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血液安全

血液安全

血液安全的相关文献在2000年到2022年内共计562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卫生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22篇、会议论文31篇、专利文献413075篇;相关期刊238种,包括中国卫生产业、中国卫生质量管理、国际检验医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16种,包括2014中国输血协会第七届输血大会、中国输血协会第六届输血大会、中国卫生监督协会第一届学术会议等;血液安全的相关文献由1115位作者贡献,包括孟忠华、栾建凤、赵俊岭等。

血液安全—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22 占比:0.13%

会议论文>

论文:31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413075 占比:99.87%

总计:413628篇

血液安全—发文趋势图

血液安全

-研究学者

  • 孟忠华
  • 栾建凤
  • 赵俊岭
  • 周华平
  • 李明霞
  • 严京梅
  • 严力行
  • 廖峭
  • 张洪斌
  • 李仲平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叶登凰; 袁梅花; 陈勇芳
    • 摘要: 目的:探讨7S现场管理模式在血站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分别对血站的人员、设备、物料、环境等要素进行“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和“节约”7个环节的现场管理,统计分析血站7S现场管理模式实施前和实施后主要质量指标情况。结果:献血者、用血单位及血站员工满意度均大于99%;设备使用及维护正确率均为100%;物料使用、血液储存正确率均为100%;医疗废物处置、清洁消毒正确率均为100%。结论:将7S现场管理应用在血站管理中,有利于改善工作环境,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员工素养及血站服务质量,更好地保障血液质量安全。
    • 摘要: 一是优化血站总体布局。明确各级血站功能定位;根据采供血工作需要,加大采血点、储血点建设;设置区域血液安全中心和新冠肺炎康复者恢复期血浆储备库;加强中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偏远地区血站建设。二是加强血站基础设施建设和设备配置。加大对血站新建扩建等建设的支持力度,确保血站服务体系与当地医疗卫生发展趋势相适应。三是建立血液安全管理体系。
    • 潘海平; 孙晓通; 许雷
    • 摘要: 目的评估无偿献血者经血液筛查后输血传播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的残余风险,分析其与血液筛查模式及献血次数的关系,为提高输血安全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使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核酸检测(NAT),对青岛地区2014至2019年的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进行HIV抗原/抗体和HIV RNA检测,反应性标本由疾控中心进行免疫印迹实验(WB)确证,使用数学模型计算输血传播HIV的残余风险。结果1遍ELISA和1遍核酸检测HIV的流行率为0.022%,残余风险为1/463404;2遍ELISA和1遍核酸检测HIV的流行率为0.016%,残余风险为1/388568。重复献血者的HIV流行率为0.013%,残余风险为1/560161;初次献血者的HIV流行率为0.026%,残余风险为1/446114。结论通过对不同血液筛查模式的残余风险分析,有助于实验室筛选出适合该地区的血液安全筛查模式。同时为招募固定、低危的无偿献血者提供依据,保障血液安全
    • 李鹏; 侯振娇; 魏秀红; 刘玉强; 蒋琪; 孔维宾
    • 摘要: 目的 了解开封地区无偿献血人群HIV感染状况和流行特征,为献血招募、降低输血途径传播HIV及确保临床用血安全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2种不同厂家ELISA试剂和核酸试剂对2013-2020年间539 015例献血者标本进行HIV初筛,结果呈阳性者送开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确证实验室确证。分析和比较不同特征献血人群HIV感染状况和流行特征。结果 539 015例献血者标本中,HIV初筛阳性120例(2.23/万),经确证HIV阳性53例(0.98/万)。2013-2020年男性献血者HIV阳性率和献血者HIV总阳性率均呈下降趋势。确证后标本HIV阳性率男性(1.34/万)高于女性(0.39/万),首次献血(3.17/万)高于重复献血(0.38/万),全血(1.05/万)高于单采血小板(0.22/万),外地户籍(2.39/万)高于本市户籍(0.91/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6~35岁(1.52/万)HIV阳性率高于其他年龄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53例HIV阳性献血者中,单纯HIV阳性41例(77.36%),HIV合并其他病原体感染者12例(22.64%)。结论 2013年以来开封地区献血人群HIV阳性率呈下降趋势,HIV感染者主要发生于青年男性、捐献全血、首次献血、低学历、公司职员及外地户籍献血人群。加强献血前征询及建立低危/稳定的献血队伍可降低/避免输血传播HIV风险。
    • 郑杨; 李双; 黄璨; 周立; 易星; 刘格非
    • 摘要: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信息质量安全的高度重视,采供血机构各类统计任务正逐年加大,其技术含量日益提升,涉及领域越来越广,信息与统计已成为采供血机构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长沙血液中心各科室间的有效衔接运转是采供血事业的基本保障,利用好采供血过程中产生的数据和血站实用统计学能对智慧血站的建设起到有力支撑。对血液中心内的业务数据的合理利用有助于推进各科室数据共享,提升数据的分析处理水平,统一数据的采集、利用和分析方式,进而提升采供血管理水平;而采供血大数据的应用在加强宣传动员、增加血源来源、优化改进作业生产流程、保证血液制品的产出、保障血液合理供应等方面有广阔的市场前景。该文通过总结,分析长沙血液中心近年来履行信息与统计的工作历程及管理,深入思考未来发展方向,以担当释初心、实干践使命的精神,全面促进采供血事业健康持续发展。
