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赤子爱胜蚓

赤子爱胜蚓

赤子爱胜蚓的相关文献在1988年到2022年内共计252篇,主要集中在环境科学基础理论、环境污染及其防治、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34篇、会议论文9篇、专利文献655篇;相关期刊140种,包括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生态科学、生态学报等; 相关会议8种,包括中国城镇污泥处理处置技术与应用高级研讨会、第二届中华农圣文化国际研讨会、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论坛2009暨第四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全国学术研讨会等;赤子爱胜蚓的相关文献由797位作者贡献,包括邹记兴、胡锋、孙振钧等。

赤子爱胜蚓—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34 占比:26.06%

会议论文>

论文:9 占比:1.00%

专利文献>

论文:655 占比:72.94%

总计:898篇

赤子爱胜蚓—发文趋势图

赤子爱胜蚓

-研究学者

  • 邹记兴
  • 胡锋
  • 孙振钧
  • 李辉信
  • 牛勃
  • 王超
  • 茅沈丽
  • 颜增光
  • 刘向辉
  • 刘嫦娥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罗秋萍; 李虎; 苏建强
    • 摘要: 为检测市面上某种农用酚醛泡沫的使用安全性,采用人工土壤法研究酚醛泡沫对赤子爱胜蚓的急性毒性;同时测定了酚醛泡沫暴露64 d后的慢性毒性效应,对蚯蚓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的影响,并分析了土壤中性磷酸酶(S-NP)、脲酶(S-UE)活性和呼吸速率的变化,探讨了酚醛泡沫对土壤活性及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酚醛泡沫对赤子爱胜蚓的急性半致死浓度大于5000 mg·kg^(−1);酚醛泡沫(1~5000 mg·kg^(−1))处理64 d后,蚯蚓GSH-Px活性变化范围为27.47~56.96 U·mg^(−1),SOD活性变化范围为32.43~58.10 U·mg^(−1),两种酶活性均显著增加(P<0.05)。不添加酚醛泡沫的对照处理土壤呼吸速率为0.067μmol·g^(−1)·h^(−1),添加酚醛泡沫的处理组为0.041~0.055μmol·g^(−1)·h^(−1),表明酚醛泡沫添加显著(P<0.05)抑制了土壤呼吸;但酚醛泡沫处理对土壤S-NP和S-UE活性没有显著影响。研究表明,酚醛泡沫材料(5000 mg·kg^(−1))对蚯蚓没有致死作用,但会诱导蚯蚓酶活性显著增强,抑制土壤呼吸速率。
    • 廖苑辰; 王倩; 蒋小峰; 李梅
    • 摘要: 微塑料污染已成为全球性环境问题,具有与环境中污染物相互作用的潜力。陆地环境中微塑料与重金属的复合污染日益受到关注,但二者对土壤生物的复合毒性效应研究仍较为缺乏。为探究微塑料和重金属对土壤生物蚯蚓的毒性效应,以赤子爱胜蚓(Eisenia fetida)为受试生物,通过滤纸接触法(48 h)试验,探讨聚苯乙烯微塑料(PS-MPs)存在下重金属镉(Cd)对蚯蚓的致死作用。随后采用人工土壤法(14 d)试验,研究PS-MPs与Cd复合污染土壤对蚯蚓生长和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滤纸接触法结果表明,与0.008μg·cm^(-2)和0.160μg·cm^(-2)PS-MPs复合作用时,Cd对赤子爱胜蚓的48 h半数致死剂量(48 h-LD_(50))由13.55μg·cm^(-2)分别增至14.44μg·cm^(-2)和16.26μg·cm^(-2),即PS-MPs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Cd对蚯蚓的急性致死效应。