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胃痞

胃痞

胃痞的相关文献在1988年到2022年内共计240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内科学、基础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30篇、会议论文8篇、专利文献2篇;相关期刊96种,包括光明中医、江苏中医药、江西中医药等; 相关会议8种,包括广州2014年中医药学术年会、第二十五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消化病专业委员会第四届消化病国际学术大会等;胃痞的相关文献由504位作者贡献,包括段永强、巩子汉、王煜等。

胃痞—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30 占比:95.83%

会议论文>

论文:8 占比:3.33%

专利文献>

论文:2 占比:0.83%

总计:240篇

胃痞—发文趋势图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志刚; 王雷生; 罗艳玲
    • 摘要: 李郑生教授在临证中十分重视“肝脾胃同治”思想,辨治脾胃病时强调必须紧密联系肝,认为肝为阳脏,体阴而用阳,主疏泄条达;只有肝疏泄条达正常,脾土才能正常运化而不致壅滞,肝脾胃同治法重在顺应肝的疏泄条达之性、脾的健运升清之性及胃的受纳和降特性。李郑生教授善用疏肝健脾和胃法治疗内科杂病,根据病情灵活变通,用药轻灵,严谨精当,疗效显著。
    • 林立; 郑泽宇; 陈榕榕; 郑时桢
    • 摘要: 苏彩平主任认为胃痞病势缠绵,病情易反复,主要病机为脾胃失运,气机升降失常,病位在胃,与脾及肝关系密切。本病病性本虚标实,治则注重健脾助运,和胃消痞,调气舒络。胃痞可分为实痞和虚痞,两者间可相互转化。实痞多因内伤饮食,痰湿阻滞,情志不畅等所致,治疗当重祛邪;虚痞多因脾胃虚弱、阴液不足等所致,治疗当重扶正补虚。在疾病的恢复期,应注重饮食及情志的调摄。苏师临床上常以自拟消痞方进行辨证加减治疗,疗效显著。
    • 谢今; 刘华东; 文翠芳; 徐智敏
    • 摘要: 目的:研究《食医心鉴》调治脾胃系疾病食药使用规律。方法:收集《食医心鉴》调治脾胃系疾病方剂,对其调治脾胃系疾病及食药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收集到《食医心鉴》调治脾胃系疾病方剂80首,共调治疾病5种,包括泄泻、胃痞、噎膈、胃痛、呕吐,以泄泻最多,占总频次的46.25%。80首方剂使用食药共77种,总频次231次;食物52种,占总频次的81.39%,以粳米最多;药物25种,占总频次的18.61%,以红曲最多。泄泻病常用食药为粳米、花椒、葱白;胃痞病常用食药为花椒、生姜、粳米、食盐;噎膈病常用食药为陈皮、粳米、茯苓、肉桂;胃痛病常用食药为红曲、粳米、葱白、桃仁;呕吐病常用食药为面粉、鸡子白、羊肉。调治脾胃系疾病常用食药组合有花椒、粳米;食盐、粳米;食盐、花椒等,且粳米、花椒、食盐关联最强。结论:《食医心鉴》食药调治脾胃系疾病组方以食物为主,药物为辅。治法以温养脾胃为主,兼顾补肾以护土。《食医心鉴》以辛温化湿调治泄泻;散寒补中调治胃痞;疏肝理气化痰调治噎膈;活血化瘀、甘缓止痛调治胃痛;温养中焦、补血填精调治呕吐。
    • 江学敏; 黄恒青(指导)
    • 摘要: 黄恒青教授认为感受外邪、饮食所伤、情志失调、素体脾虚可致胃痞,主要病机为脾胃虚弱,外加邪实侵袭阻遏气机,致脾胃升降失职。治疗上以整体观念为核心,辨证加减,分别予温胆汤或黄连温胆汤、保和丸、四逆散或柴胡疏肝散、香砂六君汤、半夏泻心汤或枳实消痞丸化裁,使脾胃功能得复。
    • 金小晶
    • 摘要: 1新蒲饮组成:黄连6g,黄柏10g,蒲公英20g,连翘20 g,煨木香10 g,仙鹤草30 g,生甘草3 g,陈皮8 g。功效:清热利湿,和中健运。主治:幽门螺杆菌感染性胃炎(脾胃湿热证)。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方解:方中黄连清热、燥湿、解毒,现代药理研究证实黄连所含的小檗碱有广谱抗菌作用,对幽门螺杆菌(Hp)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能消除胃肠慢性炎症;蒲公英和胃散结、清热利湿;黄柏、连翘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四药合用加强对Hp的抑制作用。木香味辛性温,行气止痛;仙鹤草消肿、健胃、解毒,具有较好的抗菌作用;连翘清热解毒;陈皮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生甘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缓急止痛、调和诸药。
    • 李江辉; 陈桂兰; 洪嘉辉; 陈硕
    • 摘要: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柴芍六君子汤联合穴位敷贴对胃痞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8月1日至2021年6月31日于福建省某医院就诊的胃痞患者71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36)和干预组(n=35)。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干预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柴芍六君子汤联合穴位敷贴。于干预前和干预后3个月评估患者各症状得分、中医证候积分及治疗效果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在胃脘痞满、泛酸烧心、纳呆食少、嗳气不爽、口苦口干及中医证候积分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在在胃脘痞满、泛酸烧心、纳呆食少、嗳气不爽及口苦口干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的中医证候积分总分为(10.46±3.73)分明显低于对照组(14.56±4.7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65,P<0.05)。在临床疗效方面,干预组治愈胃痞患者15例(42.9%),而对照组仅治愈6例(16.7%),干预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68,P<0.05)。结论对胃痞患者采用柴芍六君子汤联合穴位敷贴治疗,可以改善患者胃脘痞满、泛酸烧心、纳呆食少、嗳气不爽、口苦口干等不适症状,且临床治愈效果明显,值得推广应用。
    • 潘小亮; 黄灿华
    • 摘要: 目的探讨加味半夏泻心汤在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取2018年5月—2020年5月抚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住院的前后顺序进行划分,前30例患者为对照组,采用胃复春片进行治疗,后30例患者为观察组,采用加味半夏泻心汤治疗,对比2组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证候积分。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项证候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味半夏泻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效果显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 武步涛; 吴文凤
    • 摘要: 目的:探讨健脾促愈汤联合兰索拉唑片治疗脾胃湿热型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6例脾胃湿热型CAG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3例。对照组给予口服兰索拉唑片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健脾促愈汤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12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胃黏膜病理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及胃泌素、胃动力指标及炎症因子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胃黏膜萎缩、肠上皮化生及异型增生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胃脘疼痛、胃中嘈杂、嗳气反酸、胀满、便溏、倦怠乏力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研究组上述6项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胃泌素水平及胃动力指标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研究组胃泌素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7(IL-17)及白细胞介素-23(IL-23)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健脾促愈汤联合兰索拉唑片治疗脾胃湿热型CAG可改善患者的胃黏膜病理情况,降低中医证候积分,促进胃泌素分泌,增强胃动力,抑制炎性反应。
    • 卢晓庆
    • 摘要: 目的观察健脾消积颗粒治疗脾胃湿热型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效果。方法在东港市中心医院2019年4月—2020年12月收诊的脾胃湿热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中随机抽取179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90例)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89例)在西药的基础上给予健脾消积颗粒治疗。对比2组总有效率、中医证候积分、胃肠激素水平等。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6个月,观察组FD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脾消积颗粒配合常规西药治疗脾胃湿热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效果确切,利于促进患者胃肠动力的增强,预防疾病的反复发作,且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