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脑梗死/治疗

脑梗死/治疗

脑梗死/治疗的相关文献在2001年到2021年内共计66篇,主要集中在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临床医学、药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4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317869篇;相关期刊26种,包括健康之路、医学临床研究、临床内科杂志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第九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虚证与老年病学术会议等;脑梗死/治疗的相关文献由168位作者贡献,包括刘勇、刘雁、徐晓萍等。

脑梗死/治疗—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4 占比:0.02%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317869 占比:99.98%

总计:317934篇

脑梗死/治疗—发文趋势图

脑梗死/治疗

-研究学者

  • 刘勇
  • 刘雁
  • 徐晓萍
  • 杨玉科
  • 万燕
  • 仇劲松
  • 代敏
  • 代淑军
  • 伍全安
  • 何俐钧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孙娜; 林警; 张大伟; 程政平
    • 摘要: 目的 分析应用阿加曲班联合丁苯酞软胶囊治疗脑梗死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本院收治的160例确诊为脑梗死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分组法分为对照A组(n=50,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阿加曲班治疗)、对照B组(n=54,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丁苯酞软胶囊进行治疗)和观察组(n=56,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阿加曲班联合丁苯酞软胶囊治疗).观察比较3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情况优于对照A组和对照B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9.3%,高于对照A组的(66.0%)和对照B组的(7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阿加曲班联合丁苯酞软胶囊治疗脑梗死患者疗效确切且安全性高,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 谭书伟
    • 摘要: 随着人们生活环境、饮食习惯等方面的变化,近年来脑梗死的发病率逐渐提高,不但在老年人群体中经常出现,甚至部分中年人也开始出现脑梗死症状。作为威胁人类身体健康的重大疾病,脑梗死给患者及其家属带来极大的痛苦和折磨。但人们对脑梗死疾病应该有正确的认识,了解脑梗死的病因和治疗方法,才能科学治疗,尽量减少脑梗死给人们带来的伤害。针对很多人对脑梗死治疗并不了解的问题,本文对脑梗死的治疗进行讲解。什么是脑梗死脑梗死也称为脑梗死或缺血性脑卒中。
    • 滕宏伟; 周海; 周静; 仇劲松; 蔡勇; 高峰
    • 摘要: [目的]比较静脉溶栓与介入溶栓治疗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 年6 月至 2017 年 6 月本院收治的 80 例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溶栓治疗方案将其分为观察组(介入溶栓治疗,n=36)和对照组(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n=44).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 NIHSS评分、活动功能Barthel指数等功能评分以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较两组患者综合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 Barthel指数、Fugl-Meyer评分均显著升高,NIHSS评分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 hs-CRP、IL-6、TNF-α水平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 86.11%(27/3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 75.00%(33/4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940,P=0.047<0.05).[结论]与静脉溶栓比较,介入溶栓治疗大面积脑梗死能显著提升血管再通效果,改善患者神经及运动功能,降低炎症反应,综合疗效较好.
    • 章鹏
    • 摘要: [目的]研究早期依达拉奉联合CT灌注成像(CTP)指导溶栓对梗死时间不明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神经内科2014年6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梗死时间不明性脑梗死患者45例,随机分为行依达拉奉+CTP指导溶栓治疗的观察组(22例)和行CTP指导溶栓治疗的CTP组(23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等情况.[结果]两组溶栓24 h后、治疗14 d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均明显优于溶栓前(P0.05).[结论]早期依达拉奉联合CTP指导溶栓可有效提高梗死时间不明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和缺血-再灌注损伤,加快患者恢复速度,尽量避免因脑组织受损而产生偏瘫.
    • 段吉强; 姚胜; 隋龙
    • 摘要: 目的:探析大骨瓣减压术治疗大面积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83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8例,患者入院后接受常规的药物治疗;观察组45例,患者入院后在接受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行大骨瓣减压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进行对比,根据卒中量表(NIHSS)和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标准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病情恢复情况,比较治疗的有效性.结果:观察组颅内压增高等临床现象明显缓解且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发生硬膜下积液、脑积水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经C T和M RI动态观察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脑梗死范围呈现逐渐减少、中线移位逐步减轻的作用趋势,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NIHSS评分结果显示,治疗后评分值均有所降低,且观察组治疗后意识恢复明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GOS预后评分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应用大骨瓣减压术,相比于药物减压治疗,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提高治疗的有效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 刘雁
