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的相关文献在1997年到2022年内共计518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临床医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10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863943篇;相关期刊230种,包括基层医学论坛、中国当代医药、医药前沿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江西省第十四次麻醉学学术年会、2012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二届中国药师周、第八届浙江国际消化病学术大会暨美国胃肠病协会第二届中国学术论坛等;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的相关文献由1011位作者贡献,包括姚瑶、孙秋华、张科等。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10 占比:0.06%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863943 占比:99.94%

总计:864457篇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发文趋势图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

-研究学者

  • 姚瑶
  • 孙秋华
  • 张科
  • 王军
  • 谭波宇
  • 邓楠
  • 钟泰迪
  • 陈丽
  • 韦鸿雁
  • C.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蔡文静; 程南生; 金张龙
    • 摘要: 目的探究胆囊结石合并胆囊炎患者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的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21年4月安徽省安庆市第一人民医院者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的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受试者在术前均接受上腹部MRCP检查和彩色超声检查。观察胆囊结石合并胆囊炎患者的MRCP、彩色超声表现,比较MRCP、彩色超声在胆囊结石合并胆囊炎上的诊断效能,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结果37例被明确诊断为胆囊结石合并胆囊炎,其余43例为慢性胆囊炎。MRCP检查结果中,37例胆囊结石合并胆囊炎患者中有33例被明确诊断,胆囊均可见明显扩张,胆总管、左右胆管、胰管显示清晰,管道内均可见结石数目不一,形态呈圆形、椭圆形、条形及不规则形。彩色超声明确诊断24例,均可见胆囊明显扩张,管道及结石显示清晰。MRCP诊断胆囊结石合并胆囊炎的敏感度、特异性和准确度分别为89.19%、97.67%和93.75%。MRCP的曲线下面积明显高于彩色超声,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MRCP诊断胆囊结石合并胆囊炎的准确率高于彩色超声。术前进行MRCP检查对于疑似有胆囊结石的胆囊炎患者的意义重大,值得在临床上积极推广。
    • 叶静静; 王以巧
    • 摘要: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切口浸润联合静脉自控镇痛(PCIA)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患者的镇痛效果。方法将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本院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的患者共计74例,通过随机数表分为观察组37例和对照组37例。观察组患者采用罗哌卡因切口浸润联合PCIA进行镇痛,对照组仅使用PCIA进行镇痛。比较两组围术期情况、术后静息时、咳嗽时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术后PCIA药物用量、下床活动时间、引流管拔出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更少/短,且观察组术后1小时、术后6小时、术后12小时、术后24小时静息时、咳嗽时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接受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的患者中,采用罗哌卡因切口浸润联合PCIA所起到的术后镇痛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刘珊
    • 摘要: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治疗胆结石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简单随机选取该院2018年1月—2021年5月60例胆结石患者,数字表随机法分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实施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生存质量简明健康量表评分、操作时间以及住院日数、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生存质量简明健康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生存质量简明健康量表评分均显著升高,而其中研究组生存质量简明健康量表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操作时间以及住院日数短于对照组,研究组操作时间(61.13±1.45)min以及住院日数(5.02±1.50)d均短于对照组(78.13±2.75)min和(7.25±2.0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6.67%)低于对照组(3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55,P<0.05)。结论胆结石患者实施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治疗效果确切,其应用有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且腹腔镜下手术操作更方便,可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 刘贤英; 张雨云; 刘娟
    • 摘要: 目的探讨改良密闭排烟气法应用于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手术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0月—2021年2月于赣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行腹腔镜下胆囊切术的102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开放间断的排烟气法,观察组患者采用改良密闭排烟气法,对比2组术中情况及手术时间,血液性缺氧及一氧化碳(CO)中毒情况,手术烟雾中CO、CO_(2)、PM2.5、PM10浓度。结果观察组的排气孔放气次数、目镜擦拭次数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碳氧血红蛋白(COHb)水平低于对照组,发生CO轻度中毒患者的例数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第一、二次测量手术烟雾中的CO、CO_(2)、PM2.5、PM10浓度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密闭排烟气法可减少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手术术中的排气孔放气次数和目镜擦拭次数,并降低手术室空气中有害气体及物质的浓度,同时减少患者发生血液性缺氧和CO轻度中毒情况。
    • 刘兆惠
    • 摘要: 目的:探究闭环肌松输注罗库溴铵在老年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中的作用及安全性。方法:将拟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常规组,常规组予以静脉注射罗库溴铵+气管插管全麻,观察组予以闭环肌松输注罗库溴铵+气管插管全麻。对比麻醉药用量、肌松效果、围术期血流动力学指标[麻醉诱导开始前(T_(0))、气管插管即刻(T_(1))、气管插管后5min(T_(2))、气管插管后10min(T_(3))、手术结束即刻(T_(4))、拔管后10min(T_(5))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及苏醒期躁动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咪达唑仑、丙泊酚、瑞芬太尼、罗库溴铵用药量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15、0.684、0.255、1.968,=0.066,P>0.05);观察组麻醉优良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24,P<0.05);两组患者T_(1)、T_(4)的MAP和HR均低于T_(0),T_(2)均高于T_(0),T_(2)、T_(3)、T_(4)、T_(5)均高于T_(1),T_(3)、T_(4)、T_(5)均低于T_(2),T_(4)均低于T_(3),T_(5)均高于T_(4);观察组MAP和HR在T_(1)高于常规组,在T_(2)、T_(3)、T_(4)、T_(5)均低于常规组;观察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73,P<0.05)。结论:对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老年患者采用闭环肌松输注罗库溴铵,麻醉效果好,能够控制围术期血流动力学指标波动幅度并减少苏醒期躁动,安全性良好。
