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腐败治理

腐败治理

腐败治理的相关文献在1996年到2022年内共计506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政治、经济计划与管理、中国共产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86篇、会议论文20篇、专利文献27308篇;相关期刊323种,包括求实、法制与社会、廉政文化研究等; 相关会议14种,包括决策论坛——企业行政管理与创新学术研讨会、第十届(2015)中国管理学年会、第九届(2014)中国管理学年会等;腐败治理的相关文献由647位作者贡献,包括李莉、郑小荣、吕永祥等。

腐败治理—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86 占比:1.75%

会议论文>

论文:20 占比:0.07%

专利文献>

论文:27308 占比:98.18%

总计:27814篇

腐败治理—发文趋势图

腐败治理

-研究学者

  • 李莉
  • 郑小荣
  • 吕永祥
  • 杨平波
  • 王立峰
  • 陈朋
  • 张晓巍
  • 李卫东
  • 杜兴华
  • 毕傲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刘欣; 李红权
    • 摘要: 预防和治理基层腐败是新时代反腐倡廉工作常态化的重要任务。在政策执行过程中,政策边缘人作为一类特殊群体,通常以非正常化途径诱使基层官员滥用自由裁量权从而产生腐败行为。以政策边缘人和基层官员的视角,来分析其行为选择逻辑,可以发现政策边缘人行为受到自身地位特殊性、相对剥夺感、基层生态环境、非理性行为选择偏好等多重因素影响,基层官员由于行政自由裁量权缺乏规制、基层的维稳诉求、官员的避责心理、行政伦理困境从而催生了基层腐败。基于此,应当从规制权力运行、加大监督力度、加强公民参与、重视廉洁文化宣传等方面对基层腐败进行治理。
    • 徐欣悦
    • 摘要: 政府审计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免疫系统",在维护国家财政经济秩序,保障经济社会平稳发展等领域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围绕政府审计与腐败治理这一主题,回顾已有文献,分析归纳政府审计在腐败治理中的功能定位以及具体作用路径,并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为未来的研究提供参考。
    • 毕傲
    • 摘要: 公职人员的隐私权是基于普通公民的隐私权发展而来的。狭义的隐私权概念只是属于侵权责任法规定的一项具体人格权,而广义的隐私权则包括涉及个人私域的敏感信息。公职人员掌握大量的公共权力,处于特殊主体的地位,其隐私权相较于普通公民受到更多限制。本文探讨公职人员的隐私权在大数据治理模式下所遭遇的问题及面临的挑战,以数据正义理论平衡社会公共秩序的保护与个人隐私权保护之间的价值冲突,倡导人文主义的价值观念,从立法和制度层面探索公职人员隐私权的保护路径。
    • 卢维学; 吴和成; 王励文
    • 摘要: 本文利用2007~2016年省级数据,基于贝叶斯分位数回归模型研究了国家审计对政府卫生支出的影响,及不同政府卫生支出水平下各影响因素的异质性效应。结果表明,国家审计对政府卫生支出的腐败行为具有显著的治理功能,国家审计的投入力度越大,其监督、预防、揭示和抵御功能发挥得越好,越有助于提高政府卫生支出水平。此外,不同的政府卫生支出水平,国家审计治理的影响程度具有明显异质性效应,且各影响因素的系数变化具有显著性差异。因此,为加强腐败治理促进政府卫生支出,不仅需要注重国家审计顶层设计的落地,加强政府多方部门合作推进协同审计,而且应根据具体的政府卫生支出水平做出相应的政策调整以避免地方“政策趋同”带来的不利。
    • 欧庭宇
    • 摘要: 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要善于借鉴其他国家的廉政建设经验。北欧国家在防腐建设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建立科学完备的防腐立法体系,扎紧防止权力滥用的笼子;建立自律清廉的道德文化体系,奠定廉洁从政的文化根基;建立公开透明的行政运行机制,推进“阳光政府”建设;建立科学高效的防腐监督机制,降低腐败事件发生的概率。
    • 王学礼
