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胆道感染

胆道感染

胆道感染的相关文献在1960年到2022年内共计1074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内科学、药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36篇、会议论文28篇、专利文献18096篇;相关期刊506种,包括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中国实用外科杂志、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等; 相关会议25种,包括第五届肿瘤药学大会、第五届西部宠物医师大会、2015年福建省医院药学学术年会 等;胆道感染的相关文献由2273位作者贡献,包括孙桂华、韩本立、朱培庭等。

胆道感染—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36 占比:5.41%

会议论文>

论文:28 占比:0.15%

专利文献>

论文:18096 占比:94.45%

总计:19160篇

胆道感染—发文趋势图

胆道感染

-研究学者

  • 孙桂华
  • 韩本立
  • 朱培庭
  • 杨连招
  • 莫新少
  • 赵树进
  • 钟武装
  • 杨永
  • 孙大勇
  • 游雪梅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于雷; 孙超; 张曼旭
    • 摘要: 目的 探讨采用内窥镜下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RCP)取石术后胆道感染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和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2010年7月~2020年7月我院收治的142例胆总管结石患者,行ERCP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术.另选择健康人120例作血清和血液检测对照.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IL-6水平,采用双抗体夹心免疫发光法测定血清PCT水平.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PCT、IL-6和WBC预测术后并发胆道感染的价值.结果 在ERCP取石术前,胆总管结石患者外周血PCT、IL-6、WBC、ALT、TBIL和GGT水平分别为(5.1±1.8)μg/L、(63.8±18.3)pg/mL、(13.7±2.8)×109/L、(86.8±8.8)U/L、(49.4±16.6)μmol/L和(89.5±22.7)U/L,在ERCP取石术后3 d患者外周血各指标分别为(2.5±1.9)μg/L、(31.9±12.2)pg/mL、(6.5±3.1)×109/L、(79.2±5.3)U/L、(13.0±3.3)μmol/L和(56.8±14.8)U/L,均显著高于健康人[分别为(0.3±0.1)μg/L、(25.0±8.2)pg/mL、(5.2±0.8)×109/L、(18.7±6.8)U/L、(8.3±2.7)μmol/L和(24.2±6.1)U/L,P<0.05];本组发生术后胆道感染18例(12.7%),发现革兰阴性菌15例(83.3%),革兰阳性菌3例(16.7%);并发胆道感染患者外周血PCT、IL-6和WBC分别为(4.9±1.1)μg/L、(52.3±10.6)pg/mL和(11.4±1.3)×109/L,显著高于未感染患者[分别为(0.1±0.0)μg/L、(28.9±8.2)pg/mL和(5.8±2.1)×109/L,P<0.05];ROC曲线分析表现,应用PCT预测ERCP取石术后并发胆道感染的敏感度为91.8%,特异性为74.3%,IL-6预测的敏感度为95.4%,特异性为80.5%,WBC预测的敏感度为94.1%,特异性为78.1%,而三者联合预测术后并发胆道感染的AUC为0.958,其敏感度为93.2%,特异性为91.1%,预测价值显著优于任一单项检测(P<0.05).结论 在ERCP取石术后,检测血清PCT和/或IL-6水平可以帮助预测术后胆道感染的发生,而给予及时的处理.
    • 叶晓莉; 黄长武; 蒋洪彦; 张茹芳; 胡小芳; 涂经楷
    • 摘要: 目的分析胆道疾病患者胆汁培养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该院胆道疾病手术患者胆汁标本中分离的病原菌,对病原菌分布情况及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1447例患者胆汁培养共分离出397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243株(61.2%),革兰阳性菌148株(37.3%)。革兰阴性菌以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分别占24.2%、12.3%;革兰阳性菌以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为主,分别占6.3%、4.5%。主要革兰阴性菌、革兰阴性菌对部分抗菌药物产生高度耐药性,未发现耐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考拉宁菌株。2017-2020年共检出多重耐药细菌63株,其中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具有较高耐药率。结论该院胆道疾病患者胆汁培养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其次为革兰阳性菌,这些病原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较高。
    • 位国选
