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肿瘤细胞,循环

肿瘤细胞,循环

肿瘤细胞,循环的相关文献在2012年到2022年内共计120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基础医学、医学研究方法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0篇、专利文献323714篇;相关期刊54种,包括中华检验医学杂志、中华外科杂志、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等; 肿瘤细胞,循环的相关文献由471位作者贡献,包括刘毅、崔凯、张少华等。

肿瘤细胞,循环—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20 占比:0.04%

专利文献>

论文:323714 占比:99.96%

总计:323834篇

肿瘤细胞,循环—发文趋势图

肿瘤细胞,循环

-研究学者

  • 刘毅
  • 崔凯
  • 张少华
  • 李胜
  • 乔理华
  • 于振坤
  • 付雍
  • 何坤
  • 冷宁
  • 刘兵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廖子龙
    • 摘要: 循环肿瘤细胞(CTC)是从恶性肿瘤组织中脱落,进入外周血循环的肿瘤细胞。CTC检测对于癌症的早期诊断,以及检测患者的术后复发与转移、评估疗效与预后、选择合适的个体化治疗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且能帮助理解CTC在外周血中的存活、吸附、侵袭等生物学行为,破译肿瘤转移的机制[1]。一张合格的CTC制片是保证信号判读的前提条件,而CTC检测技术操作步骤繁琐,对环境、技术人员的熟练程度等有非常严格的要求。文中围绕CTC技术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影响因素,总结出相对应的解决方法,为病理技术人员在CTC技术操作提供经验参考。
    • 曾蕾; 杨凯旋
    • 摘要: 循环肿瘤细胞(CTCs)是指从原发肿瘤或转移灶中脱落进入机体循环系统的肿瘤细胞,与肿瘤的复发、转移密切相关.CTCs作为一种新型的生物标志物,其在乳腺癌、前列腺癌、结直肠癌等多种类型肿瘤的早期诊断、疗效评价及预后评估等方面的作用已得到了证实.近年来,CTCs在鼻咽癌的相关研究中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本文就CTCs的特性、检测方法 及其在鼻咽癌中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以为CTCs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 宁大为; 欧洋; 崔凯; 李胜; 高德海
    • 摘要: 循环肿瘤细胞(CTC)作为一种新兴的肿瘤标志物,其稀有性和异质性增加了检测的难度.近年来依据生物物理特性、生物化学特性及微流控的CTC富集技术不断发展,促进了CTC在恶性肿瘤辅助诊断、临床治疗和预后评价等方面的研究和应用.CTC的检测目前仍存在一些不足,但随着多学科交叉融合,CTC在恶性肿瘤的辅助诊断、治疗等方面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 秦坤; 金翔凤; 衣腾飞; 李烁; 孙昭赟; 刘玉洪
    • 摘要: 目的探讨叶酸受体阳性循环肿瘤细胞(FR+-CTCs)联合肿瘤标志物外周血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检测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146例NSCLC病人(肺癌组)、25例肺良性疾病病人(肺良性疾病组)和20例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的CEA、CYFRA21-1和FR^+-CTCs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指标诊断价值。结果肺癌组FR^+-CTCs阳性率(75.3%)较健康对照组(5.0%)和肺良性病变组(8.0%)明显升高(χ^2=11.412,P0.05)。NSCLC组CEA、CYFRA21-1及FR^+-CTCs联合检测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78(95%CI=0.720~0.816),诊断灵敏度为77.50%,特异度为78.08%,与CYFRA21-1、CEA联合检测(AUC=0.707,95%CI=0.660~0.756,诊断灵敏度为66.53%,特异度为71.95%)相比有更高的诊断价值。结论FR^+-CTCs联合肿瘤标志物CEA、CYFRA21-1检测可提高NSCLC诊断的灵敏度及特异度。
    • 吴建军; 冷宁; 江蕾; 宋振玉; 聂文; 彭传真
    • 摘要: 目的观察圣散子方对晚期肺腺癌患者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CTC)、肿瘤干细胞(CSC)的影响及与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选取晚期肺腺癌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在常规化疗基础上予圣散子方口服,于治疗前后检测外周血CTC、CSC CD44表达水平,分析CTC、CSC与临床疗效的关系。结果治疗后CTC、CD44阴性组临床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0.48%(19/21)、75.86%(22/29),高于阳性组[33.33%(13/39)、32.26%(10/31)](P<0.05);治疗后CTC、CD44阳性数目减少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分别为45.83%(11/24)、47.37%(9/19),高于CTC、CD44阳性数目不变或增加患者[13.33%(2/15)、8.33%(1/12)](P<0.05)。CTC阳性组中位总生存时间及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短于阴性组(P<0.05)。CD44阳性组中位总生存时间及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短于阴性组(P<0.05)。结论CTC、CSC变化可反映圣散子方治疗晚期肺腺癌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后阴性表达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较好,患者生存时间更长。
    • 雷容; 刘杨文易; 张克; 颜汝平
    • 摘要: 随着医学的发展,对肿瘤的认识越来越深入,并在肿瘤诊疗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随着科技的进步,肿瘤精准诊疗成为了未来的趋势.目前常用的组织穿刺活检存在穿刺偏倚、创伤等问题,因此寻找一种高效的方法就成为研究的重点.循环肿瘤DNA(ctDNA)来源于肿瘤,能很好的反映肿瘤的基因信息,并且会随着肿瘤的进展发生相应的改变.近年来ctDNA其独特的能力备受人们关注并被广泛研究,该文就其研究进展与应用前景做一综述.
