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茶叶品质

茶叶品质

茶叶品质的相关文献在1979年到2023年内共计983篇,主要集中在农作物、轻工业、手工业、农业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06篇、会议论文58篇、专利文献52564篇;相关期刊297种,包括茶博览、茶业通报、茶叶通讯等; 相关会议35种,包括2014湖南省茶叶学会学术年会、第十六届中国科协年会、2009茶叶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学术研讨会等;茶叶品质的相关文献由1867位作者贡献,包括宛晓春、等、刘红艳等。

茶叶品质—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06 占比:1.51%

会议论文>

论文:58 占比:0.11%

专利文献>

论文:52564 占比:98.38%

总计:53428篇

茶叶品质—发文趋势图

茶叶品质

-研究学者

  • 宛晓春
  • 刘红艳
  • 向芬
  • 周凌云
  • 李维
  • 阮建云
  • 黄仲先
  • 黄俊仕
  • 张正竹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邢家宝; 曹藩荣
    • 摘要: 茶叶品质特征的形成是不同茶树品种的鲜叶在不同加工条件下的各种生理生化代谢的结果,而各种生理生化是多方面引起的,有基因表达的激活、酶促反应以及代谢中各种激素的影响。在茶叶采前采后阶段多种胁迫因素诱导下,茶叶内植物激素含量发生变化,继而影响茶叶的品质口感和香气表现,因此,本文通过综述植物激素对茶叶品质的影响研究,了解植物激素合成途径与胁迫因素、品质香气形成过程之间的关系,也为植物激素的形成机制和茶叶加工工艺精进提供参考和借鉴。
    • 周建萍; 吴跃龙
    • 摘要: 春茶是一年中经济效益最高、质量最佳的茶叶种类,受到广大茶区的高度重视和消费者的青睐。及时抓好春季茶园生产,落实好茶园的各项田间管理措施,对于提升茶叶品质和质量、尽早开园和大幅度增加茶农与茶叶生产企业的经济效益具有重要作用。1.早施催芽肥催芽肥施用时间宜早不宜迟,一般在2月中下旬,最迟不能超过3月上旬。
    • 张华; 李春雷; 李伟; 刘祖锋; 黄晓琴; 张群峰; 阮建云
    • 摘要: 优化茶园养分管理效率是提高茶叶产量、品质的重要手段。为明确优化追肥养分配方对提升茶树新梢品质的效果,设置了4个养分处理:不施肥对照(CK);农民习惯施肥(T1);优化专用配方追肥(T2,N∶P∶K∶Mg比例为32∶4∶4∶1);添加硝化抑制的专用配方肥(T3)。在盆栽和田间试验条件下测定了茶树生长量、新梢品质、养分吸收总量、肥料利用率和土壤肥力对养分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与不施用追肥相比,各施肥处理下茶树枝条持嫩性、叶片含水率、茶叶品质显著提升;与农民习惯施肥相比,专用配方和添加硝化抑制剂的2种追肥处理下枝条的持嫩性均显著增加;添加硝化抑制剂的追肥对茶树新梢的叶绿素总量、氮平衡指数、新梢氨基酸含量具有进一步的提高作用,而对茶树新梢茶多酚、类黄酮总量和花青素积累具有显著抑制效果,有利于降低绿茶的酚氨比,提高其滋味品质。表明优化追肥养分配方对茶树新梢品质具有显著改善效果,是提高茶园养分管理效率的重要措施。
    • 陈凌霄; 艾安涛; 章文益; 吕立堂
    • 摘要: 为探索植物根际促生菌与复合肥配施对茶树产量及品质的影响,文章选用白叶1号为研究对象,选择恶臭假单胞菌、贝莱斯芽孢杆菌、弯曲芽孢杆菌和洋葱伯克氏菌4种根际促生菌,通过冷冻干燥制备成生物菌剂,设不施肥、只施生物菌剂、只施复合肥、生物菌剂和复合肥混施4种不同处理,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白叶1号茶树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菌剂与复合肥混施能够显著提高白叶1号的产量和品质,生物菌剂与复合肥混施比只施复合肥的百芽质量增加12%、发芽密度增加8.8%、茶叶产量增加18.3%、氨基酸含量增加7.3%,生物菌剂和复合肥混合配施可提高白叶1号产量和品质。
    • 周巧仪; 郜礼阳; 关洁婷; 刘淑媚; 谢郁超; 张佳敏; 凌彩金
