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生物毒性

生物毒性

生物毒性的相关文献在1987年到2023年内共计1158篇,主要集中在环境污染及其防治、环境科学基础理论、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62篇、会议论文164篇、专利文献352008篇;相关期刊369种,包括农业环境科学学报、安徽农业科学、钻井液与完井液等; 相关会议105种,包括第八届全国分析毒理学大会暨中国毒理学会分析毒理专业委员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第七届全国环境化学学术大会、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论坛2011暨第六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全国学术研讨会等;生物毒性的相关文献由3219位作者贡献,包括只金芳、崔建升、钱俊等。

生物毒性—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62 占比:0.19%

会议论文>

论文:164 占比:0.05%

专利文献>

论文:352008 占比:99.77%

总计:352834篇

生物毒性—发文趋势图

生物毒性

-研究学者

  • 只金芳
  • 崔建升
  • 钱俊
  • 刘征涛
  • 吴永贵
  • 张海东
  • 王建辉
  • 申渝
  • 陈佳
  • 齐高相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李雅琪; 秦海天; 黄河
    • 摘要: 抗生素在水环境中残留带来的环境隐患不容小觑,作为一种新型的环境污染物,急需一种经济有效的方法将其去除。近几年,微藻水处理技术受到广泛关注,其对抗生素的去除有一定的效果。将抗生素对微藻的毒性效应、微藻去除抗生素的影响因素、去除效率及去除机理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讨论了未来利用微藻去除抗生素的研究方向,以期对藻类的综合利用提供帮助。
    • 张凯; 暴凯凯; 熊珍玉; 李田蕊
    • 摘要: 设计了一个适用于本科生环境监测学、环境生物学和环境土壤学等环境学科专业的探索性实验——磁性纳米细菌传感器(MNPs-P.phosphoreum biosensor)表征污染土壤生物毒性实验。实验内容包括MNPs-P.phosphoreum Biosensor合成、MNPs-P.phosphoreum Biosensor对污染土壤中HgCl;响应测定、MNPs-P.phosphoreum Biosensor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生物毒性表征等。该实验可以锻炼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加深他们对环境生物学与监测学中生物检测相关内容的理解,直观感受重金属污染土壤对生物带来的应激反应,激发学生对环境土壤学、环境微生物和环境毒理学等前沿知识的兴趣。
    • 张立权; 侯珊珊; 吴宇; 由福昌; 张杰
    • 摘要: 近年来钻井液用环保润滑剂的研究得到高速发展。综述了国内外钻井液用环保润滑剂的种类、作用机理和最新研究进展,对适用于润滑剂的多种生物毒性评价手段进行了对比,为了保证环保指标的准确度,提出了同时进行多种评价方法,力求EC_(50)和LC_(50)两项数据双达标的建议。分析了未来环保润滑剂的发展趋势,对高效、环保、抗高温润滑剂的研究进行了展望,并预测了未来合成酯类润滑剂的研究前景。
    • 李坤; 雷生姣; 关勇; 张媛娥
    • 摘要: 为了提高硫酸新霉素制药企业废水生化系统抗冲击力,增强对难降解有机物的降解能力,降低废水生物毒性,在模拟生化系统水解池、好氧池及缺氧池中分别投加生物解毒剂和生物菌剂,对各反应池进水、出水水质COD浓度及去除率、NH_(3)-N浓度及去除率、发光细菌的发光强度等进行了监测。经过17天的试验,结果表明:在进水水质波动较大的情况下,投加生物药剂的模拟生化系统出水COD浓度稳定在700~800 mg/L、NH_(3)-N浓度稳定在10 mg/L以下,且波动较小,抗冲击能力强于空白组;COD去除率提高至76.1%~82.5%,NH_(3)-N去除率达到97.5%以上。同时,实验组投加生物药剂后,废水中的生物毒性对发光细菌的抑制率比空白组低,实验组活性污泥微生物的生长不仅没有受到抑制,反而还有促进作用。
    • 顾佳萍