    • 王丽; 刘成凤; 魏丽群; 尚静; 彭瑛; 张燕
    • 摘要: 目的 探究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血清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D-L1)蛋白表达及其对治疗效果的评估作用.方法 选取32例原发性NSCLC患者作为实验组、32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抽取2组受试者治疗前1 d的清晨外周静脉血10 mL,采用免疫磁珠法富集循环肿瘤细胞并进行阳性评估;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实验组循环肿瘤细胞阳性患者外周血PD-L1蛋白的表达,分析PD-L1蛋白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实验组循环肿瘤细胞阳性患者血清干扰素-γ(IFN-γ)水平,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并计算群集分化8(CD8)+T细胞比率,分析IFN-γ水平、CD8+T细胞比率与PD-L1表达的关系;评估实验组患者临床疗效和预后,并分析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PD-L1表达与临床疗效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实验组患者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29 ng/L时与PD-L1蛋白表达分别呈正相关(r=0.658,P43%时与PD-L1蛋白表达分别呈正相关(r=0.733,P<0.05)和负相关(r=-0.357,P<0.05),实验组患者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中PD-L1表达与其临床疗效呈负相关(r=-0.622,P<0.001),实验组患者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中PD-L1表达与其预后呈负相关关系(r=-0.557,P<0.001).结论 NSCLC患者外周血中PD-L1蛋白的表达对评估患者的疾病分期、远处转移、治疗效果及预后有着重要意义.
    • 郭志娟; 吉茹; 王振飞; 孟丹阳; 王金花
    • 摘要: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CTC)的改变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86例接受手术的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CyttelTM扩增型CTC阴性富集技术分别于术前1 d、术后第7及30天时取血进行CTC检查,使用χ2和Spearman法分析CTC检出率与患者一般临床特征、肿瘤分化程度、肿瘤病理组织学类型及肿瘤标志物的关系,比较患者3个时间点的外周血CTC计数,比较CTC阳性和CTC阴性患者预后及生存情况.结果 86例结肠癌患者CTC阳性例数为55例,检出率为63.95%,共检出CTC数745个;术前1 d时CTC检出率与患者癌胚抗原、TNM分期和分化程度有关(P0.05);与手术前1 d比较,术后第7及30天的外周血CTC计数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预后分析结果显示,CTC阳性组较CTC阴性组患者部分缓解(PR)和稳定(SD)比例下降,总生存时间缩短(P<0.05).结论 外周血CTC检测对评估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具有一定的价值.
    • 何泳铸; 何坤; 王泽亮; 叶少炜; 刘立文; 黄锐钦; 彭鹏; 罗启杰; 胡泽民
    • 摘要: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患者术前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CTC)与微血管侵犯(MVI)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3月在中山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行肝细胞癌切除术的227例患者资料,术前通过Cyttel法检测患者的CTC.分析术前外周血CTC与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MVI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比较各独立危险因素预测MVI发生的效能,明确CTC与MVI的关系.结果 根据ROC曲线,预测MVI的CTC、甲胎蛋白(AFP)、维生素K缺乏或拮抗剂Ⅱ诱导的蛋白(PIVKA-Ⅱ)、肿瘤长径分界值分别为3个/3.2 ml、158 μg/L、178 AU/L及59 mm.以外周血CTC≥3个/3.2 ml为阳性组,<3个/3.2 ml为阴性组,两组分别有117、110例.术前CTC阳性组与阴性组中位AFP水平分别为123.0 μg/L(0~20 000.0 μg/L)、9.6 μg/L(0~18 676.0 μg/L),中位肿瘤长径分别为50.0 mm(5.0~200.0 mm)、36.0 mm(2.0~150.0 mm),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术前,AFP≥158 μg/L(OR = 3.551,95%CI 1.426~8.843,P =0.006)、PIVKA-Ⅱ≥178 AU/L(OR= 12.250,95%CI 4.384~34.231,P<0.01)、外周血 CTC≥3个/3.2 ml(OR = 8.913,95%CI3.561~22.306,P<0.01)及肿瘤长径≥59 mm(OR = 3.250,95%CI 1.339~7.885,P =0.009)是MV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它们预测MVI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52、0.777、0.857、0.743,CTC预测MVI的效能高于AFP、肿瘤长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TC预测MVI的效能略高于PIVKA-Ⅱ,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C可能是临床提示肝细胞癌MVI的重要指标之一.
    • 朱文杰; 陈泽昊; 江建新
    • 摘要: 循环肿瘤细胞是检测患者外周循环血液中发现的肿瘤细胞,是肿瘤发生转移与术后复发的关键,早期发现外周循环中的肿瘤细胞,有助于患者早期诊断与接受治疗.研究肝癌与循环肿瘤细胞的关系对于改善肝癌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对近年来有关循环肿瘤细胞的检测及其在肝癌中的临床应用进行综述,为临床及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