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实用肝脏病杂志》 >ERCP取石术后胆道感染患者外周血降钙素原和白介素-6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ERCP取石术后胆道感染患者外周血降钙素原和白介素-6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摘要

目的 探讨采用内窥镜下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RCP)取石术后胆道感染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和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2010年7月~2020年7月我院收治的142例胆总管结石患者,行ERCP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术.另选择健康人120例作血清和血液检测对照.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IL-6水平,采用双抗体夹心免疫发光法测定血清PCT水平.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PCT、IL-6和WBC预测术后并发胆道感染的价值.结果 在ERCP取石术前,胆总管结石患者外周血PCT、IL-6、WBC、ALT、TBIL和GGT水平分别为(5.1±1.8)μg/L、(63.8±18.3)pg/mL、(13.7±2.8)×109/L、(86.8±8.8)U/L、(49.4±16.6)μmol/L和(89.5±22.7)U/L,在ERCP取石术后3 d患者外周血各指标分别为(2.5±1.9)μg/L、(31.9±12.2)pg/mL、(6.5±3.1)×109/L、(79.2±5.3)U/L、(13.0±3.3)μmol/L和(56.8±14.8)U/L,均显著高于健康人[分别为(0.3±0.1)μg/L、(25.0±8.2)pg/mL、(5.2±0.8)×109/L、(18.7±6.8)U/L、(8.3±2.7)μmol/L和(24.2±6.1)U/L,P<0.05];本组发生术后胆道感染18例(12.7%),发现革兰阴性菌15例(83.3%),革兰阳性菌3例(16.7%);并发胆道感染患者外周血PCT、IL-6和WBC分别为(4.9±1.1)μg/L、(52.3±10.6)pg/mL和(11.4±1.3)×109/L,显著高于未感染患者[分别为(0.1±0.0)μg/L、(28.9±8.2)pg/mL和(5.8±2.1)×109/L,P<0.05];ROC曲线分析表现,应用PCT预测ERCP取石术后并发胆道感染的敏感度为91.8%,特异性为74.3%,IL-6预测的敏感度为95.4%,特异性为80.5%,WBC预测的敏感度为94.1%,特异性为78.1%,而三者联合预测术后并发胆道感染的AUC为0.958,其敏感度为93.2%,特异性为91.1%,预测价值显著优于任一单项检测(P<0.05).结论 在ERCP取石术后,检测血清PCT和/或IL-6水平可以帮助预测术后胆道感染的发生,而给予及时的处理.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