人工土壤法结果显示,Cd和PS-MPs复合污染对蚯蚓生长具有一定抑制作用;过氧化氢酶活性降低,丙二醛含量上升,表明二者复合作用对蚯蚓产生氧化胁迫;纤维素酶活性升高,碱性磷酸酶活性受抑,说明复合污染影响蚯蚓物质代谢能力;采用彗星试验检验蚯蚓体腔细胞DNA损伤,彗尾长度、彗尾DNA含量和Olive尾矩3项指标均显著上升,提示Cd和PS-MPs在环境中的共暴露具有潜在遗传毒性。该结果可为聚苯乙烯微塑料与重金属复合污染的生态毒理效应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
    • 王凤琴; 张来军; 李聃
    • 摘要: 蚯蚓是土壤中生物量最大的无脊椎动物,是土壤环境污染研究良好的实验材料,蚯蚓体腔细胞可以进行多种细胞毒理实验。实验将蚯蚓体腔细胞用于过氧化氢(H_(2)O_(2))构建的细胞损伤模型研究,为将这种实验材料用于初步筛选对细胞有保护作用的天然抗氧化剂的探索提供参考。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分析不同浓度H_(2)O_(2)对蚯蚓离体体腔细胞DNA的损伤作用。随H_(2)O_(2)浓度增大,代表DNA损伤程度的尾部DNA含量(T_(DNA)%)、尾长(T_(L))、尾矩(T_(M))和Olive尾矩(T_(OM))4个参数值也随之升高,表明H_(2)O_(2)对细胞DNA造成了损伤,且浓度越高,细胞DNA损伤越严重,两者呈显著的剂量—效应关系。实验揭示了蚯蚓体腔细胞对H_(2)O_(2)敏感,可用于初步筛选天然抗氧化剂的研究。
    • 王馨悦; 成艳红; 何绍浪; 张昆; 黄尚书; 王斌强; 黄欠如
    • 摘要: 为探索葛渣资源化利用新途径,通过室内蚯蚓养殖试验,研究了新鲜葛渣、腐熟葛渣及鲜葛渣与牛粪不同配比对赤子爱胜蚓(Eiseniafetida)生长繁殖的影响,以及蚯蚓堆制处理前后物料肥力属性的变化,并利用种子发芽实验判断蚯蚓堆肥效果。结果表明,纯鲜葛渣和纯腐熟葛渣不利于蚯蚓生长和繁殖。蚯蚓在鲜葛渣和牛粪的复混物料中可以正常生长繁殖,10%鲜葛渣复混90%牛粪的物料更有利于蚯蚓繁殖。不同物料经蚯蚓堆肥处理后,总有机质含量显著降低,总养分含量显著升高,种子发芽指数有一定程度的升高,70%鲜葛渣复混30%牛粪经蚯蚓堆肥处理后的总养分含量为102.2 g·kg^(-1),比10%鲜葛渣复混90%牛粪高出57.7%。研究表明,蚯蚓生物处理技术可应用于葛渣肥料化利用中,采用70%鲜葛渣复混30%牛粪进行蚯蚓堆肥,资源化利用效果最佳。
    • 王浩羽; 韦杰; 孙进宇; 宋言; 顾强; 宓文海; 居静; 赵海涛; 封克
    • 摘要: 为明确蚯蚓活动对不同酸碱性土壤中铬(Cr)赋存和细菌群落的影响,采用控制试验探究了赤子爱胜蚓(Eisenia fetida)对不同酸碱性(酸性pH 5.88、中性pH7.55、碱性pH 8.97)、不同Cr含量(15 mg kg^(-1)和50 mg kg^(-1))土壤中Cr赋存形态和细菌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蚯蚓后,土壤pH值向中性转变,低Cr含量土壤的pH值变化量大于高Cr含量土壤;相比于酸性和碱性土壤,接种蚯蚓后中性土壤中的Cr去除率最高,低Cr含量中性土壤的Cr去除率达62.74%,高Cr含量中性土壤的Cr去除率达37.51%;接种蚯蚓后,土壤中酸可提取态Cr的含量显著增加,残渣态Cr的含量显著降低;接种蚯蚓提高了酸性土壤中变形菌门的丰度、降低了放线菌门的丰度,提高了中性和碱性土壤中放线菌门的丰度,降低了变形菌门和拟杆菌门的丰度,显著提高了土壤细菌群落的丰度(Chao指数和ACE指数),但显著降低了其多样性(Shannon指数)。综上,蚯蚓通过摄食和被动扩散作用对中性土壤中Cr的富集、移除效果优于对酸性和碱性土壤,接种蚯蚓能够有效提升土壤中Cr的生物有效性,改变土壤的细菌群落结构。
