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英夫利西单抗

英夫利西单抗

英夫利西单抗的相关文献在2006年到2022年内共计274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临床医学、药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59篇、会议论文11篇、专利文献15275篇;相关期刊157种,包括中国医疗保险、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护理与康复等; 相关会议8种,包括第十届中国南方骨质疏松论坛暨重庆市医学会骨质疏松年会、第十七届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大肠肛门病专业委员会学术会议暨第三届全国结直肠肛门外科微创学术交流会、第十六届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大肠肛门病专业委员会学术会议等;英夫利西单抗的相关文献由783位作者贡献,包括吴凤岐、周志轩、康闽等。

英夫利西单抗—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59 占比:1.67%

会议论文>

论文:11 占比:0.07%

专利文献>

论文:15275 占比:98.26%

总计:15545篇

英夫利西单抗—发文趋势图

英夫利西单抗

-研究学者

  • 吴凤岐
  • 周志轩
  • 康闽
  • 李世荣
  • 盛剑秋
  • 苏改秀
  • 钱家鸣
  • 冉志华
  • 刘爱玲
  • 张雪梅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胡丽; 刘杏然; 黄琨
    • 摘要: 目的研究清单式管理在英夫利西单抗静脉输液治疗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和关节病型银屑病患者中的应用实施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1月该院皮肤科执行英夫利西单抗输液治疗且进行清单式管理的43例银屑病患者作为试验组,选取2020年1—5月执行英夫利西单抗输液常规管理的43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英夫利西单抗输液治疗时操作规范性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试验组输液前评估及指导规范率(95.35%vs.62.79%)、药液配制规范率(97.67%vs.72.09%)、输液操作规范率(97.67%vs.76.74%)、记录规范率(93.02%vs.69.77%)明显高于对照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33%vs.18.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英夫利西单抗治疗银屑病行清单管理有助于提高英夫利西单抗输液治疗时的操作规范性、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 王阳; 江学良; 郭玉婷; 王昱
    • 摘要: 溃疡性结肠炎(UC)属于炎症性肠病(IBD)的范畴,发病位置主要表现在结肠,临床以急性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为主要表现,并伴随里急后重感和其他症状,可有皮肤、关节、眼、肝胆等不同程度的肠外表现,其临床特点主要是发作、缓解和复发交替进行^([1])。目前UC的治疗药物主要是5-氨基水杨酸制剂、糖皮质激素、硫嘌呤类药物、抗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单克隆抗体^([2])。本研究回顾性分析62例重度UC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英夫利西单抗治疗UC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 庄逸瀚; 罗梦馨; 王和礼; 林伊婷; 黄泽羽; 周思思; 俞晶
    • 摘要: 1病例资料患者女性,32岁,因“反复腹痛腹泻2年,伴肛周肿痛流脓1个月”于2017年3月21日初次入院。患者自2015年始间断性出现腹泻、排黏液便,未排血便,曾至外院就诊,肠镜提示回肠末段慢性炎症,升结肠、横结肠黏膜可见裂隙状溃疡;送检病理结果符合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外院予柳氮磺吡啶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症状好转后出院。出院后予“硫唑嘌呤25 mg/d”维持治疗,症状时有反复。
    • 李彦琴; 刘丹平
    • 摘要: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是一组病因及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清楚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克罗恩病(Crohn disease, CD)和未分类IBD (IBD-unclassified, IBD-U),对胃肠道造成严重损害。近几年生物制剂开始广泛应用于IBD的治疗,特别是英夫利西单抗(infliximab, IFX)常用于成人及儿童IBD患者,因此在此综述中我们将重点关注IFX在IBD中的应用,并对IFX在治疗IBD领域的最新和未来发展进行概述。
    • 简嘉甫; 刘思雪; 武晖博; 钟娃; 夏忠胜; 钟英强
    • 摘要: 目的观察英夫利西单抗(IFX)组合方案对广泛病变型克罗恩病(CD)患者的炎症指标及肠黏膜愈合的影响。方法采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的内镜分级评价标准及肠黏膜愈合标准,回顾性分析160例广泛病变型CD患者[IFX组合方案治疗组(98例)、传统药物治疗组(62例)]的炎症指标及肠黏膜愈合资料。结果IFX组合方案治疗组在第2次治疗前,CRP、ESR、IL-6迅速下降,血清TNF-α升高(P均<0.05)。IFX组合方案治疗组中,治疗达12次患者的结肠黏膜愈合率与小于12次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FX组合方案治疗组内镜下总有效率(80.3%,57/71)较传统药物治疗组(64.5%,40/62)患者高(P=0.041)。结论应用IFX组合方案可使患者血清TNF-α水平明显升高,但不影响肠黏膜的愈合。IFX组合方案较传统药物治疗组更可促进结肠黏膜愈合。
    • 秦月宁