    • 摘要: 为了确定上海市闵行区重点河道地表水的生物毒性,利用发光细菌法检测其生物毒性。选取了20个重点河道地表水断面,从2017年8月到2019年3月,每个月每个断面进行1次取样,利用Deltatox II生物毒性检测仪测定每次水样的生物毒性。统计每个断面的发光细菌相对发光度,结果显示,相对发光度均大于90%,反映出每个断面的水质都是无毒,同时绘制重点河道地表水断面生物毒性基准数据线,建立闵行区重点河道地表水生物毒性背景数据。
    • 万水霞; 李帆; 王静; 蒋光月; 吴萍萍; 武际
    • 摘要: [目的]测定及评定Cd污染土壤的生物毒性。[方法]选取青海弧菌Q67(Vibrio qinghaiensis sp.-Q67)为指示微生物,采用急性毒性微孔板法,发光抑制率为测试指标,利用发光菌方法评价施用不同调理剂的Cd污染土壤的生物毒性。[结果]Cd污染土壤提取液对发光菌的发光有抑制作用,并随着Cd浓度的增加,发光菌的发光强度逐渐减小,其发光抑制率与Cd浓度呈正相关,Cd的EC_(50)为10.97 mg/kg。与CK对比,施用白云石的处理显著降低了Cd的有效性及Cd的生物毒性。Cd有效性和青海弧菌的发光抑制率降低幅度分别为29.95%、15.35%;用发光菌方法测得Cd的生物毒性与化学方法测得Cd的有效性具有显著的正相关。[结论]结合化学分析与生物毒性检测可为污染土壤评价与风险评估提供依据。
    • 王晓燕; 蔡明俊; 王贵江; 李金波; 李小峰; 严曦; 王伟; 林泽宇
    • 摘要: 为明确油田化学驱用聚合物是否会对矿区生态环境产生影响,依据国际构建环境基准所需最低毒性数据和实验选种准则,引入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为环境本底引物,筛选出具有大港油田矿区特征的三门八科全覆盖的环境生物毒理受试物种,开展受试物种毒性实验,构建环境基准理论数值模型。结果表明,受试物种的环境生物急/慢性毒理值比为9.98,利用物种敏感度分布曲线法推导在用聚合物(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对矿区急/慢性环境基准值分别为672.93、7.43 mg/L时,其急/慢性环境基准值具有很高的安全边际承受浓度,大规模应用不会对油田矿区造成较大的环境安全风险。
    • 王艳; 江腾; 潘青青; 邹海明; 范行军; 赵建荣
    • 摘要: 采用熔化成型法制备出了一种缓释氧化剂SRPS,并利用CuFe/BC为催化剂活化SRPS处理模拟染料废水金橙Ⅱ,考察了操作条件初始pH、CuFe/BC投加量、甘油加入量和SRPS投加量对金橙Ⅱ脱色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初始pH的升高金橙Ⅱ脱色率先升高后逐渐降低;金橙Ⅱ脱色率随着CuFe/BC投加量、甘油加入量和SRPS投加量的增加而提高。在SRPS+CuFe/BC体系中存在活性物种·OH、SO_(4)^(·-)、O _(2)^(·-)和^(1)O_(2)。在催化剂循环使用实验中,CuFe/BC展现出了较好的重复利用性能。在SRPS+CuFe/BC体系中,金橙Ⅱ降解出水对发光菌发光强度的抑制率先升高后逐渐降低,说明SRPS+CuFe/BC体系对降解金橙Ⅱ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 王仁君; 辛佳艺; 陈峻峰
    • 摘要: 文章总结了氧化石墨烯对一些藻的毒性影响,主要表现在对藻类生长的抑制,藻类细胞形态和细胞器等微观结构的改变,以及藻类细胞内叶绿素、蛋白质等活性物质含量的变化.分析了现阶段研究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同实验环境氧化石墨烯理化性质的差异,氧化石墨烯与其他物质对藻的联合毒性探究的缺乏,在自然水体中氧化石墨烯性质的不稳定变化,并提出了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 肖啸; 贺丽鹏; 赵桂香; 耿东士; 刘卫东; 程芳; 田爱民
    • 摘要: 以常用的油田化学表面活性剂为研究目标,采用发光细菌法对其生物毒性进行了评价,考察了pH值和矿化度等对生物毒性的影响。结合表面活性剂对细菌中蛋白质含量变化情况,对表面活性剂的生物毒性效应进行进一步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发光细菌法可以快速、简便地对油田化学剂的生物毒性进行评价,但对体系条件要求严格,pH值与矿化度对评价结果具有明显影响;发光细菌法得出的生物毒性评价结论不能简单的推演到其他毒性评价方法,单一的发光细菌法生物毒性评价标准无法全面判断油田化学剂的生物毒性效应,应结合多种评价方法对油田化学剂的毒性效应进行综合分析。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