    • 摘要: 目的:观察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胆管结石所致胆道感染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63例胆管结石所致胆道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1)和研究组(n=32)。对照组给予盐酸克林霉素注射液治疗,研究组给予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内毒素、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水平,细菌清除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88%(31/32),高于对照组的74.19%(23/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细菌清除率为87.50%(28/32),高于对照组的61.29%(19/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胆管结石所致胆道感染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和细菌清除率,降低血内毒素水平、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和炎性指标水平,效果优于盐酸克林霉素治疗。
    • 倪平; 王勇
    • 摘要: 目的研究肝门部胆管癌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胆道感染患者的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水平、病原菌分布及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8年3月至2019年5月在上海市宝山区罗店医院接受治疗的肝门部胆管癌的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感染情况分为感染组18例和非感染组3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清PCT、CRP水平及感染组的病原菌状况。结果感染组患者的病原菌感染以G-菌为主,约占83.33%,主要为大肠埃希菌(33.33%)、阴沟肠杆菌(22.22%)、肠炎克雷伯菌(22.22%)、铜绿假单胞菌(5.56%);感染组患者的血清PCT、CRP水平分别为(10.41±3.32)ng/mL、(23.42±2.23)mg/L,明显高于非感染组患者的(5.12±0.31)ng/mL、(8.55±2.15)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恶性病变、肝门部梗阻、手术操作时间≥30 min与术后胆道感染有关(P<0.05);将单因素分析中P<0.05的指标纳入多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恶性病变、肝门部梗阻、手术操作时间≥30 min是术后发生胆道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肝门部胆管癌ERCP术后胆道感染患者的血清PCT、CRP水平均明显升高,病原菌感染多以G-菌为主;恶性病变、肝门部梗阻、手术操作时间≥30 min是术后发生胆道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 陈杰; 石秀全; 黄敬宇; 朱杰; 刘玉龙
    • 摘要: 目的:对颍北、颍南地区胆石症伴胆道感染患者进行胆汁培养、细菌分布及药敏统计分析,为临床用药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选取医院2019年6月-2020年12月收治的患者,患者行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或开腹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术中抽取胆汁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分析,随机选取培养结果为阳性的样本80例,颍北、颍南每组40例,分析胆汁培养结果和临床数据。结果:其中革兰阴性菌共检出66株,革兰阳性菌14株。在阴性菌中,大多数对头孢他啶、头孢曲松较敏感,在阳性菌中,大多数对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敏感。结论:颍北、颍南地区胆道感染患者以大肠埃希菌为主,头孢他啶或头孢西丁疗效较好,两地区间差异不明显,治疗可优先选用三代抗生素。
    • 薛海玲; 张爱民; 曾昭伟; 房杰; 陈明慧; 陈莎燕; 孙兰菊
    • 摘要: 目的:分析2018—2021年我院胆道感染患者病原菌构成及耐药性变迁。方法:收集2018—2021年天津市南开医院胆道感染病原菌,采用VITEK2 Compact对其进行鉴定及药敏检测,药敏结果按照CLSI 2020年版标准判定,数据采用WHONET 5.6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胆汁培养共分离出病原菌4906株,其中革兰阴性菌3306株,占67.39%;革兰阳性菌1494株,占30.45%;真菌106株,占2.16%。耐碳青霉烯的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分别为2.31%、12.99%。非发酵菌中碳青霉烯类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CRPA)和鲍曼不动杆菌(CRAB)检出率分别为62.88%、70.59%。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耐甲氧西林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检出率分别为45.71%、64.40%,未发现对万古霉素、喹努普汀/达福普汀、利奈唑胺、替加环素耐药的葡萄球菌属。肠球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和替加环素的耐药性均较低,万古霉素耐药的屎肠球菌(VRE)检出率0.67%。结论:胆道感染患者病原菌以肠源性细菌为主,主要为革兰阴性菌,多重耐药菌增加,应密切关注胆道感染常见菌群的分布及耐药性变迁。
    • 朱剑南