    • 摘要: 目的 探讨针灸对脑梗死患者血流变学、血脂、炎性因子及神经功能缺损变化的影响.方法 脑梗死患者129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1例,观察组78例.两组均采用西药统一方案治疗15天.对照组在治疗7天后服用半白天麻汤.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针灸治疗,共治疗4周.治疗前后抽晨起静脉血检测血流变学、血脂、炎性因子变化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恢复情况.应用SPSS20.0软件,所获数据采用方差分析、t检验.结果 两组治疗前血流变学指标比较,P均>0.05;血浆比黏度、全血比黏度(高切)、全血比黏度(低切)、红细胞压积、血小板聚集率、纤维蛋白原、红细胞沉降率比较,P均0.05;全血比黏度(低切)、血小板聚集率、纤维蛋白原检测值比较,P均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总胆固醇、低密度蛋白、甘油三脂水平变化比较,P均0.05.观察组治疗前后总胆固醇、低密度蛋白、甘油三脂、高密度蛋白水平变化比较,P均0.05.两组治疗前白介素-6、白介素-10、白介素-18、肿瘤坏死因子水平比较,P均>0.05.对照组治疗前后白介素-6、白介素-10、白介素-18、肿瘤坏死因子水平变化比较,P均0.05.两组治疗前神经缺损评分比较,P>0.05;两组治疗后14天、28天神经缺损评分比较,P均<0.0005.结论 针灸治疗脑梗死疗效显著、对血流变学、血脂、炎性因子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有显著影响.
    • 刘雁
    • 摘要: 目的 探讨脑梗死患者采用早期针灸干预对血流变学、血脂、黏附分子1、基质金属蛋白酶9、选择素、白介素、肿瘤坏死因子-α及神经功能缺损评价的影响.方法 脑梗死患者99例,均经CT或MRI确诊.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9例,观察组60例.所有患者采用西药统一方案治疗,降颅压、依达拉奉、血栓通、丹参酮Ⅱa、刺五加及对症处理.对照组给予半白天麻汤辨证加减.日一剂,水煎200ml,分两次服用.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头针、体针联合针灸治疗.平补平泻,得气后留针60min,20 min行针1次,每日一次.4周后评价结果.中医治疗前及治疗后28天抽晨起静脉血检测血流变学、血脂、黏附分子1、基质金属蛋白酶9、选择素(E、L、P)、白介素(IL-6、10、18)、肿瘤坏死因子及评价治疗前、治疗后14天、28天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所有数据均采用方差分析和t检验.结果 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浆比黏度、血小板聚集率、纤维蛋白原检测值比较,P均<0.0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全血比黏度(高)检测值比较,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全血比黏度(低)、红细胞压积血沉检测值比较,P均>0.05.观察组治疗前后血浆比黏度、全血比黏度(高)、红细胞压积、血小板聚集率、纤维蛋白原、血沉检测值比较,P均<0.0005;观察组治疗前后全血比黏度(低)检测值比较,P<0.01.两组治疗后血浆比黏度、全血比黏度(高)、全血比黏度(低)、红细胞压积、血小板聚集率、纤维蛋白原、血沉检测值比较,P均<0.0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总胆固醇、低密度蛋白、甘油三脂水平变化比较,P均<0.0005;对照组治疗前后高密度蛋白水平变化比较,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总胆固醇、低密度蛋白、甘油三脂水平变化比较,P均<0.0005.观察组治疗前后高密度蛋白水平变化比较,P<0.01.两组治疗后总胆固醇水平变化比较,P<0.05;两组治疗后低密度蛋白、甘油三脂、高密度蛋白水平变化比较,P均>0.05.对照组治疗前后黏附分子1、E选择素、L选择素、P选择素水平变化比较,P均<0.0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基质金属蛋白酶9水平变化比较,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黏附分子1、E选择素、L选择素、P选择素水平变化比较,P均<0.0005;观察组治疗前后基质金属蛋白酶9水平变化比较,P<0.005.两组治疗后黏附分子1水平变化比较,P<0.0005;两组治疗后基质金属蛋白酶9、L选择素、P选择素水平变化比较P均>0.05.两组治疗后E选择素水平变化比较,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白介素-6、白介素-10、白介素-18、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变化比较,P均<0.0005.观察组治疗前后白介素-6、白介素-10、白介素-18、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变化比较,P均<0.0005.两组治疗后白介素-6白介素-18、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变化比较,P均<0.0005;白介素-10水平变化比较,P>0.05.两组治疗后14、28天神经缺损分比较,P均<0.0005.结论 脑梗死患者采用早期针灸干预对血流变学、血脂、黏附分子1、基质金属蛋白酶9、选择素、白介素、肿瘤坏死因子-α及神经功能缺损评价均有一定的影响,观察组效果更明显.另外,还证明疗效与针灸刺激强度有关,强度越大抑制炎症、降低血黏度、挽救半暗细胞效果越好.
    • 李朱勤; 朱晔宁; 王达; 罗伟良; 刘武
    • 摘要: [目的]探讨血管内介入治疗联合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及尤瑞克林治疗超急性期前循环脑梗死的疗效.[方法]选择本院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超急性期前循环脑梗死患者87例,采用分层抽样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45)与对照组(n=42),观察组采取血管内介入治疗联合rt-PA(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及尤瑞克林治疗,对照组行单纯标准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8.89%,90 d预后良好率71.1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9.05%、40.4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内介入治疗联合rt-PA静脉溶栓及尤瑞克林治疗超急性期前循环脑梗死安全有效,能明显改善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及预后.
    • 徐凤鸣
    • 摘要: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使用同型半胱氨酸检测后情况。方法:在我院中选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所收治的3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并将其设为观察组,再选取该时间段内在医院中健康体检的35例患者,将其设为对照组,给予两组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检测,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结果:治疗前,观察组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为(17.38±3.69),对照组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为(10.05±2.58),观察组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后,其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为(12.43±2.81),与治疗前比,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同型半胱氨酸检查,患者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在脑梗死发生时有明显的升高,该检测具有重要的疗效和预防意义。
    • 韩霞
    • 摘要: 目的:探讨静脉使用纤溶酶原激活剂溶栓后,纤溶系统及相关凝血因子的浓度变化。方法:选择被试者36例,采集静脉血,测量血浆中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溶酶原、α2‐抗纤溶酶、凝血因子Ⅷ、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和D‐二聚体的浓度,并比较治疗前、治疗后2h以及治疗后24h的浓度差别。结果: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溶酶原、α2‐抗纤溶酶和凝血因子Ⅷ在溶栓处理后浓度降低,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和D‐二聚体浓度升高。结论:对血浆中纤溶系统和凝血系统的相关指标变化的研究,有利于我们加深对rt‐PA溶栓治疗的病理学理解。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