    • 曹茹冰; 郑毅; 孙仕仙; 张坤; 邓志华; 吴珂
    • 摘要: 为评价重金属镉和除草剂扑草净对土壤动物的影响,以赤子爱胜蚓(Eisenia foetida)为受试生物,以滤纸接触法、人工土壤法判断2种污染物的毒性效应,并通过人工土壤染毒法测定出镉单一和镉-扑草净复合污染对蚯蚓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1)采用滤纸接触法,测得镉对蚯蚓24 h和48 h的半致死浓度(LC_(50))分别为163.821 mg·L^(-1)和96.336 mg·L^(-1);扑草净对蚯蚓24 h和48 h的LC_(50)分别为46.469 mg·L^(-1)和18.149 mg·L^(-1);(2)由人工土壤法结果可知,当镉单一作用时,蚯蚓体内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和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活性在整个实验周期内(7、14、21和28 d)随时间延长和浓度增加先升高后降低;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GST)活性在暴露初期被诱导,随时间延长、浓度增加而降低;(3)当镉-扑草净复合作用时,蚯蚓体内抗氧化酶活性在染毒初期被激活、后期随染毒时间的延长而降低;GST活性先降低后升高;在镉单一作用时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随时间延长先升高后降低,在与扑草净复合作用时先升高后降低。镉和扑草净复合污染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镉单一污染对蚯蚓的氧化胁迫,随时间延长镉-扑草净复合污染仍会对蚯蚓造成氧化损伤。
    • 倪世俊
    • 摘要: 作饲料用的蚯蚓品种多是赤子爱胜蚓(俗称红蚯蚓)。这种蚯蚓耐寒性强,能借助地温维持半休眠状态,太阳晒暖地面时它们又会活动和吃食。平常蚯蚓主要在夜间活动,冬季夜晚很冷,蚯蚓处于半休眠状态,白天温度相对较高,所以其只在白天进行活动和觅食。因此,在冬季生产蚯蚓,应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采取适宜的越冬措施。
    • 张孟豪; 吴玲; 陈静; 潘伯桂; 刘科学; Velasquez Elena; Lavelle Patrick; 戴军; 张池
    • 摘要: 办公废纸屑作为常见有机废弃物,由于体积小且转化为再生纸成本高,因而再利用很难。但其含有大量有机碳(特别是纤维素)可能有助于退化土壤修复。蚯蚓对土壤有机质分解和其他土壤功能有重要影响,办公废纸屑和蚯蚓共同作用如何影响养分贫瘠土壤质量至今未知。研究以赤子爱胜蚓为接种蚯蚓,将办公废纸屑添加到养分贫瘠土壤中,分别设置纯土壤培养为对照组(S)、单独添加废纸屑(SP)、单独接种赤子爱胜蚓(SE)和添加废纸屑并接种赤子爱胜蚓的处理(SPE),比较培养90 d后各处理理化指标(pH、有机碳、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交换性阳离子钾、钠、钙、镁等)、微生物磷脂脂肪酸(PLFAs)总含量和微生物结构的差异,在此基础上综合评价土壤质量,阐明废纸屑和赤子爱胜蚓在养分贫瘠土壤改良修复中的作用。结果显示:SPE处理较SP处理显著提高废纸屑的分解率89.48%。