    • 摘要: 目的分析胆结石并发胆道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特点及其耐药情况。方法该院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胆结石并发胆道感染患者100例,均行手术治疗,且收集胆汁进行病原菌培养、鉴定以及药敏试验。结果胆汁培养阳性81例(81.0%),培养病原菌94株。94株病原菌中革兰阳性菌20株(21.3%),以粪肠球菌(10株)与屎肠球菌(6株)为主;革兰阴性菌71株(75.5%),以大肠埃希菌(36株)、肺炎克雷伯菌(19株)及铜绿假单胞菌(6株)为主;真菌3株(3.2%)。主要革兰阳性菌药敏结果显示:对替加环素、利奈唑胺以及万古霉素均敏感;对包括青霉素、克林霉素、氨苄西林在内的8种抗菌药物均存在不同程度耐药。主要革兰阴性菌药敏结果显示:3种革兰阴性菌均对厄他培南敏感,大肠埃希菌还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头孢替坦敏感,铜绿假单胞菌还对阿米卡星敏感;3种革兰阴性菌对包括阿莫西林、氨曲南、头孢唑啉等在内的11种抗菌药均存在不同程度耐药。结论胆结石并发胆道感染患者的致病病原菌类型较多,且对大部分抗菌药物耐药,主要革兰阳性菌均对替加环素、利奈唑胺以及万古霉素均敏感,主要革兰阴性菌均对厄他培南敏感。
    • 梁秋明; 黄洁玲; 包宏洁; 龙晓玲
    • 摘要: 目的探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术后胆道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预警模型。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7月~2021年6月钦州市中医医院153例行ERCP术治疗的胆总管结石患者临床资料,统计ERCP术后胆道感染发生率,分析ERCP术后发生胆道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153例患者术后并发胆道感染18例,发生率为11.76%。18例胆道感染患者胆汁中共分离出20株病原菌,包括革兰氏阴性菌16株(占80.00%),革兰氏阳性菌4株(占20.00%)。糖尿病(x1)、结石直径(x2)、胆道梗阻位置(x3)和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x4)是造成ERCP术后胆道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P<0.05),胆汁引流充分(x5)则是保护因素(P<0.05)。最终logistic回归预警模型为Logit(P)=2.216x1+2.219x2+3.343x3+1.659x4-2.361x5-2.668。模型预测术后胆道感染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20。结论ERCP术后胆道感染风险较高,革兰氏阴性菌是主要病原菌。糖尿病、胆道梗阻位置、Oddi括约肌功能以及胆汁引流不充分均与ERCP术后胆道感染的发生有关,建立logistic预警模型有助于早期预测胆道感染风险。
    • 崔银芳
    • 摘要: 目的:分析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对胆管结石所致胆道感染疾病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选定如皋市第四人民医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70例胆管结石所致胆道感染患者,以随机法将其分两组(n=35),对照组给予克林霉素治疗,观察组给予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细菌清除率、血清炎症指标、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住院时间、并发症总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4.29%)高于对照组(65.71%),观察组细菌清除率(91.43%)高于对照组(60.00%),观察组治疗后血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中性粒细胞计数(NER)、白细胞计数(WBC)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没有出现并发症,对照组发生率为17.14%,多于观察组(P0.05)。结论: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可有效缓解胆管结石所致胆道感染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细菌清除率,减轻炎症反应,缩短治疗时间,降低并发症总发生率,且不良反应较少。
    • 王翠
    • 摘要: 目的:分析胆道感染患者胆汁致病菌的分布及药敏结果,探讨年龄、胆道手术史等临床特征与胆道感染的相关性,为胆道感染的预防控制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对2020年1月1日至2021年5月31日遂宁市中心医院收治的267例胆道感染患者胆汁标本病原菌培养的结果及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收集胆道感染患者胆汁标本185份,胆汁标本病原菌送检率为69.29%。在118例胆道感染患者的胆汁标本中培养出病原菌,胆汁培养阳性率为63.78%。胆汁标本中共分离出病原菌134株,其中革兰阴性菌89株(66.42%)、革兰阳性菌38株(28.36%)、真菌7株(5.22%)。排名前5位的病原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粪肠球菌、屎肠球菌和阴沟肠杆菌。革兰阴性菌对亚胺培南、厄他培南100%敏感;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100%敏感。大肠埃希菌中产ESBLs菌株所占比例为67.65%;肺炎克雷伯菌中产ESBLs菌株所占比例为42.86%。年龄>60岁、有胆道手术史、存在胆道结石等因素与患者的胆道感染关系密切。结论:胆道感染患者胆汁标本中的病原菌主要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粪肠球菌、屎肠球菌和阴沟肠杆菌,上述菌株对碳青霉烯类和糖肽类抗菌药物的敏感率为100%。年龄>60岁、有胆道手术史、存在胆道结石等因素与患者的胆道感染关系密切。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