    • 冯娟; 杨波
    • 摘要: 目的重新评估ALT检测在临床血液安全中的意义,探讨ALT检测上限的界定,为优化血液检测模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法对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74038名献血者中251例ALT单项检测不合格的献血者再次献血ALT、HBsAg、抗-HCV和HBV-DNA、HCV-RNA检测结果进行追踪调查与分析。结果ALT与HBsAg、HBV-DNA、抗-HCV、HCV-RNA结果比较,χ^(2)值分别为2.69、0.32、9.36、0.03;251例ALT单项检测不合格的献血者6个月后再次献血26.69%(67/251)不合格,12个月后再次献血25.71%(27/105)不合格,肝炎病毒相关性指标检测全部阴性;不同ALT不合格次数检测值分别为(57.77±6.85)、(96.86±45.32)、(90.00±37.44),不同组别之间比较t值分别为0.25、6.17、6.83。结论ALT在HCV检测中仍具有一定意义,ALT单项不合格献血者中1/4人群为非肝炎特异性升高,50 U/L≤ALT<90 U/L人群为非特异性ALT升高,应调整血液筛查ALT检测上限。
    • 谭琪; 段晓琼(综述); 闫锡鹏; 陈利民(审校)
    • 摘要: COVID-19全球流行,对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尤其是健康和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影响。COVID-19常见的传播途径有呼吸道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尚无经血液传播的案例报道,加上血液中心和医院在各环节的严格把控,即使在目前COVID-19依旧流行的背景下,献血与输血是相对安全的。文章将从SARS-CoV-2本身的特点、经输血传播的证据和献血实践活动的防护措施三方面来论述COVID-19流行背景下的输血安全,希望打消大众的顾虑,缓解临床血液供需不平衡、用血困难等问题。
    • 林国奎
    • 摘要: 目的对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献血人群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阳性的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为控制HIV经输血传播提供依据。方法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6月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中心血站131430名无偿献血者的血液HIV初筛及确证结果,将献血人员按HIV是否阳性分为两组,分析并确定HIV阳性者危险因素。结果131430名献血者中,确认阳性例数为46例,确认阳性率为3.5/万;46例确认阳性献血者中,覃塘区阳性率最高,港北区阳性率最低。经单因素分析发现,阳性组男性、年龄、初中及以下学历、农民、献血次数0~3次、覃塘区及桂平市人数占比明显高于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献血次数(OR=1.800)、职业(OR=1.578)及学历(OR=1.937)是HIV阳性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2018—2021年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献血人群HIV阳性感染率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职业、献血次数及学历等是其独立危险因素,应对高危人群重点关注,加大宣传力度,确保血液安全
    • 单榭; 贾继东
    • 摘要: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可导致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等严重后果,从而带来巨大的社会经济负担,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问题。2016年5月,世界卫生大会批准《全球卫生部门2016—2021年病毒性肝炎战略》,将消除病毒性肝炎的公共卫生威胁作为2030年目标,通过实施预防接种、阻断母婴传播、确保血液安全、减少危害和提高诊治等措施,减少90%的病毒性肝炎新发感染和65%的死亡。我国作为乙型肝炎疾病负担最为严重的国家,乙型肝炎防控方面的成就也较为突出。
    • 吴晓晋; 陈宏伟; 黄志翔; 骆群
    • 摘要: 目的:对比分析两种国产血液核酸筛查系统的血液核酸筛查能力,以保障患者输血安全。方法:收集并整理无偿献血者2018-2019年使用A血液核酸筛查系统(简称A系统)和2020-2021年使用B血液核酸筛查系统(简称B系统)共计215330份血液核酸标本检测结果资料,其中A系统检测标本104649份,B系统检测标本110681份;分析比较A系统与B系统血液核酸筛查中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核糖核酸(HIV-RNA)和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CV-RNA)反应性标本,以及标本有效拆分率和反应性率。结果:在215330份检测标本中A系统和B系统共检出159份反应性标本,其中HBV-DNA反应性标本154份,HIV-RNA反应性标本4份,HCV-RNA反应性标本1份。在A系统检测的104649份标本中,有效拆分率为25.11%,标本反应性率为0.54‰,B系统检测的110681份标本中,有效拆分率为44.98%,标本反应性率为0.93‰,两者有效拆分率与标本反应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19.554,x^(2)=11.402;P<0.05)。A系统2018年和2019年有效拆分率分别为36.76%和20.00%,标本反应率分别为0.49‰和0.57‰;B系统2020和2021年有效拆分率分别为41.04%和50.53%;标本反应率为1.00‰和0.87‰。结论:在两种国产血液核酸筛查系统的血液核酸筛查能力中,B系统有效拆分率、标本反应性率略高于A系统,且性能较优。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