    • 吴江东; 杜学柯; 陈丽妮; 冼海燕; 赵秀霞
    • 摘要: 目的比较不同机械通气模式对合并轻中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老年患者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后肺氧合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的合并轻中度COPD的90例老年患者,将其随机分成容量控制通气(VCV)组、压力控制通气(PCV)组和压力控制容量保证通气(PCV-VG)组,每组30例。3组患者术中采用相应的机械通气模式进行呼吸调控。比较3组患者的术中输液量、术中尿量、术中出血量、机械通气时间及拔除气管导管时间;记录3组患者麻醉前(T_(0))、拔除气管导管后30 min(T_(1))、术后第1天(T_(2))、术后第2天(T_(3))的心率、平均动脉压(MAP)、氧合指数及PaCO_(2)。结果3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术中输液量、术中出血量及术中尿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PCV组和PCV-VG组的拔除气管导管时间均短于VCV组(均P0.05)。3组患者的MAP、心率、氧合指数及PaCO_(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患者的MAP、心率及氧合指数均有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均P0.05),其中3组患者T_(1)时的MAP和心率均高于T_(0)时,VCV组患者T_(1)、T_(2)时的氧合指数均低于T_(0)时,而PCV组和PCV-VG组患者T_(1)时的氧合指数均低于T_(0)时(均P0.05),氧合指数的分组与时间有交互效应(P<0.05)。结论术中采用PCV模式或PCV-VG模式进行机械通气有利于合并轻中度COPD老年患者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后肺氧合功能的恢复。
    • 李继岳; 柴燕
    • 摘要: 目的:探究中西医快速康复技术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C)围手术期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20年3月许昌医院收治的胆囊结石行LC患者100例,按照患者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快速康复技术,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医快速康复技术。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一般指标、内皮素(ET)、C反应蛋白(CR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术后并发症及满意度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干预后ET、CRP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患者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SOD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患者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0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100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0.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快速康复技术可以促进LC患者围手术期的快速康复,降低其应激反应,保证患者安全度过围手术期,提高患者满意度。
    • 李茜
    • 摘要: 目的探究快速康复在哺乳期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7年3月-2018年3月德阳市人民医院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的患者,共100例,全部患者均处于哺乳期。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观察组采用快速康复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围手术期护理,对于两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①观察组术后自主活动时间、排气排便时间、术后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短,具有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及对照组焦虑及抑郁评分较护理前均有所下降(P<0.05),相对比观察组焦虑及抑郁评分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快速康复应用在哺乳期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后护理中可以显著缩短患者手术后康复活动时间、康复排气和排便时间、术后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并且降低患者的并发症的发病率,值得进行推广。
    • 孙爱学; 魏晓明; 牛小行; 张明金
    • 摘要: 目的研究血液透析患者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安全性及文献复习.方法收集我院近10年20例血液透析患者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2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手术时间30~80min,平均50min,出血量10ml~40ml.所有患者均无术后并发症.术后病理提示胆囊结石伴胆囊炎.术后住院时间5~7天,平均5.6天.术后一月复查超声未见胆管结石.结论在采取合适围手术期处理血液透析患者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是安全的.
    • 何丽娜
    • 摘要: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对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患者疼痛、康复时间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8月至2020年3月本院收治的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治疗的4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等额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与研究组(优质护理),各23例。比较两组术后各阶段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各康复时间指标、护理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患者术后6、24、48、72 h后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患者的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患者满意度为1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9.57%,P <0.05。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4.3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43%,P <0.05。结论 与常规护理模式相比,优质护理模式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手术中的实施可有效缓解患者术后疼痛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康复时间,节省医疗成本,且患者满意度较高。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