与对照相比,SP处理能够显著提高土壤pH值2.94个单位,SPE处理能够使其维持在中性水平;前者显著提高土壤有机碳(SOC)125.76%,交换性钠钙镁(Na_(Ex)、Ca_(Ex)、Mg_(Ex))154.00%、65.28%、55.25%,后者则明显增加SOC含量522.88%,全氮(TN)1365.29%,全磷(TP)36.26%,速效钾(AK)42.84%,交换性钾(K_(Ex))、Na_(Ex)、Ca_(Ex)、Mg_(Ex) 42.69%、160.35%、386.00%、110.36%。与对照S相比,SP和SPE处理均能显著提高真菌、放线菌、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一般细菌和总PLFAs含量以及真菌/细菌,显著降低了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P废纸屑处理>对照,且土壤质量与微生物结构及生物量的关系更为密切。综上所述,在养分贫瘠土壤中赤子爱胜蚓堆肥废纸屑可以通过调节微生物群落结构,改变土壤pH和养分含量来提高土壤综合质量。这为废纸屑的资源化利用和养分贫瘠土壤的改良修复提供科学参考。
    • 张馨文; 朱琳
    • 摘要: 采用自制的蚯蚓培养床,考察了不同比例污泥、秸秆、水果和饼干组成的混合基质经培养床处理后,其基质总磷(TP)、总氮(TN)及有机质含量变化。在保持污泥占主体的情况下,按照污泥:秸秆:水果:饼干的质量比顺序,共设5个基质配比组,经过63 d的培养,结果表明:经蚯蚓培养床处理后,各培养床基质中TP、TN及有机质含量均显著降低,各培养床对基质TP、TN和有机质的平均去除率分别在68.7%~76%,76.8%~80.6%,51.3%~61.6%。添加不同介质对基质中TP、TN及有机质的去除效果影响不明显;各培养床中蚯蚓平均质量增加量为0.022~0.067 g,蚯蚓增殖量为340~422条,纯污泥培养床中蚯蚓的增重和增殖最多;与纯污泥培养床相比,添加其他介质可减少培养床中基质板结,提高基质处理率0.45%~2.7%。
    • 陈静; 陈金洁; 杨倩楠; Cevin Tibihenda; 李祥东; 张晓龙; 王超; 张池; 刘科学
    • 摘要: 【目的】通过室内培养试验探究不同生态类型蚯蚓及其接种密度对土壤物理指标、pH、养分指标和阳离子交换性能的影响,为改善华南地区水浇地土壤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分别设无蚯蚓对照土壤(CK)、低密度赤子爱胜蚓处理(E1:20条,约10 g)、高密度赤子爱胜蚓处理(E2:40条,约20 g)、低密度参状远盲蚓处理(A1:2条,约10 g)和高密度参状远盲蚓处理(A2:4条,约20 g),测定并对比分析不同处理的土壤机械组成、pH、养分含量和阳离子交换性能。【结果】与CK相比,各蚯蚓处理均显著降低土壤砂粒含量(P0.05)。低密度接种条件下,与CK相比,接种赤子爱胜蚓显著降低土壤pH,提高土壤交换性镁含量;接种参状远盲蚓显著降低土壤电导率和有效磷含量;相比接种赤子爱胜蚓处理,接种参状远盲蚓处理的土壤pH更高,电导率、有效磷和交换性镁含量更低。高密度接种条件下,与CK相比,接种2种生态类型蚯蚓均显著降低土壤电导率,而接种参状远盲蚓也显著降低有效磷含量及显著提高土壤p H、有机碳含量和碳氮比;相比接种赤子爱胜蚓处理,接种参状远盲蚓处理的土壤pH、有机碳、碳氮比更高,有效磷含量更低。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接种蚯蚓处理的土壤养分含量、阳离子交换性能及黏粒、粉粒含量均有提高;接种高密度蚯蚓有更高的碳氮比、有机碳、粉粒和黏粒含量,接种低密度蚯蚓有更高的砂粒和有效磷含量;赤子爱胜蚓处理的阳离子交换性能、电导率、有效磷、全氮和碱解氮含量较高,参状远盲蚓处理的pH、碳氮比和有机碳含量较高。基于主成分分析结果进行土壤综合质量指数计算,结果显示接种低密度赤子爱胜蚓处理可显著提高土壤综合质量。【结论】在华南地区水浇地的生态管理上,选择接种低密度的表栖型赤子爱胜蚓有利于改变土壤质地并提升土壤综合质量。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