    • 摘要: 目的:分析英夫利西单抗治疗中重度银屑病的效果与不良反应。方法: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收治中重度银屑病患者86例,采用抛硬币方式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接受阿维A胶囊治疗;观察组采用英夫利西单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皮损面积和严重度指数(PASI)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2个月后PAS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白细胞介素4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外周血γ干扰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中重度银屑病患者采用英夫利西单抗治疗,效果确切,能够更好地减轻患者皮损程度,改善患者的白细胞介素4水平、外周血γ干扰素水平,而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良好。
    • 张润丰; 马也; 孙颖昊; 徐天铭; 周智恩; 李骥; 李景南
    • 摘要: 目的描述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并发肠膀胱瘘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长期预后,并评估英夫利西单抗(Infliximab,IFX)的疗效。方法纳入2002年1月至2021年1月在北京协和医院收入院的CD并发肠膀胱瘘患者15例。通过门诊访谈或电话随访,了解患者的症状改善、瘘管愈合及腹部手术情况。结果15例患者均为男性。诊断肠膀胱瘘的年龄为(34±13)岁。主要临床症状包括气尿、粪尿(86.7%)及膀胱刺激症状(60.0%)。肠膀胱瘘最常发生于回肠(66.7%),其次是乙状结肠(26.7%)和空肠(6.7%)。除肠膀胱瘘外,11例(73.3%)患者合并其他类型肠瘘。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60(20,93)个月。7例(46.7%)患者最终进行手术,2例(13.3%)患者死亡。2例患者(13.3%)经药物治疗达到完全缓解。在接受IFX治疗的6例患者中,4例(66.7%)最终接受了手术。统计分析发现,是否使用IFX并不影响患者的无手术生存率。结论CD并发肠膀胱瘘患者的长期预后欠佳,仍以手术治疗为主,IFX治疗的确切疗效仍待进一步研究。
    • 胡容; 邓学杰; 王振; 杨少奇
    • 摘要: 目的:观察英夫利西单抗(IFX)联合硫唑嘌呤治疗中重度炎性反应性肠病(IBD)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中重度IBD患者78例,按不同给药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加用硫唑嘌呤治疗,观察组则给予IFX联合硫唑嘌呤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疾病活动指数(DAI)、炎症指标、营养状况。结果:治疗22周后与治疗前相比,两组DAI均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4.87%高于对照组的82.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CRP、ESR、TNF-α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营养水平指标血红蛋白、白蛋白、转铁蛋白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BD采用IFX联合硫唑嘌呤治疗能够显著减轻患者炎症反应,提高患者营养状况,提高治疗效果,临床效果优于单用硫唑嘌呤。
    • 李圣强; 刘春; 康英杰
    • 摘要: 目的探讨英夫利西单抗联合回肠贮袋肛管吻合术(IPAA)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河北以岭医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126例,按随机抽签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3例。两组患者均予对症治疗及IPAA治疗,观察组患者术后加用注射用英夫利西单抗5 mg/kg缓慢(≥2 h)静脉滴注。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0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78%(P0.05)。结论英夫利西单抗联合IPAA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可缩短腹泻、腹痛、便血症状消退时间,降低ICAM-1,MCP-1,VCAM-1的表达水平,改善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
    • 林金祥
    • 摘要: 目的分析酪酸梭菌活菌胶囊联合英夫利西单抗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效果及对肠道菌群、血清白细胞介素-17(IL-17)、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莆田市秀屿区医院收治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122例,参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联合组(n=61)和单抗组(n=61)。联合组予以酪酸梭菌活菌胶囊联合英夫利西单抗治疗,单抗组予以英夫利西单抗治疗,均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疗效、不良反应、治疗前后肠道菌群数量、血清IL-17、sICAM-1、TNF-α水平。结果联合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1.80%高于单抗组的77.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酪酸梭菌活菌胶囊联合英夫利西单抗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可调节肠道菌群数量,降低血清IL-17、sICAM-1、TNF-α水平,进而提高疗效,且安全性好。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