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绿孔雀

绿孔雀

绿孔雀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2年内共计170篇,主要集中在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动物学、中国文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64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847篇;相关期刊112种,包括致富天地、民族音乐、生物多样性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中国(昆明)人鸟和谐国际论坛、第四届海峡两岸鸟类学术研讨会、第二届罗梭江科学教育论坛等;绿孔雀的相关文献由297位作者贡献,包括杨晓君、文贤继、罗爱东等。

绿孔雀—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64 占比:16.17%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30%

专利文献>

论文:847 占比:83.53%

总计:1014篇

绿孔雀—发文趋势图

绿孔雀

-研究学者

  • 杨晓君
  • 文贤继
  • 罗爱东
  • 黄松
  • 刘佳
  • 崔多英
  • 张敬
  • 杨岚
  • 滑荣
  • 谢以昌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吴艳; 张爱生
    • 摘要: 雉鸡类以其绚丽多彩的羽毛,成为各动物园不可缺少的观赏动物,我园自1995年以来,人工繁殖饲养成功多种雉鸡类,其中包括绿孔雀、红腹角雉、红腹锦鸡、白鹇、马鸡等国家一、二级保护野生动物,现总结一下几年来珍禽育雏工作的心得体会,仅供各位同行参考。
    • 刘思霞; 张馨元; 晏鸣霄; 杜焓瑜; 杨金城; 李广龙; 官文渊; 杨守庄; 徐艳春
    • 摘要: 绿孔雀(Pavo muticus)是备受关注的濒危物种。我国南方曾广泛分布的云南亚种(P.m.imperator)目前收缩到中部、南部和西部的局部地区,近年来陆续开展了野外种群调查,但遗传多样性的分析和评估尚未开展。本研究利用从玉溪市新平和峨山交界处采集的野外绿孔雀自然脱落的羽毛,采用11对微卫星标记分析遗传多样性和结构,并与国内主要圈养种群(建群者来自瑞丽地区和其他未确定的地点)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该野生种群的遗传多样性较低,受到近交的影响,遗传多样性进一步丢失的风险较高。遗传结构上,该野生种群和圈养种群的个体被划分为3个亚群,野生种群作为独立的1个亚群,在遗传上有别于圈养种群所含的2个遗传谱系,说明云南省分布的绿孔雀有着显著而复杂的地理分化。当前需要开展系统的谱系地理学研究,以加强族群之间的基因交流为目标,通过生态廊道或个体转移等方式增加遗传交流的机会,扭转遗传多样性随近交的深化而不断丢失的趋势。
    • 张中员(文/摄影)
    • 摘要: 说起云南的珍稀动物,大家都知道亚洲象、滇金丝猴、绿孔雀……其实,我国陆地第二大野生动物一一1吨多重的白肢野牛,也生活在滇西南的山林里。然而就算在本地,它们也鲜为人知,有多少?过得怎么样?很少有人能说清。好在,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科学研究所的张忠员老师,对它们展开了为期4年的“牛口普查”。
    • 张勇
    • 摘要: 孔雀主要可分成绿孔雀与蓝孔雀两种,采用人工饲养法的多为蓝孔雀,可用来食用,其肉质有低脂肪、高蛋白等特征,因而受到人们的广泛欢迎,为保证其生长质量,养殖人员需不断更新自身的养殖技术。笔者详细介绍孔雀养殖前的准备工作,并针对当前对其的养殖现状,提出发情期管理、孵化管理、饲养管理、人工育雏及防治疫病五项工作流程,从而提升孔雀养殖质量,促进其健康生长。