    • 摘要: 近年来,俄罗斯行政、司法、军队和警察等系统始终存在较严重的腐败现象。腐败不仅使俄罗斯政府的公信力下降,而且成为俄罗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障碍。俄罗斯政府非常重视防治腐败,普京和梅德韦杰夫执政期间均采取了一系列治理措施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历史和社会传统,以及转型国家的政治体制和法律不完善等原因,俄罗斯的反腐败形势不容乐观,腐败治理仍面临多重困境。
    • 刘怀; 伍汗飞; 李爱卿
    • 摘要: 在现代治理体系中,腐败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两翼为:以“制度”为中心的“硬控制”和以文化为中心的软治理。伴随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纵深推进,中国腐败治理正在经历由从单一性向多元化治理转型、从“不敢”“不能”向“不想”目标深化、从“治标”到“治本”价值升华,最终实现由“硬控制”向“软治理”转型。面对处在变革之中的治理困境,从产生腐败的根源上、文化治理的功能上、文化环境的治理上推进腐败的“软治理”,无疑对于破解当前腐败治理的现实困境具有重要的价值。将“软治理”与“硬控制”有机统一起来,推动腐败治理从刚性约束到韧性治理的转变,最终推动腐败治理范式的变革与转型,推动腐败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 李红权; 赵忠璐
    • 摘要: 本文认为中国共产党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历史密码,就是党始终坚持自我革命,以坚忍不拔的精神、破釜沉舟的魄力,严明的党纪国法持续推进腐败治理,保持自身的先进性与纯洁性并以此作为保持自身战斗力和合法性的根本源泉。鉴于这一逻辑,本文以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党内法规建设为主线,梳理中国共产党治理腐败的百年历程,从腐败治理与党内法规互动伴生、相辅相成的关系出发,探索党的腐败治理经验和规律,总结既有优势、反思现有不足,以期为当下反腐败斗争提供理论借鉴与实践经验,同时为党的自身建设与发展提供战略性支撑。
    • 铜仁市纪委监委课题组; 苏畅才; 罗运明
    • 摘要: 预防腐败低龄化问题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是党和国家事业薪火相传、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是减存量遏增量,有效应对复杂严峻的反腐败斗争形势的重要内容;是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腐败低龄化问题主要表现为腐败领域集中化、腐败动机单一化、腐败手段智能化、作案周期频繁化、涉案资金大额化。这需要从哲学、心理、人性、环境等不同角度分析腐败低龄化的形成原因。建议实施“育苗工程”,培养优质才源;实施“选苗工程”,选拔优秀人才;实施“铸魂工程”,坚定信念信仰;实施“护航工程”,强化监督约束;实施“健体工程”,坚决清除杂质;实施“固本工程”,健全制度机制。
    • 王云骏
    • 摘要: “一体推进三不”将以惩戒为核心的不敢腐、以监督为核心的不能腐和以教育为核心的不想腐的腐败治理三大功能整合到“一体化”的框架下,鲜明提出“从治标入手,把治本寓于治标之中,让党员干部因敬畏而‘不敢’、因制度而‘不能’、因觉悟而‘不想’”的“三不一体”思想,是中国共产党自十八大以来高压反腐并取得决定性成效后在腐败治理领域的又一次理论反思和实践归纳。但“不敢腐”“不能腐”与“不想腐”是相对独立的心理状态和行为状态,在工作实践中,毕“腐败治理”之功于“高压惩治”一役的思想依然存在;“三不”功能经由不同主体通过专门化方式分别履行,不可避免地产生了“碎片化”等现象,导致“三不”合力未能真正形成。整体性治理倡导从分散到集中、从部分到整体、从破碎到整合的一体化治理改革,对“一体推进三不”的反腐实践有着十分显著的启发性意义。“一体推进三不”内涵的腐败治理责任的一致、政策的衔接、行动的协调和技术的整合等原则要求,需要在全党、各层级国家机关以及全体公务人员充分理解腐败治理“人民至上”的根性价值、建设“廉洁政治”目标定位以及遵循“纯洁公权力并追求民众满意度”逻辑的基础上才能实现。按照“规范国家权力、提高国家能力”的国家治理核心追求,确立国家治理体系框架下腐败治理的价值目标、建构适应腐败治理总体战布局的制度框架以及创新以“金鱼缸模型”为特质的数据共享平台是实现“一体推进三不”的总体化布局和协同化策略的路径选择。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