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语气词

语气词

语气词的相关文献在1959年到2022年内共计1358篇,主要集中在汉语、常用外国语、语言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38篇、会议论文16篇、专利文献5519篇;相关期刊663种,包括现代交际、语文研究、语言科学等; 相关会议15种,包括2014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生论坛、第七届北京地区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生论坛、全国汉语方言学会第十七届学术年会暨汉语方言国际学术讨论会等;语气词的相关文献由1250位作者贡献,包括李小军、王珏、李小軍等。

语气词—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338 占比:19.47%

会议论文>

论文:16 占比:0.23%

专利文献>

论文:5519 占比:80.30%

总计:6873篇

语气词—发文趋势图

语气词

-研究学者

  • 李小军
  • 王珏
  • 李小軍
  • 王飞华
  • 张玉金
  • 汪敏锋
  • 王永
  • 任晓彤
  • 孙苹
  • 张彦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关键词

    • 栾芳诺
    • 摘要: 通过系统考察潍坊方言中“唅”的使用情况,对“唅”的句法功能和语法化进程进行具体分析,可以发现,语气词“唅”是由叹词“唅”虚化而来的。通过对语气词“唅”的语音特征、语气意义与语法归纳进行重点探讨,发现“唅”仍处于语法化过程中,兼有叹词和语气词两种词性,它在作为语气词时尚未完全虚化。
    • 刘佳奇; 李雪晴
    • 摘要: 为了系统地研究“直播带货”话语特点,本研究运用语用移情相关理论,通过对“直播带货”中的语言进行多角度分析,如:在直播过程中所使用的称呼语、指示语、问候语、语气词等,分析主播是如何遵循语用移情的四个原则,运用话语策略,拉近与观众的距离,增进彼此的身份认同感,从而吸引观众留在直播间,成为固定“粉丝”,最终购买其直播间的产品。
    • 刘媛
    • 摘要: 汉语作为中国人的母语,不仅在中国,即使是在世界的语言中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区别于欧美等国的英语语种,汉语虽然缺乏相应的词形变化,但汉语的语气词,是汉语的独特特点。汉语学习越来越热,人也越来越多,如何把握汉语学习的特点及内容,从"语气词"这个概念为切入点,不失为一条好的道路。一、语气词的概念语气词,从字面意思上不难理解,是表达语气的词语,往往以虚词的形式来展现。一般用在整个句子或文章的停顿的地方,尤其是在句子的结尾处。
    • 唐弘容
    • 摘要: 星期一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e)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孔子说:“学习并且不断温习,不也很愉快吗?远方来了朋友,不也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简注】说:同“悦”,高兴。乎:语气词,相当于“吗”。
    • 凌勇
    • 摘要: 语法属于语言学的一个分支,研究按规定用法来运用的词类、词的曲折变化或表示相互关系的其他手段,以及词在句中的功能和关系。具体指语言的结构方式,包括词的构成和变化、词组和句子的组织,具有一定的民族特点和相对的稳定性。《语文课程标准》所要求掌握的语法知识有四种。1.词的分类: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叹词。2.短语的结构:并列式、偏正式、主谓式、动宾式、补充式。3.单句的成分: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4.复句的类型:并列、递进、选择、转折、因果、假设、条件。
    • 林诗滔
    • 摘要: 广东南澳岛的地理位置、历史原因为其方言带来极强的复杂性、丰富性和特殊性,云澳方言是其中具有独特风貌的一种。通过对云澳方言中表陈述语气、表祈使语气、表疑问语气、表感叹语气的语气词进行研究,可知云澳方言语气词有可与其他语气词连用、位置灵活、可承担多种语法意义等特点。
    • 黄礼珍; 唐芳
    • 摘要: 汉语语气词是汉语语法一个要素。学者们对汉语语气词功能、语义等多方面进行了研究,仍有很大待研究的空间,例如语气词连用的研究,特别是方言语气词的连用研究非常少见。后续研究可以从普通话语气词和方言语气词比较,不同方言的语气词比较;方言语气词连用的句法类型特征,连用的顺序及规律等方面展开。
    • 赵吉平
    • 摘要: 本文讨论了诸暨方言中的语气词"吭"的语法分布和语用功能。"吭"出现在句末构成问句,或在陈述句后单词成问,也可以在句中作为提顿词。句后的"吭"的具有求实、求同、维持互动等功能,句中的"吭"用于提示成分,具有凸显其后新信息令人意外之处的情态意义。
    • 薛峥
    • 摘要: 山西省平定县作为晋语区的一部分,其中虚词“咾”“啦”“了”具有其各自的特点。文章从语法切入,探究三者各自的语法功能异同及在语法功能相同的情况下各自的语义语用异同。在分别论述之后,对三者用法的进行对比区分,以探究其相同与差异之处。
    • 金龙
    • 摘要: 吴语台州片椒江话的语气词“望[m■^(0)]”可以表达两类口气功能:1)合预期、负面情绪的强肯定口气,同时表现为命令、催问口气;2)反预期的弱意外口气。文章论证指出,这个词的源头是视觉动词“望”;并通过对比其他方言中的“看”类语气词指出,该词不是来自视觉动词的尝试貌功能,而是示证功能的进一步语法化、主观化;其形成机制是句法位置和语境吸收作用下的重新分析。椒江话语气词“望”的形成过程体现了示证范畴发展的两条路径:当它传递的是说话人事先知情、预期内的信息时,会发展为强肯定语气词;当它传递的是说话人事先不知、预期外的信息时,会发展为意外语气词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