    • 杨华
    • 摘要: 2021年3月3日,是第八个“世界野生动植物日”。春回大地时节,云南林间谷地中的绿孔雀正逐渐进入求偶繁殖期。位于元江中上游绿孔雀栖息地的巡护员清晨5点钟就已到达绿孔雀栖息地附近,屏住呼吸,仔细聆听从各个种群领地传来的鸣叫声,以预算着今年有望繁殖的种群。
    • 晏鸣霄; 孙楠; 顾伯健; 贺如川; 刘瑛
    • 摘要: 生态位分化是同域分布的潜在竞争物种长期稳定共存的基础.研究对比一个物种与其同域分布的潜在竞争者的生态位分化,可用于指导多物种保护工作的实践.2018年6月-2019年5月利用红外相机技术对云南省玉溪市新平和峨山交界处同域分布的绿孔雀Pavo muticus和白鹇Lophura nycthemera进行野外调查,使用Wilcoxon秩和检验和非参数核密度分析旱季和雨季对植被、海拔的利用情况和日活动节律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该地区同域分布6种雉类中,绿孔雀和白鹇的RAI指数最高(分别为0.73和0.56),为优势物种.绿孔雀活动的平均海拔高于白鹇(1 486 m±75.2 m vs.1 390 m±71.9 m;w=8 122.5,P<0.001),且海拔生态位宽度更宽.绿孔雀对4种植被类型利用较为平均,而白鹇则倾向于利用半湿润常绿阔叶林(旱季利用率93.00%,雨季利用率77.27%).绿孔雀的日活动节律为正常的晨昏双峰模式,白鹇却呈现出与其他研究结果不同的单峰模式,且与绿孔雀差异明显.二者在不同生态位维度上的分化可能是种间竞争的结果.建议将该地区划为以绿孔雀为主的重点雉类保护区域,未来开展更多关于野生绿孔雀的基础生态学研究.
    • 多吉央金; 邢毅(图)
    • 摘要: 此孔雀非彼孔雀绿孔雀,我国自古有之,性情高洁,司马长卿赋而咏之,其辞曰:“性慧黠而处高兮,本精腴之翩翩。故其游与峻山,栖于大川,嬉于深涧,止于椒兰。飞不妄集,行貌泰安。佼佼丽容,盈盈好音。虽同禽之毛羽,固性高而自矜。才自美兮昭光,同驰凤兮携凰。尚德配兮灵角,惟神丽兮洋洋。”寥寥数语便将其优美华丽的身姿.
    • 王仲昀
    • 摘要: 2021年是中国加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40周年。40年来,中国有效保护了85%的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种群。2020年最后一天,一场保护云南绿孔雀野生栖息地的漫长"保卫战"迎来了最终大结局。时间往前推9个月,2020年3月,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对"云南绿孔雀"公益诉讼案作出一审判决:中国水电顾问集团新平开发有限公司立即停止基于现有环境影响评价下的戛洒江一级水电站建设项目,不得截流蓄水,不得对该水电站淹没区内植被进行砍伐。
    • 陈建伟; 沈庆仲(摄影)
    • 摘要: 孔雀是体型最大的雉科鸟类。在实际生活中,我们会在动物园、"孔雀谷"中看到很多不同颜色的孔雀。其中蓝孔雀原分布于南亚次大陆,为外来引进物种,而白孔雀则为蓝孔雀的变种。孔雀的种与种之间很容易杂交,我们在动物园等地方看见一些不蓝不白也不绿的孔雀,就是混养杂交的结果。在动物园里我们几乎看不见真正的绿孔雀
    • 宋志勇; 李艳杰
    • 摘要: 在西双版纳全州范围选择了167个点(村寨)进行访问调查,并布设16条调查监测样线开展野外调查,同时在16条样线上安装80台次的红外相机全天候监测.结果显示,除访问调查在2011—2016年间有4次发现绿孔雀身影,样线调查及红外相机监测均未发现其痕迹.据此推断,近年来最有可能分布绿孔雀的区域是勐宋村曼播散洞中缅边境一线,而且在缅甸一侧可能存在一个绿孔雀小种群.根据绿孔雀种群致危因子分析,提出恢复生境、减少农药使用等保护建议.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