的结构主义方法,从共时层面对现代越语汉越词进行描写。汉借词的断代研究及个案研究逐渐受到关注。汉借词的教学、翻译、使用与传播等方面的研究也有所推进。运用接触语言学、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对汉借词语义演变进行研究,有很大的拓展空间。此外,语言学与传播学、史学等学科的跨学科研究也为汉借词研究带来新的视角。
    • 郑克晓
    • 摘要: 越南语会话课程是越南语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也是整个越南语专业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文章以本校越南语会话课程的教学改革与探索为切入点,旨在激发学生学习越南语的动力和兴趣,提高学生越南语的口语技能,从而提升本课程的教学水平,以期对民办院校的越南语会话课程的改革起到借鉴作用。
    • 李雨思; 张妮
    • 摘要: 唐诗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中越两国交往历史源远流长,中国唐代唐诗兴旺发展,传入越南后深受越南人民的喜爱,还把唐诗翻译成越南语供后代研读。唐诗的翻译不仅是表面的字面转换,更是内在文化的交流碰撞,本文就唐诗越译的三个版本进行分析研究,分析如何保留唐诗韵律的同时展现出唐诗所言之意的翻译技巧。
    • 董信吟
    • 摘要: 亲属称谓词是语言中的基本词汇,在日常交际中使用频率高,具有全民常用性、稳定性等特点。越南语亲属称谓系统复杂,语义层次各异。本文拟对面称时越南语亲属称谓词进行语义层面的分析,将其分解到最小的语义成分,探析越南语亲属称谓中义素、义位、语义结合等特点。
    • 陈龙; 郭军军; 张亚飞; 高盛祥; 余正涛
    • 摘要: 当前基于深度学习的事件检测模型都依赖足够数量的标注数据,而标注数据的稀缺及事件类型歧义为越南语事件检测带来了极大的挑战。根据“表达相同观点但语言不同的句子通常有相同或相似的语义成分”这一多语言一致性特征,该文提出了一种融入中文语义信息及越南语句法特征的越南语事件检测框架。首先通过共享编码器策略和交叉注意力网络将中文信息融入越南语中,然后使用图卷积网络融入越南语依存句法信息,最后在中文事件类型指导下实现越南语事件检测。实验结果表明,在中文语义信息和越南语句法特征的指导下越南语事件检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 李翠霞
    • 摘要: 中越两国山水相连,文化相通,“吃”文化相当丰富,这两种语言中,对“吃”所引申出来的意义也比较多,掌握越南语中含有吃(■)组合词语在各语境中的翻译技巧很有必要。本文将从多角度分析含“吃”(■)组合词组在各种语境中的运用,重点总结归纳其在各语境中的翻译技巧。
    • 张绍菊
    • 摘要: 纳苏彝语亲属称谓是一种典型的描述性称谓.从音节结构上看,少则两个音节,最多可达五个音节.用这些音节可以把纵向十一辈和横向错综复杂的亲属之间,血缘和婚姻关系表述得非常清楚.越南语亲属称谓主要体现于交际双方的性别、年龄、辈分以及彼此之间的亲疏关系、地位悬殊等.越南语亲属称谓除了作为家庭及亲属之间的称呼外,还广泛应用于社会称谓.在社会交往中人们根据自己与交际对象的性别、年龄、社会地位在不同的时间、空间上的关系来确定如何选用适合的亲属称谓来自称与称呼他人.从总体上看,纳苏彝语与越南语的亲属称谓在血缘认同与文化认知上存在诸多差异.
    • 劳灵玲
    • 摘要: 本文论述越南语专业立体化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围绕"立体化"实践教学模式,对越南语专业教学改革进行探索,提出完善教学计划,奠定立体化实践教学基础;优化资源配置,构建立体化实践教学核心;创新教学评价,评估立体化实践教学成果等立体化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思路.
    • 张惠鲜
    • 摘要: "越南语语音"是越南语专业的基础课程和核心课程.掌握越南语语音的发音方法和技巧是学好语音的关键所在.文章主要从越南语语音的特点、学生学习越南语语音的难点、民族地区高校越南语语音教学的优势等方面进行分析,对民族地区高校越南语语音的课堂教学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