    • 摘要: 为探究不同氨基酸菌肥施用量对茶树生长和土壤肥力含量的影响,以鸿雁12号茶树为研究对象,采用田间微区试验的方法,设置了不施用氨基酸菌肥作对照组(CK)和氨基酸菌肥施用量分别为75 kg·hm^(-2)(T1)、150 kg·hm^(-2)(T2)、225 kg·hm^(-2)(T3)和300 kg·hm^(-2)(T4)的处理,研究不同氨基酸菌肥施用量对茶树生长、茶叶品质及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氨基酸菌肥施用后能显著增加茶叶芽头密度及茶叶产量,提高茶叶中氨基酸含量和土壤中碱解氮含量。试验6个月后与CK相比,T4组的芽头密度显著增加了63.4%,茶叶产量显著增加了71.5%;T1~T4处理茶叶中氨基酸含量分别增加了9.73%、6.41%、7.57%和13.2%,土壤中碱解氮含量分别增加了25.0%、36.0%、46.0%和37.6%。综上,氨基酸菌肥的施用能提高茶叶产量及品质,改善茶园土壤环境质量,为茶园生产的合理施肥及优质高效生产提供数据参考。
    • 杨丽慧; 陈立; 白龙; 高建芸; 林添水
    • 摘要: 为了解不同海拔、不同剖面安溪茶叶理化特征,并探索可能影响安溪茶叶鲜叶品质的气象因子,该文基于2018-2019年各茶叶采样点逐日气象因子和同期茶叶理化特征实测数据,采用数理统计方法,探讨了不同海拔高度、不同剖面安溪茶叶理化特征及其对气象因子的响应,研究结论主要有:①茶青各理化指标含量大部大于毛茶含量;②海拔越低,茶叶各理化指标越低,同一茶园茶青茶多酚含量和游离氨基酸总量随着海拔高度增加而增加,但海拔增加到一定程度时两者含量均有所下降;③位于山顶的茶青各理化指标大部高于半山腰(咖啡碱除外),位于南坡茶青各理化指标均高于北坡;④影响安溪茶叶鲜叶品质的关键气象因子为采摘前15d极端低温、采摘前40d日较差、采摘前60d相对湿度和采摘前15d≥10°C积温。
    • 杨子银; 吴淑华; 辜大川
    • 摘要: 茶小绿叶蝉是广泛分布于茶园的主要害虫,对于茶叶的产量和品质有显著影响。本文综述了茶小绿叶蝉的优势种及其特性、茶小绿叶蝉侵害对于茶树生长及茶叶挥发性和非挥发性代谢物影响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未来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利用预警措施和虫口密度控制技术提升茶叶品质、挖掘茶小绿叶蝉关键激发子、寻找茶小绿叶蝉侵害影响茶叶品质和产量的重要节点,为将来基于茶树对昆虫胁迫代谢应答机制建立茶叶提质增效技术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 武小燕; 王慧
    • 摘要: 安徽省是我国重要的茶叶产区,茶叶品质优良,名优茶种类繁多。全省茶园面积300万亩左右,年干毛茶产量达14万吨,茶叶综合产值达到400亿元以上,是安徽省丘陵山区农业支柱产业。随着经济的发展,城镇化进程加速,农村劳动力短缺现象日益突出,茶园松土、除草等管理环节劳动强度大、作业环境差、机械化水平低,成为制约茶叶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 疏再发; 郑生宏; 邵静娜; 周慧娟; 吉庆勇; 刘瑜; 何卫中; 王丽鸳
    • 摘要: 针对中茗6号、中茗192、中茗7号、望海茶1号和龙井43等5个茶树品种(系),通过2年减半施肥与常规施肥的田间对比试验,研究减半施肥对茶树物候期、茶叶产量、茶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常规施肥,减半施肥对5个茶树品种(系)物候期影响较小;减半施肥下茶叶产量、游离氨基酸、咖啡碱、茶氨酸含量降低,而茶多酚、酯型儿茶素、非酯型儿茶素含量和酚氨比升高,茶叶感官审评结果与内含成分变化相似。相对常规施肥,减半施肥下中茗6号、中茗7号、中茗192、望海茶1号和龙井43两年平均减产分别为4.19%、12.09%、2.13%、22.59%、3.29%;望海茶1号对减半施肥的响应明显,龙井43和中茗7号对减半施肥响应较显著,中茗6号和中茗192对减半施肥的响应较小。除望海茶1号产量显著下降外,各茶树品种(系)在两种施肥水平下的茶叶产量和品质整体差异不明显,一定程度说明减半施肥2年内不会显著影响茶园效益,研究结果为茶园减肥实施的同时稳定茶园效益提供初步理论支撑。
    • 李露露; 姚键梅; 尹荣秀; 蒲璐璐; 文洁; 周富裕
    • 摘要: 为研究茶树与葡萄间作模式下,间作作物对茶树新梢生化成分及呈色的影响,以单作茶园的一芽二叶茶叶新梢微波杀青固样为对照,间作葡萄茶园的一芽二叶茶叶新梢微波杀青固样为材料,对其生化成分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单作模式下的茶树新梢芽叶呈紫红色、粗老,葡萄间作模式下的茶树新梢更嫩绿,且色泽更光亮;微波杀青固样的水浸出物、氨基酸、茶多酚、咖啡碱、儿茶素总量、可可碱与单作茶园相比均有一定的变化,变化趋势和大小不完全一致。间作葡萄遮荫后,茶多酚、可可碱、水浸出物及儿茶素总量均降低,儿茶素总量降低最为明显,降低了4个百分点,而氨基酸明显提高,提高2个百分点。茶园间作葡萄有效提高了绿茶品质,是一种对促进生态茶园的发展的茶园栽培管理模式。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